收藏 分销(赏)

2026年备考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试题库(有答案).docx

上传人:x****s 文档编号:12657531 上传时间:2025-11-20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36.33KB 下载积分:1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6年备考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试题库(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26年备考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试题库(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6年备考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单选题(共150题) 1、某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化工厂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设计了“在某市郊建立化工厂的利弊”的议题,并让学生分别以化工厂法定代表人、当地居民、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环保志愿者等身份,就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这种教学活动属于( )。 A.科学探究 B.社会调查 C.角色扮演 D.小组讨论 【答案】 C 2、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 、Ca2+、Cl一、S042- B.Fe2+、H+、so32-、Cl0- C.Mg2+,NH4+、Cl一、S042- D.K+、Fe3+、N03-;、SCN- 【答案】 C 3、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 A.食盐 B.单质镁 C.烧碱 D.单质溴 【答案】 A 4、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是( )。 A.能举例说明Fe、Fe2+、Fe3+间的转化,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B.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C.掌握乙醇这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D.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答案】 B 5、初中化学教材编写有以下哪些建议( )。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答案】 B 6、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 C.课程资源越多越好 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 【答案】 B 7、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 A.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B.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C.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D.学会从化学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方法‘ 【答案】 A 8、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是高质量化学教学的保证。下列关于教学反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能力是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实质上是一种对化学教学的行动研究 C.高质量的化学教学必须靠有效的教师自我教学反思来保证 D.教学反思只能在教学实践行为发生后进行 【答案】 D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 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 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 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 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 【答案】 A 10、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做法的解释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答案】 B 11、作为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其主要环节有(  )。 A.选题、论证、假设、计划、实施 B.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C.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科学抽象、理想模型、假说、验证、得出结论 D.调查、分析、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收集并处理数据、验证方案、得出结论 【答案】 B 12、一般来说,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其认知风格大多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答案】 B 13、下列能反映出固态氨属于分子晶体的事实是( )。 A.常温下氨是气态物质 B.氨极易溶于水 C.氮原子不能形成阳离子 D.氢离子不能单独存在 【答案】 A 14、下列有关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 【答案】 C 15、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金属腐蚀速率越快 B.在铁管外壁上镀锌可防止其被腐蚀 C.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发生了氧化反应 D.纯银在空气中久置变黑发生的是电化学腐蚀 【答案】 D 16、作为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其主要环节有( )。 A.选题、论证、假设、计划、实施 B.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C.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科学抽象、理想模型、假说、验证、得出结论 D.调查、分析、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收集并处理数据、验证方案、得出结论 【答案】 B 17、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 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 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 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 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 【答案】 A 18、有关化学教学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A.化学教学内容就是化学课程内容 B.化学教学内容就是化学教材内容 C.化学教学内容就是化学教科书内容 D.化学教学内容是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再选择和再组织 【答案】 D 19、对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漏、洗涤并烘干 B.使用胶头滴管时,特殊情况下也可把滴管插入到溶液中 C.取过程中,不需要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以防止其漏气 D.蒸馏时,冷却水从冷凝管最热一端进入,这样冷凝效果好 【答案】 B 20、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D.a>B 【答案】 B 21、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 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 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 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 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答案】 B 22、下列物质:①丁烷 ②2-甲基丙烷 ③戊烷 ④2-甲基丁烷 ⑤2,2-二甲基丙烷,按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③>④>⑤>①>② D.②>①>⑤>④>③ 【答案】 C 23、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要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B.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准确、具体、可行 C.教学目标的制订要防止流于形式.切忌生硬照搬,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 D.三维目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安全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答案】 D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C.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 D.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A 25、下列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 A.解决 B.迁移 C.测量 D.参观 【答案】 D 26、2018年,一档《辉煌中国》电视纪录片,让“厉害了,我的国”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卓越,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B.屠呦呦发现抗疟疾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石油炼制催化剂 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答案】 B 27、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可以用氢键的知识来解释的是( )。 A.水比硫化氢气体气体稳定 B.水的熔沸点比硫化氢的高 C.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 D.0℃,水的密度比冰大 【答案】 B 28、化学教材是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资料,化学教材分析时化学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的是( )。 A.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 B.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C.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 D.确定教材的教学目标 【答案】 D 29、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 A.简约性原则 B.安全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绿色化原则 【答案】 C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体系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 D.加入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 B 3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1世纪,化学科学还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 B.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 C.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是进入20世纪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D.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 【答案】 D 32、( )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常规手段和主要方法。 A.成长记录袋评价 B.活动表现评价 C.纸笔考试 D.作业评价 【答案】 C 33、化学教材不包括( )。 A.化学教科书 B.电子教材 C.学生探究活动指南 D.音像教材 【答案】 C 34、以下哪种关系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材应协调、处理好的关系 A.知识的分析、阐述与学习方式改进的关系 B.化学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 C.要反应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D.化学原理知识与化学应用型内容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35、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性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 )。 A.讨论谈话法 B.演示观察法 C.启发讲授法 D.实验探究法 【答案】 B 36、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是(  )。 A.有机化学基础 B.化学与生活 C.化学反应原理 D.物质结构与性质 【答案】 B 37、“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  )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A.调查访问 B.实验探究 C.参观讨论 D.以上都对 【答案】 D 38、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学情分析内容的是( )。 A.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 B.分析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 C.分析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 D.分析学生的兴趣及性格 【答案】 D 39、雨水的PH值小于( )时就成为了酸雨。 A.5.6 B.5.7 C.5.9 D.5.8 【答案】 A 40、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 )。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A 41、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 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答案】 D 42、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 )。 A.酸性 B.碱性 C.酸碱性 D.氧化 【答案】 A 43、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每个课程模块( )学分。 A.2 B.1 C.0.5 D.1.5 【答案】 A 44、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 A.铝片不需要特殊的保护方法 B.炒过菜的铁锅未清洗易生锈 C.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镶有一定数量的锌 D.镀锌铁比镀锡铁耐腐蚀 【答案】 A 4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观念改革 B.教学方式的改革 C.课程改革 D.普及义务教育 【答案】 C 46、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  )。 A.50% B.75% C.100% D.25% 【答案】 C 47、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过程与方法”类目标的是( )。 A.能举例说明Fe、Fe2+、Fe3+间的转化,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B.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C.掌握乙醇这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D.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答案】 B 4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烃类物质 B.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C.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B 49、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B.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 C.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D.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唯一手段 【答案】 D 50、下列哪项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 A.演示法 B.实验法 C.陶冶法 D.启发法 【答案】 C 51、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生石灰 C.烧碱 D.食盐 【答案】 A 52、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 A.NaOH B.HCl C.Na2S D.Na202 【答案】 A 53、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无关的是( )。 A.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D.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答案】 D 5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是( )。 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 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衔接 【答案】 A 55、X、Y、Z、M四种金属,已知X可以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X和Z组成原电池时,Z为正极;Y和Z两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被电解时.阴极只能得到Y单质:M离子的氧化性强于Y离子。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Z>Y>M B.X>Y>Z>M C.M>Z>X>Y D.X>Z>M>Y 【答案】 A 56、下列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氨基酸和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 C.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只生成2种二肽 D.氨基酸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 【答案】 A 57、发现法的广泛使用被限制的原因是( )。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 【答案】 B 5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 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 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 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 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 【答案】 A 59、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 A.情境素材要真实 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 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 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 【答案】 B 60、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 A.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B.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C.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D.体会化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案】 B 61、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案】 A 62、一般来说,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具有下列哪几方面的指向?(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63、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金属腐蚀速率越快 B.在铁管外壁上镀锌可防止其被腐蚀 C.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发生了氧化反应 D.纯银在空气中久置变黑发生的是电化学腐蚀 【答案】 D 64、下列不属于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的是( )。 A.集中注意 B.拓展思维 C.明确目的 D.进人课题 【答案】 B 65、教师在讲授“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因而可用于灭火”这一内容时.根据的思想是(  )。 A.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B.定性与定量的关系 C.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答案】 A 66、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 )。 A.启发式教学模式 B.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D.合作学习模式 【答案】 A 67、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0.1mol/LAlCl3溶液中:K+、H+、NO3-、SO42- B.能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NH4+、Ca2+、NO3-、Cl- C.能使pH试纸呈深红色的溶液:Fe3+、Cl-、Ba2+、I-、SCN- D.Kw/c(OH-)=1×10-12mol/L的无色溶液中:Na+、HCO3-、Cl-、K+ 【答案】 A 68、下列关于学习策略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学习策略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步骤、方法等 B.不同的知识类型有相同的学习策略 C.掌握学习策略不是机械套用,而是灵活应用 D.学习策略更多的是学习者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的 【答案】 B 69、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 )。 A.1/2 B.1/3 C.2/3 D.3/5 【答案】 C 70、电子层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04>H2Y04>H3Z0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是X>Y>Z B.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为X>Y>Z C.单质与氢气反应由易到难为X<Y<Z D.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为X>Y>Z 【答案】 C 7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下列属于二级主题的是( )。 A.物质构成的奥秘 B.科学探究 C.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D.物质的化学变化 【答案】 C 72、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是学生至少修满( )学分。 A.4 B.6 C.8 D.10 【答案】 B 73、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溶液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案】 A 74、某教师在“金属资源的保护”的教学中。这样导入课题:“家里用的铁制水壶和铝制水壶坏了以后不用了,放置在一个角落里,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现象?你怎样保护你骑的自行车,防止其生锈?”该教师采用的导入方法是(  )。 A.实物导入 B.旧知导入 C.直接导入 D.社会导入 【答案】 D 75、分类法在化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等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成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答案】 D 76、随着电子的发现,人类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道尔顿 C.阿伏加德罗 D.汤姆生 【答案】 D 77、《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  )四个部分。 A.诊断建议 B.实施方法 C.实施建议 D.教材编写 【答案】 C 78、某学生根据“CaO、K2O、MgO、Na2O等物质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得出结论“金属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学习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 A.归纳 B.直觉 C.比较 D.演绎 【答案】 A 79、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见表格选项A B.见表格选项B C.见表格选项C D.见表格选项D 【答案】 B 80、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03、Na2S03,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 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口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 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 【答案】 C 8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16gO3含氧原子数量为Ⅳ。 B.1mol氯气含电子数为Ⅳ。 C.0.5mol/L的氯化镁溶液含Cl-的数量为Ⅳ。 D.22.4LC2H6含共价键的数量为6NA 【答案】 A 82、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三者均有 【答案】 D 83、为中国近代化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李四光 B.华罗庚 C.侯德榜 D.钱学森 【答案】 C 84、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Agl沉淀中滴入稀HCl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比Agl更难溶 C.将一小块钠放入无水乙醇中 产生气泡 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D.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 浓氨水呈碱性 【答案】 B 85、分类是化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根据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C.根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 D.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将一个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答案】 C 86、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 “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Water Cooperation)。下列跟水有关的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净化 B.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C.海水晒盐 D.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答案】 C 87、按照( ),探究教学可以分为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探究。 A.探究的任务和性质 B.探究的环节 C.探究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 D.探究所依托的经验类型 【答案】 C 88、下列词语属于描述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是( )。 A.应用 B.学会 C.掌握 D.讨论 【答案】 A 89、 现代化学课程的理念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90、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 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 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 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 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答案】 B 91、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汽油挥发,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 B.把水加热至沸腾,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把铁片浸入到盐酸中,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 B 9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B.农业上用石灰水和硫酸铜制波尔多液 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线和棉线 D.用电镀厂的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 【答案】 D 93、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 )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A.4 B.6 C.8 D.10 【答案】 B 94、关于化学史描述正确的是( )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71年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B.拉瓦锡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 C.汤姆生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测定出空气的成分 D.意大利化学家凯库勒最早提出了分子概念 【答案】 A 95、下列各选项中,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中最高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 A.感受 B.关注 C.珍惜 D.树立 【答案】 D 9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答案】 B 97、已知2NO2(g)N2O4(g)(正反应放热),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 A.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答案】 A 98、高中化学课程中,体现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和侧重探究能力和方法培养的是( )。 A.实验教学 B.化学与技术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有机化学基础 【答案】 A 99、下列用来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的是(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 B 100、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依次是( )。 A.课堂教学的开始、展开和结尾 B.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的开始、展开和结尾 C.准备实验、新课引入、展开和结尾 D.熟悉教案、新课引入、展开和结尾 【答案】 B 10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观念改革 B.教学方式的改革 C.课程改革 D.普及义务教育 【答案】 C 102、下列表述能突出体现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特殊性的是(  )。 A.以实验为基础、以化学用语为工具 B.教师讲、学生听 C.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D.理性思维和动手操作相结合 【答案】 A 10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是( )。 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 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衔接 【答案】 A 104、对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描述中.属于同一水平层次的是( )。 A.经历、参与、认识 B.感受、认同、保持 C.认同、体会、认识 D.经历、关注、增强 【答案】 C 105、N、33As位于同一主族,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N<As B.非金属性:N<As C.热稳定性:NH3>AsH3 D.酸性:HNO3>H3AsO4 【答案】 B 106、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  )。 A.50% B.75% C.100% D.25% 【答案】 C 107、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 C 108、“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 )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A.调查访问 B.实验探究 C.参观讨论 D.以上都对 【答案】 D 109、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 )。 A.知道DH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C.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 D.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答案】 B 110、化学实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实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  )。 A.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B.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C.基本操作实验、物质制备实验和物质性质实验 D.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答案】 B 1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CCI4的密度比H2O的大,可用于萃取Br2和 l2 B.Si 能与强碱反应,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C.CI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杀菌消毒 D.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答案】 C 112、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 A.化学1 B.化学2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实验化学 【答案】 B 113、化学教学理念涉及教学活动的任务、目标、内容、形式、媒体、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形成指导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下列关于化学教学基本理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 B.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 D.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只需重视学习结果即可 【答案】 D 114、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生石灰 C.烧碱 D.食盐 【答案】 A 115、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铜能导电 B.银能与稀盐酸反应 C.镁的活动性比铁强 D.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答案】 B 116、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以上均是 【答案】 D 117、关于高中化学课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1、化学2和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必修模块 B.“过程与方法”指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C.高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为知识、技能和能力 D.高中化学课程中专门设置“实验化学”模块 【答案】 D 118、下列哪项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 A.演示法 B.实验法 C.陶冶法 D.启发法 【答案】 C 119、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盐类都可做调味品 C.铝罐可久盛食醋 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答案】 D 120、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答案】 B 12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属于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知识与能力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 D 122、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能源危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的广泛关注,STSE思想也受到了日益重视。STSE的含义是(  )。 A.科学、技术、学生与资源教育 B.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 C.科学、技术、学生与能源教育 D.科学、技术、社会与气候教育 【答案】 B 123、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 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 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 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答案】 B 124、下列关于“硫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