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6年备考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押题练习试题(备用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x****s 文档编号:12657436 上传时间:2025-11-20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32.66KB 下载积分:1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6年备考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押题练习试题(备用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2026年备考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押题练习试题(备用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6年备考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押题练习试题(备用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150题) 1、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 )价值序列的轻重与优劣。 A.存在 B.不存在 C.时有时无 D.可能存在 【答案】 B 2、道德是从( )上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之一。 A.精神 B.实践 C.信念 D.实践一精神 【答案】 D 3、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的有( )。 A.增强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B.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公民精神作出贡献 C.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 D.以德修身,率先垂范 【答案】 B 4、以下教育家中,提出了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 A.梁启超 B.蔡元培 C.杨昌济 D.陶行知 【答案】 D 5、人的需要和目的被消融到追求经济增长的技术目标中,人反而成了实现目标的工具。这体现的是( )。 A.技术工具化 B.技术手段的目的化 C.技术社会的自由丧失 D.技术异化的显现 【答案】 B 6、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 )。 A.提高师德认识 B.磨炼师德意志 C.坚定师德信念 D.培养师德行为习惯 【答案】 D 7、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的有( )。 A.增强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B.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公民精神作出贡献 C.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 D.以德修身,率先垂范 【答案】 B 8、以下教育家中,提出了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 A.梁启超 B.蔡元培 C.杨昌济 D.陶行知 【答案】 D 9、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的教育家是( )。 A.梁启超 B.陈独秀 C.梅贻琦 D.罗家伦 【答案】 C 10、有关传统美德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的中心 B.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 C.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D.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答案】 D 11、下列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是( )。 A.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B.捏造数据 C.篡改数据 D.抄袭文 【答案】 D 12、( )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规律。 A.引导性原则 B.内化性原则 C.差异性原则 D.连贯性原则 【答案】 D 13、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这表明教师在处理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的关系上应该注意的是( )。 A.关注每一位学生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答案】 B 14、提出“一个教师不掌握教育学知识,教育工作就如同在黑夜里走路一样”的是( )。 A.杜威 B.陶行知 C.苏霍姆林斯基 D.马卡连柯 【答案】 C 15、评价教师某道德行为时,应该( )。 A.根据该行为的的效果 B.根据教师一贯的品质 C.对该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D.根据该行为的目的 【答案】 C 1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会有缺点、失误和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言传和身教的关系时要( )。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 D.以上都是 【答案】 C 17、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古代教育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庄子 【答案】 C 18、伪注、伪造和篡改文献、数据等行为均属( ) A.学术自由 B.学术失范 C.学术不端 D.学术道德 【答案】 C 19、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古代教育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庄子 【答案】 C 20、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 )。 A.团结协作 B.言传身教 C.依法从教 D.课堂教学 【答案】 B 21、关于高校教师求实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求实道德品质对高校教师能否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能影响较小 B.求实道德品质直接影响高校教师能否承担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 C.大搞学术腐败是缺乏求实道德品质的表现 D.高校教师在科研中探索的科学知识是真实的,容不得半点虚伪和浮夸 【答案】 A 22、教育劳动对象的双重性是指( )。 A.学生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 B.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 C.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 D.学生的惰性和创新性 【答案】 B 23、重视在思想品德上自我省察,强调“吾日三省吾身”的是( )。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庄子 【答案】 B 24、下列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是( )。 A.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B.捏造数据 C.篡改数据 D.抄袭文 【答案】 D 25、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颁布了( ),并就其落实工作发出通知。 A.《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B.《高校教师专业标准大纲》 C.《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D.《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答案】 D 26、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孔孟的主张属于( )。 A.重利轻义观 B.重义轻利观 C.义利并重观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27、创造性地发展了西方社会的大学学术研究功能的里程碑式人物是( )。 A.英国教育家保罗·纽曼 B.美国教育家杜威 C.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D.德国教育家洪堡 【答案】 D 28、我国古代第一次用学规的形式对教师提出规范要求的是( )。 A.《岳麓书院揭示》 B.《岳麓书院条例》 C.《白鹿洞书院揭示》 D.《白鹿洞书院教条》 【答案】 D 29、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旨在( ) A.求真崇善 B.开拓创新 C.独立自治 D.理性批判 【答案】 A 3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 )。 A.《论语》 B.《礼记》 C.《中庸》 D.《孟子》 【答案】 B 31、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教师道德行为可以分为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 B.教师道德行为的善恶可以反映教师不同的道德水平和境界 C.现实社会大力倡导教师以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为基础进行行为选择 D.道德自觉性高的教师,可以超越现实的社会环境作出行为选择 【答案】 D 3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 )的意义。 A.教书育人 B.为人师表 C.教育公正 D.教育人道精神 【答案】 B 33、我国古代第一次用学规的形式对教师提出规范要求的是( )。 A.《岳麓书院揭示》 B.《岳麓书院条例》 C.《白鹿洞书院揭示》 D.《白鹿洞书院教条》 【答案】 D 34、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是( )。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D.教育理论的发展 【答案】 C 3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 )。 A.柳宗元 B.韩愈 C.欧阳修 D.苏轼 【答案】 B 36、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要的是( )。 A.给学生权利 B.教给学生知识 C.尊重和信任学生 D.尊重学生家长 【答案】 C 37、确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化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 ) A.层次性 B.自律性 C.他律性 D.实践性 【答案】 B 38、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D.教育理论的发展 【答案】 B 39、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 )。 A.质的分析原则 B.质量并重原则 C.主客体双重性原则 D.全面要求原则 【答案】 A 40、汉代思想家( )认为“师者,人之模范也”。 A.杨雄 B.董仲舒 C.司马相如 D.王充 【答案】 A 41、( )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 A.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B.培养四有新人 C.养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 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答案】 D 42、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 )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A.政治制度 B.阶级利益 C.生产劳动 D.经济关系 【答案】 D 43、大学精神主要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以及( )。 A.教授治校 B.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C.追求卓越 D.简政放权 【答案】 B 44、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教育家是( )。 A.梁启超 B.陈独秀 C.梅贻琦 D.罗家伦 【答案】 C 4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 A.为人民服务 B.责权利统一 C.集体主义 D.按劳分配 【答案】 A 46、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真实的集体”理论的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马克思 D.恩格斯 【答案】 C 47、部分教师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或者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这反映了这些教师的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是( )。 A.价值观念单薄 B.育人意识退化 C.角色意识淡化 D.敬业精神弱化 【答案】 C 48、( )是影响教师成长的深层心理活动,是其教学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它在教师选择教学目标和认知策略以完成工作任务中起导向作用。 A.教学目的 B.教学要求 C.教学理念 D.教学方针 【答案】 C 49、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看,教师所特有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是( )。 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 C.传授知识 D.爱国守法 【答案】 A 50、以下关于教师道德活动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根据一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原则,处理各种伦理关系的实践活动 B.不是所有的师德活动都是教师有意识的、自觉的言行 C.应当具体区分教师道德活动的不同类型和层次 D.师德活动是师德意识和师德规范的来源之一 【答案】 B 5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如果无视自己的教育义务,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那必然严重造成教育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 B.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教师道德义务观是密不可分的 C.高校教师面对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主要需要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解决 D.经过教师教育活动的反复实践和认识,道德义务会内化为教师的“内心需要” 【答案】 C 52、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自律上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 )。 A.道德义务 B.道德权利 C.道德价值目标 D.道德良心 【答案】 D 53、“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技术成了一种无政府状态,成了一种破坏力量。”以上观点属于( )。 A.技术决定论者 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 C.技术乐观主义 D.技术悲观主义 【答案】 D 54、道德的目的是( ) A.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D.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答案】 A 55、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的有( )。 A.增强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B.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公民精神作出贡献 C.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 D.以德修身,率先垂范 【答案】 B 56、大学精神主要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以及( )。 A.教授治校 B.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C.追求卓越 D.简政放权 【答案】 B 57、一切学术活动尤其是学术研究的灵魂是( )。 A.求真 B.创新 C.美德 D.严谨 【答案】 B 58、教师职业道德关系到学生心理的塑造,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这主要体现了教师道德的哪种特征( )。 A.道德意识的高标准 B.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C.道德规范的严格性 D.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答案】 D 59、特别强调发展教育必须发展师范教育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蔡元培 D.杨昌济 【答案】 B 60、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不包括( )。 A.指导教师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维护教育秩序,保证教育事业顺利发展 B.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智能的发展 C.有利于促进社会道德环境优化和人类文明进步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 D 61、师生关系的基础是( )。 A.教学工作关系 B.心理情感关系 C.个人交往关系 D.道德责任关系 【答案】 A 62、确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 )。 A.他律性 B.自律性 C.层次性 D.实践性 【答案】 A 63、道德的目的是按照( )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A.善恶 B.法律 C.善 D.阶级 【答案】 C 64、道德是以( )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A.罪与非罪 B.理性 C.慎独 D.善恶 【答案】 D 65、伪注、伪造和篡改文献、数据等行为均属( ) A.学术自由 B.学术失范 C.学术不端 D.学术道德 【答案】 C 66、2004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 )被评价为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 A.《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B.《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C.《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D.《关于加强我国科研道德建设的意见》 【答案】 A 67、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古代教育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庄子 【答案】 C 68、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经常反映在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中的资产阶级思想是( )。 A.自然权利思想 B.三权分立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 C 69、对我国师德教育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A.公民道德是师德教育的底线,为人师表是师德教育的准则 B.理想信念是师德教育的支柱,以人为本是师德教育的任务 C.改革创新是师德教育的理念,严谨治学是师德教育的源泉 D.规章制度是师德教育的保障,传统美德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答案】 A 70、师德修养的核心问题是( ) A.提高师德认识 B.陶冶师德情感 C.磨炼师德意志 D.坚定师德信念 【答案】 D 71、道德的目的是( ) A.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D.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答案】 A 72、西汉时期,董仲舒认为教师的道德在于( ) A.诲人不倦 B.有教无类 C.化民成性 D.因材施教 【答案】 C 73、美国学者博尔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一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的,一本是职业性,还有一本指的是( )。 A.思想性的 B.学术性的 C.情感性的 D.道德性的 【答案】 B 74、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D.教育理论的发展 【答案】 B 75、教师道德他律,则是指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职业行为具有外在的( )。 A.约束功能 B.导向功能 C.调节功能 D.制导功能 【答案】 D 76、人的需要和目的被消融到追求经济增长的技术目标中,人反而成了实现目标的工具。这体现的是( )。 A.技术工具化 B.技术手段的目的化 C.技术社会的自由丧失 D.技术异化的显现 【答案】 B 77、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教师道德行为可以分为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 B.教师道德行为的善恶可以反映教师不同的道德水平和境界 C.现实社会大力倡导教师以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为基础进行行为选择 D.道德自觉性高的教师,可以超越现实的社会环境作出行为选择 【答案】 D 78、在中国倡导并实行学术自由的第一人是( )。 A.梁启超 B.蔡元培 C.梅贻琦 D.陶行知 【答案】 B 79、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教师的某一行为往往仅是一个道德行为 B.教师道德行为是孤立的行为 C.教师道德行为是从道德这一特定的方面进行评价的行为 D.教师道德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但不与其他行为结合 【答案】 C 80、确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化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 ) A.层次性 B.自律性 C.他律性 D.实践性 【答案】 B 81、高校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立德”就是立社会主义之德,就是把( )融入高校的教育教学中。 A.世界观教育 B.人生观教育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D.共产主义教育 【答案】 C 8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 )。 A.质的分析原则 B.质量并重原则 C.主客体双重性原则 D.全面要求原则 【答案】 A 83、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观点,这体现了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 )。 A.专业性 B.多重性 C.探索性 D.实践性 【答案】 D 84、大学精神主要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以及( )。 A.教授治校 B.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C.追求卓越 D.简政放权 【答案】 B 85、为人师表含义丰富,( )倡导“师者,人之楷模也”。 A.孔子 B.孟子 C.杨雄 D.叶圣陶 【答案】 C 86、西汉时期,董仲舒认为教师的道德在于( ) A.诲人不倦 B.有教无类 C.化民成性 D.因材施教 【答案】 C 87、师德教育首先应从公民道德谈起,其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公民道德符合当前师德的实际情况 B.公民道德契合一般教师的道德心理 C.公民道德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D.公民道德是教师道德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 D 88、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 )。 A.团结协作 B.言传身教 C.依法从教 D.课堂教学 【答案】 B 89、美国学者博尔提出教育的三本护照理论,一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的,一本是职业性,还有一本指的是( )。 A.思想性的 B.学术性的 C.情感性的 D.道德性的 【答案】 B 90、特别强调发展教育必须发展师范教育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蔡元培 D.杨昌济 【答案】 B 91、工具理性的膨胀,导致了人文价值的失落。这体现的是( )。 A.技术工具化 B.技术手段的目的化 C.技术社会自由丧失 D.技术异化的显现 【答案】 C 92、( )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 A.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B.培养四有新人 C.养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 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答案】 D 93、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 )。 A.提高师德认识 B.锻炼师德意志 C.坚定师德信念 D.培养师德行为习惯 【答案】 D 94、“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会有缺点、失误和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言传和身教的关系时要( )。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 D.以上都是 【答案】 C 95、教师职业是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精神的职业,因此必须( ) A.认真负责 B.爱岗敬业 C.努力学习 D.一丝不苟 【答案】 B 96、在中国倡导并实行学术自由的第一人是( )。 A.梁启超 B.蔡元培 C.梅贻琦 D.陶行知 【答案】 B 97、教师道德他律,则是指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职业行为具有外在的( )。 A.约束功能 B.导向功能 C.调节功能 D.制导功能 【答案】 D 98、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不包括( )。 A.指导教师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维护教育秩序,保证教育事业顺利发展 B.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智能的发展 C.有利于促进社会道德环境优化和人类文明进步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 D 99、宋明理学兴盛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大特点是( )。 A.言传身教 B.天人合一 C.知行合一 D.反求诸己 【答案】 C 100、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旨在( ) A.求真崇善 B.开拓创新 C.独立自治 D.理性批判 【答案】 A 101、教师在教学中的师德规范主要体现在( )。 A.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D.以上都是 【答案】 D 102、道德的目的是( ) A.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D.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答案】 A 103、关于高校教师求实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求实道德品质对高校教师能否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能影响较小 B.求实道德品质直接影响高校教师能否承担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 C.大搞学术腐败是缺乏求实道德品质的表现 D.高校教师在科研中探索的科学知识是真实的,容不得半点虚伪和浮夸 【答案】 A 104、道德是人们从( )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A.“善”的规则 B.“善”和“恶”的标准 C.思想精神 D.实践一精神 【答案】 D 105、“真实的集体”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答案】 A 106、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经常反映在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中的资产阶级思想是( )。 A.自然权利思想 B.三权分立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 C 107、习近平对全国教师提出好老师的“四有”要求: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知识;要有( )。 A.良好心理素质 B.较强的科研能力 C.仁爱之心 D.家国情怀 【答案】 C 108、韩愈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反映了他把( )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 A.教书育人 B.尽职尽责 C.关心学生 D.提高业务 【答案】 A 109、以下关于教师道德活动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根据一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原则,处理各种伦理关系的实践活动 B.不是所有的师德活动都是教师有意识的、自觉的言行 C.应当具体区分教师道德活动的不同类型和层次 D.师德活动是师德意识和师德规范的来源之一 【答案】 B 110、高等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是( )。 A.校长办公会 B.校党政联席会 C.校纪律检查委员会 D.校学术委员会 【答案】 D 11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这句话表明教师应该( )。 A.关注每一位学生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答案】 D 112、以下关于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教师道德一般功能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实现 B.教师道德的最基本作用是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协调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 C.教师的道德水平不仅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还影响学生的智能发展 D.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影响对象是学生,对社会难以产生影响 【答案】 D 113、教师服务社会本质上是一种( )。 A.教学的延伸 B.乐于助人 C.专业服务 D.社会服务 【答案】 C 114、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他律上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 )。 A.道德义务 B.道德权利 C.道德价值目标 D.道德良心 【答案】 A 115、教师职业是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精神的职业,因此必须( ) A.认真负责 B.爱岗敬业 C.努力学习 D.一丝不苟 【答案】 B 116、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他律上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 )。 A.道德义务 B.道德权利 C.道德价值目标 D.道德良心 【答案】 A 117、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 )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A.思想意识 B.文化意识 C.社会经济 D.社会意识 【答案】 D 118、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四个统一”,即“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 )”。 A.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B.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C.教书育人与服务社会相统一 D.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 【答案】 D 119、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 )。 A.蔡元培 B.梅贻琦 C.竺可桢 D.蒋南翔 【答案】 B 120、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是( )、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 A.实事求是原则 B.量的分析原则 C.知行合一原则 D.目的性原则 【答案】 D 121、关于良心和义务之间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良心和道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道德范畴 B.良心是义务的内化形式 C.义务和良心都来自于主体内部,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道德责任 D.教师道德良心是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 【答案】 C 122、人们常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教师( )的意义。 A.埋头苦干 B.为人师表 C.公平公正 D.开拓创新 【答案】 B 12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 A.责权利统一 B.集体主义 C.为人民服务 D.按劳分配 【答案】 C 124、教师道德他律,则是指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职业行为具有外在的( )。 A.约束功能 B.导向功能 C.调节功能 D.制导功能 【答案】 D 125、以下教育家中,提出了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 A.梁启超 B.蔡元培 C.杨昌济 D.陶行知 【答案】 D 126、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 )价值序列的轻重与优劣。 A.存在 B.不存在 C.时有时无 D.可能存在 【答案】 B 127、教师在教学中的师德规范主要体现在( )。 A.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D.以上都是 【答案】 D 128、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 A.为人民服务 B.责权利统一 C.集体主义 D.按劳分配 【答案】 A 129、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 )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是非 B.善恶 C.荣辱 D.美丑 【答案】 B 130、“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是( )说的。 A.陶行知 B.苏霍姆林斯基 C.卢梭 D.蔡元培 【答案】 C 131、2004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 )被评价为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 A.《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B.《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C.《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D.《关于加强我国科研道德建设的意见》 【答案】 A 132、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看,教师所特有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是( )。 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 C.传授知识 D.爱国守法 【答案】 A 133、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 )。 A.提高师德认识 B.磨炼师德意志 C.坚定师德信念 D.培养师德行为习惯 【答案】 D 134、教书育人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实现( )的教育目标。 A.培养社会主义人才 B.社会主义德育 C.立德树人 D.博雅教育 【答案】 C 13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会有缺点、失误和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言传和身教的关系时要( )。 A.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B.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C.严于律己,勇于自责 D.以上都是 【答案】 C 136、人们常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教师( )的意义。 A.埋头苦干 B.为人师表 C.公平公正 D.开拓创新 【答案】 B 137、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 )。 A.蔡元培 B.梅贻琦 C.竺可桢 D.蒋南翔 【答案】 B 138、部分教师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或者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这反映了这些教师的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是( )。 A.价值观念单薄 B.育人意识退化 C.角色意识淡化 D.敬业精神弱化 【答案】 C 139、伪注、伪造和篡改文献、数据等行为均属( ) A.学术自由 B.学术失范 C.学术不端 D.学术道德 【答案】 C 140、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孔孟的主张属于( )。 A.重利轻义观 B.重义轻利观 C.义利并重观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B 141、“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技术成了一种无政府状态,成了一种破坏力量。”以上观点属于( )。 A.技术决定论者 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 C.技术乐观主义 D.技术悲观主义 【答案】 D 142、倡导并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民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徐特立 D.竺可桢 【答案】 A 143、比较符合师生关系实际的是师生之间关系模式是( )。 A.代际关系模式 B.朋友关系模式 C.法律关系模式 D.代际一朋友关系模式 【答案】 D 144、人们常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教师( )的意义。 A.埋头苦干 B.为人师表 C.公平公正 D.开拓创新 【答案】 B 145、在英国,人们普遍认为最有力的教育手段是( )。 A.教育理论 B.教育方法 C.教育技术 D.教师品行 【答案】 D 146、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 )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A.政治制度 B.阶级利益 C.生产劳动 D.经济关系 【答案】 D 147、道德是从( )上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之一。 A.精神 B.实践 C.信念 D.实践一精神 【答案】 D 14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 )。 A.《论语》 B.《礼记》 C.《中庸》 D.《孟子》 【答案】 B 149、师生关系的基础是( )。 A.教学工作关系 B.心理情感关系 C.个人交往关系 D.道德责任关系 【答案】 A 150、教书育人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实现( )的教育目标。 A.培养社会主义人才 B.社会主义德育 C.立德树人 D.博雅教育 【答案】 C 多选题(共75题) 1、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综合表现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 A.反思性 B.继承性 C.全球性 D.符号性 【答案】 ABCD 2、教师伦理学作为一门规范科学,如何直接调节教师职业生活( )。 A.系统阐述了教育职业活动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道德冲突以及相应的调节方向、行为要求 B.对教师职业中的各项本职工作都给予了具体的指导 C.明确了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处理各种伦理关系的道德准则 D.对教师违反职业要求的不良行为给出了惩戒和预防措施 【答案】 AC 3、高校教师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主要是( )。 A.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矛盾 B.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与职业要求的矛盾 C.科研协作中的矛盾 D.科研工作与劳动付出的矛盾 【答案】 ABC 4、处于自律机制中的教师,在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关系上,具有的特点是( )。 A.师德规范体系对于教师来说是他内在心灵和行为个性的有机构成因素 B.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是出于按照自己的良心行事 C.教师在认知心理上更注意教师道德的实质内核和良心指向的真正实现 D.教师成为自主自为进行自我抉择和自我调控的积极主体 【答案】 ABCD 5、教师在道德修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最基本的矛盾有( )。 A.教师个人利益与教育事业整体利益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教师个人的道德选择能力、道德践行能力间的矛盾 C.共产主义品质与非共产主义品质间的矛盾 D.教师创新精神与教育传统间的矛盾 【答案】 BC 6、对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