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概述,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关节替代病损的关节,,目的是、,消除疼痛、提供稳定的关节活动、消除畸形,适应证,:,1.,疼痛,长期患有关节疾患(退行性骨关节病、内风湿关节炎、外伤后关节炎等),出现关节的,反复、进展及活动后加重的慢性疼痛,,药物、其他保守治疗无效,2.,关节严重畸形,3.X,线检查,出现关节骨质结构破坏、对线不良,关节稳定性差。,一、概 述,(一)定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指应用人工材料制作的全髋关节结构植入人体以替代病损的自体关节,从而获得髋关节功能。,第一节,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一)人工全髋关节固定方式,1.骨水泥(骨粘合剂),优点:用于固定人工关节,,附着牢固,患者可早期活动,,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缺点:骨粘合剂聚合后有单体毒性反应;假体-骨水泥-骨之间的交界面差异和晚期骨粘合剂老化等,可造成假体松动等,二、临床特点,2.非骨水泥固定:即生物力学固定,通过其表面金属多孔结构,骨组织长入假体表面的间隙内,起到固定作用,粘合牢固程度不如前者,,患者不能早期活动,影响其功能恢复,(二)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1.术后脱位:,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原因,关节既往有手术史,手术部位肌肉瘫痪,神经支配功能丧失,假体之间撞击,手术入路、假体位置放置不当,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差,术后康复治疗或活动时下肢体位不当,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血液为高凝状态;,高龄患者、原静脉血栓史、骨盆、股骨颈、髋关节骨折史;,长时间的被动体位、术中止血带的使用时间过长;,长期卧床体弱下肢活动明显受限;,损伤增加血管间接损伤。,防治,:尽早主、被动活动、尽早下床训练;,抗凝治疗:华法林,3.疼痛,术后能明显缓解髋疼痛,。,术后几个月出现疼痛常见,。,髋臼松动或异位骨化:臀部或腹股沟区疼痛,改变体位时尤著,4.假体松动,假体松动是,关节置换术远期失败的主要原因。,1.髋关节假体松动分为三期,早期 5年以内,中期 510年,远期 10年以上,假体松动的相关因素,机械因素 假体-骨或骨水泥、骨界面的微动;假体磨损等,体重或负重:体重80kg有不利影响。,手术原因:假体植入位置不当。,骨溶解:磨损产生颗粒物质诱发生物反应,年龄:年龄过大、原发病致残严重、骨质疏松、手术创伤等。,5.异位骨化,发生率在5%81%,常发生在术后一年内。,异位骨化两个主要特征,发病为多因素起源,形成广泛骨化,导致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性别:男性是女性的2倍。,高发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手术:软组织损伤和出血。,三、康复评定,(一)临床评定,1.体格检查,术前,评定做髋关节功能的局部检查脊柱与关节形态、关节活动范围神经肌肉运动情况,。,2.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Harris 髋关节评分表(1969),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1972),改良Aubigne-Postel临床评估标准,视觉评估(VAS),髋关节评分表,Harris,3.肌力评定,测试肌肉或肌群,对抗重力或外在阻力完成运动的能力,4.神经系统功能,:,注意肢体有无神经功能障碍,(二)X线诊断,双侧髋关节的骨盆正位片,患髋蛙式位片,与健侧进行对比,观察髂骨、坐骨、耻骨、骶骨和骶髂关节,(三)CT和MRI检查,骨赘和剥脱骨碎片,骨质改变,MRI,轴位像补充矢状位、冠状位和三维影像不足,双侧对比,游离体,关节积液,(四)核素骨扫描(ECT),ECT,反映骨的代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感染、骨关节炎,应力骨折、肿瘤和营养不良性骨病,术后评定,可分别在术后1-2天、术后一周、2周、术后1月、3月、半年进行评定。,1.住院病人心肺功能,2.,伤口,情况,3.关节水肿:区分出是关节积液还是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4.,关节,疼痛,5.关节活动情况,6.X线检查:观察假体位置、关节对线等,7.上、下肢,肌力,8.活动及,转移,的能力,9.,步态,分析,10.功能性活动能力,四、康复治疗,(一)术前康复教育,术前心理准备,指导患者术前、术后康复注意事项、正确转移训练要点,正确使用助行器,拐杖使用方法,关节活动度训练,对特殊患者训练术后早期卧床排便,髋部肌肉,股四头肌和膕绳肌的肌力练习,深呼吸和咳嗽训练,(二)术后康复治疗目的,是通过功能训练防止组织粘连与挛缩,恢复正常关节活动范围,恢复关节周围肌群的力量,重建髋关节的稳定性,(三)术后康复治疗分4阶段,早期保护期训练阶段,:术后02周,中期保护期阶段,:术后312周,肌力强化训练阶段:术后36月,运动功能训练阶段:36月,术后6周内的康复计划,1.术后0 1周,(1)康复治疗目标,控制疼痛和出血,减轻水肿,保护创伤部位,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关节粘连,维持关节活动度,(2)基本治疗,:,疼痛控制:药物,髋部冰袋冷敷,体位摆放,髋关节常规,外展(30度)中立位,注意事项,防止髋内收、屈曲,防止髋脱位,,患侧髋膝关节伸屈角度为,0,90,(3)运动训练,:,术后第1天开始,床旁运动训练,呼吸训练,踝泵运动,(主动背曲和跖屈):病人清醒后即开始,15次/h,5-10s,每组10-15次,肌力训练 A.下肢肌力训练:伸、屈、外展髋,B.上肢肌力练习,关节活动度训练,A.髋关节伸直训练,B.髋关节屈曲训练:,必须 4周以后),(1)康复治疗目标,:以增强肌力为主,提高患侧负重能力,加强本体感觉练髋关节控制训练改善步态。,(2)基本方法,肌力训练:增加抗阻力的主动关节运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站立下主动屈髋,角度小于90。,负重、步行训练:骨水泥固定者,可以完全负重,,非骨水泥固定者6周。,(四)注意事项,:,1.正确的翻身方法 防假体脱位,向术侧翻身,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立位,向健侧翻身,伸直术侧髋,两腿之间夹软枕,防止内收引起假体脱位,2.,正确的下床,健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离床,,上床则相反,3.正确的穿袜方法,伸直健侧膝关节,术侧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屈曲,用足跟沿健侧下肢前方向近端滑动,适当弯腰,伸直双上肢穿袜,4.正确的上下楼梯法,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术侧先下,5.拐杖的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 术后用双拐,4,6,周,然后改用健侧单拐,3,4,周,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 双拐,8,周后改用健侧单拐,4,周,大粗隆截骨或结构植骨,,用双拐,12,周,出院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术后3个月内,防止髋关节屈曲90,。坐位时不要坐太低的座椅或沙发,正确的坐位方式保持身体直立,不要前倾或弯腰,2.卧位时保持双下肢外展位,3.无论坐、站、卧,不要将膝关节靠近对侧膝关节,不要交叉双腿,不将患腿放在另外腿上,4.坐有扶手的椅子,保证站立保持身体不会前屈,髋关节屈曲不90,5.卫生间的坐便器必要时应加高,6.不要下蹲取物,7.不要使身体前倾穿鞋袜,8.不要在短时间超强度训练,髋关节不可以承受反复冲击性运动,关节保护技术,预防髋关节脱位,,髋屈曲超过90度,内收不超过中线,避免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位,避免不良姿势,低座起立、“二郎腿”、不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屈曲,避免患髋伸直、内收、内旋位,经常保持,患髋轻度外展或中立位,避免跑、跳等剧烈动作,第二节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一、概 述,1.定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指应用人工材料制作的全膝关节结构植入人体以替代病损的自体关节,从而获得膝关节功能。,2.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R)手术的最终,成功的5个环节,病例适应证的选择,假体设计,假体材料,手术操作技术,术后康复技术实施:,最大限度改善假体膝关节功能,(一)膝关节的稳定机制:两种,1.膝关节的静力性稳定结,韧带,关节囊,半月板等,2.膝关节的动力性稳定结构,膝关节周围肌肉,3力学问题,二、临床特点,(二)人工膝关节遵守三项原则,1.固定,保护股骨近端,胫骨近端面积减少,强度随之下降,保护胫骨近端防止假体松动,2.,运动学因素 保持关节线水平,3.,磨损因素 耐磨损及破裂,延长假体使用寿命,。,三、康复评定(术前、术后),1.膝关节评分体系对患者术前状况评价,1976年,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量表,2.X线片评定,3.,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膝关节活动范围 0145;关节是否有畸形,力线是否正确等,4.下肢肌肉和肌力评定。,5,.手术,情况。,6.,局部软组织,情况评定。,7.,原发疾病,的诊断、病程、发展经过、治疗及效果。,8.,膝关节置换术并发症,:血栓形成及栓塞;伤口愈合与感染;关节稳定性分析;神经损伤;假体及半脱位;假体松动;假体磨损;假体变形及断裂,9.,康复治疗情况,四、康复治疗,(一)康复原则,1.个性化:客观地设计TKR的康复治疗计划,2.全面计划:心肺功能、局部功能,全面治疗,3.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二)康复目标,力求客观,最终努力恢复正常、日常生活活动,最大程度减轻疼痛症状,(三)康复教育,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的重要性,术后康复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项,正确预计康复治疗目标,缓解心理压力,患者建立较好的依从性,1.术前康复训练,术前详细询问病情,全面查体,制定适合个体术前加强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指导患者使用步行器或拐杖,深呼吸和咳嗽技巧的训练,进行患肢肌力训练,指导肥胖患者减肥,(四)康复程序,第阶段(术后1天1周),第阶段(术后12周),第阶段(术后24周),第阶段(术后56周),第阶段(术后612周),每阶段分为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重点,2.术后康复训练,基础治疗:,深呼吸和咳痰训练,下肢穿弹力袜,抬高肢体,患膝冰敷,防止水肿,踝泵运动及肢体循环治疗仪,镇痛措施,物理治疗,电刺激肌肉或生物反馈,减轻肌肉萎缩,康复训练重点:,负重训练,:术后下地行走时机受假体类型、固定方式、手术操作、软组织情况等影响。患侧肢体由不负重-少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训练,同时进行重心转移训练和立位平衡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膝关节屈伸训练,逐渐达到完全伸直与屈曲,肌力训练,:循序渐进和不引起疼痛为原则,本体感觉训练等,第阶段(术后1天1周),(1)康复目标,:控制疼痛、肿胀、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促进伤口正常愈合,(2)基础治疗,:,深呼吸和咳痰训练,下肢穿弹力袜,抬高肢体,患膝冰敷,防止水肿,踝泵运动及肢体循环治疗仪,镇痛措施,物理治疗,康复训练重点,(3)负重训练:骨水泥假体可以术后2-4天下地,非骨水泥假体6周后才可负重,(4)关节活动度训练:膝关节屈伸训练,(5)肌力训练:主动作直腿抬高,第阶段(术后12周),康复目标,重点训练关节活动度,不负重状态下的主动运动,恢复股四头肌和膕绳肌肌力,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基础治疗,继续上述运动训练项目,物理治疗控制疼痛和肿胀,保持运动后冷敷,电刺激肌肉或生物反馈,减轻肌肉萎缩,康复训练重点,负重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第阶段(术后24周),康复目标,控制肿胀,保持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肌力,负重站立行走训练,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基础治疗,运动后局部冷敷,继续控制在肿胀,物理治疗,康复训练重点,负重训练:扶拐或助行器部分或完全负重,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渐达到完全伸直与屈曲,肌力训练:多角度下肢肌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第阶段(术后56周),康复目标,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恢复患肢负重能力,步态、平衡功能训练,基础治疗,继续上述训练项目,有针对性地选用物理治疗项目,增加器械训练,康复训练重点,负重训练:静态自行车、步行器步态,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第阶段(术后612周),康复目标,继续增强膝关节肌力,保持正常关节,ROM,加强肌肉功能,改善膝部稳定性,功能性控制,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训练重点,负重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维持性康复训练,基础治疗,继续上述训练项目,有针对性地选用物 理治疗项目,1.冷疗法:冰袋只用于患膝关节,2.电疗法,毫米波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4.光疗法:紫外线,5.蜡疗:伤口愈合、无明显水肿,(五)物理治疗,(六)注意事项,1.闭式引流:通常24小时内拔出,观察引流液,2.伤口愈合情况:谨防伤口感染,3.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穿戴弹力长袜、踝泵运动,4.负重问题 具体应与手术医生商量,5.关节不稳:多由于关节周围韧带功能不全和肌力不足造成。,6.假体松动:加强肌力训练、保持膝关节稳定性,7.假体屈曲限值,关节活动度训练时不超过,该值,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