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感染性腹泻与细菌性食物中毒,Infectious Diarrhea and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长征医院感染科 倪 武,1,腹 泻,健康成人排便量:,100 200 g,12次,/天,腹 泻:,每日排便 3次,有稀便,2,腹泻病因:,肠道分泌增加,吸收减少,运动加快,感 染,中 毒,肿 瘤,过 敏,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不明原因的肠炎,3,定 义,感染性腹泻,指由感染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胃肠炎征候群,。,细菌性食物中毒,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4,感染性腹泻,细菌性食物中毒,金葡菌、肉毒、蜡样杆菌等,5,第一部分 感染性腹泻,第一节 概 论,6,常见病原体,1.细 菌 性,志贺菌:,菌痢占为我国腹泻病因之首,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最常见,空肠弯曲菌,大肠杆菌:,分 5 类,弧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肠炎耶尔森杆菌,难辨梭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假膜性肠炎,气单胞菌和毗邻气单胞菌,分支杆菌:结核分支杆菌、鸟分支杆菌等,产气荚膜梭菌,7,常见病原体,2.病 毒 性,轮状病毒 诺沃克病毒,肠道病毒 类诺沃克病毒,腺 病 毒 星状病毒 杯状病毒,3.真 菌 性,白色念珠菌肠炎最多见,机 会 感 染,8,常见病原体,4.原 虫 性,溶组织内阿米巴 兰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 贝氏等孢球虫,结肠纤毛虫,5.蠕 虫 性,血吸虫病 粪类圆线虫病,旋毛虫病,AIDS,9,发病机理及临床特征,肠毒素性腹泻,侵袭性腹泻,细胞毒素性腹泻,10,1.肠毒素性腹泻,分泌性腹泻,代 表:,霍乱弧菌 产毒素大肠杆菌,其他:气单胞菌、A型产气荚膜梭菌等,肠毒素,腺苷酸环化酶 cAMP,鸟苷酸环化酶 cGMP,分泌亢进,特 征:,肠粘膜完整,稀水样便,镜检 WBC 少或无,发病机理及临床特征,11,2.侵袭性腹泻,渗出性腹泻,代 表:,痢疾杆菌,其他:空肠弯曲菌 侵袭性大肠杆菌,沙 门 菌 耶尔森杆菌,病 毒 阿 米 巴,鞭 毛 虫 等,发病机理及临床特征,12,侵犯肠壁,形成溃疡:,菌痢、空肠弯曲菌病、,阿米巴痢疾 等 ,脓血便,绒毛缩短,吸收障碍:,病毒性肠炎,水样便,既可侵犯,又产毒素:,志贺菌、沙门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副溶血弧菌、耶尔森杆菌 等,病初水样泻,2.侵袭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发病机理及临床特征,13,发病机理及临床特征,3.细胞毒素性腹泻,可致假膜性肠炎,代 表:,艰难梭菌 C型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 分泌过多,细胞毒素 粘膜坏死、脱落,细菌本身不侵犯肠粘膜,特征:,肠粘膜上可形成片状假膜,14,常 见 临 床 表 现,15,发 热 腹 痛 腹 泻 恶 心,呕 吐 脱 水 水样便 脓血便,里 急 后 重,下段结肠、直肠病变,“便意频繁、排便不畅感”,肠道感染、盆腔感染或出血、肿瘤 等,16,渗出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发 热,常 见 低热或无,粪便红,白细胞,腹泻量,较 少 较 大,脱 水,较少见 较多见,里急后重,可 有 多 无,多 见 少或无,17,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呕吐物或粪便呈米泔样,果酱便,草绿色或黄色水样便,无里急后重,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 侵袭性大肠杆菌 血吸虫病,霍 乱,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 细菌性食物中毒,18,治 疗,19,治 疗 原 则:,预防脱水 纠正脱水,继续饮食 合理用药,国家卫生部“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主要措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病原治疗,20,1.口服补液治疗(ORT),Oral Rehydration Therapy,是轻、中度脱水病人的首选措施,原 理:,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功能存在,葡萄糖的吸收能促进水、钠吸收,ORS Oral Rehydration Saline,21,2.静脉补液,适应症:,重度感染,伴休克或重度脱水,症状好转即改口服补液,3.病原治疗,继发于菌群失调者,首先停用原抗菌药物,艰难梭菌、真菌 等,22,病原治疗,抗感染药物选择举例,病毒/轻症沙门菌感染,艰难梭菌,空肠弯曲菌,念珠菌,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无需抗菌,万古/去甲万古霉素 甲硝唑,红霉素,氟康唑 制霉菌素 克霉唑,甲硝唑,小檗碱(黄连素),23,4.其他对症治疗,营 养:,无明显呕吐,不禁食,解痉、抑制肠蠕动,不宜长期用,调节肠道菌群,肠粘膜保护剂,思密达(八面体蒙脱石),24,感染性腹泻的预防,食品卫生,饮水卫生,25,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26,主要病变:,结肠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主要症状:,发 热 腹 痛 腹 泻,里急后重 粘液脓血便,27,痢 疾 杆 菌(,bacillus dysenteriae,),属 肠杆菌科 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有菌毛,无:荚膜、鞭毛、芽胞;不运动,分 4 个群:,志贺痢疾杆菌 毒力最强,福氏痢疾杆菌,我国占首位,鲍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制服包送”,28,流行季节,:,夏秋最多,全年发病,传 染 源:,病人及带菌者,传播途径:,粪 口途径,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及青壮年发病较多,无持久免疫力,易重复感染及复发,29,发病机理,菌 毛:,是侵袭力的物质基础,与细胞受体结合,内毒素:,引起畏寒、发热、休克等全身症状,外毒素:,志贺毒素/类志贺毒素,外毒素,细胞毒素:,抑制蛋白合成,溃疡,肠毒素: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分泌,30,发病机理,中毒性菌痢,对内毒素的异常强烈反应,休 克,脑水肿,肺水肿,呼吸窘迫,D I C,病理基础,:,急性循环障碍,儿童多见,31,病理解剖,病变部位:,乙状结肠和直肠,里急后重,急性期基本病理改变:,结肠粘膜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溃疡性炎症,中毒性菌痢特点:,全身反应重,肠道病变极轻,溃疡少见,32,临 床 表 现,33,潜伏期:,12天(数小时7 天),两期六型:,急性期:典型(普通型),非典型,中毒型,慢性期: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临床表现,34,临床表现,典型菌痢,发 热,腹 痛,腹 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左下腹压痛,脱水症状轻,伴畏寒。持续 12 天,脐周或下腹阵发绞痛,便后减轻,十数次数十次/天,病初为水样便,35,临床表现,非典型菌痢,毒血症状轻:,低热或不发热,腹泻次数少:,35 次/天,里急后重轻或无,无脓血便:,偶有少量粘液,36,临床表现,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 岁体质较好儿童,成人,少见,主要表现:,突起高热:,可 40,反复惊厥,意识障碍:,嗜睡 昏迷,迅速出现循环和/或呼吸衰竭,痢疾症状多,缺如,灌肠液或肛拭子:见大量RBC、WBC,37,中毒型菌痢的分型,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感染性休克表现为主,脑 型,(呼吸衰竭型),脑缺氧、脑水肿、高颅压表现,混合型,预后最凶险,38,慢性菌痢,定 义:,病程 2 个月,慢性迁延型:,症状迁延、轻重不等、腹泻与,便秘可交替,急性发作型:,静止后再发作,似急性菌痢,诱因:饮食不当、受凉、过度劳累等,慢性隐匿型:,1 年内有菌痢史,无症状,肠,镜或粪培养(),39,诊断与鉴别诊断,40,菌痢粪便镜检特征:,大量 RBC、WBC及巨噬细胞,确诊依据:,粪培养阳性,41,提高粪培养阳性率注意事项,抗菌治疗前取标本;,新鲜标本,床边接种;,取粘液脓血部分;,肛拭子培养效果较好,避免与尿液混合,42,阿米巴痢疾与细菌性痢疾的区别,起 病 缓,热 度 低,痛 泻 轻,果 酱 便,粪中可查到阿米巴滋养体及夏科雷,登结晶,中毒性菌痢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鉴别,43,治 疗,44,急性菌痢的治疗,消化道隔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ORT为主,抗菌治疗:,根据当地菌株耐药谱合理选择,氨苄西林 耐药率80%90%,可选药物:,SMZco、氟喹诺酮、三代头孢等,其他对症治疗,45,中毒型菌痢的治疗,1.抗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2.循环衰竭的处理:参照感染性休克的治疗,3.脑水肿的处理:参照乙型脑炎的治疗,46,慢性菌痢的治疗,1.调节饮食,去除诱因,2.抗菌治疗:,联合、足量、长疗程,3.药物保留灌肠:,适用于大便经常带血、,肠粘膜病变经久不愈者,药物:,小檗碱、大蒜素、新霉素、呋喃西林,4.,其他:,调整肠道菌群、痢疾杆菌菌苗等,47,预 防,及时检出并隔离病人及带菌者,做好粪便、水源及食品卫生管理,主动免疫:,依链(streptomycin dependent)株多价菌苗,杂交株活菌苗,48,第三节 霍 乱,Cholera,“2 号病”甲类传染病,49,霍 乱 弧 菌(,vibrio cholerae,),G,弧菌,有鞭毛,运动活泼,暗视野悬滴镜检:穿梭样/流星样运动,直接涂片:鱼群样排列,碱性肉汤或蛋白胨培养液中易生长,50,霍乱弧菌的分型,抗 原,H 抗原:共有,O 抗原,群特异性抗原,型特异性抗原,根据抗原性及致病性分 3 个群,51,霍乱弧菌的分型,O1 群,古典生物型,埃尔托生物型,非 O1 群,137 个血清型(O2O138),O139 型,不典型 O1 群,不产肠毒素,无致病性,52,致 病 因 子,菌 毛:,“定居因子”,霍乱肠毒素:,O1 群及 O139型均可产生,不耐热,其他:,内毒素、神经氨酸酶、血凝素等,53,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 吐泻物,泥鳅、鳝鱼可作保存宿主,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常因水源污染致暴发流行,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对二次感染有抵抗力,隐性感染为主,发病者占少数,54,流 行 特 征,夏秋季好发,来势猛、传播快、波及面广,可远距离传播,多见于沿海、江河两岸及平原水网地区,55,发 病 原 理,霍乱肠毒素,剧烈泻、吐,cAMP,水、电紊乱,循环衰竭,胆汁分泌,肠粘膜粘液分泌,泻、吐物呈,米泔样,(等渗性),56,病 理 解 剖,病变部位:,十二指肠回肠,病理特点:,肠道病变轻微,主要为脱水现象,小肠粘膜肿胀、充血、松弛,表面覆盖,糠秕状薄膜;肠腔充满米泔样液体。,57,临 床 表 现,58,潜伏期:,13 天(6 小时5天),古典生物型/O139 型:症状较重,El Tor生物型:症状较轻或无,临床分期:3 期,泻吐期、脱水期、反应期及恢复期,59,泻吐期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多无发热:,少数有低热,无明显腹痛及里急后重:,少数腹直肌痉挛痛,腹泻量大:,可 8000 ml/d,60,霍乱病人用床,61,泻吐期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多无发热:,少数有低热,无明显腹痛及里急后重:,少数腹直肌痉挛痛,腹泻量大:,可 8000 ml/d,先泻后吐、多无恶心:,喷射样呕吐,米泔样便:,黄色水样便多见,典型呈米泔样,62,脱水期临床表现,1.脱 水,63,脱水期临床表现,轻 度 中 度 重 度,失水量(ml),100030003500 4000,皮肤弹性,轻度减低 中度减低 明显减低,眼 窝,稍凹陷 明显下陷 深度凹陷,不能紧闭,指 纹,正 常 皱 瘪 干 瘪,声 音,正 常 轻度嘶哑 嘶哑或失声,神 志,正 常呆滞或烦躁 嗜睡或昏迷,尿 量,正 常 减 少 无 尿,血 压,正 常 轻度下降 出现休克,64,脱水貌,补液后,65,脱水期临床表现,1.脱 水,2.循环衰竭 低血容量性休克,脑供血不足:烦躁嗜睡昏迷,3.尿毒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肌肉痛性痉挛 肌张力及腱反射,腹 胀 心律失常 EKG异常,66,反应期及恢复期表现,少数病人:,儿童多见,发热(3839),持续 13 天,67,霍乱的临床分型,1.无症状型,2.轻 型,3.中 型,4.重 型,5.暴发型:干性霍乱,68,实验室检查,血 象:,WBC(102010,9,/L),粪 便:,常规镜检:,少量粘液及红、白细胞,悬 滴:,可见穿梭状运动的细菌,涂片染色:,鱼群状排列的G,弧菌,暗视野:,流星样运动的弧菌,制动试验:特异性抗血清,69,具有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霍乱:,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霍乱流行期间,在疫区内有典型的霍乱腹泻和呕吐症状,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者。虽然粪便培养未发现霍乱弧菌,但并无其他原因可查者。如有条件可做双份血清凝集试验,效价上升4倍可诊断;,疫源检查中发现粪便培养阳性前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霍乱。,霍乱的诊断标准,70,治 疗,71,严格隔离,补 液,抗 菌,对症治疗,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关键,72,治 疗 措 施,1.严格隔离,:确诊及疑似病人应分别隔离,消化道隔离,排泄物彻底消毒,2.补液治疗,:,常用静脉补液,口服补液适用于轻、,中度病人以及重度病人病情改善后。,73,成人患者 24 小时补液量:,轻度 1000 中度 30004000,重度 40008000,(ml/d),541 溶液:,每升含氯化钠5g、碳酸氢钠4g、氯化钾1g,,另加50%葡萄糖20 ml,74,治 疗 措 施,3.抗菌治疗,:是补液治疗的辅助治疗,目的:缩短病程、减少带菌,SMZco 多西环素 氟喹诺酮 等,4.抗毒素治疗:,氯丙嗪:抑制腺苷酸环化酶,5.其他对症治疗:,抗休克、心衰,纠酸,补钾,75,预 防,疫源检索:及时发现并隔离传染源,搞好食品及饮水卫生管理,主动免疫,全菌疫苗/类毒素疫苗 已不提倡,基因工程疫苗 在研制中,76,THE END,77,1,、字体安装与设置,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点击“替换”按钮,完成。,78,2,、替换模板中的图片,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替换这些图片,下面介绍两种替换方法。,方法一:更改图片,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对象,进行了组合,,选,择,时,一定要选中图,片 本身,而不是组合)。,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择要替换的图片。(如下图),注意:,为防止替换图片发生变形,请使用与原图长宽比例相同的图片。,78,赠送精美图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