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1页,第2页,考纲要求:,知道五四爱国运动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意义。(八上教材P6367),第3页,时间,195月4日(青年节来历),背景,(1)国际背景: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一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19,日本妄图独霸中国而强迫袁世凯政府签署“二十一条”,(2)国内背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对外卖国,对内独裁,混战不休);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使无产阶级快速壮大;新文化运动发展,解放了人们思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出现了一批新知识分子,第4页,导火线,19,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中国合理要求被拒绝),五四运动时学生在街头演讲,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反应五四运动性质),经过,(1)195月4日,北京十余所学校3 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五四风雷)暴发,(2)6月5日,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紧接着全国100多个城市工人相继罢工响应,商人也举行罢市,反帝爱国运动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主力逐步由学生转向工人,各界人民主动参加,第5页,结果,取得初步胜利(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6月10日,北洋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职务。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最主要表现),性质,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意义,(1)是中国近代化史上含有划时代意义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主要依据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输,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精神;崇尚民主和科学,追求进步精神,第6页,【认识启示】1.为何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1),从性质上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爱国运动。,(2)从,领导力量,上说,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革命骨干,显示了新革命力量诞生。,(3)从,发展前途,上说,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传输,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以上各项都是辛亥革命等以往运动所不具备新原因,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第7页,2,五四精神,对当代社会借鉴意义。,(1),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关键。,(2)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就要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络起来,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坚定信念。,第8页,【归纳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期间革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期间共经历以下四个历史阶段:,(1)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国民大革命时期,(,又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9,1927年)。,(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又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3),全方面抗战时期,(,又称,民族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5年)。,(4),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第9页,中共,“,一大,”,时间,197月23日,地点,上海(以后转至浙江嘉兴南湖画舫上),历史,条件,(1)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深入传输,(2)组织基础:上海、北京、济南、武汉、长沙、广州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3)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壮大并已登上政治舞台,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来领导,人物,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第10页,中共,“,一大,”,内容,(1)经过党纲领,确定了党名称为“中国共产党”(七一建党节由来),党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2)确定党当前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3)选举产生了党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意义,(1)中国共产党不但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2)它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第11页,第12页,考纲要求:,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主要史实。(八上教材P6973),第13页,形成,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黄埔,军校,创,建,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黄埔,名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设在广州附近黄埔岛上,又被称为黄埔军校),领导人,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共产党员,周恩来,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创办目标,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靠革命军队,办学特点,实施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方针,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作用,培养了一大批优异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建立和北伐战争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第14页,北伐,战争,开始时间,1926年7月,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股军阀势力,目标,为打倒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推翻封建军阀统治,把国民革命推向全国,先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铁军,”,)、,叶挺独立团,战略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灭,第15页,北伐,战争,主要战场,(战役),两湖战场(,汀泗桥战役,与,贺胜桥战役,、攻克武昌),经过,(1)两湖战场:国民革命军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毁灭吴佩孚,(2)江西战场:随即转入江西,连克九江、南昌,歼灭孙传芳主力;北伐军沿长江东下,直捣南京、上海,取得巨大成功,(3)1927年4月,北伐军挥师北上,进攻张作霖。北伐军出师不到六个月,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第16页,北伐,战争,结果,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但因为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性质,反帝反封建国民革命战争,北伐胜利,进军原因,(1)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2)制订了正确作战方针,(3)广大北伐军战士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4)共产党领导下工农群众亲密配合和主动支援,第17页,背景,北伐胜利进军之时,蒋介石军事实力急速膨胀,他与国内外反动势力勾结,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概况,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第18页,考纲要求: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依据地意义;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故事,体会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地位。(年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90周年;年是井冈山会师90周年)(八上教材P7579),第19页,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建军节由来),地点,南昌,背景,国民党反动派实施血腥政策,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中共中央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恐怖统治,领导者,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概况,(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起义胜利后,部队撤离南昌,(2)在南下广东途中遭到失败,保留下来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域,另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期,第20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间,1927年,创建者,毛泽东,概况,(1)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遭到数倍敌人围攻,损失严重,(2)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依据地井冈山革命依据地,意义,井冈山革命依据地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开始,第21页,井冈山会师,时间,1928年4月,地点,井冈山,井冈山会师,概况,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很快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意义,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巩固并扩大了井冈山革命依据地,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革命信念;坚持党领导;亲密联络群众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路线;艰辛奋斗作风,第22页,红军,长征,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目标,为保留革命有生力量,经过,从江西瑞金(中央革命依据地)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进入陕北,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抵达陕甘依据地吴起镇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首先军在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结果,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抵达陕甘革命依据地吴起镇。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第23页,红军,长征,意义,(1)红军长征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毁灭红军企图,保留了党和红军基干力量,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关键,(2)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力量,长征中红军表现出对革命必胜信念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巨大动力,长征,精神,长征途中所表现出来不怕困难、百折不挠、顽强拼搏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强大动力,第24页,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地点,贵州,遵义,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关键党中央正确领导,意义,(1)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处理自己路线、方针政策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关键党中央正确领导,(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第25页,辛亥革命,国民革命,革命对象,清王朝,北洋军阀,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革命主力,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倾向革命新军,国共合作为主革命统一战线,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革命结果,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最终止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26页,【归纳总结】中国革命历经艰难波折。,三次大挫折:(1),国民大革命,遭遇蒋介石等叛变革命;(2),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失败;(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共产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实事求是,结合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向农村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依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遵义会议后,确定毛泽东在党中央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第27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