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育教學知识与能力》简答題归纳
1.為何說教育(學校教育)對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對人們施加影响的活動,它规定著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是在受通過专门训练和有經验的教師指导下進行的,相對而言效果很好。
(3)學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學生发展的多种原因,影响较系统、全面和深刻。
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對的、有条件的。教育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某些外部原因:教育自身的状况;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動性的调動;依赖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依赖于社會发展的状况,包括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社會环境、社會文化老式和民族心态以及公民整体素质等。
2.影响學制建立的根据?
(1)生产力水平和科學技术发展状况。 社會生产力的发展為學制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2)社會經济、政治制度。 在阶级社會,學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3)本国民族历史文化老式。
(4)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确定教育目的、學制和培养目的時必须從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對于处在不一样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小朋友,提出不一样的规定。
(5)本国學制历史发展和外国學制的影响。 每個国家的學制均有其形成与发展的過程,在建立新學制時,既不能脱离本国學制的历史沿革也不能忽视吸取其他国家學制改革的有益經验。
3.试论述基础教育課改革所倡导的“全人发展”理念。
“全人发展”理念体現了教育的平等性、大众化和個性化,即教育机會均等,是為了學生的终身发展,详细表目前:
(1)為了全体學生的发展
(2)為了學生的全面发展
(3)為了學生的终身发展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主线理念。
(4)為了學生的個体发展。
新課程追求學生的個性发展,承认學生是发展的、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是活泼的、具有独立個性的人。教育要尊重學生的独特性和详细性。
4. 试论述基础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导的學生观。
(1)學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學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學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學生是处在发展過程中的人。
(2)學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學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個學生均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學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3)學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個學生都是独立于教師的頭脑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學生是學习的主体。第三,學生是责权的主体:教師要保护學生的合法权利,要引导學生學會對學习、生活、自已和他人负责,學會承担责任。
5. 试论述基础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导的三种學习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习方式。
(1)自主學习是以學生作為學习主体,通過學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发明等措施来实現學习目的,即积极的自覺自愿的學习,學习的“自主性”体現為“自立”、“自為”、“自律”三個基本特性。
(2)合作學习是指學生為了完毕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學习。合作學习鼓励學生為集体利益和個人利益一起工作,在完毕共同任务過程中实現教學目的。
(3)探究學习是指學生积极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已的意愿或假设,运用科學的措施對問題進行研究,從而获得创新实践能力与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學习方式。具有积极性、問題性、開放性、生成性和发明性。
6. 试论述基础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教育理念。
(1)发展性課程评价是针對我国現行评价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的
(2)新課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其基本内涵体現為:
1.评价的主线目的在于增進发展
2.评价内容多元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评价原则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一样需求.
3.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措施与质性评价措施相結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措施,如成長记录袋、學习曰志等
4.评价主体的互動化,建立師生、教師、家長、管理者、小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增進被评价者的发展。
5.评价過程動态化。
(3)建立增進學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详细包括如下四個环节:一、明确评价内容和原则。二、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措施。三、搜集和分析反应學生學习状况的资料。四、制定增進學生发展的改善计划。
(4)建立增進教師不停提高的评价体系。包括如下四個环节:一、明确评价内容和原则。二、设计评价工具。三、搜集和分析反应教師教學和素质的数据和证据。四、明确增進教師发展的改善要點,并制定改善计划。
7.简述生产力對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生产力對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目前: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著教育目的确实立。生产力的发展對教育不停提出新的规定,成為推進教育发展的主线動力。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著課程设置和教學内容的选择。
(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著學校构造
(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著教學措施、手段、组织形式。
8.简述政治經济制度對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經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經济制度决定著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為谁服务的問題。
(2)社會政治經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3)政治經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统治阶级重要通過如下几方面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第一,通過国家权力机构對教育实現控制或管理。第二,运用經济力量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第三,以思想和意识形态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和控制教育。
(4)政治經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力。
(5)政治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政治决定著教育性质和目的,進而也决定著教育内容的选择,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选择。
9.简述《小學教師专业原则(试行)》中的“師德為先”。
師德為先详细表目前热愛小學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會主义关键价值体系,履行教師职业道德规范。关愛小學生,尊重小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10.简述教育试验汇报的一般构造。
(1)題目 试验汇报的標題常常采用研究課題的名称,指明所研究的重要变量,要简洁详细,使研究問題一目了然。
(2)序言 也称引言、导论、绪论,是研究汇报的正文開頭部分,重要内容包括:提出問題,表明研究的目的、通過對有关文献的考察,阐明选題的根据、課題的价值和意义。
(3)措施 该部分要阐明试验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措施。
(4)成果 這是研究汇报的重要部分,规定简要的阐明每一成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将研究成果作為客观事实展現給讀者。
(5)讨论 讨论是對研究成果的内涵和意义進行评价。
11.注意的品质与影响原因
品质:广度、转移、分派和稳定性。
广度的影响原因:
(1)注意對象的特點
(2)個体的知识經验
转移的影响原因:
(1)對原活動的注意集中程度
(2)新注意對象的吸引力
(3)明确的信号提醒
(4)個人神經类型和自控能力
稳定性的影响因:
(1)注意對象的特點
(2)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3)個人的主观状态
12.影响遗忘的重要原因
(1)學习材料的性质、数量和位置
(2)學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長期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措施
(5)時间原因
(6)情绪和動机
即學习材料、學习程度、记忆任务、措施、時间、态度(口诀:端正态度,用好的措施,在對的時间,根据材料,完毕一定程度的记忆任务)
13.记忆能力的培养措施
(1)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學习的积极性 動机
(2) 理解學习材料的意义 理解
(3) 深度精细加工,增進知识理解 加工
(4) 组块化方略+多重编码 加工
(5) 合理使用记忆术 记忆术
(6) 重视复习措施,防止知识遗忘 复习
(7) 拓展练习机會,提供時间机會 应用
14.影响個体认知发展的原因
(1) 成熟
(2) 练习和經验
(3) 社會性經验
(4) 具有自我调整作用的平衡過程
15.简述個体的主观能動性表目前哪些方面?
個体的主观能動性重要表目前:
(1)人作為主体是通過他自身的实践活動来参与和接受客观事物
(2)人們總是按照自已的认识。經验以及需要、愛好等来對客观事物作出反应,并為了实現自已的意向,自覺地、有目的地開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的活動。
(3)能否對的处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直接影响著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充足发展和发挥
16.小學小朋友學习動机的特點
(1)為了得到好分数,不落人後,或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學习
(2)為了履行组织交給自已的任务,或為集体争光而學习
(3)為了個人前途而學习
(4)為了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學习
17.小學小朋友學习愛好的激发和培养
(1)學生自已要有积极的态度
(2)运用學科特點优势
(3)创设問題情境
(4)改善教學措施
(5)學习成果的及時反馈
18.小學小朋友學习态度的特點
(1)對老師尊敬依恋;选择性怀疑
(2)對集体互相关怀,互相协助,互相交往;责任感
(3)對作业自覺负责
(4)對评分认识到评分的意义
19.人本主义學习理论
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观在教育中的应用
(1)培养學生健全人格
(2)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需求
(3)自由學习和合作學习,培养學生团体精神
(4)重视人文社科的设置
(5)倡导情感性的師生关系
20.建构主义學习理论
(1)學习观
积极建构性 學习者不是被動的信息吸取著,而是积极的信息建构者
社會會互動性 學习是對某种社會文化的参与而内化有关的知识技能,掌握有关工具的過程,這一過程常常是通過一种學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動来完毕的,學习共同体彼此之间沟通交流分享共同完毕一定的社會任务
情景性 知识是不能脱离活動情景而抽象存在的,學习应當与情景化的社會活動結合起来
(2)教學观
探究學习 通過故意义的問題情景,让學生不停的发現問題和处理問題,来學习与所探究的問題有关的知识,形成处理問題的技能以及自主學习能力。
支架學习 教師為學生的學习提供外部支持,协助他們完毕自已無法独立完毕的任务,然後逐渐撤去支架,让學生独立探索學习。
情景教學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問題基础上的教學称為情景教學。知识,學习与情景化的活動联络在一起,學生应當在真实的情景中尝试发現問題,分析問題,处理問題。
合作學习 以互動合作為教學活動取向,以學习小组為基本组织形式,来共同到达教學目的。
21.奥苏贝尔的學习動机理论
(1)认知驱力是成就動机三個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大都是存在于學习任务自身之中的。所谓认知驱力,就是指學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說和处理問題的倾向。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過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获得一定的成就,從而赢得一定的社會地位的需要。
(3)附属的内驱力是指個人為了保持長者們或权威們的赞許或承认,而体現出来的一种把學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
22.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原因
(1)學习成功和失败的經验;
(2)替代性經验;
(3)言語劝說;
(4)情绪唤醒。
23.學习動机的培养
(1)协助學生树立良好的學习志向
(2)运用原有動机迁移,产生新的學习需要
(3)协助學生设置详细的學习目的
(4)注意學生的归因倾向
(5)向學生提供楷模
(6)培养學生對學习的愛好
24.學习動机的激发
(1)创设問題情境、实行启发式教學
(2)妥善進行惩罚、维护内部動机
(3)根据作业难度、控制動机水平
(4)设置課堂环境、搞好竞争合作
(5)進行归因训练、增進继续努力
(6)运用反馈信息、給与合适评估
(7)進行成就训练、提高自我效能
25.班集体的基本特性
(1)目的+活動——共同的奋斗目的和為实現這一目的构成的共同活動
(2)机构+领导——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关键
(3)纪律+制度——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舆论导向——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舆论导向
(5)個性发展——學生良好個性的充足发展
26.形成良好班風的基本措施
(1)建立共同的奋斗目的
(2)选拔班干部
(3)建立正常的班级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動
27.班级管理的措施
(1)常规管理——做好班级常规管理
(2)及時引导+制止——對于學生不對的、不文明的言行要及時引导和制止
(3)經典+平等——树立經典,平等看待學生
(4)差异性,鼓励——因材施教,以鼓励為主
(5)自身素质——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
28.班级管理中的問題处理方略、处理原则和措施
处理方略
1.以满足學生的发展為目的
2.确立學生在班集体中的主体地位
3.有目的的训练學生進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处理原则
1.教育性:增進每個學生的发展為目的
2.因材施教:照顾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差异
3.客观性:防止根据自已的主观判断随意处理問題
4.启发性:注意启发學生改正錯误的自覺性
5.有效性:用育人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學生,一分為二的看待事情
6.一致性:學校、家庭、社會力争步调一致,互相配合
7.可接受:处理不能强加于人,让學生從内心深处接受
8.冷处理:冷静、公平、宽容
处理措施
1.從容冷静,机智坚决
2.客观公正,以事实為根据
3.积极疏导,抓住教育的契机
4.掌握分寸,谨慎行事
5.即兴发挥,机警風趣
29.处理課堂上對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
1.忽视小并且转瞬即逝的問題行為;
2.非言語警示或停止;
3.适時表扬對的行為;
4.言語提醒、反复提醒;
5.直接提問;
6.执行成果,注意慎用批评与惩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