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课文学习,泊 秦 淮,杜 牧,1/36,泊 秦 淮,杜 牧,2/36,【,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了解诗歌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情味。,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千古名句。,【,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2.,难点,:,体会诗歌意境。,3/3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听歌曲,泊秦淮,4/36,【,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宰相和史学家。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杜牧早年即以经邦济世才略自负。慷慨激昂,好谈军事。立朝刚直不阿,勇于论列大事,指陈时弊。政治上不失为有识见、有胆量进步人士。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一直未能施展理想。他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在艺术上,杜牧自称追求,“,高绝,”,,不学,“,奇丽,”,,不满,“,习俗,”,,所谓,“,不今不古,”,,正是力图在晚唐浮浅轻靡诗风之外自具面目,但他格调不像李贺奇特,也不似元稹、白居易平易,和李商隐比也能各树一帜。著有,樊川文集,。,5/36,泊 秦 淮,杜 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释,】,(1),笼:笼罩。这句利用是,“,互文见义,”,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2),商女:歌女。,(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与其幸臣词曲。,泊秦淮,今译,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6/36,迷蒙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这么夜晚行船秦淮河,靠岸酒肆旁。,卖唱为生乐妓,却不知道亡国之憾,,在秦淮河对岸,还在常着,玉树后庭花,读懂原文,7/36,写作背景,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初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场所。唐王朝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景象却一如既往。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当年陈后主长久沉迷于,这种萎靡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叹。他,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初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情况下,影响依然很大。,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8/36,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地朗诵。,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推荐最正确选手进入班级诗歌朗诵比赛。(比:咬字正、发音清、节奏准、情感好。),9/36,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思索:,1,、你最观赏这首诗哪些句子?为何?,2,、你认为作者听到了什么?,3,、这首诗实际上是批评谁?哪个字最有力度?,10/3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写景,夜景,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出场。,11/3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抒发了作者忧愤之情,12/36,名句观赏:,“烟笼寒水月笼沙”,13/36,写迷蒙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这是秦淮河漂亮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连用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烟、寒水、月、沙,都是最能反应秦淮河风貌特有景致。,14/36,点名“夜泊”,交待写诗时间、地点;以“近酒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出场。,15/36,诗人在此用了曲笔。试想一下,歌女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达官贵人吗?可见“不知亡国恨”是那些听歌家伙。“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感叹之深;一个“犹”字,凸现出诗人忧愤之切。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依然过着纸醉金迷生活,今日听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悲剧。,16/36,赏析全诗,“,烟笼”句,:写迷蒙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夜泊”句,:点明“夜泊”,交代写诗时间、地点;以“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出场。,末尾两句,:全诗主旨所在。“后庭花”作为亡国之音历代是忌讳唱,但秦淮河美好月色里,“不知亡国恨”歌女偏偏唱这个不详之音。诗人用此曲笔,试想一下,歌女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达观贵人吗?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是听歌这帮家伙。“,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感叹之深;“,犹,”字,凸现出诗人忧愤之切。,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危机四伏,达观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依然过着纸醉金迷生活,今日听亡国之音为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悲剧了。,17/36,泊秦淮,诗句分析,首句,写景,尽力渲染水边夜色清淡素雅。,第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第三、四句,感怀,,于婉曲轻利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讽刺,深沉悲痛,无限感叹,堪称“绝唱”。这两句表示了较为清醒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心境,又反应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灵魂。,18/36,名句赏析,于婉曲轻利风调中,表现出辛辣讽刺、深沉悲痛、无限感叹,堪称“绝唱”。,诗人在此用曲笔写法,,歌女所唱,正是为取悦寻欢作乐达官贵人,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是听歌这帮家伙。“,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感叹之深,;“,犹,”字,凸现出诗人,忧愤之切,。,这两句表示了较为,清醒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心境,又反应了,达官贵人,用纸醉金迷生活来填补他们空虚灵魂,而这正是衰败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一样侧面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9/36,本诗主题:,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上层人物,表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关心和忧愤。,20/36,这诗在语言利用方面,颇见工夫。如首句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生动秦淮河迷蒙夜景,大能够看出语言精练、准确、形象。末二句,上句明白如话,朴素自然;下句却利用了浅显典故,以表示他深沉感情,颇为雅丽清新。这一切,都使得这首诗显得词来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富有艺术勉力。,艺术特色,21/36,秦淮人文,唐朝杜牧,泊秦淮,诗,流伟千古,代代相诵,几乎成了秦淮河千古绝唱。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是南京著名风景区。,秦淮河两岸有大小集市,100,多处,东吴以来一直是繁荣商业区和居民区。历代有许多过定官贵人住在秦淮河畔,如东晋时主要谋士王导和谢安等。尽管隋唐以后,秦淮河畔渐趋衰败,不过,仍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凭吊吟叹。最有代表性诗作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秦淮河两岸建有不少佛寺,东晋时瓦官寺,南朝时安乐寺都非常著名。东晋时大画家顾恺之为瓦官寺画了,维摩诘居士像,,雕塑家戴逵父子铸造过五尊铜像。安乐寺里有著名画家张僧繇画四条白龙,留下了“画龙点睛”故事。,时清时代,秦淮河畔人烟稠密,金粉楼台,十分繁荣。秦淮河畔夫子庙、贡院是封建统治者笼络和挑选人才地方。明代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中,对此有深刻揭露。清代戏曲家孔尚任,桃花扇,以秦淮河为背景,歌颂了歌妓李香君高尚情操,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腐败,描写了国破家亡悲剧。,22/36,内容提要:,没有一个古老城市,比南京更适合聆听亡国声音。金陵自古有王气,与其说是豪言壮语,还不如说是往事不堪回首感叹。本书包含:怀旧情结;南京沿革;诗人眼中南京;金陵王气;亡国之音;城市机遇等内容。没有一个城市能像南京那样清楚地展现中国历史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想中国历史。南京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人文色彩,凭吊任何一个遗址,都意味着与沉重历史对话。以风景论,南京有山有水,足以和国内任何一个城市媲美,然而这座城市优点,还在于它历史、在于它独特人文。,作者介绍:,叶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主要作品有七卷本,叶兆言文集,,,叶兆言作品自选集,若干种。另有小说,一九三七年爱情,花影,花煞,他人爱情,,散文集,流浪之夜,叶兆言绝妙小品文,叶兆言散文集,杂花生树,等。,相关书籍,23/36,秦淮风景,24/36,烟笼寒水月笼沙,25/36,夜泊秦淮近酒家。,26/36,27/36,28/36,29/36,30/36,31/36,学习迁移,:,观赏一些借古讽今诗,32/36,隋宫,李商隐,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这是一首咏史诗。题目“隋宫”,指是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营建行宫江都宫、显福宫和临江宫等。此诗批判了历史上荒淫无度,穷奢极欲君王,对他们亡国行径给予了嘲讽。全诗借古喻今,内容深刻,手法巧妙,幽默而又有力。,33/36,绝句,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评,:,诗中歌颂了项羽这位失败英雄,同时也,隐讽赵构昏庸和南宋政权苟且偷安,。这既是咏史诗,也是言志诗。,34/36,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感叹。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昏庸特征。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35/36,1.,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下来。,2.,搜集其它爱国诗篇朗诵给同学、老师和家长听。,作 业,36/3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