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1∕T 2721-2016 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da****hi 文档编号:125757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1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1∕T 2721-2016 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B21∕T 2721-2016 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B21∕T 2721-2016 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B21∕T 2721-2016 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B21∕T 2721-2016 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20 B 39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 DB21/T 27212016 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he cultivition of Hericium erinaceus undet the forest floor 2016-12-06 发布 2017-02-06 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1/T 27212016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生产技术条件与管理 .2 4.1 基地环境 .2 4.2 基地布局 .2 4.3 基

2、地管理 .2 4. 棚体建设 .2 4. 生产季节 .2 4. 栽培菌种 .2 5 生产原料及配方 .3 5.1 生产原料 .3 5.2 培养料配方 .3 6 菌种生产 .3 6.1 菌种制备.3 6.2 菌种质量 .3 7 菌棒生产 .3 7.1 备料 .3 7.2 备料时间 .4 7.3 配料称重 .4 7.4 干拌.4 7.5 湿拌 .4 7.6 装袋扎口 .4 7.7 灭菌 .4 7.8 冷却 .4 7.9 接种 .4 7.10 发菌培养与管理 .5 7.11 杂菌处理 .5 7.12 菌棒成熟指标 .5 8 林下栽培 .5 8.1 林分选择.5 8.2 林地清理.6 8.3 林地畦床

3、 .6 8.4 林下栽培 .6 9 采收 .7 9.1 第一潮菇 .7 9.2 第二潮菇 .7 9.3 第三潮菇 .7 10 病虫害防治 .7 DB21/T 27212016 II 10.1 主要病虫害.7 10.2 环境防控 .7 10.3 物理防治 .7 11 储藏 .7 11.1 保鲜储藏 .7 11.2 冷冻储藏 .8 12 干制 .8 附录 A.9 DB21/T 27212016 I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新宾县青松岭林下种植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巨斌、张梅春

4、、庞龙、邓玉侠、赵慧珠、张明磊、冷艳雪、程芳、马淑娟、张克、魏丽敏、赵立伟、潘树峰、钟方圆。 本标准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 DB21/T 27212016 1 林下猴头菇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下仿野生栽培猴头菇术语和定义、 生产技术条件与管理、 生产原料与配 方、菌种生产、菌棒生产、林下栽培、采收、病虫害防治、储藏、干制等技术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林下猴头菇栽培的生产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5、。 NY/T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 5099-2002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528-2010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DB21/T 2085-2013 北方冷棚地栽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猴头菇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又名猴头菌、刺猬菌、花菜菌、对脸菌。子实体头状、不分枝、白色(干的子实体表面呈米黄色),肉质、内实、无柄。除基部外,体外覆盖菌刺,刺下垂,针。其肉质鲜嫩可口,被誉为“山珍”。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参见附录 A。 3.2 母种 经各种方法选育得

6、到的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 也称一级种、 试管种。 3.3 原种 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 物。也称二级种。 3.4 栽培种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 3.5 全熟料 常压灭菌达到100,保持10h12h。 DB21/T 27212016 2 3.6 发菌棚 以钢筋(粗杆直径5cm6cm,细杆直径2cm2.5cm)做为弧形骨架,以两层大棚膜中间夹一层棚毡做为棚体覆盖材料,封闭整个棚体,进行菌种及菌棒培养的场所。 3.7 菌棒 将主料和辅料按比例(约5:1)拌匀后装入17cm33cm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

7、(厚0.005cm)筒袋内,经高压灭菌、接种后的出菇培养基棒。 3.8 微喷 在水压的作用下,通过微喷管形成水雾,增加林地内畦床环境湿度和菌棒湿度的方法。 4 生产技术条件与管理 4.1 基地环境 落叶松、红松、杨树、辽东栎、核桃楸、白桦等纯林和各种针阔混交林下,郁闭度 0.6左右。具体按 NY/T5010-201 执行。 4.2 基地布局 生产区包括发菌棚、菌棒生产区、菌棒接种区、堆料场、产品加工区、冷库仓库区等,应与生活区隔离。 4.3 基地管理 具体按 NY/T528-2010 执行。 4.4 棚体建设 以直径12cm钢筋做为发菌棚的骨架材料, 棚体覆盖物为两层大棚膜塑料中间一层棚毡的三

8、层结构,发菌棚规格以35m10.5m 3.1m为宜,发菌棚于每年的2月中旬至5月初使用,用于菌棒的培养。具体按DB 21/T 2085-2013的附录A 执行。 4.5 生产季节 5月中旬开始,10月中旬结束。 4.6 栽培菌种 野生猴头菇提取的母种。 DB21/T 27212016 3 5 生产原料及配方 5.1 生产原料 5.1.1 主料 培养基中占数量比重大的碳素营养物质,如阔叶树木屑等。木屑分粗、细两种,粗木屑以长0.35cm0.4cm,宽0.3cm0.4cm;细木屑为带锯或圆盘锯木屑,长0.1cm0.15cm,宽0.1cm0.15cm。秸杆屑为秸杆粉碎屑,长0.15cm0.2cm ,

9、宽0.1cm0.15cm。具体按NY/ T 5099-2002执行。 5.1.2 辅料 培养基中占数量比重小的营养物质以及矿物质, 如麦麸、玉米芯、白糖、石膏等。麦麸要求新鲜无霉变。具体按NY/ T 5099-2002执行。 5.2 培养料配方 培养料配方是指菌种和菌棒培养基质配方。 5.2.1 菌种配方 细木屑 70%、 麦麸 20%、 粉碎玉米芯、 秸杆 9%、 白糖石膏粉 1%, 含水量 60%65% , pH6.06.5。 5.2.2 菌棒配方 粗木屑 69%、细木屑 15%、麦麸 15%、白糖石膏粉 1%,含水量 60%65%,pH6.06.5。 6 菌种生产 6.1 菌种制备 母种

10、、原种、栽培种的生产技术按 NY/T528-2010 执行。 6.2 菌种质量 具体按 NY/T528-2010 执行。 7 菌棒生产 7.1 备料 DB21/T 27212016 4 具体按NY/ T 5099-2002执行。木屑应选择阔叶树硬杂木木屑,玉米芯屑应选择当年新鲜玉米芯干燥后粉碎成屑,辅料麦麸要求新鲜无霉变。 7.2 备料时间 11月至翌年的2月。 7.3 配料称重 按配方比例称主料辅料,微量成份使用粗天平。 7.4 干拌 先把培养料过2目3目筛,除去小木片、小枝条等尖锐物,在清洁的场所,把木屑等主料堆成堆,然后将麦麸、石膏等辅料由堆尖分次撒下,反复搅拌均匀。 7.5 湿拌 将水

11、分次撒入干料内,反复翻拌,使料水混合均匀,操作速度要快,从拌料到装袋不超过2h。 7.6 装袋扎口 配制好的培养料,使其吸水达到60%65%后,立即用装袋机装袋,并扎紧袋口,时间不超过4h,菌棒湿重1.05kg/棒1.10kg/棒为宜。 7.7 灭菌 采用全熟料灭菌法,将菌袋整齐码放在蒸锅内,菌袋间留有空隙,与灭菌锅四周留10cm的空隙。4h内菌袋温度升至100,保持10h12h后,停止加温,6h后出锅。 7.8 冷却 灭菌后的菌棒及时移入经过消毒的发菌棚,按2000个菌棒/垛的要求井字型摆放进行冷却。 7.9 接种 7.9.1 接种帐的建立及消毒 用大棚膜在发菌棚中的每垛菌棒处搭建5m5m2

12、m活动简易接种帐, 可满足2000个菌棒和4个接种人员操作。消毒前将三级菌种、接种服、接种工具、接种用消毒药品放进接种帐,按4g/m36g/m3气雾消毒剂进行气雾消毒,40min无明显的刺激性气味后,接种人员方可进入接种帐内接种。 7.9.2 菌种的选用要求 选用菌丝洁白健壮,绒毛状,分布均匀纯度高,不松散,与木屑互相连结成块的菌种,菌龄应在满袋20天之内。 7.9.3 接种 菌棒冷却至25以下时,在接种帐内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接种。接种前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拭菌棒表面, 用75%的酒精擦拭手和接种工具。 在菌棒的一侧等距离用铁杵打4个直DB21/T 27212016 5 径1.5cm、深

13、2cm的孔,将三级菌种填满接种孔并压实,使接种的菌块稍突出料面以防污染杂菌。摆放时最上层接种穴朝下,其余层菌棒接种穴朝上,直接在原地顺次墙式摆放以12层14层为宜,每层菌棒上覆盖一层塑料地膜保温保湿。 7.10 发菌培养与管理 7.10.1 发菌棚消毒 发菌棚在使用前,首先按200g/m2的要求,在地面撒上石灰,然后使用气雾消毒剂(菇宝)进行消毒,使用量为4g/m36g/m3,消毒时间40min,消毒期间发菌棚密闭。 7.10.2 控温 棚内温度保持在1824、料温2425为宜。一般长满塑料袋需要20天30天。 7.10.3 控湿 发菌期间,微喷早、中、晚各1次,15min20min/次,空气

14、相对湿度65%左右为宜。 7.10.4 通风 结合调温进行,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料温高时增加通风次数。 7.10.5 光照 暗光培养,防止形成菌膜。 7.11 杂菌处理 翻堆时认真检查有无杂菌污染,一旦发现有杂菌污染,要及时处理。菌斑在5cm以内可切除感染部位后喷福尔马林,重新封袋。菌班超过5cm时要及时移出发菌棚,烧掉或深埋。 7.12 菌棒成熟指标 7.12.1 目测指标 菌丝放射状交织,菌棒表面已有70%呈现纯白色,表面瘤状物突起,培养基呈白色,有木香味。 7.12.2 手感 拍打菌棒有弹性, 无弹性菌棒检查是否湿度过大或是否有杂菌感染。 对于湿度过大用针扎孔放水;如果有

15、杂菌按上述杂菌处理方法操作;如无上述现象则继续进行发菌。 7.12.3 菌棒失重率 成熟菌棒失重率为初始重量的20%25%为宜。 8 林下栽培 8.1 林分选择 DB21/T 27212016 6 选择郁闭度为0.6左右的针叶纯林、针阔混交林、阔叶纯林等。推荐选择针叶纯林或针阔混交林。 8.2 林地清理 林向整齐可不清理,否则在不破坏林地环境的情况下,清理掉被压的不成材的小灌木。 8.3 林地畦床 林地内摆放菌棒的地面场所。要求所选林分的林地,其地面较平整的坡地,坡度为25度以下。 8.3.1 做畦 畦床宽为80cm,长度随地形而定,扒开林地地被物即可。畦床间留出80cm作业道。 8.3.2

16、畦床消毒 摆棒前 1 天2 天,畦床上撒石灰粉,用量为 200g/m2,浇透水后待用。 8.3.3 搭拱棚 畦床上搭建高60cm的拱棚, 上覆塑料布、 遮荫网。 塑料布采用聚柄稀塑料, 厚度0.04cm;遮荫网采用四针遮阳率50%75%。 8.4 林下栽培 利用郁闭度为 0.6 左右的林地进行栽培的方式。 8.4.1 摆棒 将全熟料成熟菌棒运至林下,在拱棚内沿棚两侧平卧顺次摆放,接种点朝下。 8.4.2 出菇管理 8.4.2.1 催蕾 连续6天12天,覆盖薄膜控制温度1822,菌棒湿度保持65%,促进菌丝相互交织成放射状组织,周围菌丝会不断输送营养和水分,放射状组织不断膨大,菌棒表面呈胶质状原

17、基聚集,菇蕾逐渐形成。将菌棒翻转,接种点向上即逐渐出菇。 8.4.2.2 保蕾成菇 8.4.2.2.1 控温 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通过通风强度和喷水调节林内温度。 8.4.2.2.2 控湿 出菇期间,每天微喷早、 午、晚各1次,林间湿度达到80%90%, 菌棒湿度达到65%以上,如果有白色菌刺生成,长度0.8cm时停止喷水,两天后可以采菇。 DB21/T 27212016 7 8.4.2.2.3 光照 出菇期间林下郁闭度0.6左右散射光即可。 9 采收 9.1 第一潮菇 菌刺长到1cm2cm,手感富弹性,菇形饱满,直径8cm10cm即可采收。 9.2 第二潮菇 第一潮菇采摘后,减少喷水,使

18、菌棒湿度保持55%60%为宜,促使菌丝恢复生长。将菌棒侧立,接种点朝下,5天后进行补水,每天微喷早、午、晚各1次,15min20min/次,30天左右子实体直径达8cm10cm采收第二潮菇。 9.3 第三潮菇 第二潮菇采收后,因夏季高温菌棒停止生长,每天微喷早晚各1次;约45天后,将出现菇蕾,及时微喷补水,每天早、午、晚各1次,30天左右采收第三潮菇。 10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 10.1 主要病虫害 林下猴头菇栽培很少见病虫害,尤其是在畦床上搭拱棚,基本阻挡了虫害的发生。 10.2 环境防控 净化生产环境, 菌种保藏室、接种室、发菌室、培养室应严格消毒,周围环境应定期消毒。出菇场地要保持清洁

19、卫生。受杂菌严重污染的菌棒应远离菇场填埋。栽培结束后的残料应及时清理出栽培场地,并及时进行菇场消毒。 10.3 物理防治 10.3.1 利用防虫网、遮阳网等功能网隔离培养室、发菌棚等场所,阻隔害虫侵入。 10.3.2 利用空气过滤、紫外线、臭氧等装置进行接种器具消毒处理。 10.3.3 在林下悬挂粘虫板(纸)粘杀菇蚊和菇蝇的成虫,减少着卵量。 10.3.4 配制糖醋液诱杀菇蚊和菇蝇。 11 储藏 11.1 保鲜储藏 采用冷藏保鲜方法,容量在几吨到几十吨中、小型冷库的冷藏保鲜温度为14,一般保鲜时间为20天30天。 DB21/T 27212016 8 11.2 冷冻储藏 采用速冻保鲜方法,鲜菇预

20、冷后进入冷库保存、冷链运输,以免产品受到二次污染。冷库温度为-18-20。 12 干制 采用晒干或烘干两种方法。按NY/T528-2010执行。 DB21/T 27212016 9 A A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猴头菇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A.1 生物学特性 猴头菌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初时稀疏,呈散射状,而后逐渐变得浓密粗壮,气生菌丝短,粉白色,呈绒毛状。放置时间略长,斜面上会出现小原基并长成珊瑚状小菌蕾。在木屑或蔗渣培养料中,开始深入料层,菌丝比较稀薄,培养料变成淡黄褐色,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丝体不断增殖,菌丝体密集地贯穿于基质中,或蔓延于基质表面,浓密,

21、呈白色或乳白色。在显微镜下,猴头菌菌丝细胞壁薄,有分枝和横隔,直径10m20m,有时可见到锁状联合的现象。 子实体是猴头菌的繁殖器官,由双核菌丝在适宜条件下进一步发育而成。通常为单生,肉质,外形头状或倒卵形,极似猴子的头。新鲜时颜色洁白, 或微带淡黄色, 干燥后变成淡黄褐色。 直径3.5cm10cm。 人工栽培的有达14cm15cm,甚至更大。基部着生处较狭窄,象菌柄的样子。除基部外均布有针形肉质菌刺,刺直伸而发达,下垂如头发状,长lcm3cm, 直径1cm2mm,刺面布以于实层,产生大量的孢子。 A.2 生态学特性 A.2.1 温度 温度是猴头菌生长的主导因素。菌丝的生长虽然要求的温度范围较

22、宽,但以2528最适宜。高于30生长缓慢,菌丝体易老化,35以上则停止生长。温度低则生长慢,但比较粗壮。 置于04的低温条件下保存半年仍能生长旺盛。 子实体在1024的范围都能生长,而以1620为最适宜,温度低发育慢,生长健壮、朵大,高于25生长缓慢甚至停止,即使能形成子实体也难长大。 A.2.2 湿度 湿度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长大以及质量等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这里湿度是指培养料的含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 孢子要在水分充足的培养基中才能萌发, 在干燥的环境下不能萌发。菌丝生长以培养基含水量65%70%最好。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5%时,子实体生长迅速,颜色清白。湿度低于60%,不仅子实体

23、的形成和发育受到抑制,而且颜色变黄,甚至很快枯萎干缩。但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时则菌刺过长,同时影响通气,易污染杂菌和产生畸形猴头菌,也明显影响产量和质量。因此,在栽培猴头菌中,既要满足水分要求,又要注意通气良好,做到水、气协调,保证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A.2.3 空气 猴头菌是一种好气性真菌, 依靠氧化和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自身的养料, 只有在通气良好的情况下,才能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特别是原基形成阶段,对CO2的反DB21/T 27212016 10 应极为敏感,故在栽培中,当菌蕾开始形成时,要加强培养室的通风换气,瓶栽的还应及时拔去棉塞,以利于子实体迅速形成和良好发育。

24、A.2.4 光照 猴头菌属于好光性菌类, 但菌丝体生长阶段对光照条件的要求不很严格, 甚至能在完全黑暗中生长。子实体发育阶段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一般光照强度为200lx400lx时,子实体长得健壮洁白,过强的直射光则使子实体发育受阻和出现颜色变红等不良情况。 A.2.5 酸碱度 猴头菌属喜酸性菌类,菌丝中的酶系要在偏酸条件下才能分解有机质。因此,只有在偏酸性培养基中,猴头菌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在弱碱性条件下则受强烈抑制,不仅菌丝生长缓慢,而且对原基的形成也有不良影响。一般在pH值37的范围内菌丝都能正常生长,但以pH值46最适。 据试验菌丝的生长速度以pH值为46时最快, 子实体的形成和增大以

25、pH值45为最好。 A.2.6 营养 猴头菌为营腐生生活, 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 必须不断地从培养基中吸收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无机盐类和维生素等。猴头菌的营养菌丝在生育过程中能分泌一些酶类,将培养基中的多糖、有机酸、醇、醛等分解成单糖作为碳素营养。并通过分解蛋白质、氨基酸等有机物,吸收硝酸盐和铵盐等无机氮,作为氮素营养。据试验,以葡萄糖为碳源,菌丝前期生长较快,以红薯淀粉为碳源则后期生长较好。氮源对菌丝生长影响很明显。以酵母膏和麦麸等作氮素营养效果比较好。许多含有纤维素的农副产品,如木屑、蔗渣、稻草、金刚刺酒渣、棉籽壳等都是栽培猴头菌的良好原料。但松、杉、柏等木屑,因含有芳香油或树脂,未经处理不能利用。这是由于这些物质有抑制猴头菌生长发育的作用。 林下猴头菇栽培现场图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