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CH09-福利经济学.ppt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12562237 上传时间:2025-10-3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35.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CH09-福利经济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CH09-福利经济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2010.09,JXN,微观经济学(,48,),第九章 福利经济理论,(福利经济学),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演变,一、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从,社会经济福利,的角度对,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缺点,进行评价的经济理论,研究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标准,和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所需求的,条件,,研究为克服市场经济制度的缺点,谋求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应采取的,各种政策措施,。,二、早期西方福利经济学,早期西方福利经济学指,庇古以前的西方福利经济学,。,对后来福利经济学产生影响的有:亚当,.,斯密,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马歇尔等;,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即认为经济学包括对一个社会整个成员的经济福利的考察。,二、旧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初的英国。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的经济遭到严重的打击,英国国内经济出现停滞,在国际上的霸主地位发生严重动摇,国内矛盾尖锐化,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工人运动出现高涨。,经济学界出现调和国内社会矛盾的思想。,现代福利经济学起源于霍布森和庇古。,1.,霍布森,(,18581940,),英国经济学家和改良主义者,霍布森提出:,经济学应该以社会福利为研究中心,,经济学的中心任务是增进人类的福利,因此,经济学要研究社会制度下财富分配所依据原则,提出改进财富分配以消除现行制度下分配不均的办法。,霍布森承认存在剩余价值,,认为剩余价值是因为工人与资本家具有不同的谈判权力。主张通过税收把剩余价值国有化,使剩余价值归国家所有,用于社会福利。,2.,英国经济学家庇古,(,18771959,),(,1,)英国经济学家庇古,1920,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庇古认为:,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问题,。,(,2,)庇古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庇古区分了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福利中能直接或间接用货币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即社会经济福利。,社会经济福利是各个社会成员的个人福利的总和。,(,3,)庇古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福利命题,:,国民经济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最优资源配置是必要条件:国民收入越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要增加国民收入总量,就必须最大限度增加社会产量,就必须使社会资源在各生产部门的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凡是不减少贫者的收入并在不增加生产要素的消耗前提下国民收入有所增加;(国民收入增加),或不减少国民收入的条件下使财富从富者转移到贫者。均标志社会福利的增进。,但是:如果一种措施在使富者的收入转移给贫者的同时,也导致国民收入有所减少,则社会福利究竟是增加还是减少是不可确定的。,三、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的形成是以卡尔多,经济学的福利命题和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1939,年)的出版为标志。,卡尔多、希克斯反对庇古研究分配问题,提出福利经济学的中心命题是资源配置优化。以帕累托最优标准发展了福利经济学。,1.,新福利经济学的理论渊源,。,理论渊源追溯到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18481923,)的学说。帕累托在,政治经济学讲义,(,1897,)提出了,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源配置是否达到了最佳状态的判断标准:帕累托标准,2,、新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卡尔多、希克斯等为代表的补偿原则理论福利标准理论;,(,2,)伯格森、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社会福利函数理论阶段;,(,3,)阿罗为代表的社会选择理论阶段。,第二节 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标准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1848-1923,)提出,1,帕累托改进,帕累托认为,资源重新配置如果出现了以下情况,则说明资源的重新配置使社会经济福利有所增加(原来的资源配置还没有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称为帕累托改进。,(,1,)使每个人的处境都比以前变好,或;,(,2,)至少一个人变好,而没有其他人变坏。,2,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标准又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何改变都不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3,如果资源配置状况改变,使一些人福利增加,使另外一些人福利减少,,则无法应用帕累托最优标准判断。,4,福利经济学用,无差异曲线和埃奇沃斯盒状图,进行分析。,第三节 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卡尔多、希克斯等西方经济学家,反对庇古研究分配问题,以帕累托最优化标准为依据,发展了福利经济学。,认为福利经济学的中心命题是效率,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将帕累托标准运用到资源配置问题上,研究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所需的条件。提出了:,(,1,)交换的最优条件;,(,2,)生产的最优条件;,(,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一、在交换上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1.,交换上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含义,是指如果商品在消费者,A,、,B,之间进行分配,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对商品的任何重新配置都无法使一个消费者的效用增加,而不使另一个消费者的效用减少,那么这种状态就是符合帕累托最优的状态。,2.,假设条件,整个社会只有,A,、,B,两个消费者,有,X,、,Y,两种商品,其商品为,X,、,Y,,,A,、,B,对两种商品的偏好相同,商品价格既定。,3.,用埃奇沃斯盒状图来分析,盒状图的高代表,Y,商品的总量,宽代表,X,商品的总量,盒状图内部的每个点表示,X,、,Y,商品在消费者,A,、,B,之间的分配。把消费者,A,、,B,的无差异曲线标在盒中,两个,B,X,B,Y,B,Y,A,A,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把所有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这条连线称为,交换的契约曲线,。,X,A,A,B,分析,:在契约曲线外任何一点,消费品在二个消费者之间重新分配会在不减少一个消费者效用的情况下,提高另一个消费者的效用。,U,A,U,B1,U,B2,F,E,4,、在交换上,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两个消费者都相等,即:消费者,A,对,X,Y,二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消费者,B,对,X,Y,二种商品的比较替代率;,二、在生产上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1.,生产上帕累托最优状态含义,如果要素在厂商间或厂商内部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对生产要素的任何重新配置都无法使一个厂商的产量增加,而不使另一个厂商的产量减少,那么这种状态就是最优的或最有效率的状态。,2.,假设条件,两个厂商甲、乙,使用两种要素,K,、,L,,其数量为,K,、,L,,生产一种商品(甲、乙均生产,X,)或二种商品(甲生产,X,,乙生产,Y,)。,乙,甲,X,B,Q,甲,1,Q,甲,2,Q,甲,3,Q,乙,1,Q,乙,2,Q,乙,3,K,L,3.,埃奇沃斯盒状图分析,(,1,)埃奇沃斯盒状图含义,盒状图的高代表资本,K,总量,宽代表劳动,L,的总量,盒状图内部的每一点表示,K,、,L,在厂商甲、乙之间的分配。有无数种分配方案。,(,2,)将厂商甲、乙的,等产量线,标在埃奇沃斯盒中,两个厂商等产量线的,切点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3,)把所有等产量线切点连线,为,生产的契约曲线,。,甲,乙,Q,甲,Q,乙,1,Q,乙,2,F,E,分析,:,如果要素分配不在生产契约曲线上,则要素,K,、,L,重新分配,会保持一个厂商产量不变情况下,增加另外一个厂商的产量。,4,生产上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1,)对两个厂商来说,任何二种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对使用这两种要素的产品都相等。,MRTS,LK,MRTS,LK,分析,: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等价于,等产量线相切。如果边际技术替代率不相等,表现为处于生产契约曲线外。总可以通过重新配置要素可以在不减少一种产品产量的同时,增加另一种产品产量。,(,2,)对于二个厂商,使用同一种要素生产某一种产品的边际产品相等。,甲生产者使用,L,生产,X,产品,,L,的边际产品,X/L(,甲,),乙生产者使用,L,生产,X,产品,,L,的边际产品,X/L(,乙,),即:,X/L(,甲,),X/L,(乙),分析:如果甲使用,L,生产,X,的边际产品 乙使用,L,生产,X,的边际产品。,减少乙的生产,增加甲的生产,会增加甲、乙的总产量。,三、在交换和生产上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1,交换和生产上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含义,是指消费和生产都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同时达到了,要素在生产者之间的最优配置和商品在消费者之间的最优配置,,,生产者在帕累托状态下生产的产品恰好能满足消费者在帕累托状态下的需要,。,2,假设条件,整个经济包括二个消费者,A,、,B,,消费二种产品,X,、,Y,,二家厂商甲、乙,使用二种要素,K,、,L,,生产二种产品,X,、,Y,,甲生产,X,,乙生产,Y,;,甲,乙,(X,1,Y,4,),(X,2,Y,3,),(X,3,Y,2,),(X,4,Y,1,),3,生产可能性曲线,(产品转换曲线),(,1,)从生产的契约曲线到生产可能性,曲线,盒状图中生产契约曲线上每一点都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沿生产契约曲线 移动,是在满足生产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下,产品,X,、,Y,不同组合。把满足生产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产品,X,、,Y,的不同组合标在一个座标中,即为生产可能性曲线。,Y,X,Y,1,Y,2,X,1,X,2,(,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沿契约曲线移动,一种产品产量增加时,同时,另一种产品产量减少;,向右上方凸出,。原因:产品边际转换率递增。,E,C,产品边际转换率,:满足生产帕累托最优条件下,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X,,必须以减少另一种产品的,Y,生产为代价。,产品边际转换率为,一种产品的增加量与另一种产品的减少量之比的绝对值;,是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Y,(,3,)生产不可能区域和生产无效率区域,生产可能性曲线把产品空间分为三个区域:,A,: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产量组合是生产契约曲线从转换而来,满足生产帕累托最优状态,给定要素数量,K,、,L,,二个厂商正好使用完,实现总产量最大,。,X,B,:生产无效率区域,:该区域内产品所需生产要素,K,、,L,严格小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产品组合所需要素,该区域内产品组合所需要素给定的要素,K,、,L,,即给定的要素数量中部分没有用于生产产品,没有实现最大的产出;,C,:生产不可能区域,: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区域。其产品组合(,X,、,Y,)所需生产要素给定的要素,该区域的产品组合(,X,、,Y,)产量,在给定的要素数量下,无法实现。,K,增加,,L,增加,Y,X,(,4,)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动,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在给定的要素数量,K,、,L,的情况下,实现生产帕累托最优状态时的产品,X,、,Y,的产量组合;,改变要素数量,K,K,,,L,L,利用埃奇渥斯盒状图分析,盒状图长、宽都增大,有新的生产契约曲线,新的生产契约曲线所代表的产品产量组合(,X,,,Y,)增加了。从新的生产契约曲线可以推导出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产量组合(,X,,,Y,)大于原来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产量组合,表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上方平移,。,4,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1,)分析思路,在给定要素数量,K,、,L,,二个厂商生产二种产品,X,、,Y,,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得出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该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所有产品组合(,X,、,Y,)都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如果,在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下,将二种产品分配于二个消费者,A,、,B,之间,实现消费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即为同时满足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X,E,XE,Y,Y,E,(,2,)图形分析,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选一点,E,,产品组合为(,X,E,Y,E,),把(,X,E,Y,E,)在消费者,A,、,B,之间分配,作埃奇渥斯盒状图,把消费者,A,、,B,的无差异曲线标在盒装图中,得出交换的契约曲线。消费者,A,、,B,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3,)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E,点的斜率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相切点的斜率,E,点的,边际转换率,(,dy/dx,),消费者,A,无差异曲线的斜率(,dy/dx,边际替代率,)消费者,B,无差异曲线斜率(,dy/dx,),分析:,边际转换率,dY/dx,:为厂商甲增加,X,的产量,X,,厂商乙必须放弃,Y,。,设,边际转换率,dY/dX,2,,表示增加一个单位,X,的生产,需放弃,Y,二个单位的生产。,边际替代率,dy/dx,是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表示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商品,X,的消费,必须放弃另一种商品,Y,的数量。(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为二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设:,边际替代率,dy/dx,1,意味着,消费者增加商品,X,一个单位的消费,必须放弃商品,Y,一个单位的消费;,此时:由于前设,设,边际转换率,dY/dX,2,,,厂商减少,X,一个单位的生产,可以增加,Y,二个单位的生产,仍然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仍然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对消费者来说,由于边际替代率,dy/dx,1,放弃一个单位,X,的消费,增加一个单位,Y,的消费,仍然在交换的契约曲线上,即保持总效用不变(总效用两个消费者效用之和)。,但是,如果厂商调整,X,、,Y,的产量,减少一个,X,,可增加二个,Y,,消费者可额外多消费一个,Y,,使消费者的总效用增加。,出现了通过调整要素配置,改变产品,X,、,Y,的产量,使一个消费者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另一个消费者效用增加,即没有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第四节 帕累托福利标准理论的发展,帕累托之后的福利经济学家在接受帕累托最优标准的同时,认为帕累托最优标准过于严格,有必要加以改进。,1,、卡尔多标准,。,卡尔多认为:经济情况的改变意味着价格体系的改变,价格体系的改变会使人们互有所损益,如果,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使受益者补偿受损者之后,他们的境况仍然比改变前为好,这种改变就增大了社会福利。,2,、希克斯标准。,希克斯认为:不要受益者对受损者作任何补偿,只要,经济的改变提供了生产效率,在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以后,受损者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补偿。,第五节 社会福利函数,一、生产和交换帕累托最优状态存在的问题,给定要素数量,K,、,L,,可以得出一条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选一点,E,,根据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以得出同时满足生产和交换帕累托最优组合(,X,1,Y,1,)。,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再选一点,F,,又可得到满足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Y,X,E,F,的产品分配组合(,X2,Y2,);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可以选择无数多个点,存在无数个满足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的产品分配组合。,如何在帕累托最优状态中确定福利程度最高的、最理想的最优状态,提出了社会福利函数理论。,Y,1,Y,2,X,1,X,2,二、社会福利函数,如何在帕累托最优状态中确定福利程度最高的、最理想的最优状态,成为新福利经济学的中心问题。,1,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是社会所有个人购买的商品、提供的要素和其他变量的函数。,社会福利函数,是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W,表示社会福利,,U,i,表示第,i,人的效用水平;,每个人的效用水平由其效用函数决定,影响效用函数的因素有:,消费各种商品的数量、从事每一种劳动的数量、资本投入的数量。,假设:,社会只由二个人,A,、,B,组成,消费二种商品,X,、,Y,,提供二种生产要素,L,、,K,。则,A,、,B,效用函数为:,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配合在一起决定,W,的大小,即如何,给出,W,的具体表达式,?,西方学者认为,如果能得到社会福利函数的具体形式,便可以得出社会福利的无差异曲线,就可以根据无差异曲线进行分析。,社会福利函数为:,三社会福利函数理论的分析方法,1,效用可能性曲线,(,1,)从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到效用可能性曲线,E,F,G,Y,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选一点,E,,可作一个交换的埃奇渥斯盒装图,根据,E,点的斜率,在交换埃奇渥斯盒装图可以找到一点,(,X,1,Y,1,),满足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消费者,A,、,B,的效用为,(,U,AE,U,BE,)。,再选一点,F,,同样可以得到,一点(,X,2,Y,2,),满足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消费者,A,、,B,的效用为(,U,AF,U,BF,)。,(,X,1,Y,1,),(X,2,Y,2,),(,X,3,Y,3,),在生产可能性曲线选,n,个点,可得,n,组满足生产和交换帕累托最优条件的消费者最优效用水平组合:,(,U,Ai,U,Bi,),i=1,、,2.n,(,2,)效用可能性曲线,效用可能性曲线的含义,给定要素数量,L,、,K,,厂商生产出产品,X,、,Y,,消费者,A,、,B,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时,能够实现的效用水平。,将消费者最优效用组合标在图中,得出效用可能性曲线。,效用可能性曲线的特点,因为最优效用组合是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消费者,A,效用增加,必有消费者,B,效用减少。所以效用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倾斜。,U,B,U,A,关于效用可能性曲线的性质(凹凸性、线性)无法得知;,效用空间的三个区域,效用可能性曲线将效用空间分为三个区域:,效用不可能区域,:给定要素数量,K,、,L,所生产的产品无法达到的效用水平;,无效率区域,:在给定要素数量,K,、,L,所生产的产品和产品,在消费者之间分配,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条件。可以调整产品生产和分配,增加效用水平。,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满足生产和交换帕累托最优条件。,无效率区域,效用不可能区域,U,B,U,A,3,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总福利是消费者效用的函数社会福利函数:,W,W,(,U,A,U,B,),经济社会中只有二个人,社会福利函数是二个人效用值的函数;,设:社会福利水平,W,W,1,、,W,2,、,W,3,,得出:,U,B,U,A,W,1,W,2,W,3,W,1,f,1,(U,A,U,B,),;,W,2,f,2,(U,A,U,B,),;,W,3,f,3,(U,A,U,B,),为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为凸向原点、斜率递减,距原点越远,社会福利水平越高,U,B,U,A,W,1,W,2,W,3,E,U,BE,U,AE,4,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把,效用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标在同一图中,社会无差异曲线与效用可能性曲线的切点,E,点效用值组合,(U,AE,U,BE,),实现了社会福利水平最大化。,分析:,效用可能性曲线上每一点,都是在给定要素数量,K,、,L,前提下,满足生产和交换帕累托最优条件时,消费者,A,、,B,获得的效用水平组合,(,U,A,U,B,),;,社会无差异曲线是二个人不同效用组合,带来相同社会福利水平的一条曲线。离原点越远,社会福利水平值越高。其,切点是可能的最高的社会福利水平。,社会福利函数存在的问题,社会福利函数,W=W(U,A,,,U,B,),,是在已知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归结为社会偏好。,能否做到?,第六节 阿罗不可能定理,社会福利函数理论,的核心是要,确定社会福利最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其分析工具用到社会无差异曲线。要求出社会无差异曲线,需要,根据社会各成员的个人偏好顺序,推导出社会偏好顺序,。,阿罗为代表的社会选择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根据在什么条件下从个人偏好推导出社会,偏好,。,阿罗认为:社会所有成员偏好为已知的情况下,进行社会选择的途径(或方式)有四种途径:,(,1,)投票;,(,2,)市场机制;,(,3,)独裁(把独裁者的偏好看作是社会偏好),(,4,)惯例(按传统规则行事,把传统规则看作社会福利函数)。,在民主社会,进行社会选择的基本方式是,投票和市场机制,。,阿罗不可能定理:,在一般情况下,要从已知的个人偏好顺序中推导出统一的社会偏好顺序是不可能的。推论:从个人福利函数推导出社会福利函数是不可能的。,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出发点:,如果由个人偏好推导出社会偏好,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偏好的可传递性,即如果,A B,B C,一定有,A C,;而在投票选择时,会发生“投票矛盾”:,甲:,A,B,C,;,乙:,B,C,A,;,丙:,C,B,A,;,无法从个人偏好形成社会偏好,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