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考化学复习 第一篇 基础过关篇 专项07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课件.ppt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12551153 上传时间:2025-10-29 格式:PPTX 页数:11 大小:331.24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 第一篇 基础过关篇 专项07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复习 第一篇 基础过关篇 专项07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Page,#,PART,ONE,第一篇,基础过关篇,专项(七),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考点突破,】,一、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1.,中和反应的实质,:,。,2.,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为例,):,判断依据,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一,借助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以酸中和碱为例,),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或振荡,;,当溶液恰好由,色变为,色时,恰好完全中和。实验中若将稀盐酸倒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也出现相同现象,(,填“能”或“不能”,),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原因是,酸中的,H,+,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H,2,O,红,无,不能,当盐酸过量时,溶液也呈无色,判断依据,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二,借助反应中溶液,pH,变化,氢氧化钠中和稀盐酸时,先测出稀盐酸溶液的,pH,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同时测定溶液,pH;,须保证溶液的,pH,7,才能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若向,pH=1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测定溶液的,pH=8,不能得出酸碱发生反应的结论,原因是,,,方法三,借助中和反应放热,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混合前后的温度,若温度,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实验时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代替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pH=8,时,溶液仍然显碱性,碱性减弱有可能是碱被稀释引起的,先升高后降低,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也放热,3.,溶液,pH,变化及所得溶液成分判断,7,NaOH,7,(1),酸滴入碱,(,甲图,),(2),碱滴入酸,(,乙图,),点、线段,pH,溶质成分,坐标图,点、线段,pH,溶质成分,坐标图,A,点,A,点,B,点,B,点,C,点,C,点,D,点,D,点,AC,段,AC,段,CD,段,CD,段,NaOH,、,NaCl,=7,NaCl,7,NaOH,、,NaCl,7,NaCl,、,HCl,7,7,7,7,HCl,NaCl,、,HCl,NaCl,NaOH,、,NaCl,NaCl,、,HCl,NaOH,、,NaCl,注,:AC,段、,CD,段均不含端点。,4.,中和反应后成分的检验,(1),以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为例,反应后溶液成分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属于,(,填物质类别,),。,反应后物质成分可能为,:,(,恰好反应,);,(,酸过量,);,(,碱过量,),。,NaCl,、,NaOH,和,HCl,此情况不合理的原因,:,。,NaCl,盐,NaCl,NaCl,、,HCl,NaCl,、,NaOH,NaOH,能与,HCl,反应,不能共存,(2),酸中和碱时,酸是否过量的检验方法,方法,现象,结论,滴加石蕊,恰好完全反应,用,pH,试,纸检测,恰好完全反应,加入较活,泼金属,(,如,Fe),酸过量,加入碳酸,盐,(,如,CaCO,3,),酸过量,溶液呈紫色,pH=7,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产生大量气泡,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判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的方法,(1),利用密闭容器中压强的改变,判断二氧化碳被消耗,从而证明反应的发生。,有些化学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必须借助一定的装置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时,某校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装置。,图,G7-1,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单描述上述四种装置中的实验现象。,A:,;,B:,;,C:,;,D:,。,(2),上述四种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溶液进入试管内,反应后烧杯内的水会倒吸到锥形瓶中,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后,小气球会胀大,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会形成喷泉,二氧化碳被吸收,盛有二氧化碳的容器内的压强减小,与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强差,(3),有同学质疑,认为上述实验设计没有排除二氧化碳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的假设,并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装置,进行如图,G7-2,所示实验,:,图,G7-2,分别向甲、乙两个瓶中注入少量、等体积的两种溶液或液体,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甲中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液面,(,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升高,与以上四个实验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甲更合理,因为它排除,对实验的干扰。,实验乙中说明,CO,2,能与,Ca(OH),2,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实验乙的下列实验现象中,一定能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填序号,),。,a.U,形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b.U,形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c.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没有发生改变,三、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c,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2.,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操作,现象,结论,将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没有沉淀产生,没有变质,有沉淀产生,已经变质,过滤操作,后的溶液,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或滴加硫酸铜溶液或滴加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红色,(,或有蓝色沉淀生成或有红褐色沉淀产生,),部分变质,没有明显现象,全部变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