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主题十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第1页,命题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三次改变,时间,社会性质,改变原因,1840,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至今,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第2页,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以下对“新纪元”,了解不正确是(),A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C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D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C,第3页,题组,“,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史料一,国家,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 949,千瓦时,第4页,史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99%和私营商业户数82.2%实现了,公私合营。,第5页,史料三提起“十三五”规划,不禁想到“一五”计划。仅仅三年,国民经济就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在深入建设探索中,执行“一边倒”政策中国共产党,很快学习了苏联模式“五年计划”。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投资总额为四百二十七亿四千万元。其中工业投资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苏联帮助设计主要是重工业建设单位投资占44.3%,加上直接配套建设投资,则占51.5%。,第6页,史料四,1954,年,9,月,全国人大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它正式确定了国营经济主导地位,明确提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政策,逐步以全民全部制代替资本家全部制。,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事件,在百年当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国进民退”。,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第7页,【,常考角度,】,“,一五”计划实施目标、特点、成就和意,义,三大改造背景、概况、实质和意义。,【,考点链接,】,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第8页,【,知识利用,】,(1),史料一数听说明了什么问题?依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党和政府为处理这一问题进行了哪两方面探索。这两方面探索有何关系?,【,答案,】,新中国工业基础非常微弱。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转变,对“一五”计划完成起了推进作用。,第9页,(2),依据史料三,归纳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一五”计划顺利完成原因。,【,答案,】,学习苏联模式;重点发展工业。党中央正确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苏联援助。,第10页,(3),史料四中,1954,年宪法在经济方面有何政策?造成私营企业“集体消亡”事件是什么?试从理论和历史角度,分析出现这一结果原因。,【,答案,】,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施“利用、限制、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私营企业被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一部分。,第11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