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一、萨顿的假说,1,假说内容:基因是由,_,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_,上。,2,假说依据:基因和,_,存在着明显的,_,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_,性。,_,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对应学生用书,82,页,(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_,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_,,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_,。,(3),基因、染色体,_,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_,相同。,3,方法:,_,法,得到结论正确与否,还必须进行,_,。,(,教材,P28,“,类比推理,”,),4,证明萨顿假说的科学家是,_,,所用实验材料是,_,。,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明,1,实验,(,图解,),2,实验结论:基因在,_,上。,3,基因和染色体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_,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排列。,(,教材,P32,图,2,11),三、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1,人类红绿色盲症,(1),伴性遗传:位于,_,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_,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2),人类红绿色盲遗传,致病基因:位于,_,染色体、,_,基因,相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性别,类型,女性,男性,基因型,_,_,_,X,B,Y,_,表现型,_,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遗传特点:男性患者,_,女性患者;男性患者通过他的女儿将致病基因传给他的外孙,(,即交叉遗传,),;女性患者的父亲与儿子一定是患者。,2,抗维生素,D,佝偻病,(1),致病基因:位于,_,染色体、,_,基因,,(2),相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性别,类型,女性,男性,基因型,_,X,D,X,d,_,X,d,Y,_,表现型,正常,_,患病,_,患病,(3),遗传特点:女性患者,_,男性患者,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具有世代,_,性,即代代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与女儿一定患病。,警示,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是控制性别的,如色盲基因。,性别既受性染色体控制,又与部分基因有关。,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又存在于正常体细胞中。,四、,XY,型和,ZW,型性别决定比较,性别,类型,XY,型性别决定,ZW,型性别决定,雄性,个体,两条,_,性染色体,X,、,Y,两条,_,性染色体,Z,、,Z,雌性,个体,两条同型性染色体,_,两条异型性染色体,_,配子,雄配子:两种,分别含,X,和,Y,,比例为,1,:,1,雌配子:一种,只含,X,雄配子:一种,只含,Z,雌配子:两种,分别含,Z,和,W,,比例为,1,:,1,典型,分布,哺乳动物、双翅目和直翅目昆虫、某些鱼类和两栖类、菠菜、大麻等,鸟类、鳞翅目昆虫以及一些两栖类和爬行类,自主核对:,一、,1.,染色体染色体,2,染色体行为平行独立染色体成对一个一条来源行为,3,类比推理实验验证,4,摩尔根果蝇,二、,2.,染色体,3.,很多线性,三、,1.,性性别,X,隐性,X,B,X,B,X,B,X,b,X,b,X,b,X,b,Y,正常多于,2,X,显性,X,d,X,d,X,D,X,D,X,D,Y,患病正常多于连续,四、,1.,异型同型,X,、,X,Z,、,W,1,性别决定只有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吗?,2,伴性遗传有哪些应用?,考点,1,性别决定,1,性别决定的概念,(1),概念: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2),染色体类型,对应学生用书,82,页,(3),性别决定方式,(4),决定时间:受精卵形成时。,2,其他几种性别决定方式,(1),是否受精决定性别:生物个体细胞中没有明显的性染色体,雌雄性别与染色体的倍数有关,雌性个体是由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二倍体,而雄性个体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如蜜蜂。,(2),由环境决定性别:如海生蠕虫后螠,其雌虫长约,6cm,,雄虫只有雌虫大小的,1/500,,常常生活于雌虫的子宫内。雌虫产卵后,卵发育成不具性别的幼虫,当幼虫生活在海水中,独立生活时,便发育成雌虫;当幼虫落到雌虫的吻部,便发育成雄虫。,(3),基因差异决定性别:如玉米。,应用指南,1,性别决定与基因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1),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一般都是分别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间却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传递遵循分离定律。,(2),异型的性染色体如,X,、,Y,或,Z,、,W,也互为同源染色体;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传递遵循分离定律。,(3),性染色体组成的差异是性别决定的物质基础。,2,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X,1,Y,中,X,1,只能由父亲传给女儿,,Y,则由父亲传给儿子;,X,2,X,3,中,X,2,、,X,3,任何一条都可来自母亲,也可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但一对夫妇生两个女儿,则女儿中来自父亲的都为,X,1,,应是相同的,但来自母亲的既可能为,X,2,,也可能为,X,3,,不一定相同。,3,性别分化,性别决定后的分化发育过程,受环境,(,如激素等,),的影响。如:,(1),性逆转:表现型改变,基因型不变。如雌性非芦花鸡在特定环境中可能逆转为雄性。,另外,蛙的发育:,XX,的蝌蚪,温度为,20,时发育为雌蛙,温度为,30,时发育为雄蛙。,(2),日照长短对性别分化的影响:如大麻,在短日照、温室内,雌性逐渐转化为雄性。,(3),环境不同的性别分化:如蜜蜂的受精卵可发育为蜂王,也可发育为工蜂,其主要受环境和蜂王浆的影响。,例,1,(2010,徐州模拟,),下列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蜜蜂中的个体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B,玉米的雌花和雄花中的染色体组成相同,C,鸟类、两栖类的雌性个体都是由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组成,D,环境不会影响生物性别的表现,解析,蜜蜂的个体差异是由是否受精及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物质供应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玉米无性别之分,其雌花、雄花是组织分化的结果,所以,其遗传物质相同;鸟类为,ZW,型,与两栖类不同;有些外界条件会导致特殊生物发生性反转,可知环境会影响生物性别的表现。,答案,B,对点训练,1,对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非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体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假定,DNA,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异,则结果应当是,(,),A,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B,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C,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D,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解析:,考查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女孩体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这个女孩中的一条,X,染色体可以与另一女孩的一条,X,染色体相同,(,共同来源于父方或母方,),,也可以不同,(,分别来自父方或母方,),。,答案:,C,考点,2,伴性遗传的类型及其遗传特点,1,伴,X,隐性遗传,(1),实例:人类红绿色盲症、血友病、果蝇红白眼遗传。,(2),典型系谱图,(3),遗传特点,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患者中男多女少。,女患者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2,伴,X,显性遗传病,(1),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2),典型系谱图,(3),遗传特点,具有连续遗传现象。,患者中女多男少。,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3,伴,Y,遗传,(1),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2),典型系谱图,(3),遗传特点,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应用指南,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1),遵循的遗传规律,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伴性遗传的特殊性,有些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因而,X,b,Y,个体中的隐性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也能表现出来。,有些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只限于在雄性个体之间传递。,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是成对的,其性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只是与性别相关联;在写表现型和统计后代比例时一定要将性状表现与性别联系在一起描述。,例,2,(2010,武汉检测,),摩尔根从野生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性个体。他将白眼 与红眼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性别比为,1,:,1,,红眼占,3/4,,但所有雌性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性。为了解释这种现象,他提出了有关假设。你认为最合理的假设是,(,),A,白眼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B,红眼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C,白眼基因表现出交叉遗传,D,红眼性状为隐性性状,解析,首先推出红眼为显性性状,再由白眼只限于雄性,所以推断出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答案,A,对点训练,2,(2010,珠海质检,),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家系的是甲、丙、丁,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C,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几率是,3/4,解析:,四家族所患病是否为红绿色盲可用反证法来推测:如果甲为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则患者的父亲一定为患者;如果丙为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则子代的男孩全部为患者;如果丁为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则子代全部为患者;乙图病症可能是伴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若为常染色体遗传,则男孩的父亲肯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若为伴性遗传,则该病基因来自男孩的母亲;家系丁中所患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几率是,1/4,,而不是,3/4,。,答案:,A,考点,3,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1,首先确定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1),若系谱图中,女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正常女性的子女全正常,即全部子女的表现型与母亲相同,则为细胞质遗传。如图:,(2),若系谱图中,出现母亲患病,孩子有正常的情况,或者,孩子患病母亲正常,则不是细胞质遗传。,2,再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1),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为伴,Y,遗传。如图:,(2),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3,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1),首先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如图:,“,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如图:,(2),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中,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3),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中,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图:,例,3,(2010,沈阳模拟,),下面是两个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系谱图,请分析回答:,(1),甲图中的致病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是,_,性遗传病。,(2),如果用 分别表示甲图中该致病基因的男女携带者,请分析后将甲图进行改画,并指出不能确定基因型的个体是,_(,不能确定基因型的个体不改画,),。,(3),乙图为某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该遗传病最有可能是,(,),A,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C,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D,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解析,本题以遗传图谱为材料,考查考生对单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辨识能力。根据图中的,1,和,2,(,父母正常,),,生出,2,(,女儿患病,),,说明该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只要能够确定各个体的基因型,就能正确画出遗传图谱,也就能判定出基因型未知的个体号。乙图中从,5,个体可以看出,双亲正常而其子女患病,即,“,无中生有,”,可判断为隐性遗传。假设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3,的基因型就为,X,a,X,a,,其儿子一定全患病,这与系谱图中该女性的儿子有不患病者相矛盾,故该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答案,(1),常隐,(2),3,、,5,(3)B,考点,4,实验面面观:探究基因位置的实验设计方案,1,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1),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雌性隐性性状个体与雄性显性性状个体杂交。,(2),在未知显性性状,(,或已知,),条件下,可设置正反交杂交实验。,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探究基因位于细胞核还是位于细胞质,(1),实验依据:细胞质遗传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子代性状与母方相同。因此正、反交结果不相同,且子代性状始终与母方相同。,(2),实验设计:设置正反交杂交实验,若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始终与母方相同,则为细胞质遗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为细胞核遗传。,应用指南,1,伴性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正反交结果都会出现不同,但细胞质遗传产生的子代总是与母方性状相同,而伴性遗传则不一定都与母方相同。,2,设置隐性雌和显性雄个体杂交还可判断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例,4,(2010,广州调研,),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蝇表现型比例及雄蝇表现型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1),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是,_,。,(2),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3),若让子一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_,。子一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4),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解析,由图可知,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在子代的雌、雄个体中均存在且比例相同,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子代中灰身远多于黑身且灰身:黑身,3,:,1,,所以灰身为显性,亲本的基因组成为,Bb,Bb,。又因为直毛在子代雌、雄果蝇中均有出现,而分叉毛这个性状只在子代雄蝇中出现,由此可以推断控制直毛与分叉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时依据后代中雌果蝇无分叉毛,说明分叉毛是隐性且父本基因型是,X,F,Y,,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可推出母本基因型是,X,F,X,f,,由此可推出亲本基因型是:,BbX,F,X,f,BbX,F,Y,。,(1),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只有两种,分别是,BX,F,、,bY,或,bX,F,、,BY,。,(3),只考虑灰身、黑身的遗传时,亲本,BbBb1BB,、,2Bb,、,1bb,,其中灰身有,1/3BB,、,2/3Bb,,与黑身,bb,杂交形成的后代中黑身所占比例是,2/3,1/2,1/3,。由于子一代中直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有,1X,F,X,F,:,1X,F,X,f,,因此灰身直毛的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1/2,1/6,,杂合子占,5/6,,二者比例为,1,:,5,。,(4),只要取直毛雌、雄果蝇与分叉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分析后代性状是否一致即可确定该基因的位置。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1)BX,F,、,bY,或,bX,F,、,BY,(2)X,染色体直毛在子代雌、雄蝇上均有出现,而分叉毛这个性状只在子代雄蝇上出现,(3)1/3,1,:,5,(4),能。取直毛雌、雄果蝇与分叉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雌果蝇,分叉毛雄果蝇、分叉毛雌果蝇,直毛雄果蝇,),。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对点训练,4,鸟类的性别是由,Z,和,W,两条性染色体不同的组合形式来决定的。家鸡羽毛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且均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一只芦花鸡,(,雄,),与一只非芦花母鸡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芦花和非芦花性状雌雄各占一半。试分析:,(1),鸟类性别决定的特点是雄性染色体组成为,_,、雌性染色体组成为,_,。,(2),上述实例中,作为亲本的两只鸡的基因型及染色体组合形式分别为:雄,_,、雌,_,。,(3),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单就毛色便能辨别雏鸡的雌雄,方案是,_,。,(4),若此方案可行,辨别雏鸡雌雄的依据是,_,。,解析:,由于控制羽毛花色的基因位于,Z,上,且芦花为显性,当用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作亲本杂交时,后代应有两种基因型,恰表现两种表现型及两种性别。,答案:,(1),两条同型性染色体,ZZ,两条异型性染色体,ZW,(2)Z,B,Z,b,Z,b,W,(3),芦花雌鸡,Z,B,W,和非芦花雄鸡,Z,b,Z,b,交配,(,出发点是子代雌鸡表现隐性性状,雄鸡表现显性性状,),(4),芦花均为雄鸡,(Z,B,Z,b,),,非芦花均为雌鸡,(Z,b,W),例,1,人类有一种遗传病,牙齿因缺少珐琅质而呈棕色,一患病男子与一正常女子结婚,女儿均为棕色牙齿,儿子都正常。则他们的,(,),A,儿子与正常女子结婚,后代患病概率为,1/4,B,儿子与正常女子结婚,后代患者一定是女性,C,女儿与正常男子结婚,其后代患病概率为,1/2,D,女儿与正常男子结婚,后代患者一定是男性,错因分析,对伴性遗传中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特点分析不到位,易混淆出错。,对应学生用书,85,页,解析,由题干中,“,一患病男子与一正常女子结婚,女儿均为棕色牙齿,儿子都正常,”,可知,牙齿棕色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若该病由基因,B,、,b,控制,则其儿子的基因型为,X,b,Y,,女儿的基因型为,X,B,X,b,。儿子,(X,b,Y),与正常女子,(X,b,X,b,),结婚,后代全部正常;女儿,(X,B,X,b,),与正常男子,(X,b,Y),结婚,,X,B,X,b,X,b,Y,X,B,X,b,(,患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Y(,患病男性,),、,X,b,Y(,正常男性,),。,答案,C,典例,1,(2010,江苏高考,),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图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对应学生用书,86,页,(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3),如果,4,、,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双胞胎,(,1,与,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双胞胎中男孩,(,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女孩,(,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考查角度,伴性遗传综合,典例,2,(2010,山东理综,)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黑体残翅雌果蝇与灰体长翅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长翅。用,F,1,雄果蝇进行杂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200,只,黑体残翅,198,只。如果用横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A,、,a,和,B,、,b,分别表示体色和翅型的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分别用图表示为,_,和,_,。,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用图表示为,_,。,(2),卷刚毛弯翅雌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_,和,_,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_,。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D,、,d,和,E,、,e,表示,,F,1,雄雌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和,_,。,F,1,雌雄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是,_,。,(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试验并预测最终试验结果。,试验步骤:,_,;,_,;,_,。,结果预测:,如果,_,,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如果,_,,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如果,_,,则,X,染色体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考查角度,遗传综合,解析,本题考查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由题意可知控制果蝇体色与翅型的两对基因连锁,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卷刚毛、直刚毛与直翅、弯翅的基因分别位于,X,和常染色体上。,答案,(1),(2)X,常刚毛性状与性别有关且每种刚毛性状雌雄均有,(,或交叉遗传,),X,D,X,d,Ee,X,d,YEe,1/8,(3),试验步骤:,这只雄蝇与正常雌蝇杂交,F,1,互交,(,或,F,1,雌蝇与正常雄蝇杂交,),统计,F,2,中雄蝇所占比例,(,或统计,F,2,中雌雄蝇比例,),结果预测:,F,2,中雄蝇占,1/3(,或,F,2,中雌:雄,2,:,1),F,2,中雄蝇占的比例介于,1/3,至,1/2,之间,(,或,F,2,中雌:雄在,1,:,1,2,:,1,之间,),F,2,中雄蝇占,1/2(,或,F,2,中雌:雄,1,:,1),典例,3,(2009,上海高考,),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1),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的,_,部分。,(2),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甲病属于,_,遗传病。,从理论上讲,,2,和,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几率是,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_,遗传病。,若,2,和,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_,。,设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当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_,。,(3),研究表明,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H,基因的作用下形成,H,物质,而,hh,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H,物质。,H,物质在,I,A,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A,;,H,物质在,I,B,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而,ii,的人不能转变,H,物质。其原理如图,3,所示。,根据上述原理,具有凝集原,B,的人应该具有,_,基因和,_,基因。,某家系的系谱图如图,4,所示。,2,的基因型为,hhI,B,i,,那么,2,的基因型是,_,。,一对基因型为,HhI,A,i,和,HhI,B,i,的夫妇,生血型表现为,O,型血孩子的几率是,_,。,考查角度,遗传综合,解析,(1),由题中信息可知,该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可判定该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2),分析遗传系谱图,,I,1,、,I,2,无甲病生出有甲病的女孩,故可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男女患病不同,又,2,和,3,都有乙病,女儿都患病,生出儿子可能无病可知该病为,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假设控制甲病的基因用,a,,控制乙病的基因用,B,表示,据以上分析可以推断,2,和,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1/3AAX,B,Y,或,2/3AaX,B,Y,,若二者再生一个同时患两病的概率为,aaX,B,1/33/4,1/4,。,4,的基因型为,aa,,正常人群中有两种基因型即,49/50AA,和,1/50Aa,,只有,Aa,与,aa,婚配才有可能生出患甲病的孩子,其概率为,1/50,1/2,1/100,,是患病男孩的概率就为,1/100,1/2,1/200,。,(3),由图,3,可知,具有凝集原,B,的人一定有,H,基因和,I,B,基因;再由,2,的基因型是,hhI,B,i,,由此可推知,2,的基因型,HhI,A,I,B,。若一对基因型为,HhI,A,i,和,HhI,B,i,的夫妇,它们生一个血型表现为,O,型血孩子的基因型有,hh_,和,H_ii,两类,其中是,hh_,的概率为,1/4,,,H_ii,的概率为,3/4,1/4,3/16,,则,O,型血孩子的概率为,1/4,3/16,7/16,。,答案,(1)Y,的差别,(2),常染色体隐性,伴,X,染色体显性,1/4,1/200,(3),H,I,B,HhI,A,I,B,7/16,1,性别决定的方式综述,(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几种类型,XX,XY,型:同型染色体为雌性,(XX),,异型染色体为雄性,(XY),。,ZZ,ZW,型:同型染色体为雄性,(ZZ),,异型染色体为雌性,(ZW),。,XO,型:雌性为,XX,,雄性为,XO,型。,植物的性别决定:大部分雌雄异株植物,,XX,为雌株,,XY,为雄株。,(2),环境因子决定性别:如龟、蜥蜴等爬行动物的性别是由受精后的环境因子决定的。这些爬行类在发育的某个时期内卵的温度是性别的决定因子,稍稍改变温度,就会使性比发生急剧变化。当卵在,22,27,温度中孵化时,只产生一种性别;当卵在,30,以上的温度中孵化时,则产生另一种性别。只在很小的温度范围内同一批卵才会孵化出雌性和雄性两种个体。,XY,型性别决定,ZW,型性别决定,雄性个体,雌性个体,雄性个体,雌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XY,XX,ZZ,ZW,配子,X,Y,X,X,Z,Z,Z,W,类型,分布,哺乳动物、大多数,昆虫、多数雌雄异,体的植物,鸟类与鳞翅目昆虫,(,蚕、蝶、蛾等,),(3),染色体的倍数决定性别:在膜翅目昆虫如蚂蚁、蜜蜂、黄蜂和小蜂中,其性别与染色体组的倍数有关,雄性为单倍体,雌性为二倍体。如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因而具有单倍体的染色体数,(N,16),;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具有二倍体的染色体数,(2N,32),。性别决定过程图解如下:,(4),雌雄同体的生物,(,如蚯蚓、两性花的植物,),无性别决定问题,其生殖器官的出现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基因组成决定性别。,2,伴性遗传的应用,探究基因位置的方法:探究某基因位置这种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基本生物学知识,而且还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和运用能力,进行基因位置的探究方法:问题方法预期结果相应结论。常规探究方法演绎如下:,(1),探究某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已知基因的显隐性:应选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进行交配,即可确定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如果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则是常染色体的遗传;如果后代的某一性状,(,或,2,个性状,),和性别明显相关,则是伴,X,遗传。,方法: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进行交配。若后代中的所有雌性个体表现出显性性状,所有雄性个体表现出隐性性状,说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中雌雄个体表现出显性性状或均表现出显隐性性状,说明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案例:,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现有若干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蝇,若用一次交配实验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请选择交配亲本表现型,_,。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_,。,【,答案,】,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子代中雌果蝇全部红眼,雄果蝇全部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注意:,该方案成立的前提是已知性状的显隐关系,通过一次杂交,即可确定基因所处的位置。,已知雌雄个体均为纯合子:用正交和反交的结果进行比较,若正交反交结果相同,与性别无关,则是常染色体的遗传;若正交反交的结果不同,其中一种杂交后代的某一性状,(,或,2,个性状,),和性别明显相关,则是伴,X,遗传。,方法:正交和反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是否一致。若后代的表现型一致,与性别无关,说明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后代的表现型不一致,与性别明显相关,说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案例:,已知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等位基因。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非直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答案,】,能。取直毛雌雄果蝇与非直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非直毛,非直毛,直毛,),。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探究某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方法: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进行交配。若后代中的所有雄性个体表现出显性性状,说明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若后代中的所有雄性个体表现出隐性性状,说明该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案例:,科学家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刚毛基因,(b),为完全显性。若这对等位基因存在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则刚毛雄果蝇可表示为,X,B,Y,B,或,X,B,Y,b,或,X,b,Y,B,,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只能表示为,X,B,Y,。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请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遗传图解,并简要说明推断过程。,【,答案,】,用截刚毛的雌果蝇与纯种刚毛雄果蝇杂交,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刚毛,则此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截刚毛,则此对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3),探究控制某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方法: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动物,让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若,F,2,出现四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9,:,3,:,3,:,1,,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控制某两个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不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反之,则可能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案例:,实验室中现有一批未交配过的纯种长翅灰体和残翅黑檀体的果蝇。已知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位于第,号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欲利用以上两种果蝇研究有关果蝇灰体与黑檀体性状的遗传特点,(,说明:控制果蝇灰体和黑檀体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繁殖存活,),。请设计一套杂交方案,研究控制果蝇灰体、黑檀体的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第,号同源染色体上,并作出判断。,【,答案,】,(1),杂交方案: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F,1,F,2,(2),推断及结论:如果,F,2,出现四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9,:,3,:,3,:,1,,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控制灰体、黑檀体的这对等位基因不是位于第,号同源染色体上。反之,则可能是位于第,号同源染色体上。,总之,该类试题可根据材料设计实验判断基因位置,解题时分析思路总结如下:,做正、反交实验或核移植构建重组细胞,根据结果进行比较判断某基因是位于细胞核中还是位于细胞质中。,已知基因的显隐性应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进行交配或已知雌雄个体均为纯合子,用正反交法,根据结果进行比较,判断某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进行交配,根据结果进行比较,判断某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