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道德教育专题(上).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502573 上传时间:2025-10-2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0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道德教育专题(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道德教育专题(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品德概述,第二节 德育概述,第三节 德育发展理论,第一节 品德概念,一、道德与品德的概念及关系,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两者的关系:品德指向个人的素养问题,道德指向社会规范问题;个人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二、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道德动机的行为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根本标志。,三、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2.认同,认同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资格证真题,1.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到(),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正确答案D,2.辨析: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错。它们不一定是一致的。因为道德行为受到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简答:简述品德的结构。,广义的德育泛指有目的地影响人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把一定社会的行为规范转化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二、德育的内涵,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的总称。,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关系准则的教育。如扶老爱幼、爱护公共财物等。,政治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的教育。如我们现在进行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等。,思想教育主要解决学生世界观、方法论的问题,让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类有一个正确的观点和态度。,(一)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可加速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程,(二)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可以提高广大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之能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保证青少年向文明、健康方向发展,(三)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也是重新建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的需要,三、,学校德育的意义,四、德育的基本任务,(一)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二)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四)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五)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五、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一)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史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教育学生了解祖国疆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保卫祖国不受外敌侵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人民,搞好民族团结,激发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要求学生不崇洋媚外,不妄自尊大,维护民族尊严,;,3.教育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尤其是一百多年前的屈辱史,激发学生忧患意识。同时,让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4.教育学生认识国旗、国徽、国歌,并学会各种相应礼仪规范;,5.教育学生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一方面强调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利益;又要让学生具有开放意识,发扬国际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业要注意让学生有报效祖国之志,掌握建设祖国、报效祖国之才,有报效祖国之行。,(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形成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处理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学生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的观念。,(三)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教育。最终使学生形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意识。,主要内容有:,1.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的意义;,2.要使学生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热爱劳动人民,树立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观点;,3.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自我服务、参加家务劳动及社会公益活动养成劳动习惯;,4.要让学生具有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创业精神,有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公共财物的思想意识,树立按劳取酬、合理消费的思想观念。,(四)理想教育,理想是人民对未来事物、生活的合理想象和追求,他是推动人民前进的精神动力。理想教育就是让学生对未来有一个合理的想象,并把它作为个人奋斗的精神动力,使学生为这种奋斗目标而努力。,主要内容包括:,1.教育学生自觉地为理想而奋斗;,2.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的理想;,3.帮助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个人理想应该服从服务于社会理想;同时,要吧远大理想与近期打算结合起来;,4.教育学生在追求理想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对理想的追求与当前的活动结合起来。也要帮助学生自觉抵制来自内外的干扰,使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五)自觉纪律教育,纪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的阶级,集体,团体对其成员提出的共同遵守的秩序,规则,章程等。,社会主义的纪律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同志式的平等关系基础上的,它维护的是全体成员的利益,保护个人利益,在执行上具有主动性,积极性,自愿性的特点,因此称为自觉纪律。,主要包括:,1.教育学生充分认识遵守纪律的意义,增强其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主动性;,2.加强行为规范训练,严格执行纪律,让学生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3.让学生参与规章制度的建立,让学生在建立规章制度中,体验纪律的必要性,这样,在执行时,才具有自觉性;,4.教育学生正确的理解自由与纪律,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使之既能行使民主权利,又有组织观念。,(六)民主与法制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使之充分了解个人在现实社会中所享有的所有权利。同时,使之树立法制观念,明确自身对社会的义务。,主要包括:,1.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个人在法律保障下所享有的民主权利;,2.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在法律规范下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知道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为,使之具有遵纪守法的观念;,3.教育学生深刻理解民主与法制的关系;,4.教育学生维护法律尊严,善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5.教育学生做普及法律知识的宣传员。,(七)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处理和调节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生活关系的行为准则。,内容主要包括:,1.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使之树立起社会主义新的道德风尚;,2.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3.教育学生掌握一般的伦理规范;,4.教育学生形成为民的行为习惯。,(八)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世界观是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类自身总的看法和态度。人生观属于世界观范畴,是指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世界观教育既解决了人认识世界的方法论问题,也解决了人对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态度问题。,内容主要包括:,1.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马列主义原理教育,使之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2.指导学生学会应用马列主义原理指导个人学习和生活实践,初步学会应用马列主义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让学生对社会、人生有一个科学的、积极地态度,并能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现象做斗争。,第三节 德育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基本观点:皮亚杰把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水平,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规划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以自我为中心。,2.权威阶段(5-8岁),也称为他律阶段,服从外部规划,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3.可逆性阶段(8-10岁),把规则看成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4.公正阶段(10-12岁),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将儿童道德判断区分出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个体以行为对自身所产生的后果来决定这种行为的好坏,而不管这种后果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以为任何一件事只要被惩罚了,不管其理由是什么,那一定是错的。避免惩罚和无条件地屈服力量本身就是价值。,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个体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开始知道了人们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像市场地位那样的关系来判断的,知道了公平、互换和平等分配,但是他们总是以物质上的或实用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价值的。,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和许多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认识上处于前习俗水平。,2.习俗水平,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个体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导向,认为凡是讨人喜欢或帮助别人而为他们称赞的行为就是好行为。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照这种要求去做。,阶段4:遵从法规与秩序定向阶段,这时个体所作判断的根据是相信规则和法律维护着社会秩序,因此,个人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的义务。由于情、法、理三者有时难以兼顾,这一阶段的学生判断善恶常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平。,3.后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由大家商定的,也可以因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判断好坏时,认为只有兼爱的行为者才是道德的,错误的行为可以根据其动机是好的而减轻对其责难的程度。但并不因为动机良好而将其错误的行为也看成是正确的。,阶段6:普遍伦理定向阶段,以人生的价值观念为导向,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以正义、公正、平等、尊严等等这些人类最一般的伦理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并根据自己所选定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行为完全自律。,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能达到。,资格证真题再现,1.晓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 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晓霞的道德发展于(),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答案D,2.小青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A惩罚与服从 B相对功利,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答案C,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