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12494788 上传时间:2025-10-2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07M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2025 学年广东省广州二中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 以下十二生肖的简笔画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5cm 2cm 3cm B. 5cm 2cm 2cm C. 5cm 2cm 4cm D. 5cm 12cm 6cm 3. 如图,表示V ABC 的 AB 边上的高的图形是( ) A. B. C. D. 4. 如图,在V ABC 中, AB = AC , AD 是ÐBAC 的平分线,若 BD = 5 ,则CD 等于( ) A. 3 B. 4 C. 5 D. 6 5. 如图所示,AB = AC, AD = AE, ÐBAC = ÐDAE, Ð1 = 25°, Ð2 = 30° ,且点 B 、D 、E 在同一直线上, 则Ð3 = ( ) A. 60° B. 55° C. 50° D. 无法计算 6. 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为使长方形门框 ABCD 不变形,常用木条 EF 将其固定,这种做法的依据是( ) 第 6页,共 7页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 垂线段最短 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7. 如图,锐角三角形 ABC 中,直线 l 为 BC 的垂直平分线,射线 m 平分∠ABC,l 与 m 相交于 P 点.若∠A =60°,∠ACP=24°,则∠ABP 等于( ) A 24° B. 30° C. 32° D. 42° 8. 点 D、E 分别在线段 AB、AC 上,CD 与 BE 相交于点 O,已知 AE=AD,添加以下哪一个条件不能判定 △ABE≌△ACD( ) A. ∠B=∠C B. ∠BEA=∠CDA C. BE=CD D. AB=AC 9. 如图,Rt△ABC 中,∠ACB=90°,CD 是 AB 边的中线,AE 平分∠CAB,CF⊥AB,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①△ACD 与△BCD 的面积相等;②∠ACF=∠B;③△ACE≌ △CFD;④∠CEG=∠CGE.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 如图, V 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线段 BC 上一点(不与点 B,C 重合),连接 AD ,点 E,F 分别在线段 AB, AC 的延长线上,且 DE = DF = AD ,点 D 从 B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V CDF 周长的变化规律是 ( ) A. 不变 B. 一直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二.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1)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12. 图中 x 的值为 . 13. 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10cm,其中一边长为 4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是 cm. 14. 如图,将含30° 角的直角三角板 ABC 放在平行线 a 和 b 上,ÐC = 90° ,ÐA = 30° ,若Ð1 = 12° ,则 Ð2 的度数为 . 1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B (2, 2) ,C (4, -2) ,若 AC = BC ,AC ^ BC ,则点 A 的坐标为 . 1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对于任意点T (m, n) ,将点 T 的“元变化”定义为:当 m > n 时,作点 T 关于 x 轴对称:当 m £ n 时,作点 T 关于 y 轴对称.根据定义,解决问题: 如图,点 P (3, 2) ,点Q (-2,b) ,其中b < -2 ,点 P,Q“元变化”后的对应点是点 P¢ , Q¢ . (1) 直接写出坐标, P¢ , Q¢ ( Q¢ 用含 b的式子表示); (2) 若 PQ¢ = P¢Q ,则 b 的值为 . 三.解答题(共 72 分) 17. 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72° ,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度数. 18. 已知:如图,点 A,F,C,D 在同一直线上, AB = DE , AB ∥ DE ,ÐB = ÐE .求证: AF = CD . 19. 如图, V ABC 中, AB = AC , BD ^ AC,CE ^ AB .求证: BD = CE . 20. 如图, ÐAOB = 15° ,点 P 是OA 上一点,点 Q 与点 P 关于OB 对称. (1) 对称轴OB 是线段QP 的 线; (2) 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过点 Q 作QM ^ OA 交OA 于点 M;(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3) 连接OQ ,若OP = 6 ,求线段OM 的长. 2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 V 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 (4, 3) , B (1, 0) , C (1, 2) . (1) 在图中画出V ABC 关于 y 轴对称的V A¢B¢C¢ ,点 A¢ 的坐标为 ; (2) 在 y 轴上取一点 P,使点 P 到点 B 和点 C 的距离之和最小,则点 P 的坐标为 ; (3) 如果要使以 B、C、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V ABC 全等(不与V ABC 重合),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D 坐标为 . 22. 如图,在V ABC 中, AB = BC , BD 是中线,延长 BC 至 E,使CE = CD ,若 BD = ED . (1) 求证: ÐACB = 2ÐE ; (2) 求证: V ABC 是等边三角形; (3) 在△ABD 中,点 P 是边 BD 上的定点,点 M、N 分别是边 AB 、 AD 上的动点.当VPMN 的周长取最小值时,直接写出此时ÐMPN 的度数. 23. 已知:如图 1,点 A 的坐标是(6, 0) ,动点C (0,t ) 在 y 轴上, 0 < t < 6 ,点 D 在线段 AC 上,过点 D 作 BD ^ AC 交 y 轴于点 B,交OA 于点 E. (1) 当 BE = AC 时, ①求点 B 的坐标; ②连接OD ,求ÐCDO 的度数; (2) 如图 2,点 H 为第四象限上一动点, CH = CA , S△COH  = 1 t 2 ,当OH 取得最小值时,求点 H 的坐 2 标. 24. 如图,在V ABC 中, AB = AC ,点 D 为射线 BC 上一点,过点 D 作 DE ^AC 于 E. (1) 如图 1,当点 D 在边 BC 上,若ÐBAC=40°,求ÐEDC 的度数; (2) 如图 2,当点 D 在 BC 的延长线上时,记 S△ABC = S1 ,S△ADC = S2 ,AB = m ,AD = n ,当 S1 = k × S2 时, m = k × n . ①当ÐCDE = 15° 时,求 AD 的值: ED ②请判断 AB , AD , A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024-2025 学年广东省广州二中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 以下十二生肖的简笔画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轴对称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识别,即可. 【详解】如图所示,A、B、D 均不是轴对称图形, ∴C 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C. 2.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5cm 2cm 3cm B. 5cm 2cm 2cm C. 5cm 2cm 4cm D. 5cm 12cm 6cm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得 A、3+2=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B、2+2=4<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C、4+2=6>5,能够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 D、5+6=11<12,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能够组成三角形三边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用两条较短的线段相加,如果大于最长的 那条线段就能够组成三角形. 3. 如图,表示V ABC 的 AB 边上的高的图形是( ) A. B. C. D. 第 16页,共 28页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解:A、AD 是 BC 边的中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BD 是 AC 边的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CD 是 AB 边的高,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的定义:熟练掌握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 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是解题的关键. 4. 如图,在V ABC 中, AB = AC , AD 是ÐBAC 的平分线,若 BD = 5 ,则CD 等于( ) A. 3 B. 4 C. 5 D. 6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 AD 为 BC 边上的中线,从而求解. 【详解】解:Q AD 是ÐBAC 的平分线, AB = AC , \ AD 为 BC 边上的中线, \ CD = BD = 5 . 故选 C. 【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5. 如图所示,AB = AC, AD = AE, ÐBAC = ÐDAE, Ð1 = 25°, Ð2 = 30° ,且点 B 、D 、E 在同一直线上, 则Ð3 = ( ) A. 60° B. 55° C. 50° D. 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 【分析】先通过角的等量代换找到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来求解Ð3 的度数.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SAS )与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和外角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QÐBAC = ÐDAE \ÐBAC -ÐDAC = ÐDAE -ÐDAC ,即ÐBAD = ÐCAE 又Q AB = AC , AD = AE , \VBAD≌VCAE (SAS) ∴ÐABD = Ð2 = 30o QÐ3 = Ð1+ÐABD ,Ð1 = 25o ,ÐABD = 30o , \Ð3 = 25o + 30o = 55o 故选:B. 6. 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为使长方形门框 ABCD 不变形,常用木条 EF 将其固定,这种做法的依据是( )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 垂线段最短 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钢架桥、 房屋架梁等,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解答.因此要使一些图形具有稳定的结构. 【详解】解:常用木条 EF 固定长方形门框 ABCD ,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故选:D. 7. 如图,锐角三角形 ABC 中,直线 l 为 BC 的垂直平分线,射线 m 平分∠ABC,l 与 m 相交于 P 点.若∠A =60°,∠ACP=24°,则∠ABP 等于( ) A. 24° B. 30° C. 32° D. 42°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ABP=∠CBP,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 BP=CP,求出∠CBP= ∠BCP,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方程 3∠ABP+24°+60°=180°,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详解】解:∵BP 平分∠ABC, ∴∠ABP=∠CBP, ∵直线 l 是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 ∴BP=CP, ∴∠CBP=∠BCP, ∴∠ABP=∠CBP=∠BCP, ∵∠A+∠ACB+∠ABC=180°,∠A=60°,∠ACP=24°, ∴3∠ABP+24°+60°=180°, 解得:∠ABP=3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能求出 ∠ABP=∠CBP=∠BCP 是解此题的关键. 8. 点 D、E 分别在线段 AB、AC 上,CD 与 BE 相交于点 O,已知 AE=AD,添加以下哪一个条件不能判定 △ABE≌△ACD( ) A. ∠B=∠C B. ∠BEA=∠CDA C. BE=CD D. AB=AC 【答案】C 【解析】 【分析】三角形全等条件中必须是三个元素,并且一定有一组对应边相等.在△ABE 和△ACD 中,已知了 AE=AD,公共角∠A,因此只需添加一组对应角相等或 AC=AB 即可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详解】解:A.由 AE=AD、∠A=∠A、∠B=∠C 可依据“AAS”判定△ABE≌△ACD,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由 AE=AD、∠A=∠A、∠BEA=∠CDA 可依据“ASA”判定△ABE≌△ACD,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由 BE=CD、AE=AD、∠A=∠A 不能判定△ABE≌△ACD,此选项符合题意; D. 由 AE=AD、∠A=∠A、AB=AC 可依据“SAS”判定△ABE≌△ACD,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9. 如图,Rt△ABC 中,∠ACB=90°,CD 是 AB 边的中线,AE 平分∠CAB,CF⊥AB,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①△ACD 与△BCD 的面积相等;②∠ACF=∠B;③△ACE≌ △CFD;④∠CEG=∠CGE.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利用 AD = DB 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对①进行判断;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对②进行判断;根据 AC 和CF 的大小关系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对③进行判断;由于ÐCAE = ÐBAE ,ÐACF = ÐB ,则根 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对④进行判断. 【详解】解:QÐACB = 90° , CD 是 AB 边的中线, \ DA = DB = DC , \ SDACD = SDBCD ,所以①成立; QCF ^ AB , \ÐAFC = 90° , QÐCAF + ÐACF = 90° , ÐCAF + ÐB = 90° , \ÐACF = ÐB ,所以②成立; Q AC > CF , \DACE≌DCFD 错误,所以③不成立; Q AE 平分ÐCAB , \ÐCAE = ÐBAE , QÐCEG = ÐEAB + ÐB , ÐCGE = ÐACG + ÐCAG , 而ÐACF = ÐB , \ÐCGE = ÐCEG ,所以④成立.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 5 种判定方法,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 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 10. 如图, V 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线段 BC 上一点(不与点 B,C 重合),连接 AD ,点 E,F 分别在 线段 AB, AC 的延长线上,且 DE = DF = AD ,点 D 从 B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V CDF 周长的变化规律是 ( ) A. 不变 B. 一直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ÐABC = ÐACB = ÐBAC = 60°,从而可得 ÐEBD = ÐDCF = 120°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和差可得ÐBAD = ÐE = ÐCDF ,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 BE = CD ,从而可得△CFD 周长为 CD + CF + DF = CD + BD + AD = BC + AD ,最后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QV ABC 是等边三角形, \ÐABC = ÐACB = ÐBAC = 60° , \ÐEBD = ÐDCF = 120° , Q DF = AD , \ÐCAD = ÐF , íÐCDF + ÐF = ÐACB = 60° 又QìÐBAD + ÐCAD = ÐBAC = 60° , î \ÐBAD = ÐCDF , QDE = AD , \ÐBAD = ÐE , \ÐE = ÐCDF , ìÐEBD = ÐDCF í 在VBDE 和△CFD 中, ïÐE = ÐCDF , î ïDE = FD \VBDE @VCFD (AAS) , \ BE = CD , 则△CFD 周长为CD + CF + DF = CD + BD + AD = BC + AD , Q在点 D 从 B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 BC 长不变, AD 长先变小后变大,其中当点 D 运动到 BC 的中点位置时, AD 最小, \在点 D 从 B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 △CFD 周长的变化规律是先变小后变大,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等知识点,正 确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1)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答案】(-3, -1) 【解析】 【分析】关于 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 【详解】解:点(-3,1)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 -1) 故答案为: (-3, -1) . 【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关于 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12. 图中 x 的值为 . 【答案】70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外角的性质得到 2x° = x° + 70° , 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得, 2x° = x° + 70° , 解得: x = 70 , 故答案为:70. 13. 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10cm,其中一边长为 4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是 cm. 【答案】2 或 4 【解析】 【分析】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与一边长为 4cm,这一边可能为底也可为腰,为此要分类讨论求底边长, 然后进一步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能否构成三角形. 【详解】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10cm,其中一边长为 4cm, 当 4cm 为底时,设腰长为 xcm,4+2x=10,x=3cm,3+3>4,能构成等腰三角形, 当 4cm 为腰时,则底为 10-2×4=2cm,4+4>2,能构成等腰三角形 周长为 10cm 时,其中一边长为 4cm,底为 4cm 或 2cm. 故答案为:2 或 4.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底长问题,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的性质,同时注意三角形的三边关 系. 14. 如图,将含30° 角的直角三角板 ABC 放在平行线 a 和 b 上,ÐC = 90° ,ÐA = 30° ,若Ð1 = 12° ,则 Ð2 的度数为 . 【答案】 42°##42 度 【解析】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3=42°,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解. 【详解】解:如图,AB 与直线 a 相交于点 M, ∵∠1=∠AMN,∠1=12°, ∴∠AMN=12°, ∵∠A=30°, ∴∠3=∠A+∠AMN=42°, ∵ a / /b , ∴∠2=∠3=42°; 故答案为:42°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1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B (2, 2) ,C (4, -2) ,若 AC = BC ,AC ^ BC ,则点 A 的坐标为 . 【答案】(8, 0) 和(0, -4)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 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图,过点C 作直线l ∥ x 轴,过 B 作 BF ^ l 于 F ,过A 作 AE ^ l 于 E ,根据余角的 性质得到ÐFBC = ÐAC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BF = CE, AE = CF ,由 B(2, 2), C(4, -2) ,得到 BF = 4, CF = 2 ,于是得到 A(8, 0) ;②如图,过点C 作直线l∥y 轴,过 B 作 BF ^ l 于 F ,过A 作 AE ^ l 于 E ,同理得到 A(0, -4) . 【详解】解: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如图,过点C 作直线l ∥ x 轴,过 B 作 BF ^ l 于 F ,过A 作 AE ^ l 于 E , 第 35页,共 28页 \ÐBFC = ÐAEC = ÐACB = 90° , \ÐFBC + ÐBCF = ÐBCF + ÐACE = 90° , \ÐFBC = ÐACE , 在V BCF 和VCAE 中, ìÐBFC = ÐCEA í ïÐFBC = ÐACE , î ïBC = AC \VBCF≌VCAE ( AAS ) , \ BF = CE, AE = CF , Q B(2, 2), C(4, -2) , \ BF = 4,CF = 2 , \CE = BF = 4, AE = CF = 2 , \ A(8, 0) ; (2)过点C 作直线l∥y 轴,过 B 作 BF ^ 于 F ,过A 作 AE ^ l 于 E , \ÐBFC = ÐAEC = ÐACB = 90° , \ÐFBC + ÐBCF = ÐBCF + ÐACE = 90° , \ÐFBC = ÐACE , 在V BCF 和VCAE 中 ìÐBFC = ÐCEA í ïÐFBC = ÐACE , î ïBC = AC \VBCF≌VCAE ( AAS ) , \ BF = CE, AE = CF , Q B(2, 2), C(4, -2) , \ BF = 2,CF = 4 , \CE = BF = 2, AE = CF = 4 , \ A(0, -4) , 综上所述,点A 的坐标为(8, 0) 和(0, -4) , 故答案为: (8, 0) 和(0, -4) . 1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对于任意点T (m, n) ,将点 T 的“元变化”定义为:当 m > n 时,作点 T 关于 x 轴对称:当 m £ n 时,作点 T 关于 y 轴对称.根据定义,解决问题: 如图,点 P (3, 2) ,点Q (-2,b) ,其中b < -2 ,点 P,Q“元变化”后的对应点是点 P¢ , Q¢ . (1) 直接写出坐标, P¢ , Q¢ ( Q¢ 用含 b 的式子表示); (2) 若 PQ¢ = P¢Q ,则 b 的值为 . 【答案】 ①. (3, -2) ②. (2,b) ③. -3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坐标与图形,难度较大. (1) 根据定义,结合轴对称性质即可求解; (2) 连接 P¢Q¢ ,延长 PP¢,QQ¢ 交于点 H,则VPP¢Q¢≌VQQ¢P¢(SSS) ,可证明VPHQ¢≌VQHP¢(AAS),则 P¢H = Q¢H ,继而得到关于 b 的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解:(1)对于点 P (3, 2) ,可知 3 > 2 , ∴点 P¢ 为 (3, -2) , 对于点Q (-2,b) ,其中b < -2 , 则 -2 < b , ∴ Q¢(2, b) , 故答案为: (3, -2) , (2,b) ; (2)点 P (3, 2) ,点Q (-2,b) , Q¢(2, b) , P¢(3, -2) , 连接 P¢Q¢ ,延长 PP¢,QQ¢ 交于点 H,如图, ∴ H (3,b), PP¢ = 4, QQ¢ = 4 , ∴ PP¢ = QQ¢ ,而 PQ¢ = P¢Q , P¢Q¢ = Q¢P¢ , ∴ VPP¢Q¢≌VQQ¢P¢(SSS) , ∴ Ð1 = Ð2 , ∵ ÐH = ÐH = 90° , ∴ VPHQ¢≌VQHP¢(AAS) , ∴ P¢H = Q¢H , ∴ 3 - 2 = -2 - b , 解得: b = -3 , 故答案为: -3 . 三.解答题(共 72 分) 17. 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72° ,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度数. 【答案】5, 540°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结合已知条件列得正确的方程或算式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多边 形的外角和及正多边形的性质求得边数,然后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可得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 ¸ °72 = °5 , 则其内角和为(5 -2´)180 = °540 °, 即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 °. 18. 已知:如图,点 A,F,C,D 在同一直线上, AB =DE , AB ∥ DE ,ÐB Ð =E .求证: AF = CD .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还涉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利 用SAS 证明△ABC ≌△DEF 即可求证. 【详解】证明:∵ AB ∥ DE , ∴ ÐA = ÐD , ∵ AB = DE , ÐB = ÐE , ∴△ABC≌△DEF (SAS) , ∴ AC = DF , ∴ AF = CD . 19. 如图, V ABC 中, AB = AC , BD ^ AC,CE ^ AB .求证: BD = CE .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 AAS 证明△ABD≌△ACE 即可证明 BD = CE . 【详解】证明:∵ BD ^ AC,CE ^ AB , ∴ ÐADB = ÐAEC = 90°. 在△ABD 和△ACE 中, ì ÐA = ÐA í ïÐADB = ÐAEC , î ï AB = AC ∴ VABD≌VACE (AAS) , ∴ BD = CE . 20. 如图, ÐAOB = 15° ,点 P 是OA 上一点,点 Q 与点 P 关于OB 对称. (1) 对称轴OB 是线段QP 的 线; (2) 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过点 Q 作QM ^ OA 交OA 于点 M;(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3) 连接OQ ,若OP = 6 ,求线段OM 的长. 【答案】(1)垂直平分; 3 (2)见解答; (3) 3 .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垂线、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是理解题意、灵 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 结合轴对称的性质可知,对称轴OB 是线段QP 的垂直平分线即可解答; (2) 根据垂线的作图方法作图即可; (3) 由题意可得OQ = OP = 6 、ÐPOQ = 2ÐAOB = 30° ,则可得QM = 1 OQ = 3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2 即可. 【小问 1 详解】 解:如图:∵点 Q 与点 P 关于OB 对称, ∴对称轴OB 是线段QP 的垂直平分线. 故答案为:垂直平分; 解:如图: QM 即为所求. 【小问 2 详解】 【小问 3 详解】 解:由(1)可知,对称轴OB 是线段QP 的垂直平分线, ∴ OQ = OP = 6,OB ^ PQ ∴△OPQ 为等腰三角形, ∴ ÐPOQ = 2ÐAOB = 30° , ∴ QM = 1 OQ = 3 , 2 OQ 2 - QM 2 62 - 32 3 ∴.OM = = = 3 . 2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 V 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 (4, 3) , B (1, 0) , C (1, 2) . (1) 在图中画出V ABC 关于 y 轴对称的V A¢B¢C¢ ,点 A¢ 的坐标为 ; (2) 在 y 轴上取一点 P,使点 P 到点 B 和点 C 的距离之和最小,则点 P 的坐标为 ; (3) 如果要使以 B、C、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V ABC 全等(不与V ABC 重合),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 点 D 坐标为 . 【答案】(1)画图见解析, (-4, 3) (2)(0,1) (3) (-2, 3) 或(-2, -1) 或(4, -1)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作图 - 轴对称变换、轴对称- 最短路线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作图,即可得出答案; (2) 连接 B¢C 交 y 轴于点 P ,则点 P 即为所求,即可得出答案; (3) 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确定点 D 的位置,即可得出答案. 【小问 1 详解】 解:如图, V A¢B¢C¢ 即为所求. 由图可得,点 A¢ 的坐标为(-4, 3) . 故答案为: (-4, 3) ; 【小问 2 详解】 解:连接 B¢C 交 y 轴于点 P ,连接 BP , 由轴对称性质得 BP = B¢P , ∵ PB + PC = PB¢ + PC ³ B¢C , ∴当C, P, B¢ 三点共线时,点 P 到点 B 和点 C 的距离之和最小, \点 P 的坐标为(0,1). 故答案为:(0,1); 【小问 3 详解】 解:如图,点 D1 , D2 , D3 均满足题意, \点 D 的坐标为(-2, 3) 或(-2, -1) 或(4, -1) . 故答案为: (-2, 3) 或(-2, -1) 或(4, -1) . 22. 如图,在V ABC 中, AB = BC , BD 是中线,延长 BC 至 E,使CE = CD ,若 BD = ED . (1) 求证: ÐACB = 2ÐE ; (2) 求证: V ABC 是等边三角形; (3) 在△ABD 中,点 P 是边 BD 上的定点,点 M、N 分别是边 AB 、 AD 上的动点.当VPMN 的周长取最小值时,直接写出此时ÐMPN 的度数. 【答案】(1)见解答 (2)见解答 (3) 60° 【解析】 【分析】(1)利用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证明即可; (2) 先求出ÐACB = 60° ,再利用有一个角等于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证明即可; (3) 作出VPMN 的周长取最小值时,M , N 的位置,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即可求出ÐMPN 的度数. 【小问 1 详解】 证明:∵ CE = CD , \ÐCDE = ÐE , QÐACB = ÐCDE + ÐE , \ÐACB = 2ÐE . 【小问 2 详解】 证明:∵ AB = BC, BD 是中线, \ BD ^ AC , \ÐBDC = 90°, \ÐDBC + ÐDCB = 90°, Q BD = ED , \ÐDBC = ÐE , \ÐDBC = 1 ÐACB , 2 \ 1 ÐACB + ÐACB = 90° , 2 解得: ÐACB = 60° , Q AB = BC , ∴V ABC 是等边三角形; 【小问 3 详解】解: 60° . 理由:作点 P 关于 AB, AD 的对称点 P1 , P2 ,连接 P1P2 ,分别交 AB, AD 于点 M , N ,连接 PM , PN , MN , 此时则VPMN 的周长取最小值, 如图,当点 P1, P2 , M , N 共线时, VPMN 的周长 PM + PN + MN = P1M + P2N + MN = P1P2 取最小值, 由题意知ÐABP = 30°, 则ÐBPP1 = 60° , \ÐP1PP2 = 120°,ÐP1 + ÐP2 = 60° , \ÐMPN = ÐP1PP2 -(ÐP1PM + ÐNPP2 ) = ÐP1PP2 -(ÐP1 + ÐP2 ) = 120° - 60° = 60° . 【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两点之间线段最 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掌握相关图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3. 已知:如图 1,点 A 的坐标是(6, 0) ,动点C (0,t ) 在 y 轴上, 0 < t < 6 ,点 D 在线段 AC 上,过点 D 作 BD ^ AC 交 y 轴于点 B,交OA 于点 E. (1) 当 BE = AC 时, ①求点 B 的坐标; ②连接OD ,求ÐCDO 的度数; (2) 如图 2,点 H 为第四象限上一动点, CH = CA , S△COH  = 1 t 2 ,当OH 取得最小值时,求点 H 的坐 2 标. 【答案】(1)① (0, -6) ,② 45° (2) (3, -3)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两点之间距离公式,熟练掌握知识点,正确构造全等三角 形时解题的关键. (1) 利用AAS 证明△ACO ≌△BEO ,即可求解; (2) 延长 DC 至点 G,使得CG = DE ,连接OG ,证明VOCG≌VOED (SAS) ,得到VGO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ÐCDO = 45° ; (3) 过点 H 作 HM ^ y 轴于点 M,则ÐCMH = 90° ,则证明 Rt△CMH≌Rt△ACO ,表示出 H (t,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