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医一院中医科 黄婉怡,*,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一离欲第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2,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上古圣人养生方法,离欲第一:,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行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故其民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慎于物,故合于道.,3,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欲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4,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上古圣人养生方法,顺时养生第二,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5,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勿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6,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上古圣人养生方法,效法天地人第三,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7,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学说古代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自引用于医学领域后,借以说明人类生命的起源、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用来分析、归纳疾病的本质与类型,从而成为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依据。,8,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阴阳五行,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中医文化的基石,9,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阴阳之道源于对天地万物的归纳,然后又用于对天地之前无形世界以及天地之后有形世界的认识。,阴阳,是中华先贤所认识、所掌握、所应用的一把万能钥匙。,阴 阳,一把万能钥匙,10,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相互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如:天地,阴阳的概念,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 个方面,如:内外,11,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事物阴阳属性举例:,阳天、大、昼、春夏、温热、光亮、功能、活动、上升、向外、兴奋,阴地、小、夜、秋冬、寒冷、晦暗、物质、静止、下降、向内、抑制。,12,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阴阳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一、阴阳的普遍性,阴阳并不是某一特定的事物和现象,而是对物质世界每两种相关事物或现象的概括。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13,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二、阴阳的相关性,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范围内。,如: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14,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三、阴阳的相对性,一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如:,人身 脏腑,阳:背 腑,阴:腹 脏,15,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四、阴阳的可分性,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如:腑为阳,脏为阴;心肺在上属阳,肝、脾、肾在下属阴;心脏又分心阴、心阳。,16,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2、相互依存,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如:无上就无所谓下;,无左就无所谓右。,18,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3、相互消长,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并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阳消阴长”、“阴消阳长”的运动变化中。如:,四季变化:,由冬至夏,寒 热“阴消阳长”;,由夏至冬,热 寒“阳消阴长”,19,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4、相互转化,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可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如:,昼夜中,阴阳的转化:,昼 夜 昼,阳 阴 阳,20,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关于“造物主”,梵:奥义书,恒河流域的雅利安人,大梵 空 风、火、水、地 万物,神:圣经旧约,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希伯来人,万能的上帝用了6天创造出天地万物和亚当、夏娃,道:中华民族,周易 系辞上“一阴一阳谓道”,道德经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造物主 认识世界,认识人本身 求助于“造物主”以解决问题,21,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人类先贤用“造物主”解答的重要问题,1,宇宙起源问题,2,人生参照坐标,宇宙观与人生观的统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人的模样,引申到对人身疾病的治疗方法,4,道与器,道与技转化,中华先贤的一切实用性技术都可追溯到“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周易 系辞上),22,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5,立论基础问题,英国哲学家罗素:“像上帝那样去看”,在中国,道是诸子百家立论基础,中华先贤以道论证一切问题:安邦治国、兵法、天文、历法、术数、礼法、音律、度量衡、书画、茶、医道,6,时空与奇偶,23,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西方学者看“阴阳”,cAMP(环腺苷酸)/cGMP(环鸟苷酸)类似于东方医学中的阴阳学说,传教士白晋“中国古老哲学体现在易图中,它以阴阳简明自然的方法表示了所有科学原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阴阳观念在先秦有重要发展,对中国哲学、政治、学术、医学、科学、占星、占卜都有深远影响。含义一般指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24,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现代中国人的态度?,您的态度?,请反思,25,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五 行,一幅包含万物的抽象简图,26,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五行学说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学说通过“比类取象”法,用五种物质特点,概括为五种属性。,27,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1)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木,火,土,金,水,28,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2)五行相克(又称相胜):是指五行中某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木,火,金,水,土,29,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学的人文属性要比现代医学应有的人文属性强烈得多。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是相一致的。,中医学的人文属性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如影随形,不可分割。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学科和人文知识,如阴阳、五行、易学、气学、道学、儒学、哲学、道德、养生等,与传统自然科学知识,如天文、时令、地理、生物(包括食物、药物)、形体,以及医疗实践等共同构成了中医药学庞大的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可以说,没有传统人文知识作底蕴,中医学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强行取消中医学的人文属性,必然导致中医学理论的解体。,30,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谢谢!,31,中医养生基础阴阳五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