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二、经济的恢复发展,课标要求,:,掌握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及成效。,横向联系:,纵向联系,背景:严峻的经济形势,表现:,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100%,历史最高年产量,1949,50%,历史最高年产量,100%,1949,25%,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粮食,总产量:1.1亿吨,人 均:209公斤,交租、交税、交粮后,农民实际平均每人每年口粮只有,100,公斤左右。,被炸毁的矿井,国民党军炸毁的滦河大桥,品 种,数 量,黄金,277万两,白银,1520万元,美钞,1537万元,1949年国民党逃跑时劫走的金银,1、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2、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造成严峻经济形势的原因,3、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面对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子,假设你是当时中央领导人,如何使这奄奄一息的经济重新恢复元气?,恢复元气,奄奄一息,措施,1、接收帝义在华企业、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义国营经济,什么是官僚资本?它是如何产生的?人民政府为何要没收官僚资本?,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官僚资本,即中国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整顿税务,控制金融,革新币制等措施,建立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控制;抗 战期间,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建立起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统治。,含义:,产生:,目的: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奠定社义经济基础。,性质:民主革命;社义革命,意义:掌握经济命脉,为经济恢复发展和巩固政权奠基。,2、,稳定物价,(4950春),原因:投机商兴风作浪,物价涨,市场乱。,目的:,平抑物价,恢复发展经济;,取信于民,巩固政权(根本),措施: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对私营工商业要求纳税、认购公债。,特点: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中共为稳定物价采取了哪些措施?体现了什么特点?,意义:物价稳定,中共赢得民心和信任,在 经济上站稳脚根。,实质:争夺市场领导权。,3、统一财经,原因:财政收支脱节,中央财政困难。,措施:中央,统管,全国财政收支。,影响:解决了收支平衡。,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初步形成,。,4、,合理调整,工商业(50春52),思考:建国初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什么政策?,将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保护扶持其合法经营,和发展,思考:调整工商业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调整的原因和主要目的是什么?,背景:平抑物价造成市场萧条,私营工商业经营困难。,1949年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部类,占国民经济的,工业,63%,商业 :批发,零售,67%,83%,原因:,是进步的经济形态;,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需调动其积极性,以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政权,。,主要目的,:,直接:恢复发展私营工商业;,根本:为了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政权。,措施:,调整公私关系,如:,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发放贷款,调整税收等。,调整劳资关系,调整产销关系,实质:是对资义工商业的初步改造,意义:,把私营工商业,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形成,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促进民族资义经济发展,出现第二春。,使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政权。,也使国家积累了对资义工商业进行社义改造的初步经验。,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出现过这一经济类型?,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在国家掌握和控制下,通过多种形式与国营经济相联系的资义经济。,5、农村开展互助合作,修水利,发展生产,6、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内容,:,实质,:争夺企业的领导权,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成效及意义,到52年底,财政经济根本好转,经济恢复发展。,为巩固政权奠基。,为开展计划经济建设准备条件。,1、建国初的三年间,我们主要面临着哪两大任务?,2、人民政府为完成这两大任务采取了哪些措施?,3、简要分析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思考:如何正确区分过渡时期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1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A“三反”“五反”B农业合作化,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2过渡时期,下列经济措施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是,没收官僚资本合理调整工商业,进行土地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A B C D,所谓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后还彻底没有完成,需要去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和剿匪,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取缔旧社会的丑恶现象,没收官僚资本,清除帝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属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社会主义革命,就是把斗争矛盾指向资本主义,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具体表现为在政治上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在经济上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属于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有:,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反,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义国营经济,三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