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儿科护理要点临床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
A. 新生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学龄前期
答案:B
解析:婴儿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此期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但消化功能尚未成熟,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等疾病。
2. 小儿前囟闭合的时间约为
A. 3~4 个月
B. 6~8 个月
C. 1~1.5 岁
D. 2~2.5 岁
答案:C
解析:前囟出生时约 1.0~2.0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 个月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 1~1.5 岁闭合。
3. 小儿乳牙出齐的时间约为
A. 1 岁
B. 1.5 岁
C. 2 岁
D. 2.5 岁
答案:D
解析:生后 4~10 个月乳牙开始萌出,如 12 个月后尚未出牙者可视为异常。乳牙约于 2.5 岁时出齐。
4. 小儿添加辅食的原则,以下哪项不正确
A. 从少到多
B. 由稀到稠
C. 从粗到细
D. 逐渐增加品种
答案:C
解析:小儿添加辅食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5. 小儿最常见的肺炎类型是
A. 大叶性肺炎
B. 支气管肺炎
C. 间质性肺炎
D. 毛细支气管炎
答案:B
解析: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见。
6.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时应立即给予
A. 酚妥拉明
B. 地塞米松
C. 毛花苷丙
D. 呋塞米
答案:C
解析: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时应立即给予强心药,如毛花苷丙等。
7.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错误的是
A. 调整饮食
B. 合理用药
C. 纠正脱水
D. 尽早使用止泻剂
答案:D
解析:小儿腹泻时严禁使用止泻剂,因为使用止泻剂后肠道内毒素吸收增加,可加重病情。
8. 小儿缺铁性贫血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铁摄入不足
B. 铁吸收障碍
C. 铁丢失过多
D. 生长发育快
答案:A
解析:铁摄入不足是小儿缺铁性贫血最主要的原因,如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等。
9. 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是
A. 母乳喂养
B. 及时添加辅食
C. 牛乳喂养
D. 及时补充铁剂
答案:B
解析:及时添加辅食,尤其是含铁丰富的食物,是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关键。
10. 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是
A. 高热惊厥
B. 低钙惊厥
C. 癫痫
D. 颅内感染
答案:A
解析: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于 6 个月至 3 岁小儿,体温骤升时易发生。
11. 小儿惊厥发作时的首要护理措施是
A. 保持呼吸道通畅
B. 立即止惊
C. 防止受伤
D. 密切观察病情
答案:A
解析:惊厥发作时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12.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 脑膜炎双球菌
B. 肺炎链球菌
C. 流感嗜血杆菌
D. 大肠杆菌
答案:A
解析:脑膜炎双球菌是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
13.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最主要的体征是
A. 脑膜刺激征
B. 头痛
C. 呕吐
D. 意识障碍
答案:A
解析:脑膜刺激征是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最主要的体征。
14.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类型是
A. 房间隔缺损
B. 室间隔缺损
C. 动脉导管未闭
D. 法洛四联症
答案:B
解析:室间隔缺损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类型。
15.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时,可出现的周围血管征是
A. 水冲脉
B. 奇脉
C. 交替脉
D. 短绌脉
答案:A
解析:动脉导管未闭时可出现水冲脉、枪击音、毛细血管搏动征等周围血管征。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包括
A. 连续性和阶段性
B. 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
C. 顺序规律
D. 个体差异
答案:ABCD
解析:小儿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顺序规律及个体差异等特点。
2. 小儿肺炎的护理措施包括
A. 保持呼吸道通畅
B. 改善呼吸功能
C. 维持体温正常
D. 密切观察病情
答案:ABCD
解析:小儿肺炎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维持体温正常、密切观察病情等。
3.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有
A. 调整饮食
B. 预防感染
C. 臀部护理
D. 密切观察病情
答案:ABCD
解析:小儿腹泻护理措施包括调整饮食、预防感染、臀部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等。
4.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有
A. 皮肤黏膜苍白
B. 乏力
C. 头晕
D. 食欲减退
答案:ABCD
解析:小儿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有皮肤黏膜苍白、乏力、头晕、食欲减退等。
5. 小儿惊厥的急救处理措施包括
A. 保持呼吸道通畅
B. 立即止惊
C. 防止受伤
D. 降低体温
答案:ABC
解析:小儿惊厥急救处理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止惊、防止受伤等,一般不强调降低体温。
三、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小儿生长发育的顺序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 )到( )、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答案:粗、细
解析:小儿生长发育顺序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2. 小儿能量的需要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活动所需、( )和( )五个方面。
答案:生长发育所需、排泄丢失
解析:小儿能量需要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活动所需、生长发育所需和排泄丢失五个方面。
3. 小儿肺炎按病理分类可分为( )、( )和间质性肺炎。
答案: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
解析:小儿肺炎按病理分类可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
4. 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可分为( )、( )和非感染性腹泻。
答案:感染性腹泻、生理性腹泻
解析: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腹泻、生理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5. 小儿贫血是指外周血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 )或( )低于正常。
答案: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
解析:小儿贫血是指外周血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
6. 小儿惊厥发作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 ),防止( )。
答案:清除口鼻分泌物、窒息
解析:小儿惊厥发作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窒息。
7.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是( )、( )、对症处理。
答案:早期用药、联合用药
解析: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治疗原则是早期用药、联合用药、对症处理。
8.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分为( )和( )两大类。
答案:左向右分流型、右向左分流型
解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分为左向右分流型和右向左分流型两大类。
9.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时,胸骨左缘第( )肋间可闻及粗糙响亮的( )样杂音。
答案:二、连续性机器
解析: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时,胸骨左缘第 2 肋间可闻及粗糙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10. 小儿护理的特点包括( )、( )、心理护理重要。
答案:小儿特点决定护理内容、护理必须及时
解析:小儿护理特点包括小儿特点决定护理内容、护理必须及时、心理护理重要。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简述小儿添加辅食的顺序。
答案:小儿添加辅食顺序:
1~3 个月:汁状食物,如鱼肝油、鲜果汁、菜汁。
4~6 个月:泥状食物,如米汤、米糊、稀粥、蛋黄、鱼泥、菜泥、果泥。
7~9 个月:末状食物,如粥、烂面、饼干、蛋、鱼、肝泥、肉末。
10~12 个月:碎状食物,如软饭、面条、碎菜、碎肉、豆制品等。
解析:按照小儿生长发育及消化功能的成熟情况,合理安排辅食添加顺序,有助于小儿营养均衡摄入和消化吸收。
2. 简述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答案:临床表现:
(1)呼吸加快:婴儿>60 次/分,幼儿>50 次/分,儿童>40 次/分。
(2)心率增快:婴儿>180 次/分,幼儿>160 次/分,儿童>140 次/分。
(3)突然极度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发绀。
(4)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5)肝脏迅速增大。
(6)尿少或无尿,眼睑或双下肢水肿。
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
(2)立即给予强心药,如毛花苷丙等。
(3)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以每小时 5ml/kg 为宜。
(4)密切观察病情,如呼吸、心率、血压、尿量等。
(5)给予患儿半卧位,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解析:掌握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对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护理干预、降低患儿死亡率和致残率至关重要。
五、病例分析题(15 分)
患儿,男,10 个月。因发热、咳嗽 3 天,加重伴气促 1 天入院。体温 39℃,呼吸 60 次/分,心率 180 次/分,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周发绀,鼻翼扇动,三凹征阳性,双肺可闻及大量固定的中、细湿啰音。
1. 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 列出该患儿主要的护理诊断。
3. 针对该患儿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答案:
1. 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解析:患儿发热、咳嗽、气促,双肺大量固定中、细湿啰音符合支气管肺炎表现,同时伴有呼吸、心率增快,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周发绀等心力衰竭表现,故考虑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2. 主要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炎症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有关。
(3)体温过高 与肺部感染有关。
(4)心输出量减少 与心力衰竭有关。
(5)焦虑(家长) 与患儿病情严重有关。
解析:根据患儿病情,从呼吸、呼吸道、体温、心脏功能及家长心理等方面分析得出护理诊断。
3. 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指导有效咳嗽,必要时吸痰。
(2)改善呼吸功能:给予半卧位,遵医嘱吸氧,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
(3)维持体温正常: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过高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4)减轻心脏负担:绝对卧床休息,烦躁不安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控制输液速度和量,以每小时 5ml/kg 为宜。
(5)密切观察病情:观察呼吸、心率、血压、尿量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
(6)心理护理:安慰家长,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减轻家长焦虑。
解析:针对患儿护理诊断,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促进患儿康复,缓解家长心理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