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临床输血实践指导临床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输血前临床医生应向患者或者其家属说明什么?
A. 输血目的,经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同种免疫反应及不可预测的过敏反应
B. 输血支持疗法
C. 输血治疗同意书的鉴定
D. 不同意输血可能发生的问题
答案:A
解析:输血前临床医生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目的、经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同种免疫反应及不可预测的过敏反应等,让患者充分了解输血相关情况并做出知情选择。
2. 患者亲属献血,应到哪单位体检、化验、采血,亲属的血液能直接输给患者吗?
A. 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采血和初复检,亲属所献血液由血站随机调配合格血液输注
B. 去所在医疗机构采血,血型配合后可直接输给病人
C. 由分管医生采血,血型配合后由护士输给病人
D. 分管医生提出输血申请,采血后由医护人员输注
答案:A
解析:患者亲属献血应到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采血和初复检,亲属所献血液不能直接输给患者,需由血站随机调配合格血液输注,以确保输血安全和质量。
3. 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订需医患双方,如果无家属,病人又无自主意识的急性失血怎么办?
A. 先输血抢救,后上报院领导
B. 用晶体胶体盐维持
C. 立即上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录病历
D. 等待领导批准
答案:C
解析: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应立即上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录病历,在紧急救治的同时履行相关手续,以保障医疗行为的合规性。
4. 临床输血应沿用一百多年的输血习惯,还是其它方法?
A. 应沿用百年经验输血
B. 应科学的、合理的、安全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成分输血
C. 百年经验和实际相结合
D. 以安全输血为主
答案:B
解析:随着医学发展,应科学、合理、安全、有针对性地选择成分输血,能提高输血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比沿用传统输血习惯更具优势。
5. 病人需要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或血浆置换,如何输血申请?
A. 由分管医生申请,输血科或血库参加,制定医疗方案,由输血科和分管医生负责治疗和监护
B. 由分管医生申请,血站制定方案来完成治疗
C. 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共同完成
D. 由分管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下医嘱由护士完成
答案:A
解析:这种情况应由分管医生申请,输血科或血库参加,共同制定医疗方案,且由输血科和分管医生负责治疗和监护,以确保治疗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6.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适当调整输注速度,并严格观察受血者有无异常反应情况。调整输注速度是根据受血者的
A. 病情和年龄
B. 病情和体重
C. 病情和血型
D. 体重和年龄
答案:A
解析:根据受血者的病情和年龄来调整输注速度,病情较重或年龄较小可能需要较慢速度,反之可适当加快,同时密切观察有无异常反应。
7. 输血前后用下列哪种溶液冲洗输血管道
A. 复方氯化钠溶液
B. 0.9%氯化钠溶液
C. 5%葡萄糖溶液
D. 10%葡萄糖溶液
答案:B
解析: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溶液,可用于冲洗输血管道,防止血液在管道内凝固,且与血液相容性好。
8. 输血时患者同时输其他含钙药品时,能用同一付输液耗材吗?
A. 可以
B. 用输血盐水冲洗后可以
C. 应换用输血器
D. 冲洗输血管道后再用,避免浪费
答案:C
解析:输血时患者同时输其他含钙药品时,不能用同一付输液耗材,因为可能会导致血液凝固等不良反应,应换用输血器。
9. 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 立即停止输血
B. 给予抗过敏药物
C. 通知医生
D. 测量生命体征
答案:A
解析:输血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这是首要措施,然后再进行其他处理,如通知医生、给予相应治疗等。
10. 全血输注适用于
A. 大出血
B. 严重感染
C. 血液稀释
D. 以上都是
答案:A
解析:全血输注主要适用于大出血患者,能补充多种血液成分,恢复血容量和携氧能力;严重感染一般不主张输全血;血液稀释通常不采用全血输注。
11. 下列哪种情况可以不输注全血
A. 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患者
B. 新生儿溶血病需要换血的患者
C. 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 30%的患者
D. 严重慢性贫血患者
答案:D
解析:严重慢性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或质量异常,一般不需要输注全血,可根据情况输注红细胞制剂等;A、C 选项大出血患者通常需要输注全血;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可能涉及全血。
12. 成分输血的优点不包括
A. 疗效好
B. 副作用小
C. 节约血液资源
D. 价格便宜
答案:D
解析:成分输血疗效好、副作用小、能节约血液资源,但价格并不便宜,其成本相对较高,不过从综合效益看是值得推广的输血方式。
13. 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温度及有效期是
A. -20℃以下,1 年
B. -20℃以下,2 年
C. -30℃以下,1 年
D. -30℃以下,2 年
答案:A
解析: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温度为-20℃以下,有效期是 1 年,在此条件下能较好地保存血浆中的各种凝血因子等成分。
14. 冷沉淀主要含有下列哪些成分
A. 因子Ⅷ、纤维蛋白原
B. 因子Ⅷ、vWF
C. 因子Ⅷ、纤维蛋白原、vWF
D. 因子Ⅷ、纤维蛋白原、vWF、因子 XIII
答案:D
解析:冷沉淀主要含有因子Ⅷ、纤维蛋白原、vWF、因子 XIII 等成分,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相关疾病。
15. 洗涤红细胞的特点是
A. 去除了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
B. 去除了大部分红细胞
C. 去除了全部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
D. 去除了全部红细胞
答案:A
解析:洗涤红细胞去除了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适用于对白细胞、血小板或血浆蛋白过敏等患者。
二、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输血不良反应包括
A. 发热反应
B. 过敏反应
C. 溶血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答案:ABCD
解析:输血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等多种类型,还可能有其他如循环超负荷等不良反应。
2. 输血前需进行的核对内容有
A.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B. 患者床号、住院号
C. 血型、交叉配血结果
D. 血袋标签内容与输血申请单、患者信息是否一致
答案:ABCD
解析:输血前要严格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同时核对血袋标签内容与输血申请单、患者信息是否一致,确保输血安全。
3. 下列哪些情况不宜输血
A. 心力衰竭
B. 急性肺水肿
C. 恶性高血压
D. 肾功能衰竭
答案:ABC
解析: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恶性高血压患者输血可能加重病情,一般不宜输血;肾功能衰竭患者如无明显贫血等特殊情况也不宜输血,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4. 成分输血的种类有
A. 红细胞制剂
B. 白细胞制剂
C. 血小板制剂
D. 血浆及血浆蛋白制品
答案:ABCD
解析:成分输血的种类包括红细胞制剂、白细胞制剂、血小板制剂、血浆及血浆蛋白制品等,可根据患者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成分进行输注。
5. 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的适应证有
A. 单个凝血因子缺乏
B. 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C. 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
D. 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
答案:BCD
解析: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适用于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等;单个凝血因子缺乏一般输注相应的凝血因子制剂,而非新鲜冰冻血浆。
6. 冷沉淀输注的适应证有
A. 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
B.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C. 因子Ⅷ抑制物所致的出血
D. 手术后出血及严重创伤出血
答案:ABCD
解析:冷沉淀输注适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因子Ⅷ抑制物所致的出血、手术后出血及严重创伤出血等多种情况。
7. 洗涤红细胞输注的适应证有
A. 对白细胞凝集素有发热反应者
B. 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
C.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
D. 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
答案:ABCD
解析:洗涤红细胞输注适用于对白细胞凝集素有发热反应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等。
8. 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
A. 体温、脉搏
B. 血压、呼吸
C. 有无寒战、发热
D. 有无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
答案:ABCD
解析: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呼吸,还要注意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
9. 下列关于输血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A. 输血前需经两人核对无误方可输入
B.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C. 输血后血袋应保留 24 小时,以备必要时检查
D.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应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 1 天
答案:ABCD
解析:输血前两人核对无误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输血过程中合理调整速度可减少不良反应;输血后血袋保留 24 小时便于必要时检查;输血完毕后按要求处理输血记录单和血袋,保障医疗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10.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审核签发的人员是
A. 科室主任
B. 医务部门负责人
C. 输血科(血库)负责人
D. 医疗机构分管负责人
答案:AC
解析: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和输血科(血库)负责人审核签发,以确保用血申请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三、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正确打√,错误打×)
1. 输血前必须严格核对患者和供血者姓名、血型和交叉配血单。( )
答案:√
解析:输血前严格核对患者和供血者姓名、血型和交叉配血单是防止输血错误的关键步骤,确保输血安全。
2. 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
答案:√
解析:成分输血的定义就是将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制成高浓度制品,按需输给患者,能提高输血针对性和效果。
3. 全血的血浆中含有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能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
答案:×
解析:全血的血浆中含有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但全血输注不良反应较多,目前一般不主张输全血来增强抵抗力,可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成分输血。
4. 新鲜冰冻血浆在-20℃以下保存 1 年,有效期内可随时融化输注。( )
答案:√
解析: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条件为-20℃以下,有效期 1 年,在有效期内可随时融化输注,以满足临床紧急用血需求。
5. 冷沉淀可用于治疗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及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 )
答案:√
解析:冷沉淀含有多种凝血相关成分,可用于治疗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及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相关疾病。
6. 输血过程中,如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并通知医生。( )
答案:×
解析: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而不是减慢速度,然后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7. 只要血型相同,就可以互相输血。( )
答案:×
解析:血型相同还需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只有交叉配血无凝集等不良反应才能互相输血,否则可能发生溶血等严重输血反应。
8.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 800 毫升至 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
答案:√
解析:符合该规定的备血流程能确保用血申请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经过层层审核保障临床用血质量。
9. 输血后血袋应保留 12 小时,以备必要时检查。( )
答案:×
解析:输血后血袋应保留 24 小时,以备必要时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输血相关问题。
10. 成分输血比全血输血更安全、有效、合理。( )
答案:√
解析:成分输血针对性强,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输血效果,相比全血输血更符合现代输血理念,更安全、有效、合理。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简述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
答案: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原则:立即停止输血(2 分);保持静脉通路通畅(2 分);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2 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变化(2 分);根据不同不良反应类型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发热反应给予退热等处理,过敏反应给予抗过敏治疗,溶血反应进行抗休克、保护肾功能等治疗(2 分);保留血袋及输血器具等,以便查找原因(2 分)。
解析:输血不良反应一旦发生,立即停止输血是首要措施,防止进一步损害;保持静脉通路利于后续治疗;通知医生进行专业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针对不同反应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保留相关物品用于查找原因,明确问题所在。
2. 简述成分输血的优点。
答案:成分输血优点:疗效好,能更有针对性地补充患者所需成分,提高治疗效果(3 分);副作用小,减少了不必要成分输入带来的不良反应(3 分);节约血液资源,可将血液成分合理利用,一血多用(2 分);便于保存和运输,不同成分有不同保存条件,利于长期保存和按需运输(2 分)。
解析:成分输血针对性强可直接作用于病情,提高治疗精准度;减少非必要成分输入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有效利用血液资源避免浪费;适合不同成分的保存运输特点,保障临床用血质量。
五、案例分析题(共 20 分)
患者,男,35 岁,因车祸导致大量出血,急诊入院。入院时患者面色苍白,血压 70/40mmHg,脉搏 120 次/分。医生决定立即输血治疗。输血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等症状。请分析:
1. 该患者可能发生了什么输血不良反应?(5 分)
答案:该患者可能发生了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3 分)。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可能是发热反应,皮肤瘙痒、呼吸困难可能是过敏反应(2 分)。
解析:根据患者输血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寒战、高热符合发热反应表现;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符合过敏反应表现,所以推测可能发生了这两种不良反应。
2. 针对该不良反应,应采取哪些紧急处理措施?(10 分)
答案:紧急处理措施:立即停止输血(2 分);保持静脉通路通畅,更换输液器,以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 分);通知医生,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2 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 分);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缓解呼吸困难症状(2 分)。
解析:停止输血可防止不良反应进一步加重;保持静脉通路为后续治疗提供通道;使用抗过敏药物对抗过敏反应;监测生命体征及时了解病情;吸氧缓解呼吸困难,保障患者呼吸功能。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