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外科心胸外科冠心病治疗护理练习临床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冠心病最常见的病因是
A. 重度主动脉瓣病变
B.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 冠状动脉栓塞
D. 肥厚型心肌病
答案:B
解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病因,其他选项相对较少见。
2. 急性心肌梗死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 疼痛
B. 发热
C. 心律失常
D. 心力衰竭
答案:A
解析: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早出现、最为突出的症状。
3. 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是
A. 心电图
B. 心脏超声
C. 动态心电图
D. 冠状动脉造影
答案:A
解析: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可发现 ST 段改变等。
4.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首选的药物是
A. 硝酸甘油
B. 硝苯地平
C. 美托洛尔
D. 阿司匹林
答案:A
解析:硝酸甘油能迅速缓解心绞痛发作。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最常见于起病后
A. 1 - 2 天内
B. 24 小时内
C. 3 - 4 天内
D. 1 周内
答案:B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最常见于起病后 24 小时内。
6. 冠心病患者运动治疗的最佳时间是
A. 清晨
B. 上午
C. 下午
D. 晚上
答案:C
解析:下午运动相对更安全,清晨易发生心血管事件。
7. 冠心病患者饮食应遵循的原则是
A. 高糖、低脂、低盐
B. 低糖、高脂、低盐
C. 低糖、低脂、高盐
D. 低糖、低脂、低盐
答案:D
解析:冠心病患者应低糖、低脂、低盐饮食。
8. 下列哪项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A. 高血压
B. 高血脂
C. 高血糖
D. 高尿酸
答案:D
解析:高尿酸不是冠心病的直接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常见危险因素。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频发室性早搏,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 利多卡因
B. 普萘洛尔
C. 胺碘酮
D. 维拉帕米
答案:A
解析:利多卡因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的首选药物。
10. 冠心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心率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
A. 50% - 60%
B. 60% - 70%
C. 70% - 85%
D. 85% - 95%
答案:C
解析:冠心病患者康复训练时心率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 70% - 85%。
11. 冠心病患者睡眠时宜采取的体位是
A. 平卧位
B. 半卧位
C. 左侧卧位
D. 右侧卧位
答案:B
解析:半卧位可减轻心脏负担,利于冠心病患者睡眠。
12. 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重点不包括
A. 疾病知识
B. 饮食指导
C. 运动指导
D. 心理调适
答案:D
解析:疾病知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都是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重点,心理调适也是重要方面但相对不是最突出重点。
13. 下列哪种药物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
A. 硝酸酯类
B. β受体阻滞剂
C. 钙通道阻滞剂
D. 他汀类
答案:D
解析: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有调脂稳定斑块等作用。
14.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穿刺部位应压迫止血多长时间
A. 10 - 15 分钟
B. 15 - 20 分钟
C. 20 - 30 分钟
D. 30 - 40 分钟
答案:C
解析: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穿刺部位应压迫止血 20 - 30 分钟。
15. 冠心病患者胸痛发作时,下列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 立即停止活动
B. 安慰患者
C. 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D. 让患者自行去医院
答案:D
解析:胸痛发作时不应让患者自行去医院,应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并及时联系医院。
二、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冠心病的临床类型包括
A.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B. 心绞痛
C. 心肌梗死
D. 缺血性心肌病
E. 猝死
答案:ABCDE
解析:冠心病临床类型包括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以及猝死。
2.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有
A.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B. 心脏破裂
C. 栓塞
D. 心室壁瘤
E.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答案:ABCDE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有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
3. 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的药物包括
A. 阿司匹林
B. β受体阻滞剂
C. 他汀类
D.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E. 硝酸酯类
答案:ABCD
解析: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硝酸酯类主要用于缓解心绞痛发作。
4. 冠心病患者运动时的注意事项包括
A. 运动前评估
B.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C. 随身携带急救药品
D. 避免过度劳累
E. 运动中注意监测心率、血压等
答案:ABCDE
解析:冠心病患者运动时要进行运动前评估,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随身携带急救药品,避免过度劳累,运动中注意监测心率、血压等。
5. 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的措施包括
A. 心理支持
B. 健康教育
C. 放松训练
D. 心理疏导
E. 鼓励患者社交
答案:ABCD
解析: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措施有心理支持、健康教育、放松训练、心理疏导等,鼓励社交需适度且根据患者情况。
三、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冠心病患者典型心绞痛发作的疼痛部位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胸骨后或心前区
解析:冠心病典型心绞痛发作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后或心前区。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早出现的心电图改变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T 波高耸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最早心电图改变是 T 波高耸。
3. 冠心病患者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阿司匹林
解析:阿司匹林是冠心病常用抗血小板药物。
4. 冠心病患者运动强度的判断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心率
解析:冠心病患者运动强度常用心率来判断。
5. 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最常见的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急性左心衰竭
解析: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最常见急性左心衰竭。
四、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简述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的护理要点。
答案:
- 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
- 安慰患者,解除其紧张情绪,避免因精神紧张加重疼痛。
- 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一般 1 - 2 分钟开始起效,作用持续 30 分钟左右。若疼痛不缓解,可在 5 分钟后重复使用。
-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等变化,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等情况,提示可能发生心肌梗死,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 给予患者吸氧,以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减轻疼痛。
- 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疼痛原因及缓解方法,增强其治疗信心。
解析:心绞痛发作时需立即采取措施缓解症状,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方面护理以保障患者安全,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2. 阐述冠心病患者饮食护理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答案:
重要性: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控制血脂、血糖、血压等危险因素,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冠心病的进展及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措施:
- 控制总热量摄入,以维持理想体重,避免肥胖。
- 减少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少吃动物内脏、蛋黄、油炸食品等。
- 适量摄入蛋白质,可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来源。
-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吸收。
- 控制盐的摄入,每日不超过 5 克,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
- 控制糖的摄入,少吃甜食、饮料等,避免血糖升高。
- 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过饱。
- 戒烟限酒,酒精可损害心脏功能,吸烟是冠心病重要危险因素,应严格戒除。
解析:饮食护理是冠心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饮食可从多方面控制病情,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五、病例分析题(15 分)
患者,男性,65 岁。有高血压病史 10 年,血压波动在 160 - 180/90 - 100mmHg。近 1 个月来反复出现心前区疼痛,疼痛性质为压榨性,每次持续 3 - 5 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心电图检查:ST 段压低,T 波倒置。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
1. 请分析该患者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可能诱因。
2. 针对该患者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答案:
1. 可能诱因:
-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血管狭窄,心肌供血不足,易诱发心绞痛发作。
- 劳累:过度劳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引发心绞痛。
- 情绪激动:情绪波动可引起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化,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
2. 护理措施:
- 休息与活动: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缓解期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强度以心率不超过最大心率的 70% - 85%为宜。
-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程度、持续时间、缓解因素等,以及生命体征、心电图变化等,若出现疼痛加重、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及时通知医生。
- 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方法,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 饮食护理:给予低脂、低盐、低糖、高纤维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
- 心理护理:关心患者,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
-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等,指导患者掌握自我保健方法,如定期测量血压、血糖,按时服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等。
解析:分析诱因要结合患者病史及生活情况,护理措施需全面涵盖各方面,以保障患者病情稳定,促进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