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重症科临床医学难题及答案册
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重症医学的范畴?
A.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B. 肺炎链球菌肺炎伴呼吸衰竭
C. 轻度高血压病
D. 大面积烧伤伴感染
答案:C
解析:重症医学主要关注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轻度高血压病一般病情相对稳定,不属于重症范畴。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肺炎链球菌肺炎伴呼吸衰竭、大面积烧伤伴感染均为严重的急危重症情况。
2. 对于重症患者的监测,最基本的生命体征监测不包括以下哪项?
A. 体温
B. 血压
C. 血糖
D. 心率
答案:C
解析:最基本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血糖不属于最基本的生命体征监测项目。
3. 以下哪种药物常用于重症患者的镇静治疗?
A. 阿司匹林
B. 地西泮
C. 青霉素
D. 胰岛素
答案:B
解析:地西泮是常用的镇静药物,可用于重症患者的镇静治疗。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青霉素是抗生素,胰岛素用于糖尿病治疗,均与镇静无关。
4. 重症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 少尿或无尿
B. 水肿
C. 高血压
D. 蛋白尿
答案:A
解析:急性肾衰竭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少尿或无尿,严重时可导致体内代谢废物蓄积等一系列后果。水肿、高血压等可能是其伴随表现,蛋白尿并非急性肾衰竭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5 . 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以下哪项参数设置不正确?
A. 潮气量 6 - 8ml/kg
B. 呼吸频率 12 - 20 次/分
C. 吸呼比 1:3
D. PEEP 一般从 15cmH₂O 开始设置
答案:D
解析:PEEP 一般从较低水平开始设置,如 5cmH₂O 左右,而不是 15cmH₂O 开始,过高的初始 PEEP 可能带来不良影响。潮气量 6 - 8ml/kg、呼吸频率 12 - 20 次/分、吸呼比 1:3 是较为合适的参数设置。
6. 对于重症感染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覆盖的常见病原菌不包括?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大肠埃希菌
C. 白色念珠菌
D. 肺炎克雷伯菌
答案:C
解析:白色念珠菌属于真菌,在重症感染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初期一般不是首先覆盖的常见病原菌,常见病原菌主要是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7. 重症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时,首选的药物治疗是?
A. 奥美拉唑
B. 铝碳酸镁
C. 多潘立酮
D. 硫糖铝
答案:A
解析: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是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的常用药物。铝碳酸镁、硫糖铝主要起保护胃黏膜作用,多潘立酮是促胃肠动力药,均不是首选治疗药物。
8. 以下哪种情况提示重症患者预后不良?
A. 血乳酸水平持续升高
B.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C. 白细胞计数正常
D. 心率逐渐下降
答案:A
解析:血乳酸水平持续升高提示组织灌注不良持续存在,往往提示重症患者预后不良。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正常、心率逐渐下降一般提示病情好转。
9. 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时,首选的营养支持途径是?
A. 肠内营养
B. 肠外营养
C. 中心静脉营养
D. 外周静脉营养
答案:A
解析:只要肠道有功能,应首选肠内营养,因为其更符合生理状态,能减少并发症等。肠外营养一般在肠内营养不能实施时选用,中心静脉营养和外周静脉营养是肠外营养的不同方式。
10. 对于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值一般为?
A. 3.9 - 6.1mmol/L
B. 7.8 - 10.0mmol/L
C. 10.0 - 13.9mmol/L
D. 13.9mmol/L 以上
答案:B 解析: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一般为 7.8 - 10.0mmol/L,过于严格控制血糖可能增加低血糖风险,不利于患者病情。3.9 - 6.1mmol/L 是正常非重症人群血糖范围,10.0 - 13.9mmol/L 及 13.9mmol/L 以上血糖控制相对宽松。
二、多选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 重症医学科常见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诱发因素包括( )
A. 严重感染
B. 创伤
C. 休克
D. 大手术
答案:ABCD
解析: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大手术等均可导致机体出现过度炎症反应等,进而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 重症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时,常用的监测指标有( )
A. 中心静脉压(CVP)
B. 肺动脉楔压(PAWP)
C. 心排血量(CO)
D. 外周血管阻力(SVR)
答案:ABCD
解析:这些指标能反映患者的心脏功能、血管状态以及循环容量等情况,对评估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重要意义。
3. 以下哪些是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目的( )
A. 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及不适感
B. 改善患者睡眠
C. 减少患者氧耗
D. 保护患者重要脏器功能
答案:ABCD
解析:镇痛镇静治疗可使患者舒适,减少因疼痛等导致的机体应激,从而减少氧耗,有利于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同时改善睡眠利于病情恢复。
4. 重症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其诊断标准包括( )
A. 急性起病
B. 氧合指数(PaO₂/FiO₂)≤300mmHg
C. 胸部 X 线片显示双肺浸润影
D. 肺动脉楔压≤18mmHg
答案:ACD
解析:ARDS 诊断标准为急性起病、氧合指数(PaO₂/FiO₂)≤200mmHg、胸部 X 线片显示双肺浸润影、肺动脉楔压≤18mmHg 或无左心房压力增高的临床证据。
5. 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时,肠内营养的优点有( )
A. 符合生理状态
B. 维护肠道屏障功能
C. 减少肝脏淤胆
D. 费用相对较低
答案:ABCD
解析:肠内营养能利用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更符合生理,可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并发症如肝脏淤胆等,且费用相对肠外营养较低。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简述重症患者血糖管理的重要性及一般原则。
答案:
重要性:血糖异常可影响重症患者的预后,高血糖可导致渗透性利尿、脱水、电解质紊乱,增加感染风险,影响伤口愈合等;低血糖可导致脑功能障碍,甚至昏迷等严重后果。
一般原则:对于大多数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一般为 7.8 - 10.0mmol/L。应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可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或静脉输注等方式控制血糖,同时要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调整胰岛素剂量时应谨慎,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2. 简述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如何进行气道管理。
答案:
气道管理包括:
气道湿化:保证气道湿润,防止痰液干结,可通过湿化器等进行湿化。
吸痰:及时清除气道内痰液,保持气道通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
气管导管护理:妥善固定气管导管,防止移位、脱出,定期更换气管导管及气管切开套管等,观察导管周围有无漏气、出血等情况。
气囊管理:定期监测气囊压力,保持在合适范围,防止气道黏膜损伤及误吸。
呼吸回路管理:定期更换呼吸回路,防止细菌滋生,保持呼吸回路通畅,无积水等。
四、病例分析题(共 15 分)
患者,男性,65 岁,因“大面积烧伤后 1 周,高热、呼吸困难 3 天”入院。患者烧伤面积达 60%,入院后给予补液、抗感染等治疗。3 天前出现高热,体温最高达 39.5℃,伴有呼吸困难,呼吸频率 35 次/分,血气分析示 PaO₂/FiO₂为 150mmHg,胸部 X 线片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
1. 请初步诊断该患者可能的疾病。(5 分)
答案:该患者初步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依据为患者大面积烧伤后出现高热、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血气分析氧合指数(PaO₂/FiO₂)为 150mmHg(≤200mmHg),胸部 X 线片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符合 ARDS 的诊断标准。
2. 针对该患者应采取哪些治疗措施?(10 分)
答案:
治疗措施包括:
机械通气:给予合适的呼吸支持,如设置合适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PEEP 等参数,改善氧合。
液体管理:维持合适的液体平衡,避免液体过多加重肺水肿,又要防止液体不足影响组织灌注。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覆盖可能的感染病原菌。
营养支持: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可首选肠内营养,保证患者能量及营养需求。
镇痛镇静:适当给予镇痛镇静药物,减少患者痛苦及氧耗。
监测与评估: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论述题(共 10 分)
请论述重症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
重症医学在现代医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方面: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专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与其他学科相互协作又相对独立。在综合医院中,重症医学科是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进行集中管理和救治的核心科室,起到协调多学科力量的关键作用。
作用方面:
首先,能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生命支持。通过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实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如对呼吸、循环、肾功能等进行精准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其次,整合多学科资源。重症患者往往涉及多个系统功能障碍,重症医学科医生需要联合呼吸科、心内科、肾内科、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治疗策略,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整体救治水平。
再者,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通过规范化、专业化的治疗,如对重症感染的有效控制、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综合治疗等,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后续康复创造条件。
最后,推动医学技术的发展。重症医学面临众多复杂的临床难题,促使医疗团队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如新型生命支持设备的研发、新的药物治疗方案研究等,带动整个医学领域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