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化学实验小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
A. 试管 B. 烧杯 C. 量筒 D. 蒸发皿
答案:C
解析:量筒是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加热,否则会使量筒刻度不准确。
2.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B.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C.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D. 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答案:C
解析:A选项易引发火灾;B选项应左物右码;D选项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入指定容器。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 木炭 B. 铁丝 C. 红磷 D. 硫粉
答案:C
解析: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木炭燃烧发白光,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硫粉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4.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空气 B. 海水 C. 蒸馏水 D. 碘酒
答案:C
解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蒸馏水只含水这一种物质。
5.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 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D.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6.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两个氢分子:2H
B. 三个氮原子:3N
C. 一个镁离子:Mg+2
D. 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Na₂O⁻²
答案:B
解析:A选项两个氢分子应是2H₂;C选项镁离子是Mg²⁺;D选项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应是Na₂O⁻²。
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石墨作电极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D.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答案:C
解析:一氧化碳炼铁利用其还原性,是化学性质,其他选项利用的是物理性质。
8.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烟
B. 铁锈与稀盐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D.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C
解析:浓盐酸瓶口出现白雾;铁锈与稀盐酸反应溶液变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9. 下列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 氢氧化钠 B. 氯化钠 C. 氢氧化钙 D. 盐酸
答案:D
解析: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盐酸显酸性。
10.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B. 只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就能燃烧
C. 只要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就能灭火
D. 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答案:D
解析: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只需破坏其一,D选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H₂O B. CO₂ C. H₂SO₄ D. Fe₂O₃
答案:ABD
解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H₂O、CO₂、Fe₂O₃都符合。
2.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
B. 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应用镊子
C. 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应正放在桌面上
D.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
答案:ABD
解析: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
3.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 )
A. 氢气 B. 一氧化碳 C. 硫粉 D. 甲烷
答案:AC
解析:氢气和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4.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分子大,原子小
答案:AB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但原子还可再分;分子和原子不能简单比较大小。
5. 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一致的是( )
A. 氢氧化钠、NaOH、纯碱
B. 氧化钙、CaO、生石灰
C. 氢氧化钙、Ca(OH)₂、熟石灰
D. 碳酸钠、Na₂CO₃、小苏打
答案:BC
解析: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小苏打是碳酸氢钠。
6.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2H₂ + O₂点燃2H₂O
B. HCl + NaOH = NaCl + H₂O
C. Zn + H₂SO₄ = ZnSO₄ + H₂↑
D. CaCO₃高温CaO + CO₂↑
答案:B
解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7. 下列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 )
A. 铜 B. 氧化铜 C. 氢氧化铜 D. 硝酸银
答案:BCD
解析:铜排在氢后不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铜、氢氧化铜能与酸反应,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8.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D.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答案:BC
解析:溶液不一定无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9.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空气 B. 二氧化碳 C. 液氧 D. 过氧化氢
答案:AC
解析:二氧化碳和过氧化氢中含有的是氧元素,空气和液氧中含有氧分子。
10. 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B. 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C. 用水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D.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泥沙
答案:CD
解析: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不能用燃着木条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都不能使酚酞变色。
三、填空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氧气_____ (2)二氧化碳_____ (3)氯化钠_____ (4)氢氧化钙_____
答案:(1)O₂ (2)CO₂ (3)NaCl (4)Ca(OH)₂
解析:根据常见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写出。
2.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答案:①②⑤
解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种类、数目、元素种类不变。
3.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2KMnO₄△K₂MnO₄ + MnO₂ + O₂↑
解析:根据高锰酸钾分解的原理书写。
4. 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其含义是_____。
答案:在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10%
解析:质量分数的定义。
四、判断题(总共10题,每题2分)
1.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加热。( )
答案:×
解析:有些化学反应常温下就能进行。
2.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一定加快反应速率。( )
答案:×
解析:也可能减慢反应速率。
3.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答案:×
解析: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
4.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
答案:×
解析:原子也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5.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
答案:√
解析:氧化反应的定义。
6.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
答案:×
解析:氢氧化钠易潮解,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7.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
答案:×
解析:没有指明温度等条件,无法比较。
8. 溶液都是无色的。( )
答案:×
解析:溶液有多种颜色。
9.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
答案:×
解析: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10. 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答案:×
解析: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有沉淀生成,但不是复分解反应。
五、简答题(总共4题,每题5分)
1. 简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实验步骤。
答案:反应原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₃ + 2HCl = CaCl₂ + H₂O + CO₂↑。实验步骤: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在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或石灰石,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
解析:依据二氧化碳制取的知识回答。
2. 如何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答案: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变浑浊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
解析:利用二氧化碳与两种碱反应现象不同鉴别。
3. 请说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答案:燃烧的三个条件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共同作用才能使物质燃烧。
解析:根据燃烧的定义回答。
4. 简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
答案: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先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然后用天平称量溶质质量或用量筒量取溶剂体积,最后在烧杯中溶解并搅拌均匀。
解析:按照配制溶液的流程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