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自养生物不一定是 植物(例如:硝化细菌、绿硫细菌和蓝藻)。
2. 生物工程包含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上游技术)和发酵工程、酶工程(下游技术)
3. 生命的共性包含共同的物质基础(元素和化合物)、氨基酸种类、核苷酸种类、DNA 和 RNA 的结构方式、遗传密码、基因结构(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等。
4. 元素含量占细胞鲜重最多是 O,依次是O、C、H、N、P、S,最基本元素是 C。
5. 无机盐的作用:如缺铁导致红细胞运输氧气能力下降,体现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作用;缺铁导致人贫血,体现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作用。其次构成复杂化合物的作用。
6. 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淀粉、脂肪、蛋白质,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糖原和脂肪。区分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储备能源、根本能源。
7.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原因(4 个),DNA 结构多样性原因(3 个),DNA 结构稳定性原因(3 个)
8. 细胞大小在微米水平,电镜下可看到直径小于 0.2 微米的细微结构。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
9. 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 C、H、O、N,S 是其特征元素;核酸的基本元素是 C、H、O、N、P,P 是其特征元素; 血红蛋白的元素是 C、H、O、N、Fe;叶绿素的元素是 C、H、O、N、Mg, 吲哚乙酸的元素是C、H、O、N;不含矿质元素的是糖类和脂肪。
10. 原核细胞的特点有①无核膜、核仁②无染色体③仅有核糖体④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⑤遗传不遵循三大规律⑥仅有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⑦无生物膜系统⑧基因结构编码区连续
11.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分裂,进行无氧呼吸。可作为提取细胞膜的好材料。
12. 内质网是生物膜系统的中心,外与细胞膜相连,内与外层核膜相连,还与线粒体外膜相连。对蛋白质进行折叠、组装、加糖基等加工,再形成具膜小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分泌。
13. 分泌蛋白有抗体、干扰素(糖蛋白)、消化酶原、胰岛素、生长激素。经过的膜性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14. 三种细胞分裂中核基因都要先复制再平分,而质基因都是随机、不均等分配。只有真核生物才分成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两种方式。
15. 细胞的生命历程是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分裂次数越多的细胞表明其寿命越长。细胞衰老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6.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在转录水平由基因两侧非编码区调控的。
17. 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的潜能。根据动物细胞全能性大小,可分为全能性细胞(如动物早期胚胎细胞),多能性(如原肠胚细胞),专能性(如造血干细胞);根据植物细胞表达全能性大小排列是: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全能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18.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酸碱度等。使酶变性的因素是强酸、强碱、高温。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不受外界温度影响。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 60 度左右。
19. 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DNA 连接酶(作用与磷酸二酯键);细胞工程的工具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获得原生质体时需配制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保证等渗,保护原生质体),胰蛋白酶(动物细胞工程)。
20.ATP 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含量少,与 ADP 相互转化。需耗能的生理活动有主动运输、外排和分泌、暗反应、肌肉收缩、神经传导和生物电、大分子有机物合成等;不需耗能的有渗透作用、蒸腾作用;形成 ATP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和光反应。
21.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是(1)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一年内轮作);(2)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间作)(3)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即光合作用速度)
22. 渗透作用是溶剂分子(如水、丙酮、酒精)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浓度应换算成摩尔浓度,不是百分浓度。
23. 蒸腾作用是吸水和运输水分的动力,也是运输离子的动力;植物吸水的动力还可以是根压;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是温度、湿度、光照(温度)、风力。植物的吸水量等于利用量(1%--5%)和蒸腾量。湿度大时幼苗出现吐水, 是植株正常生长的标志。
24. 合理灌溉需要根据不同植物、不同需水量、不同季节进行,可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方法进行灌溉,节约用水。
25. 植物对水分和对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注意判断两者速度大小。
26. 人体内糖类、蛋白质类的来源主要是食物,脂肪来源主要是高糖、高蛋白的转化。
27. 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储存,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不是能源物质。但脱氨基后能分解放能。蛋白质脱氨基发生是由于:蛋白质摄入过多、空腹摄入蛋白质、自身蛋白质分解、过度饥饿等。
28. 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原因是蛋白质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蛋白质、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储存;转氨基作用不能形成所有种类的氨基酸;蛋白质在人体内每天都降解更新。(必须氨基酸:苯、色、赖、亮、异亮、苏、甲、缬)
29. 同质量的脂肪的体积比同质量的糖原小,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高一倍多。因此脂肪是更好的储备能源物质。(但耗氧量高,呼吸商低)
30. 三大有机物代谢关系:(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可以转化(脂不能到蛋白质);转化是有条件的(糖供应充足才转变为脂,糖可大量转变为脂,脂只能少量转变为糖);相互制约(只有糖代谢障碍时,才依次有脂、蛋白质供能);呼吸作用是代谢的枢纽。
31. 动物性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种类比植物性蛋白齐全。玉米中缺少色氨酸、赖氨酸;稻谷中缺少赖氨酸;豆类中含赖氨酸较多。
32. 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岛 B 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糖不能进入细胞和氧化分解,肝脏释放和非糖物质转化的葡萄糖增多,引起高血糖。细胞缺能,总感饥饿而多食,使血糖浓度高于肾糖域(160—180mg/dl),最终尿糖。(注意三多一少的解释)
33. 血糖平衡调节有两种机制:直接受血糖浓度控制(体液调节);血糖浓度刺激下丘脑再调控胰岛细胞的分泌。(体液—神经调节)
34. 有氧呼吸的特征产物是水。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影响因素是O2 浓度、温度、水。
35. 无氧呼吸的两种方式是由细胞内的酶种类决定的。产酒精的生物有大多数植物、酵母菌;产乳酸的生物有动物、乳酸菌、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缺氧时)。
36. 肌糖原产生的乳酸和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随血液运输到肝脏,转变成丙酮酸,可氧化分解,也可形成肝糖原和葡萄糖,极少量经肾脏排出。
37. 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出芽生殖也可有性生殖(同水螅);硝化细菌(生产者)的代谢类型是化能自养需氧(NH3 是氮原和能源,CO2 是碳原);根瘤菌(消费者)和圆褐固氮菌(分解者)是异养需氧型;反硝化细菌(分解者)是异养厌氧型;红螺菌是兼性营养厌氧型。蛔虫、乳酸菌、破伤风杆菌是异养厌氧型。
38. 植物向性运动的外因是单一方向的刺激(重力、单侧光),内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意义是提高适应性。
39. 植物激素是在一定部位产生,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的作用是主要促进细胞伸长和果实发育、生根,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分裂,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解除种子和块茎的休眠;脱落酸是生长抑制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和器官脱落。
40. 植物生长发育中,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例高时,利于芽的生长;比例低时,利于根的生长。
41. 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是根的向地性和顶端优势。敏感性由大到小是根(10-10)、芽(10-8)、茎(10-4)。(注意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和纵向运输,主动运输)
42. 无子番茄是运用生长素原理,不改变遗传物质(不可遗传变异);无子西瓜运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属可遗传变异。(注意培育过程)
43. 下丘脑的作用:渗透压感受器、产生抗利尿激素、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中枢、内脏活动调节中枢、产生促、激素释放激素。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书本原话:不仅能传导兴奋,而且能分泌激素)
44. 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可口服。包括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注意各激素的作用)
45. 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转化成非糖物质(不包括转氨基);抑制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注意与胰高血糖素关系)
46. 激素间为协同作用的是: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共同促进生长发育);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共同提高血糖浓度);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共同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提高体温);孕激素和催乳素(共同促进乳腺发育和泌乳)
47. 激素分泌的调节有神经—体液调节(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有神经调节(如肾上腺素);有体液调节(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受血糖浓度调节)
48. 体液调节主要包括激素调节和其它化学物质的调节(如 CO2、组织胺、H+等)
49. 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需注意:材料是同种并同时孵化、体长约15mm 的蝌蚪;需设置三组实验;需用池塘水或提前晾晒的自来水;需放入等量的同种水草;可观察体长的变化、尾长的变化、前后肢的生长情况、鳃的消失等现象;此实验过程是蛙的胚后发育。
50.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基本结构。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在皮层以下。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
51. 先天性行为是依靠原生质体(单细胞)或非条件反射完成的,也需要在发育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生,也受外界环境影响。
52. 后天性行为主要依靠条件反射完成。判断和推理是最高级的行为。
53. 行为发生的根本基础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4. 神经元的结构分为细胞体和突起;功能是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55.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依靠局部电流的电信号形式进行的(双向传导);兴奋在突触结构是依靠神经递质进行的(单向传导)。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相反。电位迅速逆转主要依靠离子通道扩散进行的。
56. 语言活动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S 区、H 区、W 区、V 区。(注意在左半脑的位置)。
57.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是:反应速度快、准确;作用范围局限;作用时间短。两者的联系是: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内分泌所分泌的激素也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
58. 人体的内脏活动受植物性神经的支配。受各级神经中枢控制:低级中枢在脊髓和脑干;较高级中枢在下丘脑;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59. 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作用。
60. 激素调节对动物行为的影响,表现最显著的是性行为和对幼子的照顾行为。但是神经调节为主。(光照时间是影响的主要生态因素)。注意解释性行为发生机制。
61. 无性生殖(4 个)、植物组织培养、动物克隆技术、动物胚胎分割移植技术。优点是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62. 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是:取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应用有: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生产药物和食品添加剂、色素、香料、杀虫剂;制造人工种子;培育转基因植物。
63. 一个基因型为 AaBb(组合)的个体能产生 4 种等比例的配子,一个基因型为 AaBb(组合)的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 2 种等比例的配子;一个基因型为AaBb(组合)的初级卵母细胞能产生 1 种配子。
64. 对于有性生殖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终点是性成熟。植物个体发育的过程:种子的形成(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种皮发育)、种子的萌发(种子幼苗)、植株的生长和发育(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及关系)。
65. 种子萌发时,有机物 总量减少,鲜重增加。双子叶植物种子由两片子叶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胚的重量减少;单子叶植物种子由胚乳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胚的重量增加。
66. 动物个体发育分为: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变态发育和一般发育---身体的长大和生殖器官的逐渐成熟)。受精卵到囊胚时期叫卵裂过程,细胞连续分裂,每个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未分化,全能性高。(注意原肠胚三胚层的分化方向)。
67. 羊膜动物包括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羊膜和羊水既保证了胚胎发育的水环境,又有防震和保护作用,提高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68. 原肠胚的特点(一个胚孔、两个腔、三个胚层)
69. 每条染色体上 DNA 和细胞核内 DNA 含量变化曲线图区分
70. 囊胚和胚囊的区别
71. 培育带有标记元素的噬菌体需先用 32P 或 35S 的原料(脱氧核苷酸和蛋白质)去培养细菌,再用带有标记的细菌去培养噬菌体。(寄生)噬菌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外壳和 DNA,与染色体相似。
72. 用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注意时间不能过长,细菌会解体释放子代噬菌体而影响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注意分析实验结果中放射性强弱的原因。
73. RNA 是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HIV、SARS、禽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rRNA、mRNA、tRNA。
74. DNA 粗提取实验中:材料(鸡血细胞液或哺乳类的肝脏细胞和菜花细胞,后者需要研磨);两次加蒸馏水、三次过滤的作用;两次析出DNA 的方法和颜色。提取的丝状物并不是一个DNA 的粗细。
75. 细胞中核酸有 2 种、核苷酸有 8 种、碱基 5 种;(注意病毒)
76. DNA 分子复制的时间:分裂间期;
77. DNA 分子复制的场所:细胞核和线粒体、叶绿体
78. DNA 分子复制的条件:模版、原料、酶、能量;
79. DNA 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
80. DNA 分子复制的方式:边解旋边复制;(有多个复制起点并双向复制);PCR 技术可在体外大量复制 DNA 分子。
81.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呈线性排列,为非等位基因。
82. 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控制同种性状的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等位基因由基因突变而来。
83. 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对于真核生物来说,基因突变并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的原因:一个氨基酸一般有多个密码子;突变可能在非编码区或在内含子部分。基因突变一定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
84. 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母本去雄、套袋,用毛笔蘸取花粉。孟德尔成功的四个优点。
85. 玉米常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子代数量多;生长速度快;单性花,容易作杂交。
86. XY 型的生物有:所有的哺乳动物、很多种类的昆虫、某些鱼类和两栖类,很多雌雄异株的植物(菠菜、大麻);
87. ZW 型的生物有:鸟类和蛾蝶类;性别决定还有受基因控制的类型、受环境影响的类型、受染色体数目影响的类型等多种方式。
88. 基因突变的五个特点。(理解并记忆)诱变育种的方法: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太空育种(微重力,太空辐射),人工诱变虽然能提高突变频率,但所需的突变类型少。(不定向性)
89. 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的作用部位是磷酸二酯键,粘性末端的连接靠氢键。
90. 固氮微生物包括某些细菌、放线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生物固氮在农业上的应用包括:用相应的根瘤菌拌种;用豆科植物作绿肥(田箐、苜蓿、紫云英等);转基因农作物的培育。
91. 当用细菌质粒作运载体时,利用细菌感染寄主细胞,将质粒释放到细胞内。
92. 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32P)、荧光标记等的 DNA 分子作探针,利用 DNA 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上的遗传信息。用β-珠蛋白基因探针可检测---镰刀状细胞品血症(常隐);用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探针可检测-- 苯丙酮脲症(常隐);用癌基因探针可检测—肿瘤和癌症(如白血病);用病毒基因探针可检测肝炎等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93. 能量金字塔的体积代表每个营养级的能量的大小。(数量金字塔可能倒置)区分捕食量、同化量、储存量。
94. 森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木材和林副产品),可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碳/氧平衡)、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作用。海洋产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调节气候,为人类提供食物、工业原料和能源。 95.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样性、生态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 次上采取措施。就地保护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96. 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原因(4 个),价值三个。
97.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生物适应性。
98. 优生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进行遗传咨询(预防的主要手段)、提倡“适龄生育”(预防遗传病和先天性患儿具有重要意义)、产前诊断是优生的重要措施。
99. 人等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特殊性:①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故不能用其提取 DNA,鸡等鸟类的红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可用鸡血细胞液进行 DNA的提取。②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结构,故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合成蛋白质。
100. 蛙的红细胞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无纺锤体,染色体,但有 DNA 复制。
101、带杆、球、弧、螺旋的菌都是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螺旋菌等,乳酸菌其实是乳酸杆菌, 所以它们都是原核生物
102、酵母菌、霉菌是菌,但为真菌类,属于真核生物
103、XY 是同源染色体、但大小、形状不一样。
104、一般的生化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可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只是利用光能进行光解,这就是证明“并不是生物体内所有的反应都需要酶”的例子。
105、卵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只分裂,不分开,也不生长,故分裂产生的是一个细胞团,每个细胞体积减小, DNA 含量不变。
106、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但是离体植物细胞很容易重新脱分化,然后再分化形成新的植株
107、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具备全能性,但卵细胞、花粉是个特例
108、细胞的分裂次数一般都很有限,但癌细胞又是一个特例
109、人体的酶一般需要接近中性环境,但胃液呈酸性,肠液、胰液偏弱碱性
110、矿质元素一般都是灰分元素,但 N 例外
111、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无胚乳,但蓖麻例外;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有胚乳,但兰科植物例外
112、植物一般都是自养型生物,但菟丝子等是典型的异养型植物。动物一般都是需氧型生物,但蛔虫等是典型的厌氧型动物
113、一般营养物质被消化后,吸收主要是进入血液,但是甘油与脂肪酸则被主要被吸收进入淋巴液中。
114、纤维素在人体中不能消化的,但是它能促进肠的蠕动,有利于防止结肠癌,也是人体也必需的营养物质了, 所以也称为“第七营养物质”。
115、酵母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116、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一般是酒精,但是某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的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如: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的胚、胡箩卜的叶等。
117、体细胞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但是,雄蜂和雄蚁只有卵细胞的染色体,进行孤雌生殖(有性生殖),植物中的香蕉是三倍体,进行营养生殖(无性生殖)。
118、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此外还包括蚯蚓、蜣螂、屎壳郎等一些腐生动物。
119、生产者主要是光合作用的植物、蓝藻及光和细菌,此外还包括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
120、各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除其粪便的能量,才是其同化的能量。
121、高等植物无中心体,低等植物和高等动物有。
122、真核生物光合作用一般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但蓝藻和光合细菌等原核生物的光合作用不需要叶绿体.
123、真核生物有氧呼吸一般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但硝化细菌、根瘤菌等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主要是在细质中进行的.。
124、果皮、种皮基因型及形状(颜色、味道)跟母本相同,但不是细胞质遗传。
125、 一般生物都有细胞结构,但是病毒(由蛋白质与一种核酸构成)、类病毒(只由核酸构成)及朊病毒(只有蛋白了)他们三类则没有细胞结构了
126、有细胞结构和 DNA 病毒都以 DNA 为遗传物质,只有 RNA 病毒以 RNA 为遗传物质。
127、动物细胞诱导融合,与植物细胞诱导融合相比,除化学、物理方法,还特有“灭活的病毒”此生物的方法。
128、转移 RNA 与氨基酸的结合不在细胞器中进行,在细胞质基质中
129、化能自养型细菌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的能量
130、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按照低倍镜到高倍镜顺序观察
131、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元转化成血糖,不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
132、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转化成血糖和非糖物质转化
133、细胞完成分化后,细胞的通透性改变
134、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更新速度越快
135、生物膜使细胞内多种反应分区进行,互不干扰
136、动物激素是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
137、细胞周期:连续分裂,具有分裂能力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植物根尖分生区、茎的形成层、动物各种干细胞,皮肤生发层细胞暂时失去分裂细胞的细胞:肝脏、肾脏、黄骨髓
138、解离(15%盐酸和 95%酒精)使根尖细胞相互分离,便于观察,按压为了使组织细胞分散开
139、生物体细胞增殖(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染色体自由组合
140、微生物培养基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水、无机盐
141、产生生长素的部位:胚芽鞘尖端、萌发的种子、根尖分生区、嫩叶、芽尖
145、全光合量表示:有机物生产量(制造量)、氧气产生量、CO2 固定量净光合量表示:有机物积累量、氧气释放量、CO2 吸收量呼吸作用强度表示:CO2 释放量、氧气消耗量
146、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147、重组质粒导入体细胞时,加 CaCl2 使细胞壁通透性增强
148、B 细胞、T 细胞、效应 T 细胞,吞噬细胞,记忆细胞,抗体能识别抗原,效应 B 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149、细胞形态结构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50、生态系统结构: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成分:生产者、消费者(不分初、次级)、分解者、非生物物质与能量生态系统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151、叶绿体色素分布在基粒上
152、动物细胞工程中最基础的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153、ATP 的形成不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无氧呼吸、光反应、有氧呼吸第一步无氧气消耗)
154、病毒感染时,主要先通过体液免疫作用防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扩散,再通过细胞免疫彻底消灭病毒
155、制备单克隆抗体的 B 细胞从脾脏中采集
156、无性生殖过程中不可发生基因重组。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染色体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之易位
157、经花药离体培养后获得的植株为单倍体(不管有多少个染色体组) 可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四倍体西瓜
158、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前一营养级生物体内同化能量的 10%~20% 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但消耗 ATP
159、无机型污染:N、P、K 多,藻类多,水体富营养化,水发绿有机型污染:有机物多,分解者多,有机物分解为H2S、NH3,水发臭、发黑 160、同化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不能说“消化吸收”就是同化作用细胞衰老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通透性还受温度等外界条件影响
161、青霉素(抗生素)由霉菌产生,抑制细胞壁合成。支原体(原核)无细胞壁,所以青霉素对支原体无效(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因为病毒无细胞壁)五三14 页 162、组织胺不是激素;有机磷农药抑制乙酰胆碱酶活性,乙酰胆碱不分解,肌肉持续收缩,美洲箭毒素与递质争夺受体,肌肉持续舒张
163、 体温升高由于(骨骼肌、细胞、内脏)产热大于散热
164、核移植技术说明细胞核有全能性
165、炎热时只通过神经调节维持体温恒定,增加散热,不减产热,人体寒冷时散热多于炎热时
166、水被污染后一段时间各种生物数量恢复正常,说明水体有自动调节(自净化)能力
167、质粒上有固氮基因、抗虫基因、抗药性基因、抗生素基因
168、可遗传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169、全能性(与分化程度相反):受精卵>胚胎干细胞>各种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170、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细胞表面,不在血浆和组织液中组织水肿原因:过敏反应、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组织细胞代谢旺盛、毛细淋巴管受阻五三 178 页 原因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低,或组织液蛋白质含量过高。
171、 DNA 探针原理是 DNA 分子杂交,依据原则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72、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不能说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
173、愈伤组织形成中,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得水、无机盐、小分子有机物等营养物质
174、等量脂肪和糖类彻底氧化分解,需氧量脂肪多,释放能量脂肪多
175、厌氧型生物:破伤风杆菌、乳酸菌、寄生虫 蛔虫 芽孢杆菌脂质:脂肪、类脂、固醇、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176、物质鉴定: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试剂同时加)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试剂先后加)脂肪:苏丹Ⅲ,橘黄色(或苏丹Ⅳ,红色),用显微镜观察DNA:二苯胺,水浴加热,蓝色*吡罗红能将 RNA 染红,甲基绿能将 DNA 染绿
177、细胞膜特点:流动性(结构)、选择透过性(功能) 自由扩散物质:CO2、O2、水、甘油、脂肪酸、酒精、苯主动运输物质:离子(K+ 、Na+)、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178、叶绿体中色素在基粒上,酶在基质(暗反应)和基粒(光反应)上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上进行,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基粒)上进行。
179、分泌蛋白: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抗体、血浆蛋白、蛋白质类酶
180、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细胞核,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181、胰蛋白酶的最适 PH 为 8.0~9.0,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为 1.5~2.2
182、生物直接能源物质是 ATP,根本能源物质是太阳能,主要供能物质是糖类,动物的储能物质是糖原(肝糖元、肌糖元)和脂肪,植物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和脂肪 糖原和淀粉都是多糖
183、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来于自水叶绿素提取实验中滤纸色素带从上到下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 a(蓝绿色)、叶绿素 (黄绿色)
184、根吸收矿物质离子多少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185、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在升高血糖上有协同作用;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新陈代谢上有协同作用;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生长上有协同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在调节血糖上有拮抗作用
186、种子储存条件:低温、低氧、干燥 ;水果蔬菜储存条件:低温、低氧、湿度适中
187、噬菌体侵染细菌步骤:吸附、注入DNA、合成核酸和蛋白质、装配、释放 此实验说明不了关于蛋白质的一切。病毒繁殖方式是增殖,增殖方式是复制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尿嘧啶(U)
188、复制和转录在细胞核内,翻译在核糖体(细胞质)内 ;m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连续碱基叫密码子;一个氨基酸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密码子;密码子共有64 个,其中有 3 个不编码氨基酸,叫终止密码子,tRNA 有 61 种
189、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间期,是基因结构而不是数量的改变,可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是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原理:染色体变异;单倍体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90、遗传病:常显:并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常隐: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聋哑;伴 X 隐: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191、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生物群落是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总和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的过程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192、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竞争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直接:迁出迁入出生死亡(决定) 影响:性别比预测:年龄组成测定种群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动物)、取样调查法(植物)取样器取样法(微生物)
193、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腐生细菌、真菌和蚯蚓、秃鹫、蜣螂都是分解者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流动方向:呼吸作用散失,下一营养级利用,分解者利用能量流动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散失途径主要是细胞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能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194、 RNA 有 3 种:mRNA、tRNA、rRNA(组成核糖体)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生命活动由激素调节,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
195、绿色农业生态系统是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原理设计的单倍体育种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全能性原理
196、有丝或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染色单体只有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若精子形成过程中若染色单体未分离,后代基因型为XXX 或 XYY
197、正反交结果不一致:伴性核遗传;细胞质遗传;正反交结果一致:常染色体核遗传
198、只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能定向改变生物遗传性状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原理:细胞增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理:细胞全能性(离体、出现新个体)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原理:细胞膜流动性(原生质体融合)、细胞全能性(杂种细胞培养)细胞功能: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
199、植物细胞生长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液泡
200、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二重性、2 重性、双重性均错)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根>叶>茎
201、影响森林、草原分布因素是水分;影响森林和海洋中垂直分布的因素是光照;影响高山垂直分布的因素是温度白色污染(聚乙烯)的根本原因是分解者不能在短时间内将聚乙稀降解
202、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存在的,有直接刺激物刺激的反射过程
203、体液: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血液:血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血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组织液与血浆相互转化,组织液转化成淋巴,淋巴转化成血浆人体中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中的水,主要排出途径是尿液
204、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激素:蛋白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促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抗利尿激素、生长激素胺类(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固醇:性激素(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孕激素)
205、温度感受器分为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内脏中寒冷时散热减少(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排汗减少)产热增加(骨骼肌战栗、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产热);炎热时散热增加(皮肤血管扩张、立毛肌舒张、排汗增加)产热不减少,炎热时的体温调节只有神经调节;平时主要由内脏产热,运动时主要由骨骼肌产热
206、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位于某些细胞表面,体液免疫中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
207、体液免疫(1)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被呈递给 T 细胞,刺激 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2)B 细胞受抗原刺激,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效应 B 细胞和记忆 B 细胞(3)效应 B 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被吞噬细胞消化208.细胞免疫
208、(1)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被呈递给 T 细胞,刺激 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2)T 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成效应 T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3)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209、二次免疫:同种抗 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10、基因结构:原核生物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真核生物有由 编码区和由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的编码区组成基因工程中的工具酶:限制性内切酶、DNA 连接酶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常用大肠杆菌质粒
211、参与分泌蛋白合成的结构:直接: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间接:线粒体、细胞核
212、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需要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营养物质(葡萄糖、蔗糖) 植物组织培养要求适宜外界条件:适宜温度、酸碱度、无菌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之高时利于发芽,比值低时利于生根愈伤组织在分化形成具有生根发芽的胚状体后,包上人工种皮制成人工种子
213、植物体细胞杂交方法:离心、振动、电刺激(物理法);PEG 聚乙二醇促进融合(化学法)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主要有葡萄糖、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和动物血清动物细胞培养时先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浮液。
214、培养 10 代之前叫原代培养,10 代到 50 代叫传代培养,此时的细胞叫细胞株。50 代以后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改变(有癌变的特点),可无限增殖,此时的细胞叫细胞系
215、动物体细胞融合方法:离心、振动、电刺激(物理方法);PEG 聚乙二醇促进融合(化学方法);灭活病毒诱导(生物方法);单克隆抗体是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从经过抗原处理的小鼠的脾脏中获得能产生抗体的 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不是癌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可制成“生物导弹”
216、病毒由核衣壳(衣壳蛋白)和核酸两部分组成,所以病毒只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217、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所有细胞器,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218、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同一位置可能有等位基因存在(也可能有相同基因) “试管苗”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克隆技术属于细胞核移植(借腹怀胎)
219、淀粉水解时用到的消化酶有: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水解生成的葡萄糖主要由小肠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220、一磷酸腺苷就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21、遗传信息通过蛋白质表现出来(不是通过 mRNA 表现),DNA 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组成的
222、细菌不全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植物不全是生产者(菟丝子,寄生,消费者);动物不全是消费者(蚯蚓、蜣螂、秃鹫)
223、线粒体不能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有氧呼吸第一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不耗氧,产生少量能量);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都可以进行 DNA 复制
224、原生质体指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225、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运动神经末梢属于效应器的组成部分
226、生长激素是垂体产生的蛋白质,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的作用
227、遗传学上把 m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连续碱基叫密码子(即遗传密码),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228、蛋白质作用:细胞成分(膜蛋白)、催化作用(酶)、调节作用(部分激素)、运输作用(血红蛋白、载体)、运动(肌肉蛋白、纺锤丝)、识别(糖蛋白)、凝血(纤维蛋白原)、免疫(抗体)、病毒核衣壳蛋白
229、促激素的作用:促进相关腺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