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翻译变异中的地域性重构与空间生产——《三寸金莲》的英译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236392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变异中的地域性重构与空间生产——《三寸金莲》的英译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翻译变异中的地域性重构与空间生产——《三寸金莲》的英译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翻译变异中的地域性重构与空间生产——《三寸金莲》的英译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翻译变异中的地域性重构与空间生产3 0 5 翻译变异中的地域性重构与空间生产三寸金莲的英译策略王 吉 内容摘要:冯骥才的叙事作品被认为是“津味”文学的代表之一,其创作题材、语言和叙事手法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然而在跨域际传播过程中,地域性的方言俚语、民俗掌故往往成为翻译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三寸金莲 的译者魏达维(D a v i d W a k e f i e l d)采用了一种代偿性策略,通过改写或增译,重建了冯骥才小说中的市井空间和津门地域性格。本文从地域性重建、城市空间塑造和性别立场强化三个方面,考察 三寸金莲 英译本对异质性文学要素的处理策略和由此产生的阅读体验,并尝试总结这一成功的翻

2、译案例对中国现代文学海外传播提供的启示。关键词:冯骥才 三寸金莲 魏达维 译介策略 地域性冯骥才的小说 三寸金莲 经由魏达维翻译,定名T h eT h r e e-i n c hG o l d e nL o t u s,1 9 9 4年在美国出版后引起多方好评。该译本属于葛浩文(H o w a r dG o l d b l a t t)所主编的“现代中国小说”丛书系列,魏达维本人亦曾师从葛浩文。同时,作为一名历史学家,魏达维也在中国近代家族史研究领域深耕多年。因此,他对 三寸金莲 所表现的时代风貌与文化传统非常熟悉。他的翻译不仅能够兼顾准确性与可读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冯骥才带有“津味”参见

3、C.F r e dB l a k e,“R e v i e w,”C h i n a R e v i e w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2(F a l l1 9 9 4),p p.1 0 8 1 1 1;C h e nJ i a n g u o,“R e v i e w,”W o r l d L i t e r a t u r eT o d a y,3(S u mm e r1 9 9 5),p.6 4 3.中国现代文学论丛3 0 6 的语言风格。然而,此前的研究对 三寸金莲 译本中的翻译变异关注不多,对隐藏于翻译表象之下的意义重构也缺乏深入的考察。所谓翻译变异,指的是

4、“源语文本的局部内容在译语文本中发生偏离的现象”。魏达维在翻译过程中,针对冯骥才对话本传统的创造性继承、幽默夸张的笔触以及大量使用的天津俚语方言和风物掌故,在语义、语法、修辞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极其细微的删减、增写与改动。在笔者看来,此类翻译变异,不应简单地看作为适应译入语环境或方便读者理解而进行的灵活意译或适度归化,而应被理解为一种重构作品表义逻辑、凸显译者价值立场、拓展文本阐释空间的综合性尝试。本文从文本地域性重建、城市空间塑造和性别身份强化三个方面,考察 三寸金莲 英译本对异质性文学要素的处理策略和由此产生的阅读体验,并尝试总结这一成功的翻译案例对中国现代文学海外传播提供的启示。一、重建语言

5、的地域文化属性 三寸金莲 的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的天津。女主人公戈香莲出身贫寒,由奶奶抚养长大,七岁时被裹了脚。十年后,凭借一双“三寸金莲”被古董商佟忍安看中,嫁入佟家当了大儿媳妇。佟家上下“先看脚后看脸”,围绕在佟忍安周围的一班文人、画匠、掮客也无一不是“嗜莲成癖”。戈香莲的命运因她的一双脚的“荣辱”几经起落。三寸金莲 与创作于同一时期的 神鞭、张大力 等作品,因语言上独具天津地方色彩,内容上取材于天津的市井人物和世俗生活,被认为是“津味”文学的代表。就形式而言,三寸金莲 也杨仕章:价值论视角下翻译变异的阐释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 0 1 9年第4期。王之望:“津味”:地域文学新家族,天

6、津社会科学2 0 0 1年第4期。翻译变异中的地域性重构与空间生产3 0 7 有意营造出一种拟书场的氛围,叙述者对文本有明确的控制,甚至会用设问或自问自答的形式直接与读者对话。这本身就是对天津地区流行的说书、讲书等口头文学表演形式的借鉴。然而,这种地域色彩,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原文中随处可见的疑问代名词“嘛”、动词“赛”,本是有较高辨识度的方言词汇,但在翻译成英文w h a t和s e e m s l i k e之后,与其他疑问代名词如“啥”、“什么”和用作动词的“像”、“似”等并无区别。翻译,作为一种语言符号转换,势必会造成源语言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流失,让作

7、品少了一些地道的元素。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带有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域特色的中文小说的英译过程中。冯骥才本人对文字表意丰富性的期待,也增加了实现源语文本交换价值的难度。冯骥才曾表示,在 三寸金莲 的写作过程中,他“愈来愈重视 字 的运用”,在他看来“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审美方式,更是文化方式”,因此希望“以文字的考究来表达我们文化的质感”。面对这一问题,魏达维采用了一种代偿性策略,通过对一些特殊词语的改写或增译,重建英文译本中的天津地域文化特色,以此弥补方言口语词汇在转译过程中流失的文化意涵。小说的第十一回有佟忍安在“鬼市”交易绣鞋的情节。鬼市,是天津早年的民间收藏市场,一般在后半夜交易天亮即散,

8、交易的物品很多来路不明,魏达维将其译为D e v i l s M a r k e t,颇为传神。冯骥才讲述鬼市的规矩,有一种一气呵成、密不透风的效果,“说价递价给价要价还价争价,不说钱数”,译者也用一连串的动词,还原了这一效果,“w h e n e v e ry o ua s k e d,s t a t e d,r e f u s e d,i n c r e a s e d,参见J i aP i n g w a,T h eL a n t e r nB e a r e r,t r a n s l a t e db yR o j a sC a r l o s,N e wY o r k C NT i

9、 m e sB o o k s,2 0 1 7;L i uZ h e n y u n,S o m e o n et oT a l kt o,t r a n s l a t e db y H o w a r dG o l d b l a t t a n dS y l v i aL.L i n,D u r h a m D u k e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2 0 1 8.冯骥才:激流中:1 9 7 91 9 8 8我与新时期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1 7年版,第1 9 8页。冯骥才:怪世奇谈,百花文艺出版社1 9 8 6年版,第2 2 4页(该版本为魏达维英译

10、底本)。中国现代文学论丛3 0 8 l o w e r e d,o rb a r g a i n e dap r i c e,f i g u r e sw e r en e v e rm e n t i o n e d”。冯骥才随后列举了由交易者约定俗成的、表示数字的暗语。这些暗语,不仅带有地方民俗的色彩,而且其中一部分是韵母相同的汉字,比如“一是肖,二是道,三是桃,四是福”为了展现暗语在音声效果上的同韵特征,魏达维尽可能选用押词尾辅音韵的单词:“1w a sm a t c h,2p a t h,3p e a c h,4r i c h,5p u n c h,6f a i t h”对比原文,不难

11、看出,魏译在准确性上做出了让步,比如“福”和“r i c h”在意思上是有较大的差距的。但是这样的改写,较好地还原了地方性秘语符码简短上口和遁辞隐义的两个特点。在小说的第十三回里,香莲“听说月兰还打算去信教,不知打哪弄来一本洋佛经”,于是当她命令月兰等人焚毁规劝放足的揭帖和宣传材料时,追问道:“还有那本打教堂里弄来的洋佛经呢?”对于“洋佛经”这样一个短语,魏达维并未将其中的“佛经”译为对应的英文“s u t r a”,而是将其拆成三个单字,译为f o r e i g nb u d d h ab i b l e。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魏达维的改动是有必要的。对汉语读者而言,“信教”可以很自然地与“

12、基督教”或“天主教”联系在一起。因此,“洋佛经”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前一句中的“打算去信教”就足以说明“洋佛经”即 圣经。但对英文读者而言,英译中的p l a n s t ob e c o m e r e l i g i o u s(去信教)表意相对模糊,包含多种可能,使用b i b l e一词则明确了该短语的所指,避免了歧义。除此之外,f o r e i g nb u d d h ab i b l e这样一个带有文化杂混性的词语,本身就可以被看作一种地域文化特征的表达。彼时的天津,作为一个华洋杂处的水陆码头,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让身处其中F e n gJ i c a i,T h e T h

13、r e e-I n c h G o l d e n L o t u s,t r a n s l a t e d b y D a v i d W a k e f i e l d,H o n o l u l u U n i v e r s i t yo fH a w a i iP r e s s,1 9 9 4,p.1 5 2.怪世奇谈,第2 2 4页。T h eT h r e e-I n c hG o l d e nL o t u s,p.1 5 2.怪世奇谈,第2 4 22 4 3页;T h eT h r e e-I n c hG o l d e nL o t u s,p p.1 7 5 1

14、7 7.翻译变异中的地域性重构与空间生产3 0 9 的人们感到困惑和迷茫。小说中吕显卿将蒸汽轮船与木船混为一谈,与戈香莲用佛经指代 圣经 如出一辙,他们都试图套用旧有的认知体系去命名、理解、应对新的事物。这种行为的背后,是舶来的西方文明与本土的文化惯性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让冯骥才笔下天津市井人物们,对“洋人”、“洋学校”、“洋乐”等展现出一种复杂的态度,其中既有对西洋异域的刻板化想象,也有排他和自我巩固的意识。魏达维注意到了冯骥才所表现的这一地域文化特征,在翻译“洋”字的时候,进行了系统性的改写,根据语境,分别译为f o r e i g n、w e s t e r n i z e d和w

15、e s t e r n,不仅更为准确贴切,也让英文语句更为通顺自然。魏达维针对天津方言俗语的改写,尽管属于一种翻译“叛逆”,但与源语文本始终保持着“选择性共鸣”,有时甚至会强化源语文本的表达效果。比如 三寸金莲 的第四回标题为“爷儿几个亮学问”。讽刺的是,佟忍安、吕显卿等“爷儿几个”亮出来比试的,是关于小脚的所谓“学问”。他们越是引经据典,罗列掌故,考证历史,就越显得荒诞离奇。这里的“爷儿”与“爷们儿”类似,都是对长辈和晚辈男子的合称,带有较强的口语色彩。魏达维在翻译时选择了既表示尊敬又可用作反语的“g e n t l e m a n”一词,“S e v e r a l g e n t l e

16、 m e nd i s p l a y t h e i r l e a r n i n g”很好地体现了原文中的讽刺意味。在翻译佟忍安、吕显卿卖弄“学问”的对话时,魏达维改变了语体,用词和句式都比较接近学术写作。比如佟忍安列举 周礼 中记载的鞋样:“所谓赤舄、黑舄、赤繶、黄繶、青勾、素履、葛履,都是各式各样鞋子。”魏达维并未将其笼统地加以处理,而是考察不同鞋 子 的 形 态,分 别 译 为“r e da n db l a c ks l i p p e r s,r e da n dy e l l o wb r o g u e s,b l a c ks a b o t s,w h i t es i

17、 l ks a n d a l s,a n dh e m p e ns a n d a l s”。冯骥才:怪世奇谈,百花文艺出版社1 9 8 6年版,第1 4 8页。F e n gJ i c a i,T h e T h r e e-I n c h G o l d e n L o t u s,t r a n s l a t e d b y D a v i d W a k e f i e l d,H o n o l u l u U n i v e r s i t yo fH a w a i iP r e s s,1 9 9 4,p.5 5.中国现代文学论丛3 1 0 对于二人所征引的书目,他没有诉

18、诸拼音直译,而是采用了汉学研究中 通 用 的 译 名,如 琅 嬛 记 译 作R e c o r d so ft h eC e l e s t i a lL i b r a r y,急就章 译为AH a s t i l yP r e p a r e dC h a p t e r。然而所谓“学问”的背后,是畸形化的审美和对女性的“物化”。句式越是典雅,用词越是考究,则小脚文化越显得荒诞离奇。与两位小脚“学者”出口成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间或插入的几个附庸风雅者的吹捧。牛凤章粗鲁的玩笑“说得我也想裹小脚了”(I d l i k e t oh a v em yf e e tb o u n d)和乔六桥谄

19、谀的夸赞“看来能人在咱天津卫”(I ta p p e a r st h eb e s ts c h o l a r i sr i g h th e r ea th o m ei nT i a n j i n)也被生动地翻译出来,同时,天津人逞强好胜、喜欢出头露脸的地域性格和所谓的“码头脾气”,也跃然纸上。二、翻译中的城市空间塑造空间书写是理解冯骥才小说地域性格和文化省思的重要维度。冯骥才长期致力于天津老城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他的作品追摹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也形塑着天津的审美空间。三寸金莲 的开篇之处,以说书人的口吻,一连铺排出香莲缠足当日,发生在天津的八件“邪乎事”,以鸟瞰的方式展现出码头城市

20、的地域图景和民俗风情。有研究者认为,这样的铺叙“与戈香莲的故事完全无关”,只是意在引出香莲日后的遭遇。但是从空间生产的角度来看,开篇的几件“邪乎事”正是从不同的方位将碎片化的城市景观收拢在读者面前,包括东南城角塌下去一块,地藏庵李大善人开粥厂(城东),北门里袁老爷家大奶奶拜五仙堂(城西),聚合成饭庄吃蟹吃到珍珠(城东),围观“金眼银鱼王”导致南运河冯骥才:指指点点说津门,小说界1 9 9 9年第6期。郭冰茹:冯骥才的“津味小说”与叙事传统,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 0 2 0年第2期。翻译变异中的地域性重构与空间生产3 1 1 河堤塌方(城北),锅店街打群架(城北),县衙门请愿(城北偏东),租界

21、街口贴出 租界禁例(城南及东南),“鼓楼的钟多敲一下”(四条内大街交汇的城中心)。对于中文读者来说,冯骥才笔下的城市图景既陌生又熟悉。之所以陌生,因为它带有水陆码头城市特有的繁华喧嚣,五方杂处,光怪陆离,“邪乎事”迭出。但是,作为古城的天津在空间秩序和物质形态上与中国的其他城市并非截然不同。冯骥才笔下的空间想象并未脱离中国读者的城市经验。然而,对英语世界的读者而言,三寸金莲 中的地理符码和空间布局无疑是陌生的。魏达维通过适度的添译,更为清晰地勾勒出天津城的面貌。对于“河东地藏庵”,魏达维添译为“t h eT e m p l eo f t h eK i n gH a d e s i nt h e

22、E a s tR i v e rp a r t o f t h e c i t y”,指明了河东作为地理空间与城市的关系。“宫北聚合成”中的“宫北”,则根据实际 的 地 理 位 置 被 增 写 为“t h en o r t ho ft h e T e m p l eo ft h eH e a v e n l yQ u e e n”,县衙请愿的“呈子”中所提到的“西市”,被指明为“t h e c i t y sw e s tm a r k e t”,与后文中提到的老寿星所住的鼓楼附近“中营后身”(b e h i n dt h ec e n t r a lb a r r a c k s)共同标注出

23、城市的空间秩序。冯骥才对天津的民俗、节庆、吃穿、掌故等信手拈来,用物质生活的细节支撑起城市空间的感官维度。在描述一场隆冬时节的家宴时,冯骥才列出了“天津八珍”:“银鱼、紫蟹、铁雀、晃虾、豆芽菜、韭黄、青 萝 卜、鸭 梨”。魏 达 维 将 其 译 为“s i l v e rf i s h,p u r p l ec r a b s,i r o ns q u a b,g i a n t p r a w n s,b e a ns p r o u t s,h o t b e ds c a l l i o n s,g r e e n t u r n i p s,a n dy a l ip e a r s”

24、,在确保准确性的同时,统一使用偏正短语,保留了源语文本在文字形态上整饬严谨的美感。冯骥才的空间书写是多层次的。三寸金莲 中的叙事空间既冯骥才:怪世奇谈,百花文艺出版社1 9 8 6年版,第1 9 7页。中国现代文学论丛3 1 2 是社会文化与历史记忆的载体,充当着日常生活的象征性符号,同时也参与着社会秩序的建构、群体经验的表达,以及空间生产。魏达维在译本中对一些细节的改写,凸显了冯骥才笔下空间的能动性(a g e n c y)。比如在小说的第六回,初次“赛脚”落败的香莲万念俱灰,在准备自杀之际被潘妈劝住并传授她缠足的秘法,随后,公公佟忍安交给她三种香艳书籍供她参习。“香莲这会儿才觉得,一脚把佟

25、家大门踢开。”这句话被翻译为“F r a g r a n tL o t u sf e l ts h eh a dm a n a g e da t l a s t t ok i c ko p e nt h ed o o r t o t h eT o n g f a m i l y”。在此前的译文中,魏达维通常用o f表示“门”的归属,比如“t h ed o o ro fh e r r o o m w a ss l i g h t l ya j a r”,但此处使用带有指向性的“t o”,暗示戈金莲与佟家的空间关系已被重置。尽管她此前曾经踏入佟 家 的 层 层 大 门(S h ep a s s e

26、 dt h r o u g ho n ed o o r,a n o t h e rd o o r,a n dt h e na n o t h e r),但赛脚落败让她失去了在佟家的地位。戈金 莲 嫁 的 是 佟 家 长 子,魏 达 维 将“大 媳 妇”译 作“t h ef i r s td a u g h t e r-i n-l a w”,一语双关,兼指伦理序列和比赛名次。当评判者难以决断谁是“大媳妇”/谁是“(赛脚)第一的儿媳妇”(f i r s td a u g h t e r-i n-l a w)时,得到的回应是“哪脚好,就哪个”(J u s tc h o o s ew h i c h

27、e v e rp a i r i sb e s t)。家庭伦理秩序已然让位于畸形审美下的轩轾高低。随后香莲被“死揍一顿轰出屋来”。家庭空间从“行为地点”(t h ep l a c eo f a c t i o n)转变为“行动着的地点”(a c t i n gp l a c e),参与了对香莲的放逐。通观整部小说,空间的转换不断改变着戈香莲对自己身份的想象。“进门出门再进门再出门”这一结构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下反复,也构成了自我认知演化的线索。戈香莲幼年抗拒缠足,却因一次“出门”偶遇漂亮的小脚,转而主动要求缠足,长大后因缠F e n gJ i c a i,T h e T h r e e-I n c

28、 h G o l d e n L o t u s,t r a n s l a t e d b y D a v i d W a k e f i e l d,H o n o l u l u U n i v e r s i t yo fH a w a i iP r e s s,1 9 9 4,p.9 1.I b i d.,p.4 3.翻译变异中的地域性重构与空间生产3 1 3 足而嫁入佟门。第一次赛脚落败,遭到放逐。后因潘妈的帮助、香艳书籍的启发以及佟忍安的支持,重新获得了“进门”的权力。面对“天足会”、“讲习所”以及其他反缠足群体的叫阵,她“叫人把大门关严”,躲避风头。但在盗贼破坏后门,家中失窃之

29、后,她最终选择“再出门”,带领女眷穿绣鞋游街,将家宅变成缠足者膜拜供奉的场所:“佟家整天给香烟围着绕着罩着熏着,赛大庙,一时闹翻天”。魏达维用一连串形象的动词将冯骥才密不透风的铺陈表现出来,“S of o rd a y s t h eT o n gh o m ew a ss u r r o u n d e d,e n c i r c l e d,c o v e r e d,a n ds u f f o c a t e db yt h ef r a g r a n c eo f i n c e n s e,j u s tl i k eat e m p l e,w i t hs m o k ea

30、n dw o r s h i p p e r sc r e a t i n gq u i t eam e s s”。在句末使用独立主格结构,添译了促成空间转变的物质性因素 香火和信众,也为之后香莲再次进入公共空间埋设了伏笔。事实上,香莲的叙事中“进门出门”的语法结构,也为文中其他角色的叙事提供了可供依附的框架。文中另一个女性角色“潘妈”的叙事也反映了“进门出门”的模式。潘妈在香莲得宠的标志性事件 “穿上当年佟家大奶奶的小红鞋”之后,“绝少再出屋”。魏 达 维 将 其 译 为“躲 起 来”(h i d d e nh e r s e l fa w a yi nh e rr o o m),更为鲜明地

31、表现出潘妈的主动退场。然而,在男主人佟忍安弥留之际,潘妈从墙上的暗门钻进了佟忍安的房间。源语文本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让香莲惊讶的一幕,“眼瞅着护墙板活了,竟如同一扇门一点点推开”,英译则删去了修辞技巧,简化为“s e e i n gt h ew a l l p a r t a n da l i t t l ed o o ro p e n”,将读者的目光聚焦在伪装成墙板的“门”上。潘妈的房间与主人的房间由暗门连通,这一独特的空间布局和潘妈诡异的“进门”的方式,暗示了她与主人不寻常的关系,也使后文中潘妈在主人死后关门自焚显得比较自然。冯骥才:怪世奇谈,百花文艺出版社1 9 8 6年版,第2 6 5页

32、。F e n gJ i c a i,T h e T h r e e-I n c h G o l d e n L o t u s,t r a n s l a t e d b y D a v i d W a k e f i e l d,H o n o l u l u U n i v e r s i t yo fH a w a i iP r e s s,1 9 9 4,p.1 6 0.中国现代文学论丛3 1 4 潘妈早于香莲选择了自戕,她的叙事也可以被看作香莲“进门出门”模式的一个子集,或是一个陪衬的背景。与之类似,这一模式也出现在香莲的女儿 牛俊英 的叙事中。她幼年被香莲秘密送出家门以躲避缠足,多

33、年音信全无,长大后回到天津,成了天足会的会长,处处与香莲作对。她在母亲死后才知晓自己的身世,带着复杂的心情再次走进家门,参与祭拜。伴随她进门出门举动的是停灵现场同时演奏的“经乐洋乐”,魏达维将其解释性地译为“c h a n t s,d r u m s,a n df o r e i g nm u s i c”。中西交混的音响效果,丰富了读者对叙事空间的感知,也象征性地关联着牛俊英充满矛盾又模棱两可的身份:“I n f a c t s h ed i dn o t r e a l l yk n o ww h os h ew a s.”冯骥才的叙事空间,在推进情节、统合材料、刻画人物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

34、的作用。城市空间和家庭空间在一次又一次的宴集与赛脚会中被不断重构,同时也规训着身处其中的人物的行为,塑造着社会的集体记忆与情感结构。冯骥才善用大段的排比铺叙,交织缠绕,形成一种压迫感。在描写“放足”的风潮时,一口气点出了天津的十余处地点;在描写观看香莲公开赛脚的人群时,冯骥才堆砌铺陈了十余种鞋样和明清两代三十余种发髻。魏达维不厌其烦,详加考索,一一为其找到贴切的英译,凸显了天津古今交错、中西杂处的文化特质,将被压缩折叠的时间在空间叙事里徐徐展开。三、性别立场的表达与强化冯骥才在谈到 三寸金莲 的创作时曾表示,他“写的是文化的自我束缚力,我们的文化有把丑变为美的传统,丑一旦化为美,便I b i

35、d.,p.2 2 9.郭冰茹:冯骥才的“津味小说”与叙事传统,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 0 2 0年第2期。冯骥才:怪世奇谈,百花文艺出版社1 9 8 6年版,第2 6 92 7 0页。T h eT h r e e-I n c hG o l d e nL o t u s,p p.2 1 22 1 4.翻译变异中的地域性重构与空间生产3 1 5 很难挣脱”。尽管小说刻画了包括戈香莲在内,诸多女性角色在畸形的缠足文化中的命运起伏,但性别议题始终不是作者关切的重点。然而,魏达维的翻译将小说中的父权制意识形态和女性被“物化”的社会史实凸显出来。在翻译 三寸金莲 中的人名时,魏达维根据角色性别采取了不同的

36、策略。所有男性角色的名字,都采用了拼音转写的方式,不加翻译,比如佟家父子T o n gR e n-a n(佟忍安)和T o n gS h a o-h u a(佟绍华),本地文人Q i a oL i u-q i a o(乔六桥),画匠N i uF e n g-z h a n g(牛凤章),等等。魏达维使用了汉语拼音,但仍按照威妥玛标音的习惯,在双音节名字中间加入了“-”连字符。与之相反,文中所有女性角色都采用了直译的方式,双音节名字被拆分,代之以两个对应的英文词汇,比如F r a g r a n tL o t u s(香莲)、G o l d e nT r e a s u r e(金宝)、M o

37、o nO r c h i d(月兰)、M o o nC a s s i a(月桂)、P r e t t yF l o w e r(俊英)等。在文字层面,冯骥才在人物命名上的独具匠心,在英译本中也有所保留,比如“香莲”和“金宝”两个名字中嵌入了小说的题眼“金莲”(G o l d e nL o t u s)。在小说的主题层面,魏达维认为根据角色性别拟定不同的翻译策略,能更好地表现小说的风致(t h ef l a v o ro f t h en o v e l)。魏达维所说的“风致”是有多重含义的,较为明显的一层应该是反映在文本中的、父权制对女性的“物化”。不论香莲、金宝、月兰等人在社会环境或家庭环

38、境中扮演何种角色,她们都像“物品”一样存在于父权制的话语之中,被利用和褒贬。在“赛脚”中获得胜利的香莲,被佟忍安和一班文人追捧、赞美,甚至膜拜。但这仅仅因为她扮演了男性观看者指定的角色,她的身体符合父权制文冯骥才:关于 的附件,中篇小说选刊1 9 8 8年第5期。D a v i d W a k e f i e l d,“T r a n s l a t o r s N o t e,”s e e T h e T h r e e-i n c h G o l d e n L o t u s.H o n o l u l u U n i v e r s i t yo fH a w a i iP r e s

39、 s,1 9 9 4,p.2 3 1.中国现代文学论丛3 1 6 化中的期待。乔六桥仿效诗文品评,提出“金莲二十四格”,英译“t w e n t y-f o u r c r i t e r i ao f t h eg o l d e n l o t u s”剥离了文学的矫饰,直指其将女性“降格为物品”的内核。魏达维使用带有绝对意义的形容词“s u p e r b”、“e x c e l l e n t”、“m a r v e l o u s”翻译佟忍安等人口中女性的“神”、“妙”、“奇”。但讽刺的是,她们真实的感受、想法和立场从未受到重视。香莲在男性追捧者中唯一一次表露自己的看法“我喜欢这 空

40、 字”换来的是众人的“发傻,糊涂,难解费解不解无法可解(s t u p e f i e d,c o n f u s e d,t o t a l l yu n a b l e t oc o m p r e h e n d)”。香莲与佟忍安的初次见面发生在佟家“造假古董的秘密作坊”,魏达维将“外人不知”意译为“c l o s e l yg u a r d e ds e c r e t”,凸显出父权制空间的壁垒森严。正在院内干活的香莲,背对着佟忍安。在翻译“站在那边的遮着脸儿”时,魏达维添译了遮挡物 毯子:“t h e f a c eo f t h eg i r l o n t h e f a r

41、s i d ew a sv e i l e db y t h e r u g”,引导读者与佟忍安共同形成一种“偷窥”(v o y e u r i s m)的观看位势,将目光聚焦在香莲的脚上。为了让英文读者更容易体会作为凝视对象的双脚,魏达维将原文中的“活鱼”改为“金鱼”:“H e r f e e tw e r e l i k e ap a i r o f l i v e l y l i t t l eg o l d f i s h”(好赛一对小活鱼),暗示其供人豢养赏玩的特质。香莲的失势与得势完全取决于她是否符合男性凝视者制定的形态。她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无法让她学会反抗这种父权制话语。相反,

42、她成了这种畸形审美标准的践行者和捍卫者。幼年的香莲,目睹其他女孩的小脚,放弃了反抗,对奶奶说“裹吧,再使劲儿也成”。魏译简洁有力:“B i n d t h e m!T i g h t e r!”不仅巧妙地模仿了儿童的语言习惯,也暗示了香莲的性格特点。因赛脚失败而在佟家C o l e t t eG u i l l a u m i n,“T h ep r a c t i c eo fp o w e ra n d b e l i e fi n N a t u r e,”R a c i s m,S e x i s m,P o w e r a n d I d e o l o g y,L o n d o

43、n a n d N e w Y o r k R o u t l e d g e,1 9 9 5,p p.2 1 1 2 3 9.F e n gJ i c a i,T h e T h r e e-I n c h G o l d e n L o t u s,t r a n s l a t e d b y D a v i d W a k e f i e l d,H o n o l u l u U n i v e r s i t yo fH a w a i iP r e s s,1 9 9 4,p.2 0 0.翻译变异中的地域性重构与空间生产3 1 7 失势后,香莲对公公的哀求同样简短而坚定:“F a

44、 t h e r-i n-l a w,h e l pm e,t e a c hm e!”(公公,成全我!)魏达维在此处的意译提醒我们,此时的香莲已经放弃了作为女性的自我观念,屈从于父权制主体,主动要求重新“学习”由文化因素所界定的“女性气质”(f e m i n i n i t y)。简言之,虽然 三寸金莲 作为一部文化省思的作品,并不具有鲜明的“性别立场”,父权意识形态也并非其批判的重点,但是魏达维的翻译,凸显了女性角色所经受的性别剥削(s e x a g e),揭开了父权制运作模式的冰山一角,也为文本提供了新的阐释维度。结语魏达维与葛浩文相似,属于典型的学者型翻译家,他在葛浩文曾执教的旧金

45、山州立大学(S a nF r a n c i s c oS t a t eU n i v e r s i t y)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后,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 C L A)攻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至民国时期中国的家庭生活与文化。后进入密苏里大学历史系(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s s o u r i)讲授中国史和日本史,直至退休。其间,魏达维完成了学术专著 分家:清代与共和时期中国的家产分割和继承,也曾尝试翻译过郑振满的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这样的学术背景,使他能准确地把握 三寸金莲 所刻画的家庭空间,以及冯骥才信手拈来的方言俚语、地方民俗和风物掌故。

46、多年的汉学研究实践,强化了他作为译者的主体性姿态。在翻译过程中,他巧妙地利用删减、增写与改动等策略,让源语文本的异质性元素与译入语的阅读环境达成和解。D a v i d W a k e f i e l d,F e n j i a H o u s e h o l d D i v i s i o n a n d I n h e r i t a n c ei n Q i n g a n dR e p u b l i c a nC h i n a,H o n o l u l u U n i v e r s i t yo fH a w a i iP r e s s,1 9 9 8,p.2 6 2.据郑振

47、满回忆,魏达维曾建议将该书翻译为英文出版,并得到了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系丁荷生教授的支持。但魏达维因健康原因未能完成,该书最终由宋怡明译出。见郑振满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9年版,第2 8 5页。中国现代文学论丛3 1 8 当然,魏达维的翻译也并非完美。由于文化的差异或译者的疏失,英译本中也有一些错漏或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垫话”部分,将“四十八”误译作“e i g h t e e n”;再比如他将书画作伪的行话“后门道儿”直译为“p r o d u c e di ns o m e o n e sb a c k y a r d”,虽然间接暗示了作品的来路不

48、明,但抹去了原词中的地域色彩 位于北京的后门桥(万宁桥)与天津的地缘关系。正如民俗学者李哈林(L e eH a r i n g)所指出的,带有地域色彩的口语化文学,其背后是一整套的话语系统。翻译者所面对的挑战,不仅来自作品本身,也来自读者。读者未必了解源语语篇所产生的背景、语境、传统,译者需要弥合这种断裂,让读者与作品产生有效的沟通。总体而言,由魏达维翻译的 三寸金莲 是中国当代文学外译的经典个案。译者不仅再现了冯骥才小说中极具个性的“津味”,在英文语境下重构了天津的城市空间、文化空间和性别空间,也为作品提供了新的审美标的和阐释维度。这对研究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在英语世界推广中国文学的优秀成果,

49、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系“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资助编号:2 0 2 2 Z B 6 0 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 1批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 0 2 2 M 7 1 2 3 1 7)资助成果(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冯骥才:怪世奇谈,百花文艺出版社1 9 8 6年版,第1 1 1页;F e n gJ i c a i,T h eT h r e e-I n c h G o l d e n L o t u s,t r a n s l a t e d b y D a v i d W a k e f i e l d,H o n o l u l u U n i v e r s i t y

50、o fH a w a i iP r e s s,1 9 9 4,p.6.怪世奇谈,第1 2 7页;T h eT h r e e-I n c hG o l d e nL o t u s,p.2 8.L e eH a r i n g,“T r a n s l a t i n gA f r i c a nO r a lL i t e r a t u r e i nG l o b a lC o n t e x t s,”T h eG l o b a lS o u t h,V o l.5,N o.2,S p e c i a lI s s u e I n d i g e n o u s K n o w l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