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对石涛山水画皴法之研究与感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235063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石涛山水画皴法之研究与感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石涛山水画皴法之研究与感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石涛山水画皴法之研究与感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艺苑杂谈摘 要魏晋以来,清代画家受南北宗论的影响,对摹古和创新一直争论不断,而石涛在山水绘画中不仅能将古为今用,更能从中找到独属于自己的创作方法。从石涛的人生经历着手,探讨他的山水画皴法,并对他的绘画思想、技法特点以及其对笔者绘画的启发进行阐述。关键词石涛;山水画;皴法;继承;创新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18-0061-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马若琳.对石涛山水画皴法之研究与感悟J.天工,2023(18):61-63.马若琳 伊犁师范大学对石涛山水画皴法之研究与感悟作者简介:马若琳(1999),女,汉族,山西朔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2、学科教学(美术)。石涛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论家和画家之一,在理论史和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所提倡的艺术观点几乎都是以创新和反对传统观念而著称,尤其是他提出的“我自用我法”的理论思想,仿佛无视传统法则,实际上却有着继承传统并创新的一面。清初画坛的四僧中石涛的年岁最小,这四僧都是生于明末,活动在清初的画僧。当时,残酷的党争以及激烈的内乱使得明末的统治腐朽且黑暗,且还受到海盗以及倭寇的骚扰,整个社会几乎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石涛是明朝宗室的后人,所以他不可避免地面对家庭以及朝堂的变动,但他却将自己的思想寄托于佛禅以及书画之间,并用书画表达自己已经破碎的心灵。石涛大量的作品被后辈流传记载,这些作

3、品都是我国绘画史上非常珍贵的遗产,是值得继承与发扬的。从石涛的每一幅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恣意洒脱。所以,即使在画派林立、名家辈出的时代,他仍然能够在清初的画坛占据重要的地位,八大山人称他的画独成一家。其晚年所写的画谱更是以睥睨千古的气概发时代之觉醒,在中国画论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能够把艺术实践和理论融于一体并圆融无碍,可谓中国美术史上出色之人。一、石涛山水皴法论分析(一)皴法的来源石涛在皴法论中提出“山川白具之皴”的概念,他认为皴法的形成并不仅仅是对山石局部的观察与描摹,而是对这种自然风景做总体调整以及掌控之后,从它的外形特征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皴法。要为山石开生面只有这种“山川

4、白具之皴”才可以做到淋漓尽致的呈现。因此,古人创作皴法必然是因为山峰的不同形态特征,由山峰的面而产生,山峰与皴法的结合,以及皴法从山峰的形态特征当中产生,不同皴法形式的变化也是因为不同山峰形态特征的变化,为此,石涛也列举出很多的皴法种类以及峰峦的名称,他认为山峰形态的变化与不变就是因为皴法的呈现或不呈现,以上是石涛对于绘画皴法的基本看法。石涛是一位有着丰富的作画经验和明确的创新精神的大画家,在对大自然的认知、感受和理论的思考上,石涛使用了很强的辩证思维。石涛认为,皴法不仅仅是对一些山川的简单描摹。在他的著作中记载了一些相关的言论,大概的思想就是:古人看重的并不是空间,而只是一个空灵的文字,是不

5、会有真正的思想和看法的,山与水真正的趣味并不在于当下一时的变换,而在于自己笔下的灵气。因而他认为山峰并不能改变皴法的体现,皴法却能够改变山峰的形态特征。创作主体的作用是皴法创造和运用的关键。皴法在运用的时候则是“一画落成其后众理附和”。随着“一画”落纸所产生的气机一气运化。这样,皴法的创造和运用就被石涛纳入了他的“一画”理论之内。所以,画家只有掌握了“一画”理论,才能真实地体现出山川万物的体貌特征。石涛在他的皴法论中提到,“笔之于皴也,开生面也”,大意是说:中国很多的画家看到什么样的山就画什么样的山,看到什么样的石就画什么样的石。这种画法的局限性其实是很大的,并不能把山石之变化和形状纹理更好地

6、表现出来。“方隅”指的是偏僻的角落,“方隅之皴”就是说有局限性的皴法。“山61天工 2023 年第 18 期川自具之皴”指的是山石本来就有的形状、纹理,石涛的本意可能是,画画的时候不应该看到什么样的山石形状、纹理就画什么样的形状、纹理,而是要有艺术加工和适当取舍。山有自己的形态和纹理,因此不同的山石肯定有自己的名称,有些山石的形状、纹理是很有特点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和特色,于是就产生了山水画中各种各样独特的皴法。他在书中提到了十三种皴法,实际上山水画中的皴法远不止这十三种。中国画主要的造型和表现形式是笔墨和线条。中国画家必须研究的对象以及论题就是线和点的运用。石涛在这方面也有非常精辟、独到的见解

7、,他认为把线和点的运用体现在山水画的画法当中,就可以形成山石的皴法以及各种树叶的勾勒方式。(二)皴法的种类石涛山水画中主要的山石皴法有点子皴、斧劈皴、披麻皴、雨点皴、豆瓣皴、鬼面皴、牛毛皴、折带皴、钉头皴、没骨皴等,共计三十多种皴法。皴法的类型可以按照皴法的形态去划分,中国山水画的皴法几乎都是从三种皴法衍生而来的,这三种皴法就是雨点皴、斧劈皴和披麻皴。从用笔的方式来看,山水画的皴法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点为主,第二种是以线为主,第三种是以面为主。以点为主的皴法有很多,如钉头皴、豆瓣皴等。以线为主的皴法有披麻皴、云头皴、折带皴等,其中以披麻皴最为典型。以面为主的皴法有大斧劈皴、小斧劈皴、

8、拖泥带水皴、雨淋墙头皴等,其中以斧劈皴最为典型。有些皴法是以线为主,用面来辅线;有些是以面为主,以线来辅面。以卷云皴为例,因为这种皴法看起来像是云的形状,有风起云涌的势头,所以也叫乱云皴、云头皴。格古要论 中有言:“郭熙之山水乱云皴。”郭熙的 早春图窠石平远图 山石皴用笔灵活,圆转中夹以侧锋,用墨浓淡相间,峰峦形象浑圆突兀,可以说是卷云皴的典型例子。卷云皴大多是表现北方坚硬的岩石所组成的峰峦。斧劈皴是一种很常用的画山石的皴法。斧劈皴这种遒劲犀利而有侧锋的笔法可以很好地表现山石坚硬的质感和有棱有角的特征。固皴笔似利斧劈木的痕迹,所以称作斧劈皴,适用于表现高山巨壑的雄伟峻峭、方硬坚实的体貌特征。从

9、皴形和笔触分类,可将斧劈皴分为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两类。李唐就非常喜欢用小斧劈皴,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小斧劈皴的典型作品,如万壑松风图江山小景图等。在其后的刘松年以及明朝的周臣、唐寅、仇英等都受李唐的影响。大斧劈皴是李唐在南宋初期所创,是从小斧劈皴演变而来的。披麻皴又称作“麻皮皴”,因其皴形像是麻的下披状态而得名。它最大的不同是线的不同,从线的长短分类,可以分为长披麻皴和短披麻皴。这种皴法与江南画风的形成有关,适用于表现江南的特征。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提到,董源坡脚下的碎石是用麻皮皴来表现的,清代郑绩的著作中有一段文字,大概的意思是:大披麻皴的笔触很大而且比较长,画法是轮廓和皴同时进行,用墨不仅要一气

10、呵成,还得淋漓活泼,没有一笔停顿,这种画法开始于董北苑。小披麻皴的笔法不仅小而且比较短,画法是先画出来事物的外形,再在其中加以皴点,用墨由淡到浓,一层一层地皴出,小披麻皴比大披麻皴使用起来要容易得多。董源的龙宿郊民图、巨然的秋山问道图是典型的披麻皴作品,元四家及明清诸家大多喜欢用披麻皴。二、以细雨虬松图为例对石涛皴法的分析细雨虬松图画面中的山石以勾勒为主,皴擦是比较少的,组合得比较紧凑,布局也是相当严谨(见图 1、图 2)。这幅画是石涛在黄山寻奇峰打草稿创作出来的。画面中的一座木桥沟通了两座山石,桥上有一位老人头上戴着风帽,手上拿着拐杖行走,此人可能就是画家石涛自己了。老人好像去探访朋友,后山

11、的山腰处有一个人在窗边坐着,显然就是桥上老人的目的地。画面近处有古木一株,枝干挺出山石外,与中景的青松相对照,显出冬日景象。这幅画吸收笔墨比较多,可见石涛擅长吸收古人的方法,使用时和真山真水相融合,这与一味地模仿古人是不同的,其有自己的想法,有创新。在石涛晚年的作品当中,笔者尤其喜欢秋岗远望图。石涛善于把画家的思想感情浸透到画面当中,而且会把自己古朴、清高的形象也体现到画面中,这是石涛山水画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对于“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一主张,他也确实付诸了实践。他虽然以大自然为参照,但又不会照搬大自然的景色,他是以大自然为依据进行独特的创造,这正是石涛山水画原创性的体现。三、石涛山水画皴法的

12、学习与借鉴石涛的理论思想和皴法特点对笔者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构图都是非常新颖的,不管是深远、平远或高远的景色抑或是小桥流水、荒漠戈壁,他都力求新奇的布局、翻新的意境。他非常喜欢用“截取法”62 艺苑杂谈突出景色,进而传达出一种幽怨的意境。他的对菊图清湘大涤子三十六峰意等作品的构图激发了笔者的艺术创作灵感。他的绘画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幅恬静的山水画,实际上想要表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坚毅的理想。他的画作非常讲究气势,用笔恣意洒脱,他的很多作品的气势都非常豪放,对于笔者的画面构图有着深远的影响。石涛描绘了很多的壮丽河山,都是通过“搜尽奇峰打草稿”实现的。他的绘画之所以能够被世人所称赞,主要在于它生动

13、的变化,艺术特征非常明显,达到了高谈雄辩、随心而动的精神境界。因此,即使是茅屋亭台或者是小桥流水这种寻常的景色,他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描绘得引人入胜,让观者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感受。他的这种新颖的布局与笔墨的变化显然是分不开的。他的很多绘画都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是融入了很多的笔势表现。可以说,用毛笔所能表现的形态,他都可以肆意洒脱地表现出来。笔者还发现石涛绘画当中体现了一些很先进的画法,不仅丰富了他的艺术创造,更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石涛笔下的兰、竹呈萧散之态,大多枝叶披离繁密,然而细密的地方也有通透的感觉,枝叶散乱却不失秩序感。不论观赏他的哪一幅作品,都有很多可以学习与借鉴的地方。笔者反复地观

14、摩石涛的 雪景山水图 幽溪垂钓图等山水画作品,不断地尝试将石涛的美学思想和皴法技巧引入自己的创作中,可以说对笔者的创作帮助很大。四、结束语纵观石涛的艺术生涯,他先是提出了“一画之法立而万物皆著矣”的主张,其后又实践了以天地为师的理论,他的一生都在搜奇峰打草稿。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艺术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意味着我们不仅是要学习、了解历史,更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所以,我们在学习和工作时,不仅要重视历史的精神传承,也需要用一种创新、变通的方式去面对以后的绘画创作或者学习。这让笔者感受深刻,并在笔者未来的艺术创作中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笔者下定决心以此为目标不断学习与提升自我。参考文献:1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2李万才.石涛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3孙世昌.石涛的“我自用我法”:石涛艺术思想演变的研究J.美苑,2001(2):28-34.4贺志朴.石涛绘画美学与艺术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朱良志.石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石涛.石涛画集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3.图 1 细雨虬松图山石局部细节 1图 2 细雨虬松图山石局部细节 2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