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智慧园区2030报告.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34322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PDF 页数:105 大小:5.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园区2030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智慧园区2030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智慧园区2030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智慧园区2030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智慧园区2030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2030智慧园区智慧园区2030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园区让智慧触手可及02序言丁烈云探索未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这种精神伴随着人类文明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迈入由数字科技主导的智能社会。面向不确定的未来,数智化和低碳化是确定性的发展趋势。智能世界宛如在空白的画布上创作,充满无限可能,各行各业的不懈努力为之点缀斑斓色彩,重构我们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园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是人们工作与生活的载体,是实现双碳战略的主战场,是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的落脚点。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延伸,逐步成为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深度融合的综合体,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科技创新之意。智慧园区未来有两个发展方

2、向:从建筑本体的角度看,建筑作为下一代的智能终端将成为工程建造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以绿色低碳为发展目标,以智能建造为技术支撑,以建筑工业化为产业路径,推动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整体园区的角度看,园区逐步走上转型迭代的道路,探索更集约、更绿色、更高效的增长方式。在新技术和新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园区业务场景和商业模式不断升级和革新,向着生态化、智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生命体不断演进。面向未来,在智慧园区的规划建设、运维运营、体验效率等领域,将引发一系列变革。从规划建设角度,面向 4A 架构的园区咨询与顶层设计、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先进建造将会迅猛发展。从运维运营角度,园区内的人、车、物、事,

3、通过更多维的感知实现数据按需处置、智能按需呈现,通过传感与人的行为相关联和大数据分析实现节能减排。从体验效率角度,不仅要关注人与人、人与机器、人与虚拟空间的沉浸式交互体验,更要关注园区环境对人们心理、生理的影响,让人们在园区中更高效、更舒适、更健康。智能建筑助力智慧园区重构03作为全球领先的 ICT 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引领未来。面向下一个十年 ICT 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趋势,华为于 2021 年 9 月发布了智能世界 2030,帮助各行各业识别新机会、挖掘新价值。智慧园区 2030是智能世界 2030系列之一,华为集业界专家智慧,描绘未来智慧园区的愿景与蓝图,提出

4、“智能孪生、环感交互、泛在智联、智简超宽、安全韧性、全域零碳”六个关键技术特征。正如本报告对未来的展望,智慧园区的未来拥有无限可能。相信智慧园区 2030的问世,将对建筑行业和园区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指导意义,加速迈向智能世界。中国工程院院士04序言Peter NijkampCampus 词汇溯源“Campus”是一个古老的拉丁语词汇,最初指的是用于组织集体活动的市外开阔空地,例如大型庆祝活动、军事演习等,这些活动往往不适合在市内举办。“Campus”作为“人们聚会场所”的概念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引申为“扩建后的大学建筑群”。比如,十八世纪末,普林斯顿大学在新泽西州建造了一个市外大学综合体,包括教

5、学楼、图书馆、宿舍和休闲娱乐场所。此后几年,世界各地多所大学都效仿普林斯顿扩建校园。现代“Campus”的概念已经从校园走向通用园区,通常是一个集成的离心式和向心式的能力聚集中心。同时,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涌现,前所未有地驱动了全球公共及私人领域相关的先进能力聚集中心的发展。如今,这些先进的能力聚集中心通常被称作“智慧园区”,它们寻求通过物理和虚拟空间的协同来共享、生成、创造新的知识应用,使能、提升聚集能力。Intelligence,另一个拉丁词汇“Intelligence”(智慧)是另一个古老的拉丁词,表示人类汇聚、整合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它也表示通过结合不同来源的信息以学习和理解新

6、事物的认知潜力。智能行为(smart behavior)依赖学习和研究有明确界定的知识问题;相反,智慧行为(intelligent behavior)的特点是通过敏锐而聪明的大脑和开放的思想产生协同洞察力。智慧不仅能解决复杂的问题,还能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新兴的数字技术促进了以高效的信息和知识共享为基础的互联的数据和知识网络日益普及。知识平台和社交媒体网络很好地印证了现代多元智慧系统对行业和政策制定的意义。智慧园区演进智慧园区是一个综合的能力聚集中心,其中,虚实融合发挥着关键作用。与传统的园区不同,智慧园区不是一个孤岛,而是由虚拟连接、可操作的能力和创新中心组成的集合,这些中心也为园区运营者、

7、园区用户和整个社会提供了开放的访问途径。一个智慧园区的影响半径远远不止其周围某个地方或区域,它往往反映的是全球范围内各学术、行业和社会之间的紧密相连。通过将硬件、软件和人巧妙结合在一起,创造覆盖全球的创新平台,这个平台不仅服务于各行业,也助力我们更快实现联合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点燃科技进步的灯塔05智慧园区 2030下一个前沿领域随着现代知识社会的格局不断演变,华为智慧园区 2030报告将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里程碑,旨在为全球园区指明未来智慧化转型之路。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索未来需要付诸的行动,规划协同前进的路径,推动园区朝着光明的前景发展。在过去几年中,智能世界 2030系列

8、报告的发布为我们在智慧园区 2030提出新视角奠定了基调。智慧园区 2030以全球智慧园区的洞察和实践作为报告框架的基石,从而使报告有望成为全球未来智慧园区的蓝图。我们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是打造智慧园区,而是要为全球学术界、工业界、政策界和社会提供以知识为导向的、基于数字化的见解。展现科技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步融合的过程,加速全球园区的技术演进。智慧园区不是一个静态的想法,而是一种相对前瞻性的概念。在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的过程中,智慧园区 2030超越了传统的园区,打开了通往智慧世界的大门创新驱动,塑造园区体验的方方面面。智慧园区 2030报告指出,智慧园区是打造可持续宜居社会这个广泛愿景的基

9、础支柱,科技创新机构通过无缝融合联接与计算技术,为适应性、可持续性和数字互联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智慧园区的最终方向,是服务全球的社会和公众秉持全球合作精神,智慧园区 2030对未来进行主动探索,旨在基于全球合作推动社会共同进步,包括:建立跨越地理边界和机构的数据互通,实现多机构合作创新和跨学科进步;率先发起数字包容倡议,确保智慧园区惠及全球各类社区;促进国际交流,紧密联系全球学术界、工业界、政策界共同定义未来的园区。倡导以人为本理念,智慧园区2030 探索智能无缝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关注科技对公众的影响,尤其是:基于智慧园区技术推动符合道德规范的 AI 实践,强调透明度、公平性和问责制;智

10、能技术简单易用,确保技术包容人人可用;在园区范围内智能技术自迭代,对园区用户体现人文关怀。华为智慧园区 2030,共创全联接未来随着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全联接未来,智慧园区 2030报告引领我们共同展望一个创新、协作和智能融合的新世界,重新定义园区和产业创新的本质。该报告为全球机构指明数字世界范围的发展路标,介绍了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包容性的实践,在全球知识社会中共享。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未来我们将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需要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融入全球知识领域。因此,可以通过华为汇聚形成知识的力量,展现学术界、工业界、政策界和社会合作伙伴之间共享创新性知识的附加值。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欧洲学院院士Pete

11、r Nijkamp06序言汪 涛今天,智能化已经成为社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均提出未来 10 年要加大对数据、软件、计算、网络的投资,以保持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力。ICT 技术的演进与迭代更是不断刷新人类对数字世界的认知,极大的推进了全球迈入智能世界的进程。智慧园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智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全球各大城市的发展热点,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高效、便捷、舒适的办公、生产、生活环境。历史上园区的发展进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园区,多弱电系统垂直孤立,窄带、非IP化、IP化多网并存的阶段,在2018年以前业界以此为主;第二阶段是智慧园区,以数字平台

12、为核心,IT/OT 数据融合,网络 IP 化、多网合一的阶段,今天已经被标准组织、协会、设计院等业界专家所广泛接受。面向未来,基于 5.5G/Net5.5G/F5.5G、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平台等 ICT 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华为预测智慧园区将演变成基于园区操作系统的有机生命体的新型阶段。智慧园区的定位也将发生深刻变化,由封闭孤立自治到需要更广泛的参与城市、社会化协同;由独立的资源管理分配到需要为内外部应用提供更精细更高效的资源供给;由园区内跨域的数据处理到需要保障更大规模数据的跨域安全可信流通前提下的更深维度的数据融合等。智慧园区的新阶段充满想象空间,作为全球领先的 ICT 基础设施和智

13、能终端提供商,华为保持研发压强投入,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引领未来。在过去三年时间里,华为与业界数百名学者、客户伙伴及研究院机构等深入交流,集业界专家和华为的智慧,站在后天看明天,共同展望智慧园区下一个代际。输出了我们对智慧园区未来发展的思考-智慧园区 2030报告。数智赋能园区,加速迈入智能世界07该报告从趋势愿景出发,阐述了面向未来智慧园区数智化、融合化、韧性化、人本化、绿色化五大发展趋势,描绘了初现端倪的未来智慧园区场景。在业内首次定义了未来园区的六大技术特征,系统的阐述了智慧园区所涉及的智能孪生、空间交互、泛在物联、智简超宽、安全韧性与全域零碳的技术挑战与创新方向,并提出了关键技术特征加持

14、的未来智慧园区建设的参考架构。希望这份报告能够为全球智慧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为智能世界的加速到来贡献出积极的力量。德国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作家歌德曾说过:“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我们相信智慧园区2030就在历史时代的下一个转角等待着我们,我们渴望携手业界专家、伙伴,勇于探索、持续创新、实现梦想,构建用科技使能的有温度的智慧园区。华为公司常务董事ICT 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08引言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这场席卷全球数智化浪潮中,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5G/6G 等前沿技术加速突破创新,推动人类波澜壮阔的智能时代加速

15、到来。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是当今世界一项横跨国界的重大命题。2022 年,全球的碳排放量当量高达368 亿吨,创造历史新高,碳排放量持续增加引发的全球变暖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使得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个性化消费需求、自动化浪潮、“Z 世代”崛起等趋势将引发新一轮需求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园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靶点。智慧园区的发展与演进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当今世界深刻而复杂的变局将驱动园区进一步智能化,实现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跃迁。近年来,业界对智慧园区进行了深入

16、的探索和实践,智慧园区的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立足当下,畅想未来,站在 21 世纪第三个十年的起点,我们不妨大胆展望,2030 年的智慧园区会是怎样的图景?有哪些新的趋势和特征?其发展核心的驱动因素是什么?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5G/6G 等新兴技术将为未来智慧园区带来哪些激动人心的变化?09基于对未来的不懈探索,华为与业界学者、伙伴及研究机构深入交流,结合自身深耕行业的经验,展望 2030 年,输出了我们对未来智慧园区发展的思考 智慧园区 2030报告。本报告深度洞察了未来十年驱动未来智慧园区发展的三大驱动因素,提出了园区“数智化、融合化、人本化、韧性化和绿色化”五大发展趋势,同时,还描绘了

17、未来智慧园区的十大场景,系统性的阐述了支撑智慧园区发展的关键技术特征。华为坚信,一个全面智能、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的智慧园区正在朝我们走来。我们立志,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园区,让智慧触手可及!10目 录0113趋势与愿景1.1 驱动因素.141.2 发展趋势.161.2.1 数智化:万物互联、全面智能的园区逐步从理念走向现实.161.2.2 融合化:园区将走向场景虚实融合和功能无界融合.181.2.3 人本化:人本服务是满足园区用户需求的关键.191.2.4 韧性化:安全韧性是园区管理和运营的核心保障.201.2.5 绿色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园区走向零碳化是必然.221.3 愿景.261.3

18、.1 智慧园区定义.261.3.2 智慧园区愿景.270229未来场景2.1 全息 AIOC.312.2 超时空智慧办公.322.3 多域智感通行.342.4 全自动资产运营.352.5 多元联动物流.362.6 万兆高可靠生产.382.7 数字健康服务.392.8 超沉浸互动.402.9 元宇宙生活.412.10 智慧能源管理.42110345关键技术特征与参考架构3.1 关键技术特征.460493倡议附录一:技术指标预测.97附录二:缩略语.983.2 参考架构.833.2.1 园区业务.833.2.2 园区平台.853.2.3 园区联接.863.2.4 园区终端.883.2.5 园区安全

19、.893.2.6 园区运维.913.1.1 智能孪生.471)数字孪生.482)智能认知.493)柔性资源.503.1.2 泛在智联.531)多维感知.532)通感一体.543)边缘智能.573.1.3 空间交互.591)人机协同.592)沉浸体验.623)空间智算.643.1.4 智简超宽.661)百 G 联接.662)确定网络.693)随需服务.703.1.5 安全韧性.711)数据安全.712)算力安全.743)韧性系统.773.1.6 全域零碳.781)光电重构.782)极致碳效.793)智能微网.821213趋势与愿景0114人类社会正加速迈向智能世界,面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增

20、长、科技加速创新等变化,园区被赋予更重要的责任与使命。1.1 驱动因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智慧园区将是数字经济迈向智能经济的主要阵地。第四次数字革命以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园区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载体,将迎来崭新发展机遇。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将重达到10%,面向 2030 年将有望达到 30%。一方面,智慧园区将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统筹管理和精细运营能力,以及线上线下资源共享水平。另一方面,智慧园区将通过建设园区“智慧大脑”、“数字平台”以

21、及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园区等方式,创建高标准、高水平数字经济园区,提高数字化转型效率。以 5.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为代表的前瞻技术加速发展,驱动园区进一步向全面智能演进,并创造新场景和新应用。5.5G 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将推动人联、物联向智联转变,开启园区发展的“万物智联”新时代。5.5G 将带来十倍于当前的网络能力,实现万兆体验、千亿联接和内生智能,满足丰富园区多样的业务要求,是迈向智能世界的必由之路。依托毫米波、太赫兹、空间通信等底层技术创新支撑园区高效互联,成为联接真实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的纽带,实现园区由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跃迁。人工智能(AI)将推动园区进入智能时代,未来

22、将从数据、算法、算力以及场景层面全面驱动园区迈向智能化。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驱动智慧园区管理运营模式转型,将落地一批高适应性、一体化的实时监测和动态调优场景。算法优化创新将提高 AI 大模型精度和效率,进而提升智慧园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算力是园区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也是 AI 应用场景落地坚实的底座。随着生成式 AI 嵌入商业化搜索引擎和办公软件逐渐普及,园区现有的办公模式将被全面颠覆,园区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望指数级15提升。数字孪生强调园区物理世界的复制,通过高精度感知、实时数据接入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构建全息虚拟空间,为园区用户带来新体验。面向 2030,有望实现园区环境的高精度感知,并依托数

23、据挖掘分析和深度学习,构建真正的“全息虚拟空间”,并在在园区基础设施、园区建设与运营等场景更广泛应用。例如,园区将依托数字孪生模型在虚拟空间准确记录、仿真、演化、操控园区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实时模拟、分析建模、预测诊断和智能调优。个性化消费需求、自动化浪潮加速等多重因素将引发新一轮需求革命,立足服务园区用户核心需求出发,牵引园区向数据融通、全域智能转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也随之改变。过去消费者追求产品功能等诉求,未来消费者将更加关注个性化、科技感等体验诉求。未来新时代消费群体将更加追求消费品质以及科技感等附加体验。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将驱动单个园区实现多元业态间的数据互

24、联,挖掘用户需求,形成联动效应,催生新业态、新场景。同时,品质化、数字化的消费需求将驱动园区与城市间的数据融通,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精准服务。此外,自动化浪潮引发劳动力危机的同时也创造了新业态及新需求,驱动园区向无人化、智慧化的全域智能园区转变。简单重复劳动等低技能岗位将被机器所取代,但新技术的投入也将创造大量的人机交互类岗位。对园区而言,发展以无人配送、无人工厂、无人餐厅、无人物流等为代表的“无人业态”将成为趋势。对用户而言,未来工作模式将从传统办公转变为人机协同,需要园区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数字化工具以更加快速地适应新岗位需求。161.2 发展趋势1.2.1.1 以万兆联接、数字平台为特征的基础设

25、施将成为园区的核心底座园区基础设施孤立建设、彼此不联通,无法支撑当前园区数字经济产业和低碳可持续发展需要。面向 2030,未来的园区应部署高品质、适度超前的新型物联感知基础设施,依托万兆联接的网络、数字平台,真正开启园区全局感知、万物智联新时代。以 5.5G/NET5.5G/F5.5G 为代表的新型物联感知基础设施,助力园区万物互联。到 2030 年,全球联接总量将突破 2000 亿,完全进入到万兆联接的时代。新一代联接技术助力园区实现园区、城市之间的精准定位、高速网络全覆盖以及无边界信息传递。同时,园区未来将通过部署泛在物联感知设备,收集监测基础设施的各项运行状态数据,从海量数据的物联网设备

26、中获得运营洞察力,实现自动运行、辅助决策、预测预警。以数字平台为核心构建园区统一的数字底座,支撑园区数字化、智能化。未来园区将依托数字平台提供融合贯通的聚合服务、数据服务,赋能园区跨系统数据融合、多元应用场景联动、敏捷创新等。1.2.1.2 智能化建筑将成为可感知、会思考的园区核心组成单元建筑智能化转型升级成为各国产业发展重要规划布局,也是促进园区全面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建筑业在与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中拥有巨大潜力。在数智化浪潮下,建筑行业将进入智能化转型升级期,将与园区完成全链条的实时连接,部署物联感知设备,助力园区全面感知用户需求,提供更个性

27、化的智能服务。自从 2020 年以来,中国连续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建筑数字化的文件,如表 1-1 所示。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前瞻技术加速创新和社会需求革命的驱动下,智慧园区的未来发展将呈现数智化、融合化、人本化、韧性化和绿色化五大趋势。1.2.1趋势一数智化万物互联、全面智能的园区逐步从理念走向现实建筑业智能化转型相关政策政策要点发布时间与机构关于公布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要求半数以上试点城市发布智能建造试点方案,加快推动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2023.11 第二批试点 住建部2022.11 第一批试点 住建部“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以支撑建筑

28、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为目标,研究 BIM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支撑体系,研究工程项目数据资源标准化体系和建设项目智能化身材、审批关键技术2022.02 住建部“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推广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产业化建造方式,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2022.01 住建部17建筑智能化作为未来园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园区建筑将由单体智能向群体智能演进。一方面,未来建筑本身将不再是单一维度的个体,而是全面感知、有机协同、实时在线的智能化建筑,具有自学习、自诊断、自决策和执行能力。另一方面,园区建筑随数字技术升级,将实现建筑群的万物

29、智联,支撑园区全面数字化、智能化。通过数字技术和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结合,构建无人值守、自动控制、自适应学习等能力,全面提升建筑建设和运营效率。建筑智能化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借助物联网、无线定位、移动智能机器人等相关技术,持续提升建筑感知能力,真正实现全面感知、实时互联,进而实现对用户行为及偏好的自主感知,实时响应,满足用户精细化需求。1.2.1.3 以数治替代人治的智能化运营将逐渐成为主流模式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智慧园区需重视数据价值挖掘,通过多系统联动,支撑园区精益运营,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未来,精细化数据运营将成为智慧园区建设与运营的底层支撑和重要保障,通过主动挖掘数据价值

30、,实现园区运营可持续发展。基于全局化的数据分析,构建“决策导向”的实时监测、态势感知、分析决策闭环,辅助管理决策精准高效。未来,智慧园区需打造真正实时态势分析的决策平台,基于海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预测园区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预判园区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动态展示园区运行态势及综合经营态势,辅助管理者做出精准、高效决策。多系统的联动,通过园区数字平台实现园区数据融合,促进业务发展提质增效。未来,园区运营者将通过多系统数据互联,推动业务功能由“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演进,利用更短的时间、更少的人员投入,实现极致高效运营。表 1-1:2020 年以来中国建筑智能化发展相关政策 1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

31、院建筑业智能化转型相关政策政策要点发布时间与机构绿色建造技术导则(试行)有效采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建造手段信息化水平,充分体现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等总体特征 鼓励有效采用 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相关技术,整体提升建造手段信息化水平2021.03 住建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到 2035 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发展绿色建筑 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2020.12

3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加强系统化集成设计和标准化设计,推动全产业链协同 加快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大力推广 BIM 技术、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发展智能建造2020.08 住建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2020.07 住建部、发改委、科学技术部等 13 部门 181.2.2.1 园区由物理空间融合走向多元场景虚实融合未来智慧园区呈现虚实融合新态势,强调结合虚

33、拟世界的真实体验,聚焦物理世界的数字叠加。数字技术将重构人与园区空间的关系,催生人的生产及生活新需求,驱动新型场景应用提供新的服务,促使智慧园区数字空间、物理空间、人文空间三大空间形态变化与演进。未来智慧园区将基于数字孪生的“复制力”、数字原生的“创造力”以及虚实共生的“想象力”,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便利和高效的体验,打造沉浸式数字园区。数字孪生的“复制力”作为元宇宙园区的基础构建单元,强调真实世界的精准复制、还原,在园区工业生产、运营管理、文化宣传等领域将拥有更广泛的应用。未来,将依托激光雷达、遥感影像等技术的逐步成熟,助力无人工厂、元宇宙场馆、沉浸式展厅等

34、场景的迭代升级。数字原生的“创造力”作为元宇宙智慧园区的引擎,将催生数字经济下园区规划设计、服务管理的新场景。通过数字原生建模,园区设计者将实现在虚拟环境中仿真模拟未来园区的运营情况,在规划设计阶段,构建园区运行的优化策略,并有望创新新一代的园区办公业务流程管理以及预测性维护方式。虚实共生的“想象力”作为元宇宙智慧园区的高级呈现形态,将打破虚实空间界限,带来数字文化、数字娱乐、数字运动等新体验。通过全息投影、360全景屏幕、虚拟现实等技术,助力沉浸式艺术展览、虚拟偶像互动、虚实融合场馆等场景落地。1.2.2.2 由单园区逐渐走向园区与城市功能无界融合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园区与城市深度融合成为经

35、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未来智慧园区建设将通过园区空间、功能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打造配套、城市和生态功能融为一体的智慧园区。智慧园区将侧重空间功能的融合,与周边区域、城市功能融合发展,形成空间开放、功能多元的无边界园区,实现与城市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智慧园区的发展需要打破园区物理边界,让员工在工作之余感受城市的温度,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加快园区的创新和发展。智慧园区将注重城市数据的融合,通过园区运营和城市服务的深度交融,精准洞察园区用户服务需求,拓宽园区管理服务边界,提高服务满意度和管理运营效率。一方面,通过更具系统性思维和持续迭代的数字化平台提供城市级服务,带来

36、“超越用户所想”的个性化服务体验。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实现与城市应用深度融合,借助城市数字化平台提高园区运营管理功能,实现运营精细化、多元化。1.2.2趋势二融合化园区将走向场景虚实融合和功能无界融合191.2.3.1 更主动、更智慧、更个性化的园区服务为用户带来新体验未来园区将以人为本,以数字化技术主动感知用户需求,针对办公人群、管理决策者、运营者等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对用户的行为进行预测,将不同的场景进行串联,为不同的角色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未来园区运用数字化技术,深度学习办公用户习惯,提前感知用户需求,主动提供极致舒适便捷办公服务,为现有园区用户和未来“Z 世代”等年轻办公群体带来全新

37、办公体验。例如,未来园区建设要充分考虑年轻办公群体对极致便捷体验的需求,自主感知人员行为、空间环境,联动楼宇中控系统,实现办公环境内温度、灯光等参数的智能调优,营造体感最优、能耗最低的舒适办公环境。园区运营者作为园区数字化运营的操盘手,追求园区运营管理的高效化与精细化,通过平台化思维整合园区产业资源、服务资源和管理资源,实现全方位降本增效。未来园区建设应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时感知、精准分析预测园区日常业务运作和园区内人员活动,对异常情况自动预警,并自动派发工单,人机协同全面提升园区运营与维护管理效率。为园区运营者提供智能高效的运营新体验。未来园区管理者作为园区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关注

38、园区智能化、可持续发展将驱动区打造实时态势分析的决策中枢,实时动态掌握园区信息并辅助精准施策。未来智慧园区应借助 AI、数字孪生和大数据驱动园区向决策导向型演进,开展园区管理领域的资源统筹调度和智慧化运营,实现全域数据整合和可视化展示,精准辅助管理者决策,为园区管理者带来全面智能化决策管理新体验。1.2.3.2 园区将成为更懂用户、更有温度的人本价值新空间智慧园区在追求极致的生产生活效率的同时,应始终彰显用户至上的价值取向,提供更加包容和谐的人性化关怀,提升人们的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智慧园区将不仅是用户线下交流互动的场所,将有望成为满足情感需求、提供自我实现价值、强化社交链接、促进自我实现的人

39、本价值空间。社交及自我实现是园区用户重要的情感与人本价值需求。未来,园区用户推崇“万物皆可社交”,期待园区构建社会临场感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虚拟社交平台,带来有温度、有沉浸感的服务体验。此外,他们作为满足“自我实现”目标的追求者,期待园区通过主动感知、主动分析提供具有情感需求与自我实现价值的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高阶需求,带来主动化、更具关怀感的服务体验。未来,智慧园区需从简单的“功能服务”逐步向“精神与价值观的互动”迭代发展,通过搭建深度交流、文化互动的创新平台,提供更主动、更专属的个性服务。1.2.3趋势三人本化人本服务是满足园区用户需求的关键201.2.4.1 园区将从单点防御到全面主动

40、立体安全防护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园区从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迈向融合,对园区安全将提出更高要求。园区基于物理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三个维度提升全面立体主动安全的能力。园区安全管理将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深度融合,提升设备分析决策力,实现事前主动风险预判预防。根据 Memoori 预测,到2028 年,搭载人工智能的摄像机比例将上升到50%以上。通过 AI 摄像机的多模态图像识别,自动锁定可疑人物或行为,并通过分析算法判断安全风险等级,自动调度相关资源解决问题。借助人工智能算法让设备自动调整工作模式,根据实时情况做出精准决策。此外,智慧园区的建设需关注数据安全,重点关注数据分类分级、安全评估

41、、跨境安全等相关要求。国家近年陆续发布多部数据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安全评估等制度将进一步细化,配套的数据安全规范和标准体系也将进一步完善,但在智慧园区领域尚未出台针对性较高的政策,详见表 1-2。未来,我国将进一步细化数据风险评估、数据出境等规范要求,智慧园区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硬件部署,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1.2.4趋势四韧性化安全韧性是园区管理和运营的核心保障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数据安全合规相关内容发布时间及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开展数据分类分级保护、重要数据管理等工作的具体要求,细化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义务 建立数据安全监测预警、风险信息

42、报送和共享、应急处置、投诉举报受理等工作机制2023 年 12 月 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对生成式 AI 研发及服务作出明确规定,提出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明确数据与基础模型来源的合法性要求,提出研发过程中进行数据标注的要求2023 年 4 月 1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加大政策支持。研究利用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工具支持数据安全技术攻关、创新应用、标准研制和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立足数据安全政策基础、产业基础、发展基础等因素,布局建设国家数据安全产业园,推动企业、技术、资本、人才等

43、加快向园区集中,逐步建立多点布局、以点带面、辐射全国的发展格局2023 年 1 月 3 日,工信部等十六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对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以及数据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管理提出明确要求2022 年 12 月 8 日,工信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细化调整网络信息安全法责任制度,适应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实际,同时提高处罚力度和从业禁止措施 完善基础设施以及个人信息的安全要求,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责任2022 年 9 月 14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明确和细化网络安全审查的具体要求,为关键信息基础设

44、施运营者申报审查提供了指引 建立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安全风险预判机制,从识别威胁、化解风险的角度,推动安全关口前移2022 年 1 月 14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十三部门修订发布21表 1-2:数据安全合规相关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是园区数字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新时期智慧园区建设的核心需求。为应对未来数字化发展带来的新型网络安全威胁,高性能的网络是保障园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保障园区网络安全成为新时期智慧园区建设的核心需求。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打破了园区物理网络边界,传统的边界防护模式和传统的安全架构逐渐失效。未来,园区网络安全防护能够主动感知、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网络威胁,并对威胁自动响应及秒级处

45、理。融合多元技术和分析数据的混合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将成为未来网络安全管理的主要工具。1.2.4.2 构建态势感知、敏捷恢复能力是高度韧性园区的最佳选择近年来,全球局势加速演变带来动荡与风险,加之“黑天鹅”事件逐渐频发,对园区强大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智慧园区在面临风险和威胁事件时,需要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应对各种变化和冲击,维持园区业务基本运转,并能够在冲击结束后快速恢复。智慧园区依托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全方位感知园区运行安全情况,提供风险快速感知、风险评估分析和实时监测预警服务,提升园区在不确定及复杂危险环境中的敏捷恢复能力。一方面,识别园区可能面临的风

46、险,并对风险点进行实时态势更新和动态监控。构建持续迭代优化的园区风险数据库,涵盖园区内所有风险类型、发生概率、影响程度、责任主体等。建立基于智能算法的风险态势评估和实时监测预警模型,增强园区安全状态监测预警、风险防控能力。另一方面,基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 3D 全息技术,真实还原、精准模拟冲击之下的园区实景情况,多模态数据分析支撑决策者在模拟情境中进行应急恢复试验,辅助应恢复精准决策和智能应急调度。未来,采用无人机等普查手段快速识别紧急事件发生地,同时园区通过大幅提升应对高度复杂与动态冲击的能力,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智能调度具有感知、决策的机器人进行紧急修复及救援,可提升复杂危险场景中救援的精

47、准度、高效性与安全性。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数据安全合规相关内容发布时间及机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明确和细化网络安全审查的具体要求,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申报审查提供了指引 建立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安全风险预判机制,从识别威胁、化解风险的角度,推动安全关口前移2022 年 1 月 14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十三部门修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进一步细化、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边界,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体制机制2021 年 11 月 1 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分层次角色廓清了安全保护的职责、任务、分工和联动机制 进一

48、步明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范围、联动责任体系、供应链安全可控、安全内控和意识培养等方面重点内容2021 年 7 月 30 日,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对数据处理者、重要数据处理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政务署处理国家机关、政务系统建设和维护等受托方和国家核心数据处理者等角色相关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提出要求2021 年 6 月 10 日22可持续发展事关整个人类和地球的前途和命运,园区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一环,借助数字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将成为智慧园区重要发展方向。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碳排放引发的全球变暖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园区作为全球碳排放的重要载体

49、,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一环。如图 1-1 所示,2022 年,全1.2.5趋势五绿色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园区走向零碳化是必然图 1-1 全球历史和预测碳排放量2(单位:亿吨)球的碳排放量当量高达 368 亿吨,创造历史新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下,提高园区资源产出率和碳生产率将成为各国减排战略的关键切入点。2 全球实际碳排放数据来源于国际能源署,全球预测性碳排放数据来自bp 世界能源展望报告4035302520151050200020052010201520202025E2030E2035E2040E2045E2050E2000-2022 实际碳排放量新动力情景快速转型情景净零情景20

50、25-2050 预测碳排放量231.2.5.1 园区零碳化建设将从“鼓励”走向“必须”零碳/近零碳园区作为“双碳”战略部署的重要空间载体,将顺应绿色化、清洁化、循环化等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要求,鼓励在园区的建设、运维和管理的各个阶段积极开展零碳转型探索。园区亟需在社会发展和“双碳”目标中找准平衡点,探索契合自身特色的绿色低碳建设路径,科学落实动态零碳目标。图 1-2 全球一次能源燃料来源3(单位:太瓦)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进入艰难的攻坚阶段,推动园区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和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是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根据bp 世界能源展望报告预测,到 2050 年,核能、水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