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LOGO,Page,*,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切,在临床工作中癃闭患者并不少见,在临床护理中对大多数患者通常是采用无菌导尿术,导尿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恐惧和痛苦,同时导尿也增加了患者感染的机会,无形中也给护理工作增添了一定的负担,为了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病痛,我科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特长,逐渐探索了一套简单、易行、并且行之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那就是应用艾条灸来解决癃闭患者的病痛。,概念,癃闭:是指以排尿困难,少腹胀满,甚则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患。点滴而出,病势较缓者为“,癃,”,小便不通,欲解不得,病势较急者为“,闭,”。癃与闭虽有区别,但都是指排尿困难,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故一般合称为癃闭。,文献记载,“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素问宣明五气论,释义(切),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藏和排泄尿液,人体的水液,经肾的气化功能生成尿液,下输与膀胱,当尿液贮存到一定容量,就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排出体外。如肾和膀胱的气化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就形成癃闭。如果膀胱的气化功能不能受到正常的制约,则形成遗尿。,文献记载,“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病因病机,多因年老体弱,肾气虚惫,命门火衰,致使膀胱气化无权;或饮食劳倦,损及脾胃,以致中气不足,膀胱传送无力,导致小便潴留而成,此属,虚证,。,若肺热上壅,气逆不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或中焦湿热移注膀胱,阻遏膀胱气化;或跌打损伤、下腹部手术引起的筋脉瘀滞,均能影响膀胱气化而致尿闭,则属,实证,。,病因病机,病位,:在膀胱,与肺、脾、肾有关。,病因,:,虚证 脾虚气弱 实证 肺热壅盛,肾阳亏虚 湿热内蕴,肝郁气滞,外伤血瘀,病机,:膀胱气化不利,临床资料,我科自2012年,在癃闭(肛肠科术后尿潴留、泌尿外科前列腺增生致尿潴留)患者中开展艾条灸以来,共计约30余例,经艾条灸加手法按摩一次后顺利自行排尿28例,经治疗2次后自行排尿2例,尤其对肛肠术后引起的排尿困难用此法治疗20-30分钟左右即可见效,效果尤为显著。,应用原理,清代吴仪洛著本草从新中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火灸之,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功效:通经活络 行气活血 去湿逐寒,消肿散结 回阳救逆 防病保健,应用原理,现代研究认为,艾燃烧生成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并且比未燃烧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应用原理,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且以近红外线为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辩证要点,虚证,证候:起病多缓慢,小便欲解不爽,,排尿无力,甚则点滴不通,小,腹胀满,精神不振,面色晄,白,腰膝酸软,少气懒言,舌,淡,苔薄白或微腻,脉细无力,或细缓。,辩证要点,实证,证候:起病多急骤,小便阻塞不通,怒责,无效,少腹胀急而痛,烦躁口渴,舌,质红,苔黄腻或薄黄,脉弦涩或数。,辩证取穴,虚证取穴:中极,肾俞,气海,中极,定位:,属任脉,在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为膀胱之“募”,穴,(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会穴。,功效:,利水通淋,益肾兴阳,通经止带,有报道介绍:针刺尿潴留患者的中极穴,观察对膀胱功能的影响,发现膀胱神经支配完整的患者,与每次捻针时膀胱括约肌收缩,膀胱内压上升,促使患者能自行排尿。,中极,肾俞,定位:,属足太阳膀胱经,肾的“背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督脉命门穴旁开1.5寸。,功效:,益肾助阳,纳气利水,强腰聪耳,肾俞,类经中,记载,“十二俞,,,皆通于脏气。”背俞穴都分布在腰背部膀胱经上,各脏腑的背俞穴与相应的脏腑位置基本对应。肾俞穴所处的位置与肾脏所在部位也是对应的,为肾脏之气输通出入之处。因此,,凡是肾虚引起的疾患都可以运用此穴,。,气海,定位:,属任脉,在前 正中线上,脐下1.5寸。,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功效:,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气海,“,气沉丹田”,丹田即是气海穴。中医认为丹田与人的元气相通,是人体元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处,故气海穴是一个重要的保健穴位。现代研究发现适当刺激气海穴,可调整植物神经,安定精神,还可有效调整身体虚乏状态,增强人体免疫力,对先天禀赋虚弱、后天劳损太过、大病新愈、产后体虚等均有显著疗效。,辩证取穴,实证取穴:,中极,三阴交,膀胱俞,中极,定位:,属任脉,在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为膀胱之“募”,穴,(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会穴。,功效:,利水通淋,益肾兴阳,通经止带,三阴交,定位:,属足太阴脾经,在足内踝高点上3寸,当胫骨内侧面的后缘处。,功效:,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定志,三阴交,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膀胱俞,定位:,属足太阳膀胱经,,在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为膀胱,的“背俞”穴。,功效:,利水通淋,清热利湿,通经活络,膀胱俞,膀胱俞名意指膀胱腑中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中极为膀胱募穴,配膀胱之背俞穴,俞募,相,配,促进膀胱气化功能,通利小便;三阴交为脾经腧穴,,,善于醒脾利湿,消除瘀滞,通利小便。,操作方法,目的:通过艾条灸,利用药物燃烧时的热量刺激相关穴位,使局部皮肤肌理开放,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内,温补下焦,达到补肾气、理三焦、散瘀结、利气机而通水道的功效。,操作方法,评估,(1)病人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及,相关情况,(2)病人现有症状和体征(中医四诊),(3)局部(施灸部位)皮肤情况,(4)病人心理状态、文化层次、合作程度,(5)病室环境温度、光线是否合适,是否需要屏,风遮挡等,操作方法,辩证定穴,(1)辩证:依据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加以分析、概括,区,分虚证与实证。,(2)定穴:虚证取 中极、肾俞、气海,实证取 中极、膀胱俞、三阴交,操作方法,准备,护士:洗手,戴口罩,病人:核对、确认,用物: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玻璃瓶,清洁纱布,必要时备毛毯、屏风。,操作方法,向患者简要解释操作目的,方法,以取得配合。,指导患者采取合适体位,背腧穴施灸时取俯卧位或侧卧位,腹部或下肢穴位施灸时取仰卧位。,根据辩证确定相应穴位。,用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相应穴位,约距离皮肤3-5cm施灸,使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而无灼痛,至皮肤微红为度。,操作方法,在腹部中极/气海施灸后,操作者用单掌或双掌按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小腹膀胱膨隆区,一般按摩5-10分钟。,施灸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及病情变化,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不适。,对于年老体弱或皮肤感觉较迟钝者,操作者可将左手拇食指放于穴位周边,右手持艾条施灸,以操作者自己左手对施灸温度的感觉,来及时调整,操作方法,施灸的距离。,施灸完毕,将艾条插入小口玻璃瓶中,彻底熄灭艾火,必要时清洁局部皮肤。,安置患者舒适体位或协助其排尿。,评价效果。,记录。,注意事项,操作前作做好评估,严格掌握禁忌症:,一般禁忌症:患者过饥、过饱、酒醉、孕妇禁灸,局部皮肤发炎、破损禁灸。,特殊禁忌症:,机械性,尿路梗阻,或,外伤,致神经,损伤引起癃闭者禁灸。,保持室内温度恒定(一般室温以22摄氏度左右为宜),防止因脱衣暴露而引起外感。,注意事项,炎夏季节手法按摩腹部需涂滑石粉,以免摩擦损伤表皮。,规范操作,注意掌握施灸时间,并且防止艾灰脱落引起烫伤。,艾灸后半小时内不宜用冷水洗手或洗澡。,防止烫伤:操作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随时调整施灸距离;及时弹去艾灰。,注意事项,艾灸顺序:千金要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故一般顺序为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补泻手法:灵枢背腧中记载“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施补法时,艾条宜小而细,火力微而温和,,时间宜长,灸后用手按压施灸部位,谓之真,气聚而不散。,注意事项,补泻手法:,施以泻法时,艾条宜大而粗,火力较,猛,时间较短,施灸完毕不按其穴,,谓之开其穴而邪气散。,温和灸、回旋灸为补法;,雀啄灸为泻 法 。,临床个案,患者女,40岁,因“便时肛内有物突出一年余”,拟“内外痔”收住院,行混合痔切扎术,术后5小并发,癃闭。,望,:精神疲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闻,:声低气短,,问,:纳谷欠佳,口淡乏味,小便欲解不出,既往分,娩时曾行导尿术,切,:小腹胀满,,脉细弱,临床个案,患者,男,63岁,病史:由于接连数日饮酒,昨日夜间以来小便未解,频频入厕,小便点滴不出。,望,:面目有神,两颧潮红,,舌质红,苔黄腻,,闻,:语声有力,呼吸气急而粗,,问,:前列腺肥大病史,喜饮酒,小便热赤而闭,,口渴烦热,切,:下腹部胀满如鼓,脉滑数,临床意义,简便安全,易行,效果明显。,只在患者体表进行,不属与侵入性操作,故无痛安全。,避免了医源性感染,减少了导尿术引起的痛苦和尿道损伤,避免了泌尿系统的感染。,患者依从性好,因操作时不需暴露患者的隐私部位,故较之导尿术和诱导排尿法更易为患者所接受。,谢 谢 聆 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