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米易县六年级下学期调研数学试卷
一、认真填一填。(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一个装满水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4平方分米,高为6分米,容器中水的体积是________升;如果将这些水倒入一个底面长为9分米、宽为4分米,高为8分米的长方体容器中,水深为________分米。(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
2.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______)
3.用6、7、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是5的倍数的可能性是(________),大于576的可能性是(_________),小于765的可能性是(_________)。
4.一个三位数被37除余17,被36除余3.那么,这个三位数是________.
5.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25.12dm,如果沿着它的底面直径切成相同的两半,表面积增加了160d,原来圆柱的表面积是(____)d,体积是(____)d.
6.= _____% = 12 ÷_____= 9: ______=______
7.有一个自然数除以33余12,除以43余1.那么这个自然数最小的是______.
8.把33,51,65,77,85,91六个数分为两组,每组三个数,使两组的积相等,则这两组数之差为______.
9.如果4□6是4的倍数,□里最大应填(______);如果79□是6的倍数,□里可以填(______)。
10.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3,乙数是丙数的,甲、丙两数的比是_____。
二、是非辨一辨。(每小题2分,共12分)
11.一组数据中可能没有中位数,但一定有平均数和众数.(判断对错)
12.一根电线,剪掉它的,还剩下米,剩下的比剪去的长.(____)
13.甲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56米,乙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8米,甲一定比乙高. (______)
14.米也就是80%米。________
15.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______)
16.一个小数的后面添上两个“零”,这个数的大小不变。(______)
三、细心选一选。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7.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cm,它的棱长是( ).
A.4cm B.5cm C.10cm
18.如图,两条虚线相互平行,从左往右,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标记为①-④,则( )
A.全部相等,都是2h平方米
B.④的面积比的③面积小
C.③的面积比②的面积大18平方米
D.③>④>①=②
19.一种精密零件长2.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5厘米。这幅零件图的比例尺是( )。
A.10∶1 B.2.5∶25 C.1∶100 D.100∶1
20.某市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时,每吨价格为2.5元;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的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是( )。
A. B.
C. D.
21.把5克盐放入20克水中,盐的质量占盐水质量的( )
A. B. C.
四、用心算一算。(每题6分,共18分)
22.直接写得数。
890+11= 450÷90= 730-280= 306×50= 125×8=
2400÷60= 37万+62万= 416÷70≈ 120÷39≈ 49×5≈
507×48≈ 7200÷25÷4= 5×7÷5×7= 17×0+17= 500-231=
23.下列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① ÷[( + )× ]
②45×( + - )
③ × + ÷
④11×( + )×9
24.解方程。
(1)11x-2×=0.8 (2)x-25%x= (3)=2.4∶5
五、操作与思考。(共5分)
25.先用数对表示三角形各个顶点的位置,再分别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和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的图形。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26.填最简分数。试一试,看看能填出多少种不同的答案。
+=
27.东风小学有学生45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这所学校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8.在直径为6米的圆形花坛周围铺设2米宽的草坪,这块草坪面积有多大?
29.在一个底面直径为10cm,高是8cm的圆柱形杯内放入水,水面高6cm,把一个圆锥形小铁块全部浸入杯内,水满后还溢出了9.42cm3,这个小铁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0.甲乙两个圆柱,底面积之比是5:4,甲容器水深12厘米,乙容器水深8厘米,再往两个容器注入同样多的水,直到水深相等,这样甲容器的上面应上升多少厘米?
31.动手动脑做数学。
1.如果学校的位置用(3,2)表示,那么医院的位置表示为( ),书店的位置表示为( )。
2.中心广场的位置是(2,5),公园的位置是(6,1),请在图中标记出来。
3.以学校为观测点,书店在学校的( )偏( )( )的方向上,政府大楼在( )偏( )( )的方向上。
32.汽车以一定的速度从甲地去乙地,如果每小时比原来多行15千米,那么所用的时间就是原来的,如果每小时比原来少行15千米,那么所用的时间比原来多1.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一、认真填一填。(每小题2分,共20分)
1、144 4
【解析】用底面积乘高求出水的体积;用水的体积除以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即可求出水的深度。
【详解】体积:24×6=144(升);水深:144÷(9×4)=4(分米)。
故答案为:144;4。
2、√
【分析】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所以当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与高的乘积是一定的,所以底与高是成反比例的;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得:当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辨识成反比例的量,关键是要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外一种量也跟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成反比例关系。
3、
【解析】略
4、831
【解析】略
5、351.68 502.1
【解析】底面直径:25.12÷3.11=8(分米)
高是:160÷2÷8=10(分米)
所以圆柱的表面积是:
3.11×(8÷2)2×2+3.11×8×10
=3.11×16×2+251.2
=100.18+251.2
=351.68(平方分米)
体积是:3.11×(8÷2)2×10
=3.11×16×10
=502.1(立方分米)
答: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351.68平方分米,体积是502.1立方分米.
故答案为:351.68;502.1.
6、 37.5 32 24 0.375
【解析】略
7、138
【解析】设自然数为x,则x=33n+12=43m+1,其中n和m为自然数求x的最小值,也就是求n和m的最小值 n和m关系可以转换为 33(n﹣m)+5=10m,m=+,因为m为自然数,所以+必须带,所以约分必须为的倍数即(n﹣m)必须为5的倍数,不是10的倍数求最小值,即当n﹣m=5时为最小,m==11,x=43×11+1=138.
【详解】解:设自然数为x,则
x=33n+12=43m+1,
33(n﹣m)+5=10m,
m=,
因为m为自然数,
所以当n﹣m=5时为最小,
m==11,
x=43×11+1=138.
故答案为138.
8、16
【解析】把各数因数分解.33=11×3;51=17×3;65=13×5;77=11×7;85=17×5;91=13×7,所以33×85×91=77×51×65故差为91+85+33-77-65-51=16.
9、9 8
【详解】略
10、4∶5
【分析】由题意可知,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3,乙数是丙数的,可得乙数∶丙数=6∶5,两个比中乙数的份数是3和6,3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6,所以2∶3=4∶6,进而得出甲、乙、丙的比是4∶6∶7;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题意可知:乙数是丙数的
所以,乙数∶丙数=6∶5
甲数∶乙数=2∶3=4∶6
甲∶乙∶丙=4∶6∶5
所以甲、丙两数的比是4∶5
答:甲、丙两数的比是 4∶5。
故答案为:4∶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与比的相互转化,把分数化成两个数的比,再把两个比中的乙数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都转化为同一个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是非辨一辨。(每小题2分,共12分)
11、错误
【解析】解:一组数据一定有中位数、平均数,众数可能没有也可能不止一个,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一组数据一定有中位数、平均数.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被称为众数,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
12、×
【解析】把这根电线的长度看作单位“1”,剪掉它的,还剩下它的1﹣=
>
即剩下的比剪去的短.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3、×
【分析】由题意知:小华所在小组学生平均身高是1.56米,并不代表小华的身高就是1.56米,可能比1.56米高,也可能比1.56米矮;小卫所在小组学生平均身高1.48米,并不代表小卫的身高就是1.48米,可能比1.48米高,也可能比1.48米矮;进而得出结论.
【详解】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小华所在小组学生平均身高是1.56米,并不代表小华的身高就是1.56米,可能比1.56米高,也可能比1.56米矮;
小卫所在小组学生平均身高1.48米,并不代表小卫的身高就是1.48米,可能比1.48米高,也可能比1.48米矮;
所以小华和小卫相比无法确定谁高;
故判断为:错误.
14、×
【分析】根据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进行分析。
【详解】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后面不带单位名称,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分数除了可以表示倍比关系,还可以带上单位名称表示具体数量。
15、√
【详解】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故答案为:正确。
16、×
【详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细心选一选。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7、B
【解析】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棱长×12,用60除以12,求出棱长,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60÷12=5(厘米) 答:它的棱长是5厘米.
故选B.
18、B
【解析】先进行单位换算,统一单位,40dm=4m,300cm=3m,100cm=1m,根据平行的特征,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所以①、②阴影部分的面积均为所在图形面积的一半,根据图中的数据可知①、②阴影部分的面积都为4×h÷2=2h(平方米)。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所在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即h×40÷2=20h(平方米)。④是梯形,根据梯形面积公式,(1+3)×h÷2=2h(平方米)。因此,④的面积比的③面积小18h(平方米),小(20h-2h)÷20h=18÷20=,③的面积比②的面积大20h-2h=18h平方米,③>④=①=②。
故答案为B。
19、D
【解析】25厘米∶2.5毫米=250毫米∶2.5毫米=250∶2.5=(250÷2.5)∶(2.5÷2.5)=100∶1.
故答案为:D。
【点睛】
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据此列出比例式,然后化简即可。
20、C
【分析】水费的增加随用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的部分每吨价格比6吨内明显上升,所以折线也明显上升,据此判断。
【详解】某市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时,每吨价格为2.5元;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的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是:
。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用图像表示变化关系。
21、B
【解析】略
四、用心算一算。(每题6分,共18分)
22、901;5;450;15300;1000;
40;99万;6;3;250;
25000;72;49;17;269
【分析】计算整数加法和乘法时要注意进位情况,计算整数减法时要注意退位情况,计算整数除法时要注意商的位数;估算时把两个数都看作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
【详解】890+11=901;450÷90=5;730-280=450;306×50=15300;125×8=1000;
2400÷60=40;37万+62万=99万;416÷70≈420÷70≈6;120÷39≈120÷40≈3;49×5≈50×5≈250;
507×48≈500×50≈25000;
7200÷25÷4
=7200÷(25×4)
=7200÷100
=72;
5×7÷5×7
=5÷5×7×7
=1×7×7
=49;
17×0+17
=0+17
=17;
500-231=269
【点睛】
此题需熟练掌握整数的四则运算的法则以及估算的方法,并细心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3、解:
①÷[( + )× ]
= ÷( × )
= ÷
= ×
=
②45×( + - )
="45×" +45× -45×
=40+6-27
=19
③× + ÷
= × + ×
= ×( + )
=
④11×( + )×9
="11×" ×9
=118
【解析】本题考点: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此题考查四则混合运算,关键是搞清运算顺序,按照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即可.
(1)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除法;
(2)按照乘法分配律计算;
(3)按照乘法结合律计算;
(4)按照乘法交换律计算.
24、(1)x=;(2)x=;(3)x=3.2
【分析】第(1)(2)小题能计算合并的先合并起来,再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第(3)小题,先写成两内项积等于两外项积的形式,再根据等式的性质计算。
【详解】(1)11x-2×=0.8
解:11x-=0.8
11x×3-×3=0.8×3
33x-2=2.4
33x-2+2=2.4+2
33x=4.4
33x÷33=4.4÷33
x=
(2)x-25%x=
解:0.75x=
0.75x÷0.75=÷0.75
x=
(3)=2.4∶5
解:1.2x×5=2.4×8
6x=19.2
6x÷6=19.2÷6
x=3.2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方程和解比例,比例的两内项积=两外项积,这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五、操作与思考。(共5分)
25、见详解
【分析】用数对描述位置时,表示列的数在前,表示行的数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数对加上小括号。
作平移后的图形步骤:
(1)找点-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
(2)定方向、距离-确定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
(3)画线-过关键点沿平移方向画出平行线;
(4)定点-由平移的距离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的位置;
(5)连点-连接对应点。
【详解】答案如下: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对及做平移后的图形,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要原来的位置外,还需要知道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26、7种;和;和;和;和;和;和;和
【分析】把15拆分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和的形式,再约分解答即可。
【详解】15=1+14=2+13=3+12=4+11=5+10=6+9=7+8
所以,共有7种不同的答案;
答:能填出7种不同的答案。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数的拆项,关键是把分子拆分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和。
27、男生250人,女生200人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学生总数看作单位“1”,那么女生占4份,男生占5份,根据分数乘法作答。
解:男:450×=250(人) 女:450×=200(人)
28、50.24平方米
【解析】6÷2=3(米)
3+2=5(米)
3.14×(52 -32 )=50.24(平方米)
29、166.42立方厘米
【解析】3.14×(10÷2)2×(8-6)+9.42=166.42(立方厘米)
30、16厘米
【解析】略
31、(1)4,4;4,1
(2)如图:
(3)东;南;30°北;西;70°
【解析】略
32、450千米
【解析】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