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甘肃省酒泉市小升初常考易错数学检测卷
一、认真审题,细心计算(每题6分,共18分)
1.直接写出得数。
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01×93 137×-137× 37.2×48+372×5.1+37.2 ÷
3.解方程或比例。
13.6-2x=0.4 45∶x=3∶7.5
二、认真读题,准确填写(每小题2分,共22分)
4.18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 _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 ________;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5.一个仓库长60米,宽25米,高6米,仓库占地面积(__________),仓库容积(_________)。
6.2-________=2。
7.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9953420098≈________
8.甲数比乙数大,则乙数比甲数小_____.
9.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第一位是___________。
10.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18.84厘米,高是6厘米。从圆锥的顶点沿着高将它切成两半后,表面积之和比圆锥的表面积增加了(______)平方厘米。
11.甲乙两数的比是4∶5,如果比的后项增加20,那么比的前项必须增加(______)才能使比值不变。
1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5∶12=________∶________
(2)1.8∶0.06=________∶________
13.把小朋友跑步的名次填在相应的 内。
14.一个直角梯形的上底是6厘米,下底是9厘米,两条腰分别是4厘米和5厘米,这个梯形的周长是(________),面积是(______)。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5.王强把1000元按年利率2.25%存入银行.两年后计算他能从银行取回多少钱,列式应是( )
A.1000×2.25 B.1000×2.25%×2
C.1000×2.25%+1000 D.1000×2.25%×2+1000
16.下面六位数中,F是不等于0比10小的自然数,S是0,一定能被3和5整除的数是( )。
A.FFFSFF B.FSFSFS C.FSSFSS
17.比的前项与后项( ).
A.都不能为0
B.都可以为0
C.前项可以为0
D.后项可以为0
18.把3∶2的前项加上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A.加上12 B.乘4 C.乘5
19.有一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从它的一个顶点处挖去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后,剩下物体表面积和原来的表面积相比较________,剩下物体体积和原来的体积相比较________ 。正确选项是( )。
①大了 ②小了 ③不变 ④无法确定
A.③① B.③② C.③③ D.无法确定
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每题4分,共8分)
20.按要求在方格纸中作图。
①在如图方格纸中画出以A(3,11)、B(1,9)、C(4,9)、D(6,11)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
②在如图方格纸中画出一个与平行四边形ABCD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21.请运用平移的方法把下面的图形变成正方形,并把平移成的正方形画在方格中。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22.一篇稿件,甲打字员独打6小时完成,乙打字员独打4小时可打完这篇稿件的,两人合打,几小时可以打完这篇稿件的?
23.马路边,有些卖西瓜的商贩用的秤“缺斤少两”,称出来是5千克,实际上只有4千克。如果要称足实际上的5千克,在该秤上称得6千克,这样能称足了吗?(通过计算说明)
24.李大爷家的棵园里苹果树和梨共有1200棵,已知苹果树和梨的棵数之比是8比7,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25.在比例尺是的图上,甲、乙俩地相距9厘米,一辆客车与一辆货车分别同时从甲乙俩地相向而行,2小时后相遇.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5:4,货车的速度是多少?
26.车队向灾区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去时每小时行80km,5小时到达灾区。回来时每小时行100km,这支车队要多长时间能够返回出发地?(用比例知识解)
27.某市目前的居民用电价格是每度0.52元。为了缓解高峰时段用电紧张,鼓励市民免费安装分时电表实行峰谷电价。峰谷电价收费标准如下:
时段
峰时(8:00—21:00)
谷时(21:00—次日8:00)
每度电价(元)
0.55
0.35
小红家一个月大约用电120度,其中峰时用电量和谷时用电量的比是3:1。请通过计算说明,小红家安装分时电表是否合算?
28.黑山镇计划退耕还林1840公顷,第一年完成计划的,第二年完成计划的,第二年比第一年少多少公顷?
参考答案
一、认真审题,细心计算(每题6分,共18分)
1、4.96;;4.78;;0.96
【分析】根据小数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答。
【详解】4.96 = 4.78 = 1-0.04=0.96
【点睛】
直接写得数时,注意数据特点和运算符号,细心解答即可。
2、9393;137;3720;19
【分析】将101×93变为(100+1)×93,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即可;将137×-137×利用乘法分配律逆运算变为137×,再进行计算即可;将37.2×48+372×5.1+37.2变为37.2×48+37.2×51+37.2×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逆运算进行计算即可;将变为,然后提取分子38的公因数19,最后变为19×÷,即可进行计算。
【详解】101×93
=(100+1)×93
=100×93+1×93
=9300+93
=9393
137×-137×
=137×
=137×
=137
37.2×48+372×5.1+37.2
=37.2×48+37.2×51+37.2×1
=37.2×(48+51+1)
=37.2×100
=3720
÷
=÷
=19×÷
=19×1
=19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简便运算,其中主要利用了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即a×c+b×c=(a+b)×c。
3、x=6.6;x=112.5
【分析】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将13.6-2x=0.4的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2x,然后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减去0.4,最后把2x=13.2的等号左右两边除以2即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把45∶x=3∶7.5变为3x=45×7.5,然后先计算乘法,再把等号左右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解答。
【详解】13.6-2x=0.4
解:2x=13.6-0.4
2x=13.2
x=6.6
45∶x=3∶7.5
解:3x=45×7.5
3x=337.5
x=112.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方程和解比例,解方程时,先把相同的项合并在一起,即把含有x的项放在等号的左边,把常数项放在等号的右边,然后等号两边同时除以x前面的系数,即可解得x的值;在比例中,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所以解比例时,把含有x的项放在等号的左边,把常数项放在等号的右边,然后等号两边同时除以x前面的系数,即可解得x的值。
二、认真读题,准确填写(每小题2分,共22分)
4、9 18 1 35
【分析】
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两个数是互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
【详解】
18÷9=2,18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9,最小公倍数是18;
5和7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35。
故答案为:9;18;1;3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关键是要掌握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之间的特点。
5、1500m2 9000m3
【解析】略
6、0
【分析】根据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任何数减去0都得原数;据此解答。
【详解】2-0=2
故答案为: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7、100亿
【分析】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千万位数字四舍五入,千万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要进1,千万位数字小于5要舍去。
【详解】千万位数字是5,要向亿位进1,9953420098≈100亿。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数的近似数,不要忘了在数字后面写上“亿”字。
8、.
【解析】此题注意区分两个单位“1”的不同,用其中一个数表示出另一个数,然后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方法求解.先把乙数看成单位“1”,甲数就是(1+),用除以甲数就是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
【详解】÷(1+)
=0.1÷1.1
=;
答:乙数就比甲数少.
故答案为:.
9、6
【解析】略
10、36
【分析】从圆锥的顶点沿着高将它切成两半后,表面积增加了两个三角形,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先求出圆锥底面直径,根据三角形公式求出面积,乘2即可。
【详解】18.84÷3.14=6(厘米)
6×6×2÷2=36(平方厘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锥的特征,圆锥纵切面是三角形,横切面是圆。
11、16
【解析】略
12、5; 4 30 1
【解析】略
13、
【详解】略
14、24厘米 30平方厘米
【解析】略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5、D
【解析】由以上分析可得:
1000+1000×2.25%×2;
故选:D.
16、B
【分析】FSFSFS个位上的数字是0,能被5整除,不管F是比10小的哪个自然数,F+F+F一定是3的倍数,所以FSFSFS也一定能被3整除,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A.个位不是0,不能保证能被5整除;
B.个位是0,能被5整除;共有3个F,所以FSFSFS也一定能被3整除;
C.个位是0,能被5整除;共有2个F,所以FSSFSS不能被3整除;
故答案为:B。
【点睛】
明确3和5的倍数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C
【详解】略
18、C
【解析】略
19、B
【分析】从大正方体的一个顶点处挖去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感觉上表面积少了3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但里面又出现了3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体积是真正少了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即1立方厘米。
【详解】有一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从它的一个顶点处挖去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后,剩下物体表面积和原来的表面积相比较不变,剩下物体体积和原来的体积相比较小了。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每题4分,共8分)
20、
【分析】①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先确定每个点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成平行四边形;②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格,高是2格,面积是6格,三角形的底可以是6格,高是3格。
【详解】①在如图方格纸中画出以A(3,11)、B(1,9)、C(4,9)、D(6,11)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下图)。
②在如图方格纸中画出一个与平行四边形ABCD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下图)。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格,与它相等的三角形面积也是6格,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确定底和高,画出满足题目条件的三角形即可。
21、见详解
【分析】观察图可知,将图中左边的三角形通过平移的方法移动到右边的三角形位置,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据此作图。
【详解】作图如下:
【点睛】
本题考查了做平移后的图形,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进行平移。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22、3小时
【解析】1÷(+)
=1÷(+)
=1÷
=1×3
=3(小时)
答:两人合打,3小时可以打完这篇稿件.
23、不能 (计算说明看详解)
【解析】5÷= 6.25(千克), 6千克<6.25千克
答:这时他称不够5千克。
24、苹果树有640棵,梨树有560棵。
【解析】把李大爷果园里苹果树和梨树的总棵数看作单位“1”,其中苹果树的棵数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苹果树和梨树的总棵数乘苹果树的棵数所占的分率就是苹果树的棵数;用两种果树的总棵数减去苹果树的棵数就是梨树的棵数。
【详解】1200×
=1200×
=640(棵)
1200﹣640=560(棵)
答:苹果树有640棵,梨树有560棵。
25、80千米/时
【分析】这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40千米,已知图上,甲、乙俩地相距9厘米,据此即可求出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求出客、货车的速度之和.再把客、货车的速度之和平均分成(5+4)份,先用除法求出1份的速度,再用乘法求出4份(货车的速度)的速度是多少。
【详解】40×9=360(千米)
(360÷2)÷(5+4)×4
=180÷9×4
=20×4
=80(千米/时)
答:货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再求出客、货车的速度之和,然后再根据按比例分配求出货车的速度。
26、4小时
【分析】根据题意知道,路程一定,即速度与时间的乘积一定,所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由此列出比例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这支车队要x小时能够返回出发地,
100x=80×5
100x=400
x=4
答:这支车队要4小时能够返回出发地。
【点睛】
本题考查了比例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判断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何比例,然后找准对应量,再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27、120××0.55+120××0.35=60(元)
120×0.52=62.4(元)
60元<62.4元
答:小红家安装分时电表合算。
【解析】略
28、1840×(- )=230(公顷)
【解析】用总面积乘第二年比第一年完成的分率差即可求出第二年比第一年少的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