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农村农业农民 2023.11B社会民生Shehui Minsheng返乡老年农民工的养老对策摘 要:返乡老年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的特殊组成部分,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在当今社会、经济以及人口转型的背景下,返乡老年农民工养老存在制度性养老资源不够完善、土地保障功能日渐弱化、家庭养老资源无法保证以及个人养老资源亟须强化等问题。为了助其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建议在政府的主导下,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采取以家庭为主的养老形式,大力倡导互助养老,不断提高返乡老年农民工的养老水平。关键词:养老;返乡老年农民工;养老支持;对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
2、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目前,随着社会、经济、人口结构的转型,大量农民工,尤其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缺少一技之长的老年农民工纷纷回流,形成老年农民工“返乡潮”。因种种原因,部分返乡老年农民工长期游离于现行养老保障制度之外,成为典型的“边缘人”。如何助其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成为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概念界定与文献梳理“农民工”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最早见于 1984 年的社会学通讯,是指户口与户籍在农村,但长期生活、工作在城市,主要从事非农
3、生产,具有较大流动性与季节性的劳动者。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农民工的数量逐年增加,近年来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老年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的特殊组成部分,学者们有关老年农民工的界定尚未统一,但基于人口学有关老年人口年龄划分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退休年龄的划分以及我国养老保障有关领取保障金的年龄规定,我们可将其界定为: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出生、目前最低年龄为 50 岁,正在外出务工或曾外出务工的劳动者。目前学界有关返乡老年农民工养老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关于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养老问题的研究。如赵迪(2018)认为第一代返乡农民工生活缺乏保障、精神缺乏慰藉,必须采
4、取措施解决其返乡养老的困境;陈光与杜辉(2018)认为农民工养老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尤其是“传统农区”的第一代农民工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尤为迫切,必须妥善解决。其二,关于高龄返乡农民工养老问题的研究。如严佩升等(2018)认为高龄农民工因年龄偏大、身体偏弱,返乡养老成为其必然选择,但因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原因,其养老面临诸多困难;王超与王志章(2009)认为金融危机所导致的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造成了大批失业返乡农民工,其中大龄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综上所述可见,已有的研究成果虽然不乏亮点,但同时也存在研究关注程度偏低、研究内容不够丰富、研究深度有待挖掘等不足之处。因此,
5、如何为返乡老年农民工提供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的养老支基金项目:2022 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湘社评20213 号)作者简介:易想和(1978),男,湖南汨罗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老年伦理与政治社会学。通信作者:汤露(1994),男,湖南益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易想和,成 辉,汤 露,王湘军(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村农业农民 2023.11B 39持,已成为一个实践上亟待妥善解决、理论上急需合理阐释的重要问题。二、返乡老年农民工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返乡老年农民工的养老离不开各种养老资源的支持。这种支持既可以是政策制度与法律法规的制定,也可以是物品、资金、服
6、务以及各种良好机会的获得。但处于急剧转型背景下的返乡老年农民工,充分获得上述各种资源的概率并不大。(一)制度性养老资源不够完善制度性养老资源主要是指由政府主导制定的,以惠及全体公民为基本目标,具有公共性、非排他性、非独占性等属性特征的养老政策与法规。科学且完善的制度性养老资源是确保返乡老年农民工实现公平养老的关键。但现实中,一则返乡老年农民工的户口与户籍均属于农村,而传统养老保障制度却以城镇人口为优先保障对象,这导致返乡老年农民工难以享受现行城镇养老保障制度及其红利;二则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尚存一些不合理之处,许多未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返乡老年农民工不能正常参保,而且现有养老保
7、障制度中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续保、缴费年限、转移等方面的规定,未能充分考虑其流动性大、季节性强、工作特殊等特点,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二)土地保障功能日渐弱化在我国,土地曾在农民的养老保障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农民生于斯,长于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土地为依托,以乡土为寄托,世代繁衍。因此,我国传统的农民养老,本质上就是典型的土地保障型养老。虽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土地的保障功能,受到广大农民发自内心的支持与欢迎,然而,近些年来,土地的保障功能呈现出不断弱化的趋势。细究其原因,一则农业生产成本增幅较大,种子、化肥、农药、劳动力等农业投资成本日渐上涨,但普通农
8、产品的价格却未能同步提高,导致土地净产出下降;二则诸多返乡老年农民工年轻时即外出务工,年老返乡后因体力下降、农业劳动技能荒疏等原因更难保证土地高效、高产;三则虽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流,但农村人多地少的整体格局并未改变,加之我国除部分平原以外,还有不少宜耕土地广泛分布于丘陵、山地,不适宜于机械化与规模化耕作,导致返乡老年农民工完全依靠土地作为养老保障的可能性有所降低。(三)家庭养老资源无法保证传统视阈内的家庭,无论是从观念还是从现实而言,一直是我国养老的主要场所,家庭不仅能给老年人提供一定的物质资源,而且能提供精神慰藉与心理支持。但自 20 世纪 70 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9、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育意愿发生了较大转变,人口生育率有所下降,我国社会人口结构、家庭结构都发生了较大改变,传统的联合家庭日益被核心家庭、主干家庭等类型取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也可称之为第二代农民工)外出务工,使得传统的以家庭成员或亲戚邻居相互照顾的互助养老模式受到了剧烈冲击。同时,由于家庭投资多侧重于教育、建房(购房)、婚姻等方面,致使家庭功能,尤其是养老功能也随之萎缩弱化。加之返乡老年农民工常年在外务工,离土又离乡,其与家乡的文化纽带必然随之减弱,与家人(包括亲戚与邻居)的情感联系也逐渐淡薄,导致他们因年老返乡养老时,很难真正融入到乡土社会之中。(四)个人养老
10、资源亟须强化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农民工群体的整体参保率并不高,老年农民工群体参保率更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个。其一,收入不高。返乡老年农民工因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且多数缺乏一技之长,在城里基本从事的是“脏、乱、累、差”的工作,与城市白领相比,工资水平明显偏低,在家庭负担较重的情况下,很难依据养老保障政策的要求拿出一部分收入参保。其二,意识不强。正因为其文化程度不高,无论是参保意识还是维权意识都不够。一方面,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民工根本不愿意参保,在他们看来,参保后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获得养老保障,这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拿辛辛苦苦赚的血汗钱去参保,远没有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实惠;
11、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工不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参保的合法权利,当正当的参保权利受到侵犯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解决。社会民生 Shehui Minsheng40 农村农业农民 2023.11B社会民生Shehui Minsheng三、对策返乡老年农民工曾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挥洒过汗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理应让其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一)政府主导、完善制度返乡老年农民工养老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社会各界、老年人自己及其家庭的努力,更离不开政府的主导。第一,政府要加大宣传的力度与广度,引导农民工,尤其是老年农民工积极参保,让农民工群体真正认识到参保的重大社会意义及对个人的重大保障作用。
12、第二,政府要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针对返乡老年农民工群体流动性强、地域跨度大等特点,单独制定与之契合的养老保障制度及政策。第三,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如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加强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第四,统筹规划,集思广益,多渠道、多角度制定返乡老年农民工的养老保障方案。要充分考虑到广大返乡老年农民工曾经为社会发展进步所作的贡献,按地区、按比例适当作出政策倾斜。(二)家庭为主、互助养老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元与细胞,广义的家庭不仅包括与返乡老年农民工具有血缘、婚姻或收养等关系的家庭成员,而且包括其他的家族成员、亲戚邻居。我们可以以返乡老年农民工的家庭为依托,以其居住的社区为辅助,以“亲
13、缘”“地缘”“友缘”等为纽带,大力弘扬尊老传统与孝道文化。一方面,要倡导家庭内部的家庭成员相互支持养老,特别是年轻的家庭成员,要积极主动地履行赡养、照顾老年人的义务,承担养老责任。另一方面,考虑部分返乡老年农民工的子女在外工作或生活,很难在身边陪护,可大力倡导“居家不离乡”的亲缘养老、地缘养老、社区互助养老和“低高龄互助式”养老等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方式,形成亲戚、乡邻一起来互相照顾、互助养老的格局。(三)加强培训、提升水平返乡老年农民工的养老,一则难在养老资金不够,二则难在自身综合能力不高。因此,第一,要采取多种措施筹措所需资金。除了依靠政府的支持与社会力量的参与以外,还要鼓励和倡导社会团体
14、、公益组织以及社会贤达人士的介入。可考虑在政府的主导下,进一步放开民间资本与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在坚持公平、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下,让其适当、合理盈利。第二,要整合社会优质资源,采用引导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与教育,帮助一部分农民工在改变观念、获得技能、提高能力的同时,较大幅度地提高收入水平。第三,要不断提升返乡老年农民工自身的素质,鼓励其继续参加合适的工作,创造价值。返乡老年农民工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人身体条件尚可,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与工作经验,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资源,完全可以继续工作,发挥余热,从而提升其养老保障的水平。第四,返乡老年农民工也要主动学习相关的文化科学知识和
15、法律法规知识,既要做养老保障的宣传员,也要做养老保障的示范岗,为真正解决返乡老年农民工群体养老问题贡献一份力量。参考文献:1 王莹莹,龚基云.我国第一代农民工养老问题研究 J.北华大学学报,2013,14(3):136-139.2 陈光,杜辉.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养老问题及对策探讨:以“传统农区”为例 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0(1):102-108.3 严佩升,邓天丽.互助养老:高龄农民工返乡养老新途径 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27(2):23-26.4 仇凤仙.时空断裂与互塑:第一代农民工务工生命历程分析 J.人口与社会,2018(6):68-78.5 赵迪.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就业与养老问题 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1):55-60.6 王超,王志章.金融危机背景下大龄返乡农民工养老保障模式与政策支撑 J.重庆社会科学,2009(3):58-63.7 梅兴文,冯譞.代际支持与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基于返乡农民工家庭的研究 J.人口与发展,2023,29(4):122-137.8 李梦莺.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研究 J.中国科技投资,2022(23):146-148.责任编辑:朱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