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成就及当代启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231212 上传时间:2024-04-1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成就及当代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成就及当代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成就及当代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思想政治课研究202305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成就及当代启示王一众【摘要】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引导工农群众积极参加红军参加革命,在鄂豫皖苏区开展社会教育活动。鄂豫皖苏区的社会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教育思想为理论指导,对农村青年、成年群众开展普遍而深入的识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军事教育与生产技术教育,主要组织形式有工农夜校与半日校、识字班与识字组、识字运动周,为苏区的革命战争、阶级斗争、建设与生产作出巨大贡献。鄂豫皖苏区开展独具特色的社会教育活动不仅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取得的成就对当代社会教育也具有重要启示。【关键词】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成就;当代

2、启示【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百年史研究(1921-2021)(项目编号:2 0&ZD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D261【作者简介】王一众,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3 0 0 0 7 1)。【文献标识码】A一、鄂豫皖苏区开展社会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基础较好且位置偏远的大别山区创建鄂豫皖苏区。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频繁袭扰和根据地极度贫困落后的现状,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急需巩固与发展。1 9 3 4 年1 月,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苏维埃的文

3、化教育中指出:“为着革命战争的胜利,为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为着动员民众一切力量,加人于伟大的革命斗争,为着创造革命的新后代,苏维埃必须实行文化教育的改革。”为提升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启发其阶级思想,动员群众参加红军参加革命,社会教育在鄂豫皖苏区蓬勃发展起来。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苏维埃中国,北京:中国近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 9 5 7 年,第2 8 2 页。64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成就及当代启示(一)提升工农劳苦群众文化水平鄂豫皖苏区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地区,该地区地处偏远,生存条件恶劣,当地群众在思想上长期受封建迷信禁,在经济上受到国民党反动派、帝国主义与地主阶级的多重压榨

4、与剥削,其艰难困苦之境可谓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之下,鄂豫皖苏区的工农劳苦群众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自由,一方面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压迫,使得劳苦群众没有多余的财力、物力和时间去接受教育。以自耕农为代表的农民群体无法享受安宁的生活,常年面对“苟捐杂税,兵匪骚扰,豪绅欺诈等等,他们受到异常的痛苦,走投无路”。另一方面,学校存在着严重的阶级歧视和严苛的准入制度,将广大劳苦群众彻底阻拦在教育大门之外,正所谓“教育权是跟着所有权走的一教育成为有产者的私有物”。在鄂豫皖苏区,拥有知识的工农并不多见。1 9 2 7 年以前,大别山地区不识字的

5、文盲十分常见,“湖北、黄安、麻城、黄陂、孝感等县占人口总数9 0%以上的农民大都是文盲。黄安县的青壮年文盲数竟高达9 5%,适龄儿童很少有上学的”。承受压迫已久的农民期望通过自发成立各种民间组织以反抗统治者的残暴统治,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加上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低下,武装自卫组织多以失败或解散而告终。大革命时期,大别山区外出求学的青年学生利用寒暑假回到家乡传播马克思主义,使得农民逐渐地了解到知识的重要性,产生学习知识、了解国事以改变自身悲惨命运的念头,“群众热烈的要求识字、读书、听政治消息、自已供给笔书本费及教员的工资”,可见鄂豫皖苏区的工农文化知识教育已经到了不得不开展的地步。(二)建立与

6、巩固鄂豫皖苏区政权初生的鄂豫皖革命政权除了面临国民党反动派采取的军事“围剿”外,教育“围剿”也是其重要攻击方式,国民党反动派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偷梁换柱成“反苏、反共、镇压工农”,并企图以此蒙蔽群众。因此,工农群众就必须开展教育活动,从思想上认清国民党反动派的真实面目。对群众开展文化教育,不仅能够认清国民党反动派的真实面目,在执行革命任务中也能够发挥作用。1 9 3 0 年6 月,毛泽东在赣南闽西的群众代表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识字对于赤卫队员站岗的重要性:“你们要站岗查路条,不学几个字怎么去查?怎么辨别真假?你们要学几个字才能起到查路条的作用,不然假的也看不出来。不识字光站岗只能起

7、到部分作用。”正如列宁曾说:“在不识字的国家内建设共产主义的社会是不可能的。”土地革命时期,社会教育在苏区的教育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 9 3 1 年7 月1 日,鄂豫皖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正式决定,鄂豫皖政府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苏区的无产阶级文化教育,对于工农分子实行1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档案馆:安徽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第1 册),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第2 页。李浩吾:新教育大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 0 0 7 年,第1 4 页。3张耀纶:鄂豫皖苏区教育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第5 页。陈元晖、邹光威: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北

8、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8 6 年,第3 0 页。皇束玉: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纪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8 9 年,第2 9 页。65思想政治课研究202305免费的教育”。1 9 3 1 年8 月4 日,鄂豫皖苏区文化教育委员会发布鄂豫皖区文化教育委员会通知第四号一一发展社会教育、训练小学教师的文件中指出“各级文委会应切实建立起来”,每所列宁初级小学校均应附设一所“贫民夜校及通俗演讲所、读报班”,鄂豫皖苏区开始全面兴办社会教育。是年8 月,鄂豫皖苏区颁布鄂豫皖区赤色学生联合会简章和鄂豫皖区教师联合会简章,这两份简章为苏区的社会教育的招生和教师选用提供制度依据。1 9 3 3 年8

9、 月1 2 日,毛泽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上指出:“用文化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政治和文化的水平,这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同样有极大的重要性。”这是由于接受社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青年和成年人,他们是苏区生产与建设的参与者,因此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直接关系到鄂豫皖苏区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三)动员工农群众参加革命斗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辟初期,红色政权不仅需要巩固与发展,而且需要大批干部领导群众进行工作,但当时可用来参与苏区政权建设的干部数量严重不足。因此,从广大工农群众中教育培养一批具备基本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党、团干部,动员工农群众参军、参战,已经刻不容缓。1 9 3 3 年1

10、 0 月2 0 日,中央文化教育建设大会通过的目前教育工作的任务的决议案指出:“社会教育是我们一个有力的武器,是吸收工人农民及红色战士、广大群众参加文化教育工作的武器。1 9 3 4 年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苏维埃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是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是努力扫除文盲,是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训令第一号目前的教育任务指出,苏区当前的文化教育目的主要是将群众有力动员起来,“加人战争,深入阶级斗争,参加苏维埃各方面的建设”。二、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开展的主要内

11、容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社会教育的内容是“使文化教育、政治教育和初步实用科学知识的教育正确的结合起来,并且贯彻到各种形式的群众教育工作中去”。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以扫除文盲为中心任务,通过举办工农夜校与半日校,识字班与识字组、识字运动周等方式以提升青年、成年群众的文化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建设和卫生健康认识。苏区群众通过社会教育学习和了解生活基本常识、苏维埃政府的基本政策,从而激发群众主动参加苏区建设与生产、参军参战的热情,更增强了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第3 册),六安:安徽省六安新华印刷厂,1 9 8 5 年,第2 0

12、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编委会: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 册),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8 9 年,第4 5 7 页。毛泽东选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5 2 年,第1 2 5-1 2 6 页。4陈元晖、邹光威: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8 6 年,第6 1 页。5陈元晖、邹光威: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8 6 年,第2 9 页。6董纯才: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第1 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1 年,第1 4 2 页。66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成就及当代启示(一)识字扫盲教育鄂豫皖区赤色教师学生代表大会决议案指

13、出,社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厉行识字运动”,“扫除文盲”,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程度和政治认识”。由于鄂豫皖苏区的群众九成以上都是文盲,因此,鄂豫皖省苏维埃文化委员会决议案明确指出,发展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苏区的工农劳苦群众“必须实现文化上的完全解放”,通过教育“提高我们的思想和文化,增加我们的战斗力量,来完成建立新社会的伟大革命”。苏维埃政府在工人中成立工会,利用工会领导工人群体的社会教育。工会以工厂为单位,为工人开办工人工余学校,使用的课本有识字课本平民读本工农兵三字经工余读本等,这些课本内容紧贴工人工作和生活实际,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工人自身的苦难,如工农兵三字经中写道:“有钱人,压迫人

14、,不做事,吃现成,此等事,最不平工农兵,努力干革命事,功业成,享极乐,唱太平”。这些内容旨在使工人在识字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在农民数量庞大的农村,鄂豫皖苏区以乡为单位,为农民开办农民工余学校(主要指夜校和半日校),根据每乡自身情况开班1 3 所,学校场地与教员均由列宁小学提供。识字班、识字组和识字牌也是农民学习的主要方式,根据农民的劳作时间和文化程度,将其编入识字班或识字组,列宁小学附设学习场地,教员主要由小学教员或村里有文化基础的私塾先生担任,并给予一定费用。教材由教育人民委员部或鄂豫皖苏区文化教育委员会编印,如工农读本第一至三册,主要包含启发农民阶级意识、卫生健康意识和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等

15、内容。工农读本第二册第四十五课讲到迷信的后果:“某村有一个妇女,儿子生起病来,不去请医吃药,只是求神问卜,后来儿子死了,妇人哭得要命,生病不请医生,死了真可惜。”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几乎村村办起了识字班,人学人数达到万人以上。识字牌则是更为灵活、方便的学习方式。识字牌设立在村口或每条路旁,内容由小学教员每天将必学的生字工整地誉写在小型木板上,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教员将学过的字也抄写在识字牌上帮助农民加深记忆。村口站岗人员按照识字牌上的内容随机考察进出村的农民。由于村口站岗考查的大都是村里的小孩,路过的村民都不愿在孩子面前丢脸,便努力记住每天必学的内容。除此之外,广大工农群众还自发创办了多种识

16、字方式,如“课本识字读报识字、开会识字、标语口号识字、唱歌识字、生产劳动识字”。社会教育在鄂豫皖苏区普遍地开展,使得苏区群众的文化程度大幅提高,识字的人数大幅增加,有些以前不识字的,现在也能够写自已的名字、写信、写标语了。(二)思想政治教育鄂豫皖苏区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多样,如短期政治学校、训练班、歌谣、顺口溜等。在短期政治学校,其任务是提高青年和成年群众的政治水平,联系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张耀纶:鄂豫皖苏区教育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第2 2 8 页。董纯才: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第1 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1 年,第3 1

17、 8 页。3张挚、张玉龙:中央苏区教育史料汇编(下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1 6 年,第7 5 9 页。4董纯才: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第1 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1 年,第3 1 7-3 1 8 页。67思想政治课研究202305了解中国和世界问题,激发群众的家国情怀和阶级意识。训练班中,苏维埃政府将政治教育与工农识字相结合,如工农读本第三册讲到帝国主义本质时指出:“帝国主义,是压迫无产阶级,侵略殖民地的强盗!是屠杀工人农民最残酷的恶兽全世界无产阶级和殖民地群众,要想彻底解放,就要团结起来,消灭一切帝国主义。”讲到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时指出:“苏联是苏维埃社会

18、主义联邦共和国,是世界无产阶级和殖民地革命的大本营,是帮助中国革命的好友。”讲到国民党反动派时指出:“国民党是投降帝国主义的走狗!是出卖民族利益的恶贼我们要打倒帝国主义,首先就要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教材中通过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与苏联的强烈对比,使群众全面了解“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一重要命题,更深刻明白革命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参加革命事业。此外,苏区还自编歌谣,方便群众劳作时启发自身思想觉悟,如“分田又分地,自种又自吃,读读文化课,看看列宁报,口唱革命歌,人人真快活”。这首自编歌谣将学习文化、了解时事、学习政治三者结合起来。又例如“我们苏区人,个个都觉悟,参加革命杀敌

19、人,革命要诚心”;“红军打天下,穷人掌印把,大权在手自当家,枪杆自己拿”。这些歌谣具有朗朗上口易记忆的特点,使得群众在生活与生产中随时随地可以学习领会。(三)生产技术教育鄂豫皖苏区的社会教育还为苏区的生产建设服务,这是由于苏区参加生产建设的青年或成年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九成以上的劳动者甚至连自已的名字都不认识、不会写,因此提升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生产技术能力,对于苏区的生产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各地开办了各类工厂和技术训练班。例如在被服厂,苏维埃政府一面组织裁缝师傅向青年工人传授裁剪、弹花、絮棉等生产技术知识,一面组织教员在工厂为青年工人开展识字教育和政治教育,经过一个月的紧

20、张学习和生产,青年工人生产出来的被服为工农革命第七军的红军指战员提供了后勤物资保障。青年工人学习所使用的课本内容也紧贴工人生产生活实际,如“王立民的老婆是纱厂的女工,听说生小孩子了,她得到劳动法的保护,产后休息了八星期,工资仍旧按时发给”。工人通过真实事例明白中国共产党是为工农自身谋利益的政党,思想也由被动转为主动。同时,政治教员也由厂里党内负责同志担任,这样教员就可以根据厂里情况,通过表扬或树立工人模范来激发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还可以将工人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地通过政治文化课予以解决。通过教授工人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工厂的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类似的还有鄂豫皖苏区军事委员会兵工厂,厂里工

21、人通过学习文化知识了解武器对革命的重要性,夜以继日地为红军战士生产枪支弹药等武器装备,工人还运用所学技术知识自发研究枪支、子弹的制造原理。1 9 3 0 年底,鄂豫皖1张挚张玉龙:中央苏区教育史料汇编(下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1 6 年,第7 6 4 页。张挚、张玉龙:中央苏区教育史料汇编(下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1 6 年,第7 6 7 页。3毛泽东选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第3 页。董纯才: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第1 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1 年,第1 4 3 页。张耀纶:鄂豫皖苏区教育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22、 9 8 8 年,第8 0 页。68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成就及当代启示苏区军事委员会兵工厂的工人在技术专员钱钧的指导下,将缴获来的德国“容克”式高级教练机重新组装并试飞成功,为了表达对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的敬意,“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把这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展现了工厂工人在党的领导下接受教育展现出先进的科技水平。(四)卫生健康教育鄂豫皖苏区政府始终重视群众的生命安危,将卫生健康教育与识字教育结合,教员在课堂教学时利用生活常识读本向群众宣传日常生活卫生的重要性。如工农读本第二册第四十四课讲到“扑灭蚊蝇”的重要性时指出:“蝇能传染疾,蚊能传染疾,蚊子咬了身体,蝇子飞到饭菜里,都会传染疾病的。要想不生疾病,

23、就要扑蚊和蝇。第三册第七十二课讲到如何“防止疥疮”时指出:“生疥疮的人,要用热水洗澡,洗澡后,用疥疮药去搽。”群众在学识字的过程中轻松了解到卫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自觉提升对日常卫生问题的重视。讲到早婚对女性的危害时,苏区政府专门组织群众演员,采用独幕剧的方式向群众解释早婚对身体的损害,如医生与青年妇女的对话中指出青年妇女身体虚弱多病的原因,并告诫道:“一个人不到一定的年龄结婚,身体上是要受到伤害的。”并指出男女适婚年龄分别为二十岁、十八岁。通过这种舞台表演的方式,使群众直观地了解到适婚年龄与自身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在思想上逐渐剔除封建迷信思想,逐步树立起健康婚育的科学观念。苏区还通过定期开展卫

24、生大扫除来树立群众的卫生意识。首先向群众介绍不注意环境卫生、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会引发的各种病症,继而导致家庭陷人极度贫困甚至发生人员死亡的可怕后果;然后教育群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卫生意识,如培养群众养成及时清除生活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饮用生水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群众讲究卫生、爱护环境、预防疾病等行为规范,为了确保鄂豫皖苏区群众对卫生问题的重视,苏区党和政府积极发动儿童团帮助监督与纠正人们的不良习惯。卫生意识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之后,疾病和死亡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对破除农村迷信陋习具有促进作用。三、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的组织形式鄂豫皖苏区为社会教育组织了适宜群众生产、生活的学习形式,如工农夜校、

25、补习夜校通常设在固定地点,识字班和识字组通常设在农民家中,识字牌则设立在村口,文化教育委员部还为农民开展了识字运动周,为工农开展各种技术训练班。受到教育后的工农群众在思想觉悟上、生产技术上都表现出强烈的积极性,有的工农通过参加学习班,逐渐走上苏区建设的领导岗位,有的则踊跃参军参战,为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华中师范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鄂豫皖苏区革命史资料选编(一),内部刊印,1 9 5 1 年,第3 2 5 页。张挚张玉龙:中央苏区教育史料汇编(下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1 6 年,第7 5 8 页。张挚、张玉龙:中央苏区教育史料汇编(下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1

26、 6 年,第7 6 6 页。69思想政治课研究202305(一)成立工农夜校与半日校鄂豫皖苏区根据工农群众的工作时间和学习程度,创办夜校和半日校方便群众学习,苏区2 0 至4 0岁的青壮年基本都参加工余夜校,每晚去学习,教材主要由生活常识和苏区各种报刊消息自编而成,学习内容主要是生产、生活中的常用字以及根据革命战争任务和土地革命拟定的宣传口号等。苏区夜校和半日校的办学地一般由列宁小学附设,教员主要由小学教员或私塾先生担任。1 9 3 3 年8 月6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命令第十二号颁布了夜校办法大纲,促进工农夜校走上规范化。工人补习夜校基本是以工厂为单位,工人可以一边学习生产

27、技术,一边学习政治文化知识。工厂教员由该厂负责同志兼任,以识字和政治教育为主。1 9 3 4 年4 月,苏维埃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重新审订夜学校及半日学校办法,规定学员以“能写信,做报告,看红中为毕业标准”。鄂豫皖苏区各县开办的工厂基本都成立了补习学校,如红安县衣工厂、麻城县衣工厂、列宁室衣工厂、六安县衣工厂、固始县衣工厂等工厂均设有工人业余补习学校;除工厂外,各类矿厂也设置了工人业余补习学校,商城县有红日造纸厂和印刷厂,罗山县有永生织布厂、纱厂,桐柏县有铁矿厂,固始县有杨山煤矿,金寨县与固始县交界的煤矿厂等,都克服困难坚持开办工人夜校,为党的革命事业培养了数名领导干部和红军战士。例如,固始县的

28、杨山煤矿夜校,先后培养出张泽仁、张泽礼等县、团及以上领导干部十几名,红军战士2 0 0 余名。鄂豫皖苏区群众在夜校学习文化知识,了解国家政治消息,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一致认为“夜学顶好”。据不完全统计,“鄂豫皖苏区工人参加业余补习学校、识字班、识字组学习的达2 3 0 0 0 余人”。(二)创办识字班鄂豫皖苏区政权建立初期,由于战时环境、经济、工作人员等条件限制,无法在苏区迅速创办正规的学校。1 9 3 2 年6 月2 0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发布第六号训令,指出各苏区的各级文化委员会要在各乡、村很快组织起“妇女识字班”和田间流动识字班”,鄂豫皖革命苏区随后便开始根据中央苏区和鄂豫皖省苏维埃政

29、府的指示开办识字班。参加识字班学习的对象包括不能参加夜校的群众和文化程度不高的机关工作人员。苏区政府将识字班分为三个学习阶段:第一个阶段一千字,第二个阶段两千字,第三个阶段三千字,并以完成第一个阶段作为扫除文盲的标志,因此第一阶段又分为五级,第一级一百字,第二级二百字,第三级五百字,第四级七百字,第五级一千字。由于参加识字班的群众数量众多,且群众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不固定,识字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开展教学。例如在识字班中,除了教员教群众以外,第三阶段的群众可以教第二阶段的群众,第二阶段的群众可以教第一阶段的群众,总之识字多的可以教识字少的群众。教学时间地点还可以灵活变换,例如在田间地头、在吃饭休

30、息时,“他们利用吃晚饭的时间端着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第5 册),内部刊印,1 9 8 5 年,第7 5 页。张耀纶:鄂豫皖苏区教育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第8 3 页。3张耀纶:鄂豫皖苏区教育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第1 3 2 页。张耀纶:鄂豫皖苏区教育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第8 3 页。70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成就及当代启示饭碗到识字班边吃、边认字,每天认几个字”。1 9 3 0 年秋,六安县各乡苏维埃政府在列宁小学附设了成人识字班,主要招收家境贫困的青年加人学习,识字班根据青年学习期限

31、分为初级班和中级班。1 9 3 0 年冬,罗山县第五区开办识字班,主要招收农民。1 9 3 1 年6 月,英山县停办私塾,以十户为一组,每组开办一个识字班,识字班大都设在农民家中方便农民就近学习。1 9 3 1 年前后,赤城县(今商城县)建有识字班1 0 3 所,红安、麻城、光山、霍山开办的识字班均超过8 0 所,英山、潢川、罗山、霍邱、太湖等县开办的识字班也在5 0所以上。识字班的每期学员“少则三四十人,多则百十人”。据不完全统计,鄂豫皖苏区各县参加识字班识字的农民人数多达3 0 余万人。通过识字班这种方式,不仅极大地缓解了苏区师资缺乏的情况,还有助于群众提升和巩固所学知识。除识字班外,苏区

32、还创新出识字组和识字牌的学习方式。如识字牌设置在村里每一条路口、村口查票处,识字牌上的字由识字班主任每天更新,守路人员负责教会路过的群众识字(三)开展识字运动周为最大限度地发动工人群众投身苏区建设,并且将当前蓬勃发展的教育局面保持下去,鄂豫皖区总工会发布第四号通告,决定在工人中间开展识字运动周,以期提升工人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工作能力。1932年,鄂豫皖区总工会要求将1 月2 1 日(列宁纪念日)到1 月2 8 日(共七天)设定为识字运动周,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为此项运动专门制定发布了识字运动周宣言,其中写道:“我们的阶级敌人剥夺我们读书识字的机会,文字在敌人手里起过很大的作用,证明了它是一种有

33、力的武器我们大家都尝够了不识字的痛苦,现在我们的敌人进攻的时候,我们多认识一个字就和多有一颗子弹一样的。”识字运动周又称工人识字竞赛周,即个人竞赛、小组竞赛、分工会竞赛、区工会竞赛和县总工会竞赛五种竞赛方式。首先,鄂豫皖苏区政府文化委员会在苏区普遍地建立工人识字班,聘请教员为工人教授文化知识,教授内容为苏区规定的识字三个阶段中应掌握的学习内容,接受教育的工人群众即可参与识字竞赛。个人竞赛中,工人群众可以自主选择竞争对象,并在识字班主任的监督下开展识字竞赛,以识字数量多少作为胜负标准;小组竞赛和分工会竞赛的竞赛办法相同,以上三种竞赛中个人成绩最好的工人能够获得一串钱以及与学习相关的奖品,如:笔墨

34、纸、文具、书籍等,有的地区直接给胜出的工人发现金奖励。鄂豫皖区总工会制作“优胜红旗”和“粗麻劣旗”(正面写上“好不害羞”四个字)分别发给识字竞赛中成绩优异或欠佳的区工会,以示表扬或批评。县总工会之间的竞赛方式与此相同。为动员更多的工人群众参与识字运动周,总工会和文化委员会指导各级工会采用各种方式对工人群众进行宣传鼓励。如在工厂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口号、在街头分发宣传单。鄂豫皖苏区总工会还对各地识字运动周的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要求各县总工会“必须把识字运动的经过具体报告特区总工会,以后每月报告一次关于工人姬忠林、刘卫东:中原革命根据地成人教育史略,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0 年,

35、第3 8 页。张耀纶:鄂豫皖苏区教育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第8 7 页。张耀纶:鄂豫皖苏区教育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第9 1 页。71思想政治课研究202305识字问题”。随着工人识字运动竞赛的影响不断扩大,农民群众也开始参与其中,竞赛方式与工人相似。通过为期一周的识字运动周的开展,鄂豫皖苏区政府加强了对工农群众的有力领导,群众也从中学习更多文化知识,体验到教育带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四)建立技术训练班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为苏区生产建设服务,因此苏区建立了多种技术训练班,教育培养专业技术性强的工人群体。为及时解决红军的被服问题,鄂豫皖苏区创办多个被

36、服厂,例如1 9 2 7 年底,鄂东北特委在王家楼建立大悟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被服厂”,聘请师傅向工人传授生产被服的技术知识,经过一个月左右时间的训练,工人生产的被服解决了工农革命军指战员的冬装问题;1 9 3 1 年,鄂豫皖苏区五一模范工厂在新集成立,主要任务是为红军生产被褥和衣服。除被服厂之外,苏区又创建多所纺织学校以造就专业纺织人才。例如位于赤城南溪火神庙内的“女子职业改进社”,该校的生产课向学员传授纺纱、织布、裁缝等生产技术,计算课则由工人师傅结合生产实际,教会学员“计算多少纱能织多少布,一匹布能缝几件衣服、几床被褥等”。“女子职业改进社 培养出来的纺织人才很快便被派遣到鄂豫皖苏区军

37、衣被服厂担任领导职务,在他们的带领下,苏区的被服生产效率获得极大提升,打破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对苏区的经济封锁。为保障军民的粮食供应,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鄂豫皖苏区于1 9 3 1 年夏开始创办农业学校。如新集农业学校,专门教授学员插秧、施肥、下种、收割等专业农业基础知识,培养学员运用科学知识管理农作物的生长、成熟过程。经过系统培训,学员们将学来的专业务农知识和技术又传授给不懂生产的农民,最终帮助鄂豫皖苏区实现粮食增收,成功摆脱生存困局。此外还设有鄂豫皖苏区军事委员会兵工厂,专门为红军战士生产枪支弹药等武器装备,创办新集财经学校为苏区经济发展培养专门人才。鄂豫皖苏区成立专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又

38、成为苏区各类技术训练班的领导人或专业师傅,苏区社会教育活动中积极发挥这种传帮带的作用,不仅能够快速填补苏区生产建设、政权发展需要的干部骨干和专业人才,也激发了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社会教育、投身革命的积极性。四、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取得的成就鄂豫皖苏区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使青年、成年群体,甚至是老年群体的文化知识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在提升苏区生产效率、巩固和发展苏区政权、破除苏区封建迷信习俗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提升工农群众知识水平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各地均开展了规模不同的夜校、识字班、识字组等训练班,参加识字教育的群众有从事生产劳动的青年男子,也有家庭妇女,甚至年龄超过六十岁的老人也主动参与其

39、中。据不完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河南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第3 册),六安:安徽省六安新华印刷厂,1 9 8 5 年,第2 1 0 页。姬忠林、刘卫东:中原革命根据地成人教育史略,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0 年,第6 3 页。72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成就及当代启示全统计,鄂豫皖苏区各县参加识字教育的农民人数超3 0 万,其中妇女占了总数的6 5%左右,妇女普遍地接受教育,极大改变了大别山区偏僻、落后的面貌。1 9 3 4 年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妇女从文盲中得到了初步的解放,因此妇女的活动十分积

40、极起来。妇女不但自已受教育,而且在主持教育,许多妇女在做小学与夜校的校长,做教育委员会与识字委员会的委员了。”苏区妇女从原本只知道围着厨房锅台打转的处境,接受教育学得知识后走出家门,积极参与苏区建设的各项工作,足以证明苏区社会教育影响之深刻。国民党反动派对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产生的影响也感到极大震惊。1 9 3 4 年国民党反动派在湖北特教半月刊第一卷第二期上公开承认,鄂豫皖苏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幼童以至村夫农妇,莫不悉受传染”,著名反共人物程汝怀也认为苏区课本“切合实际生活”,无论识字与否的老人都能够对“打倒富农地主、拥护红军”等口号悉数道来,并叱骂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很恶毒,是很可怕的”,从

41、敌人的强烈反应中更能证明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取得的成功。对于当时鄂豫皖苏区几乎全民参加社会教育提升知识水平的盛况,识字运动在鄂豫皖苏区带动数以万计的工农群众参与学习,可见识字运动在鄂豫皖苏区覆盖面之广。据曾任夜校教员的王成海老人回忆:“当时,群众学文化的积极性、自觉性不仅历史少见。即使大力号召业余扫盲的今天,也无法比拟。”(二)提高群众思想政治水平鄂豫皖苏区工农群众接受社会教育之后,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并且将这种革命觉悟转化为不可撼动的革命信念。1 9 3 4 年1 1 月,红二十五军参加长征后,留守在鄂豫皖苏区的干部带领群众始终为党坚守阵地、严守秘密,不幸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

42、,无数对党忠诚的群众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献出自已宝贵的生命。在七里坪,国民党反动派为寻找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踪迹,一次性残忍杀害了平台岭2 0 0 0 多名群众,当地流传着的一首歌谣,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地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与奉献:“哪朵葵花不向太阳,哪个穷人不爱共产党!任凭白匪再猬狂,烧我房屋抢我粮,一颗红心拿不走,头断血流不投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全国最早成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其规模是土地革命时期仅次于中央苏区的一块较大革命根据地,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唯一一块坚持到解放战争胜利的革命根据地,社会教育提高了鄂豫皖苏区工农群众思想政治水平、武装其头脑,对革命事业的贡献不可谓不巨大。(三促进苏区

43、生产建设效率鄂豫皖苏区工人群众在党的领导教育下,学习了文化知识,思想得到极大解放,在经济生产上也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力量。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规定处于社会底层的贫苦工农群众和红军家属拥有优先且免费受教育权,社会教育为我国革命斗争各条战线输送了大批领导干部和革命骨干,如固始县杨山煤矿夜校为苏区培养出十余名县团级领导干部,培养出2 0 0 余名红军战士。据不完全统计,苏区自开展社会教育以陈元晖:老解放区教育资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北京: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1 9 8 1 年,第1 9 页。张耀纶:鄂豫皖苏区教育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第8 4 页。张耀纶:鄂豫皖苏区教育史,开

44、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第8 3 页。73思想政治课研究202305来,“参加工余学校、识字班、识字组、识字牌学习的工人达2 3 万人,农民1 5 0 万人,妇女7 0 万人”。正如鄂豫皖苏区五一模范工厂的工人所说:“过去,封建社会把咱们锁起来,永不能抬头,过着任人骑来任人打的牛马生活。现在,红军砸烂了我们身上的锁链,字也认得了,歌也会唱了,什么都快活了!”这些数量庞大的工农群众一旦接受正确的教育观念、武装其头脑后,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投人苏区生产建设当中,推动苏区的发展进程。(四)破除苏区封建迷信鄂豫皖苏区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目的还包括向群众揭露封建迷信思想的危害,以破除苏区盛行

45、的封建迷信与腐朽民风民俗。苏区建立前的统治者常年以封建迷信思想和腐朽民俗在思想上和生活上蒙蔽群众,群众长期受此影响,逐渐形成“宿命论的消极思想。鄂豫皖苏区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涤荡群众头脑中封建落后思想,从而革新苏区民俗。首先,苏区全面停办私塾,销毁四书五经和一切有关封建迷信的课本,“严格反对三民主义的、孔孟之道的、耶稣教会的以及一切地主资产阶级思想的材料”,私塾先生在识字教育中仅充当识字教员,不再教授学员的思想启蒙课程;其次,苏区使用新编的革命课本,例如在一本课本中指出:“封建头脑人,多半迷信深,分明是染病,却说是丢魂,请道士做解,接端公降神,实在盘于人,把金钱浪费。”简短的一段话清晰地解释了封

46、建迷信与生病的关系,帮助群众从识字课本中了解封建迷信的危害;最后,苏区还通过演讲、做科学对比实验等方式揭开封建迷信的真实面目,使群众能够客观看待事实,自愿参与破除封建迷信行动之中。五、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的新时代启示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是一种为适应战时根据地生产建设的教育实践形式,它在短时间内不仅极大提升了偏远山区贫困工农群众的文化政治水平,广泛动员群众参军参战,而且为边区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中的成功经验仍然能够为今天的社会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和反思,为我国教育

47、事业的发展增质添速。(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鄂豫皖苏区的社会教育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归根到底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苏区社会教育的全面领导。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央苏区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够在鄂豫皖苏区得到正确贯彻和实施,苏区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学习文化知识,了解政治经济,破除封建迷信思陈桂生: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第1 卷),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1 6 年,第3 1 7 页。张耀纶:鄂豫皖苏区教育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第8 2 页。3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编委会: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 册),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8 9 年,

48、第4 3 6 页。董纯才: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第1 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1 年,第1 4 4 页。74鄂豫皖苏区社会教育成就及当代启示想,为改变自身命运而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学科分支填补了我国多年的教育空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开始朝着国际化方向迈进,但是相比发达国家与世界名校的教育水平,我国教育事业仍然有多项工作需要深人改革与贯彻落实。新时代,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教育才能够得到更加系统、全面的发展,保证每一个群众都有机会享受我国教育发展的成果,接受公平、科学的教育。只有国家大力兴办教育,全社会的群众共同接受教育,教

49、育才能够培养造就可堪国家发展大任的各类型人才,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力量和人才基础。(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教育思想指导鄂豫皖地区劳苦工农群众常年遭受封建阶级、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群众缺乏教育启发民智,只能成为统治阶级取经济的工具。在苏区,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社会教育思想指导社会教育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社会教育思想指导下,工农群众可以根据自已的兴趣和目标选择专业,正如马克思曾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马克思认为,社会底层群众想要改变命运只能依靠彻底的

50、革命。“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在教育实践中,苏区规定首先免除红军家属的学习费用,其次是贫苦家庭的孩子,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办教育就是为了服务广大劳苦工农群众;让群众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启发群众自身的思想觉悟,分清是非曲直,共同建设自己的国家。新时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教育思想指导,群众的受教育权才能够牢牢掌握在自已手中,才能够使社会教育的发展始终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三)坚持走群众路线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首先,教育对象是社会上急需变革自身命运的广大劳苦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