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人参,第一节 浸出制剂,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第一节 浸出制剂,概述,常用浸出制剂,提高浸出制剂质量的措施,中药剂型的改革原则,第一节 浸出制剂,概 述,2.特点:,1.,含义,:,浸出制剂是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所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制剂。,多效性,具各浸出成分的,综合作用,作用,缓和持久,、,毒性低,与中药材比较,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加,贮存过程中,易沉淀、变质,影响质量与药效,第一节 浸出制剂,概 述,2.,浸出溶媒与附加剂,溶媒,:,常采用纯化水、药用乙醇、蒸馏酒等。,附加剂:防腐剂、矫味剂等。,浸出原理,第一节 浸出制剂,浸出过程:,浸润、渗透阶段 解吸、溶解阶段,扩散阶段 置换浸出阶段,传质过程:,溶质,药材,固相,溶剂,液相,浸出过程,1)浸润、渗透阶段:,溶剂进入细胞内,浸出溶剂,极性(水、乙醇),非极性,药材性质,糖、蛋白质,脂肪油、蜡质(干燥),1)浸润、渗透阶段:,(,溶剂,润湿药材,渗入细胞),表面活性剂,,易润湿。,脱脂、脱蜡,(水),药材先行,干燥,(非极性溶剂提取),浸出过程,2)解吸、溶解阶段,:,有效成分从组织中解吸、溶解,溶剂不同,溶解成分不同,乙醇,-,胶质,浸出过程,3)扩散阶段:,细胞内,(浓度高、渗透压高),浓度差、渗透压差,(Ficks方程),溶剂,(动态平衡),浸出过程,4)置换浸出阶段:,用新鲜溶剂、,低浓度,浸出液置换高浓度浸出液。,提高,浓度梯度,,加快浸出速度,浸出过程,影响浸出的因素,1,、浸出溶剂:,浸出,有效成分,,,无效成分,,,安全无毒,价廉易得。,浸出辅助剂:,提高浸出效果(,酸、碱、表面活性剂等),混合溶剂。,溶剂,pH,值:浸出,、稳定性,。,1、浸出溶剂:,水:,离子水、蒸馏水,最常用,但选择性差,霉变:,(生物碱盐、甙、氨基酸、蛋白质、鞣质、树胶),影响浸出的因素,1、浸出溶剂:,乙醇:,防腐。,不同浓度乙醇可选择浸出不同有效成分,,90以上:挥发油、树脂、内酯等,,5070%:生物碱、甙类,,用50以下:葸醌类化合物等。,影响浸出的因素,1、浸出溶剂:,氯仿、乙醚、石油醚:,非极性有机溶剂,,脂肪油、挥发油、蜡质、生物碱及某些甙。,有效成分的提纯、精制,,脱脂或脱蜡。,影响浸出的因素,2、药材粗细,药材粗,,表面积小,浸出效率低,,太细,浸出杂质多。,药材的性质、浸出溶剂、浸出方法。,水,(膨胀)粗粉,,乙醇:,中等粉,,含,粘性,物药材,,粗,粉;,坚硬,药材:细粉,疏松药材:粗粉。,影响浸出的因素,药材的粉碎、过筛,粉碎的目的:,减少粒径、增加比表面积,固体粉末:分六级,不同制剂有不同的粒度要求,粉碎原理:,外加,机械力,破坏 物质的,内聚力,粉碎设备:,球磨机,冲击式粉碎机:锤击式粉碎机,流能磨,筛分:将不同粒度的混合物料按粒度的大小进行分离,药筛:,冲眼筛,编制筛,筛子的孔径:标准筛、工业筛,筛分的设备:,摇动筛,振荡筛,3、浸出时间,浸出时间,浸出量,(扩散平衡),4、浸出温度:,微沸,温度,,溶解,扩散,,浸出,;,蛋白质凝固、酶破坏,制剂稳定性,热敏感药材,温度,。,影响浸出的因素,影响浸出的因素,5、浓度梯度:,浓度梯度,,浸出速度,。,6、操作压力:,组织坚实的药材,,压力,,,润湿,,,浸出,7、药材与溶剂的相对运动,:,渗漉,8、新技术,的应用:超声波,浸出方法,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水蒸汽蒸馏法,1、煎煮法:,药材加水煮沸,去渣取汁,药材,适当,粉碎,加水,浸泡,微沸,一定时间,分离煎煮液,药材,煎煮2-3次,过滤,煎煮液,浓缩,至规定浓度,制成各种制剂,适用范围:,有效成分溶于,水;,对湿、热,稳定;,杂质多;易霉变。,2、浸渍法,药材用适当溶剂在,常温、温热,条件下浸泡,浸渍出有效成分。,常温,浸渍法(冷浸法),,加热,浸渍法,,多次,浸渍法(重浸渍法)。,2、浸渍法,加盖、搅拌、,3-5,天、,滤过,粘性、新鲜、挥发性药材,无须浓缩、时间长、效率差(贵重、含量低),浸出工艺、设备,单级,浸出工艺:,溶剂,一次,加入,,,多,级,浸出工艺:,溶剂,分次,加入,,,连续逆流浸出,工艺:,浸出效率高,浸出液浓度高,浸出速度快,3、渗漉法,操作流程:,药材粉碎润湿装,于,渗漉器,浸渍,渗漉,滤过渗漉液浓缩至规定浓度。,动态,浸出:在渗漉器,上部,连续,添加浸出溶剂,自,下部,收集浸出液。,先收集约85药材重的初漉液另器保存,续漉液(约为初漉液的35倍)经低温浓缩后与初漉液含并,稀释或浓缩至规定标准,静置,取上清液分装,即得,图 渗漉装置,1渗漉筒;,2药粉;,3脱脂棉,(未置筛板),,4滤纸;,5浸出溶剂;,6烧瓶;,7接收瓶,浓度梯度,大,浸出效果好,溶剂,用量少,贵重,、,含量低,的药材,慢速浸出:1-3ml/min,,快速浸出:3-5ml/min。,3、渗漉法,连续逆流渗漉法,4、回流法,操作流程:,药材粉碎浸泡润湿,回流,回收溶剂,浓缩提取液。,挥发性溶剂,:乙醇、乙醚、氯仿等,反复套用,溶剂。,适用范围:,挥发性,、,不溶于水,的有效成分。,浸出液的蒸发,蒸发,:,浓度低,浸出液,加热,除去部分溶剂,溶液,浓度,。,减少破坏,:,淡,浸出液,浓,浸出液,,沸腾,蒸发,,自然,蒸发,,浸出液蒸发的影响因素,1、液面上蒸汽的,浓度,:,吹散蒸汽、减压蒸发。,2、液体蒸发面的,面积,:正比,3、液体表面上的,压力,:,反比,,减压蒸发,4、传热,温度差,热源、溶液的温度差,20。,5、液面,结膜,:,搅拌,6、,传热系数,:,减少热阻,不凝性气体,、,污垢层。,浸出液蒸发的影响因素,7,、液体的静压力,:,加大液面,、,沸腾蒸发,8、,沸点升高,:,浓度,,蒸发,,搅拌、加稀溶液,浸出液蒸发的影响因素,常用蒸发方法:,常压蒸发,减压蒸发,薄膜蒸发,1、常压蒸发,蒸发速度,慢,,适合,耐热,成分。,2、减压蒸发,移去蒸气,降低沸点,提高温度差,,蒸发,温度低,、,速度快,,浓缩,效率高,,,适用于,不耐热,成分。,3、薄膜蒸发,使浸出液,形成薄膜,后进行蒸发。,热传播快,、均匀,药液,受热时间短,不受液体静压和过热影响,可在常压或减压下进行,浓缩,效率高,,适用于,热敏性,成分。,浸出液,的干燥,1、干燥的原理:,传,热,过程 +传,质,过程,同时进行,热空气,(热),温差,湿物料,(水),分压差,0,2、物料中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干燥),湿,基含水量 =,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湿,物料总质量,干,基含水量 =,湿物料中水分的质量/,绝干,物料质量,3、物料中水分的性质(干燥),平衡水分:干燥,除不去,的水分,自由水分:干燥,可除去,的水分,空气的相对湿度 含水量,生产环境、贮存、包装,3、物料中水分的性质(干燥),结合水:,难,除去,干燥速度,慢,非结合水:易除去,干燥速度快,吸水性物料,:结晶水、细胞壁内的、毛细管中的、可溶性固体溶液中的水,4、干燥速率,定义,: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物料汽化的水分。,降速阶段,内部水分向表面的扩散,T,、,物料的分散度,恒速阶段,汽化速度,T,、,P,、,V,5、干燥的方法、设备,常用干燥,减压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厢式干燥器,流化床干燥器,喷雾干燥器,红外干燥器,微波干燥器,6、冷冻干燥,将物料冻结成,冰点,以下的固体,在高,真空,条件下,加热,,使水蒸气,升华。,热敏、易氧化、挥发性药物(生物制品、抗生素),产品易溶解,费用高,第一节 浸出制剂,常用浸出制剂,(一),汤剂,(二)酒剂,(三)酊剂,(四)流浸膏剂,(五)浸膏剂,(六)煎膏剂,第一节 浸出制剂,汤 剂,一、含义与特点,1、含义:汤剂又称汤液,系指药材加水浸泡一定,时间后煎煮去渣取汁而制成的液体制剂。,2、特点:,优点:制备简单、溶媒来源广、吸收快起效迅速,,具多效性和综合作用。,缺点:须临时煎煮,存在口服体积大、味苦、,儿童难以服用,易发霉、发酵等。,第一节 浸出制剂,汤 剂,二、制备,煎煮法,1.操作:,取切碎或粉碎成粗粉的药材,加水浸没药,材,加热沸腾并保持微沸一段时间,分离,浸出液,依法浸出23次去渣,合并各次,浸出液,即为汤剂。,汤剂可浓缩后,制成其他各种制剂。,2.制备注意,煎器的选择:选择化学性质稳定的器具。,如:陶器、砂锅、不锈钢器具等。,不宜选用铁器、铜器与铝器。,第一节 浸出制剂,汤 剂,药材的加工:制成饮片或粗颗粒。,煎煮加水量:第一次-水超过药材表面,35cm,为度,第二次-超过药材表面,12 cm,饮片浸泡和煎煮时间与次数:,煎药火候:先武火,沸后文火,药材加入顺序与特殊处理:,包煎、先煎、后下、烊化入药、溶化、另煎兑入、生汁兑入、冲服。,第一节 浸出制剂,汤 剂,三、举例,旋覆代赭汤,处方:旋覆花(布包煎),9g 党参 12g,代赭石(先煎)15g 炙甘草 5g,制半夏,9g 生姜 12g 大枣 4枚,制法:将,代赭石置煎器内,加水350ml,煎1h。再,将旋覆花布包同其余五味药置煎器内,共,煎30min,滤取药液,再加水250ml,煎,20min,滤取药液,将两次煎出液合并,,即得。,降逆化痰、益气和胃。用于胃虚气逆,痰浊内阴所致的噫气频作、胃脘痞恶,。,第一节 浸出制剂,酒 剂,一、含义与特点,1、含义:酒剂又称药酒,系指药材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2、特点:,用于风寒湿痹,具祛风活血、止痛散瘀的功效。,服后可出现皮肤潮红发热、小便增多、心率加快等,现象。,小儿、孕妇、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禁用,第一节 浸出制剂,酒 剂,二、制备方法,1、冷浸法,2、热浸法:有煮酒法及,回流提取法,两种工艺。,3、渗漉法,将白酒按5:3:2分三次回流提取,含醇量:按处方要求确定。,滋补类:,30,40,类风湿酒剂:5060,甜味剂:冰糖、蔗糖、蜂蜜、饴糖等。,第一节 浸出制剂,酒 剂,三、举例,舒筋活络酒,处方:木瓜 45g 桑寄生 75g 当归 45g 续断 30g,川芎 60g 川牛膝 90g 红花 45g 独活 30g,羌活 30g 玉竹 40g 防风 60g 白术 90g,蚕砂 60g 红曲 180g 甘草 30g,制法:除红曲外,其余14味药粉碎成粗粉,另取红糖555g,,溶解于蒸馏酒11.1kg中,按渗漉法操作,浸渍48h后,,以1mlml/min的速度渗漉,收集渗漉液,静置,,滤过,即得。,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第一节 浸出制剂,酊 剂,一、含义与特点:,1、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2、特点:,优点:有效成分含量高;服用方便;不易霉变。,缺点:醇有一定药理作用,第一节 浸出制剂,酊 剂,二、制备方法,1、浸渍法:多用冷浸法。,2、渗漉法:,渗漉至处方全量的3/4时停止,压榨药渣,合并压榨液与渗漉液,加溶媒至规定量,静置,过滤,取上清液。,3、稀释法:以流浸膏为原料。,第一节 浸出制剂,酊 剂,三、举例,土槿皮酊,处方:土槿皮,20g 乙醇(75%)适量,共制成1000ml。,制法:取,土槿皮粗粉,加,75%,乙醇,900ml,浸渍35天,滤过,压榨药渣,合并压榨液与渗漉液,静置24h,滤过,自滤器上添加,75%乙醇使成1000ml,搅匀,即得。,杀菌、止痒,外用于脚癣、,体癣、股癣等。,第一节 浸出制剂,流浸膏剂,一、定义与特点,1、流浸膏剂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制剂。,除另有规定,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1g原药材。,2、特点:,优点:比酊剂有效成分含量高,不易霉变,便于贮存。,缺点:制备时需加热,不适用于热不稳定药物。,二、制备方法,多采用渗漉法和煎煮法。,第一节 浸出制剂,流浸膏剂,三、举例,大黄流浸膏,处方:大黄(最粗粉),1000g 乙醇(60%)适量,共制成1000ml。,制法:取大黄,加60%乙醇作溶媒,浸渍24h后,以,1ml3ml/min速度渗漉,收集初漉液850ml,另,器保存,继续渗漉,至有效成分完全漉出,收,集续漉液,浓缩至稠膏状,加初漉液850ml,,用溶媒调体积至1000ml,混匀,静置,滤过,,即得。,泻实热,下积滞,通经逐滞,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第一节 浸出制剂,浸膏剂,一、含义与特点,1、浸膏剂是指药材用适宜溶剂浸出有效成分,除去大,部分或全部溶剂浓缩成膏状或固体粉状制剂。,除另有规定外,浸膏剂,1g相当于原药材25g。,2、特点:,优点:不含或含极少量溶剂,药物稳定。,缺点:易吸湿软化或失水硬化,有效成分在制备过,程中损失大。,第一节 浸出制剂,浸膏剂,3、分类:,稠浸膏剂,按干燥程度可分为,干浸膏剂,二、制备,原料的处理,提取,浓缩,稀释,干燥等工艺程序。,常压蒸发、减压蒸发、薄膜蒸发等。,第一节 浸出制剂,煎膏剂,一、含义与特点,1、煎膏剂又称膏滋,系指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糖,或,炼蜜,制成的半流体制剂。,2、特点:,优点:有滋补调理作用,浓度高、体积小、有良好保,存性、便于服用。,缺点:受热易变质或挥发性成分不宜。,用前需经过一定处理。,也可加入胶剂以增强滋补作用。,第一节 浸出制剂,煎膏剂,二、制备,1、清膏的制备:,煎煮法。,2、糖、蜜的炼制:,蜂蜜炼制:嫩蜜、中蜜、老蜜。,糖炼制:传统炒糖法;转化糖法。,3、收膏:加炼糖或蜜入清膏至挂大旗时,即可。,4、包装贮存:,注意随时除去膏花。,煮沸,过34号筛,继续加热至105115,黏性低,含水20%左右。,116118,浅黄色,有黏性,分开无白丝,含水10%13%,。,119122,红棕色,甚黏,有长白丝,滴水成珠,含水10%以下。,加水溶解,煮沸半小时,加入0.1%酒石酸或0.3%枸橼酸,110115保温2h,冷却至70,加0.36%碳酸氢钠中和。,第一节 浸出制剂,煎膏剂,三、举例,益母草膏,处方:益母草,1000g,制法:将益母草切碎,加水煎煮2次,每次2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1.15(80,),每100,g清膏加红糖200g,加,热熔化,混匀,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活血调经药,用于经闭、痛经及产后瘀血腹痛。,第一节 浸出制剂,提高浸出制剂质量的措施,一、药材的质量,二、浸出工艺,-与制剂的质量密切相关,如:煎煮法与多能式提取罐的吊油操作、蒸馏法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三、理化指标,1、含量控制:化学测定法、生物测定法及药材比量法。,2、含醇量测定:,3、检查:水分、挥发性残渣、相对密度、灰分、酸碱度等。,严格控制药材品种,第一节 浸出制剂,中药剂型的改革原则,1、应重点考虑对急症、重症的治疗。,2、必须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运用现代药剂学,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做到继承与创新并重。,3、疗效保持或提高,选择适宜给药途径。,4、新剂型必须安全、有效、稳定,有完善的质,量标准。,中药合剂、中药口服液,中药注射剂,中药片剂,中药颗粒剂,中药胶囊剂,中药栓剂,中药气雾剂,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中药合剂、中药口服液,1、中药合剂是指中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媒,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2、中药口服液是指中药材经过适当方法的提取、纯,化,加入适宜的添加剂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一、概述,2005年版药典一部收载6种,05版药典收载24种,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3、合剂质量要求,中药合剂、中药口服液,按药材项下规定提取、纯化、浓缩。,清洁避菌环境配制,及时无菌灌装。,可加入适宜附加剂,必要时可加入适量乙醇。,蔗糖量不高于20%(g/ml)。,合剂应澄清,不得有酸败、异臭、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制定相对密度、PH值等检查项目。,应密封,置阴凉处贮藏。,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中药合剂、中药口服液,二、制备,1、原料的处理:,2、提取与精制,水提醇沉法:最常用。,醇提水沉法:又称醇水法。,一般采用浸渍法、渗漉法或加热回流法。,含醇量,:50%60%时,除淀粉等杂质,60%70%以上时,除鞣质、,树脂外,均可除去,分次加入,梯度浓度提取,冷藏静置,其他方法:石灰硫醇法,萃取法等。,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中药合剂、中药口服液,二、制备,3、溶液的浓缩与溶剂回收,4、配液:,5、过滤:加压或减压过滤。,6、灌封:避光、10000级环境下操作、装量准确,7、灭菌与检漏:,8、检查、贴签、包装:,装量、澄明度检查。,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中药合剂、中药口服液,三、举例,藿香正气口服液,处方:,苍术 160g 厚朴(姜制)160g 陈皮 160g,白芷 240g 茯苓 240g 大腹皮240g 生半夏 160g,甘草浸膏 20g 广藿香油 1.6ml 紫苏叶油0.8ml。,制法:,厚朴加60%乙醇加热回流1h,取乙醇液备用;苍术、陈皮、白芷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备用;大腹皮加水煎煮二次,滤过;合并上述滤液,浓缩,加入甘草浸膏,混匀,加乙醇使沉淀,滤过,滤液与厚朴乙醇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加入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及上述蒸馏液,混匀,加水至2050ml,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5.86.2,静置,滤过,灌装,灭菌,即得。,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中药注射剂,一、概述,1、中药注射剂是指从药材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或乳浊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2、特点:,药效迅速,作用可靠,符合“急重症治疗”原则;,组成复杂,制订质量标准困难;,可发挥定向或定位作用;,安全试验,毒性试验要求严格;,制备工艺复杂,质量不稳定,易引起疼痛等缺点。,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中药注射剂,二、制备,1、提取及精制,提取: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热回流提取、逆流连续浸提、循环浸渍、温浸回流提取、超临界提取、超声波提取等。,精制:水醇法(分为,水提醇沉淀法,和醇提水沉淀法);透析法和反渗透法;超滤法;离子交换法;酸碱处理法、萃取法等。,2、中药注射剂的配制、滤过、灭菌,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中药注射剂,三、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1、澄明度问题,原因,:,杂质,有效成分不稳定,金属离子的存在,其他:贮存温度等。,采取措施,:,尽可能除去杂质;,严格控制灭菌温度与时间;,严格控制贮存条件;,添加抗氧剂或充填惰性气体;,调节pH值。,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中药注射剂,三、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2、,疼痛与刺激性问题,原因:,杂质;,有效成分本身产生刺激性;,渗透压不适;,pH值不适:8或5均可产生刺激性。,措施:,除杂质,调渗透压,调pH值,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中药片剂,一、概述,1、中药片剂是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制剂。,2、特点:,优点:体积小、服用方便;有较完善的质量标准;,可进行工业化生产,降低成本;可包衣。,缺点:吸湿性强、崩解迟缓、裂片等。,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中药片剂,二、制备,1、中药材的处理与提取,提取原则:,量大、质轻、含纤维多、质硬、难粉碎者需提取;,有效成分不明确的,提取制成浸膏或磨碎后制片;,有效成分已知且性质稳定者,提取后制片;,含淀粉多者,可粉碎后加入;,细料、贵重药、毒药等不提取,磨粉后加入;,挥发油提取后加入;,难粉碎者,可与其他药材混合提取浸膏后加入。,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中药片剂,二、制备,2、中药片剂的制粒法与压片,药材全粉末制粒压片,半浸膏制粒,干浸膏制粒,适用于药味少、剂量小、药材细粉有一定黏性的片剂。,10%20%药材磨粉,,80%90%药材,提取浸膏为宜,均可缩小片剂体积,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中药片剂,三、提高中药片剂质量的措施,1、吸湿现象:,措施,:提高浓度,减少浸膏用时,选择适宜,辅料和包装材料。,2、疗效不确切,3、硬度、崩解时限和溶出度不稳定,措施,:选择适宜辅料,加入药物细粉,,减少压力等。,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中药片剂,四、举例,牛黄解毒片,处方:牛黄,5g 雄黄 50g 石膏 200g,大黄,20g,黄芩,150g,桔梗,100g,冰片,25g 甘草 50g,制法:雄黄 用,水飞法,制成极细粉,大黄研成细粉,牛黄、冰片研细,其余四味药加水煎煮2次,每次2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大黄、雄黄粉,制成颗粒,干燥,加入牛黄、冰片粉,混匀,压制成1000片(大片)或1500(小片),或包衣即得。,清热解毒药,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中药颗粒剂,1、中药颗粒剂是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混合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可溶性颗粒剂,2、分类:混悬性颗粒剂,泡腾性颗粒剂,3、特点:服用、携带方便,易保存,,可机械化生产等。,一、概述,第二节 中药新剂型,其它中药新剂型,中药胶囊剂,中药栓剂,中药气雾剂,板蓝根,灵芝,人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