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届吉林省长春绿园区五校联考初三下学期网上周考(一)生物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y****6 文档编号:12239369 上传时间:2025-09-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74.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吉林省长春绿园区五校联考初三下学期网上周考(一)生物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5届吉林省长春绿园区五校联考初三下学期网上周考(一)生物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届吉林省长春绿园区五校联考初三下学期网上周考(一)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输送静脉血的血管和心脏的房室是(  ) A.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 B.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 C.肺静脉、右心房、右心室 D.肺动脉、右心房、左心室 2、检测某人血浆、肾小囊腔内以及输尿管内的液体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丙分别是(  ) 血浆 肾小囊腔内的液体 输尿管内的液体 甲 0.03% 0.03% 2% 乙 0.1% 0.1% 0 丙 0.70% 微量 0 A.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丙是葡萄糖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丙是无机盐 C.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丙是蛋白质 D.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丙是尿素 3、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 A. B. C. 4、如图为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AB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而增强 B.曲线CD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逐渐减弱 C.曲线DE段表明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减弱而逐渐减弱 D.C点较B点低是由于正午的温度过高、太阳光过强,叶片的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减少,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5、下列营养物质中,都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一组是: ①水 ②无机盐 ③糖类 ④脂肪 ⑤维生素 ⑥蛋白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④⑤⑥ 6、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   ) A.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且能运动 D.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7、下列关于血液循环的知识,正确的是(  ) A.动脉内流动脉血,静脉内流静脉血 B.心室里流动脉血,心房里流静脉血 C.血液流经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后,静脉血变动脉血 D.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后,动脉血变静脉血 8、当病人不能进食时,需要点滴葡萄糖,从静脉注射开始,到舌尖感到有点甜,这些注射入身体的葡萄糖穿过了心脏几次 A.0次 B.1次 C.2次 D.3次 9、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共同特点是(  ) A.没有细胞结构 B.无成形的细胞核 C.生活方式一般为异养 D.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10、牡丹品种繁多,有王冠、冠世墨玉、白玉、豆绿、赵粉等一千多个品种,这体现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种类的多样性 D.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11、暴风雨袭击往往会造成玉米倒伏,农民要尽快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减少损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尽快排水是为了减少玉米吸收水分 B.倒伏后茎内导管受损,不能输送有机物 C.进行追肥时应大量施用无机盐 D.恢复直立生长有利于玉米获得充足阳光 12、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 ) A.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 B.长颈鹿的“长颈”是因为经常吃高处的树叶形成的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青霉素的大量使用,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13、人体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生殖器官分别是( ) A.前列腺和子宫 B.睾丸和子宫 C.输精管和输卵管 D.睾丸和卵巢 14、如图是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可以看到结构⑤ B.①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C.⑤可以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D.⑥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15、春秋季节易发于婴幼儿群体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对该病毒的相关研究中,不科学的是( ) A.研究药物,阻断其繁殖 B.进行减毒灭活实验,制成疫苗 C.展开传染病学分析,研究其传播的途径 D.借助光学显微镜,研究其细胞结构特点 16、小红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小红双眼皮,小红弟弟单眼皮,A控制双眼皮,小红双眼皮基因AA的可能性是( ) A.1/2 B.1/3 C.3/4 D.1/4 17、真空包装、食品包装袋内充氮气、腌制或晒干等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对上述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真空包装:能使食品不与氧气接触 B.充氮气:能隔绝空气并防止食品变形 C.腌制:细菌是异养生物,得不到营养而死亡 D.晒干:能除去食品中水分,抑制细菌生长 18、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乙位于肾脏,血液流经乙后尿素含量下降 B.血液流经甲后氧含量减少 C.血管1是肺静脉,血管3是上腔静脉 D.血管2、4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19、哺乳动物比鸟类高级的主要特征有( ) ①体温恒定 ②胎生 ③体表被毛 ④哺乳 ⑤牙齿有分化 ⑥用肺呼吸。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20、科学家将人的某基因转移到奶牛的细胞中,培育出了能分泌含人乳铁蛋白乳汁的奶牛,该生物技术属于(  ) A.仿生 B.杂交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发酵技术 21、学习了性状的遗传后,同学们议论纷纷: 甲:“基因组成相同,性状不一定相同” 乙:“性状表现相同,但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 丙:“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被隐藏起来” 丁:“生物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乙丙 C.丙丁 D.甲乙丙丁 22、将某种绿色盆栽置于恒定光照的密闭容器中,测得一定时间内容器中二氧化碳减少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则(  ) A.a点时,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B.b点时,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c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D.在曲线ab段(不含b点),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23、下列各项反射活动中,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是(   ) A.人的缩手反射 B.酸橘入口,分泌唾液 C.人熟睡时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 D.听相声哈哈大笑 24、如图是心脏的结构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④只能朝向心室方向开闭 B.图中A内是经过肺循环回来的血液 C.图中①内流动的是动脉血,D内流动的也是动脉血 D.图中②是将血液运往全身去的血管 25、原尿与尿液在成分上相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球有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新吸收作用 C.肾小管末端的收集管有收集尿液的作 D.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26、某中学九年级5班的第三实验小组在实验田中种植了某种绿色开花植物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种下植物的种子,种子的胚芽发育成植物的______。 (2)植物花的主要结构是______,植物开花后必须经历______两个连续生理过程才能使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3)该植物果实中有多枚种子,说明它的每个子房内有多枚______。 (4)对比发现,实验田中植物的产量总是比邻近地产量低。为寻找原因实验小组的同学将肥力均匀的实验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后进行种植实验,实验结果如表: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施肥情况 含氮无机盐 含磷无机盐 含钾无机盐 不施肥 植物收获量(千克) 48.83 68.11 47.72 45.22 该实验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是______。 27、很多同学看了我国的一部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后,都被影片中的场景震撼。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眼中_____的曲度可以调节。 (2)同学们看到温情和牺牲的片段时感动得泪流满面,这是人类所特有的_____反射。 (3)图中肾上腺参与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是_____调节。 (4)眼、大脑、肾上腺在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_____。 (5)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很多同学在影院内都戴上了口罩,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 28、夏季,青岛的海滨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但也有人因洗海水浴染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尝试解答下列小常识: (1)这种病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2)如果家人中有患此病的,主要预防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室中有同学患此病,应让其________________,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这项措施属于___________。 (4)你或许也接触过这样的患者,但未染病,可能的原因是体内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这种物质其实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从免疫的类型来看,属于________________。所以患病期间加强营养,多吃_______________的食物。 29、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素有海口“绿肺”之称的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迄今为止我国红树林保护区中红树林资源最多、树种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这里自然食物丰富,有着血蚶、蚝、对虾、青蟹、血鳝、各种鱼等多种水生生物,是鱼虾蚌集居繁衍、候乌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 资料二:曾经,这个鸟类乐园正在遭受着毁灭性的威胁:村民砍烧卤蕨、挖塘养鱼,过度捕捞,鸟类乐园,惨遭荼毒!近几年,我省一以贯之生态保护理念,多管齐下对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环境治理,进行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现在红树林又恢复昔日靓丽风景,迁徙的鸟的种类和数量及各类水生生物数量又逐年增加了。红树林有海口“绿肺”之称,是因为红树能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______。红树林是候鸟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鸟类这种迁徙行为属于____行为。迁徙的鸟类获取氧气的能力非常强,这与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______相通,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有关。在资料一中提及自然食物丰富,这里能做为食物的生物,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而所提及的各种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有______(至少写3种)。从资料二中看出,迁徙的鸟的种类和数量及各类水生生物数量逐年增加,这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途径是______。 30、认真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指出,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这是长生生物自2017年11月份被发现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规定后不到一年,再曝疫苗质量问题。这次疫苗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资料二 近几年,西非多国暴发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疫情发生后,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疫苗的研制工作,目前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为了更好地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扩散,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①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②規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③对有岀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__制成的生物制品。从免疫角度看,给婴儿接种疫苗的目的是__,这种免疫过程属于__(选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构成传染病在灾区蔓延流行的三个环节分别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_____。上述资料二中提到的相关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填序号)。对于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可以通过注射抗生素治疗吗?_____。原因是_____。 3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人体被携带疟原虫的按蚊叮咬而患病。疟原虫进入人体后在肝细胞中发育繁殖,继而进入血液,寄生在人体红细胞内大量繁殖,子代最终突破红细胞,释放到血浆中。疟原虫子代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继续侵犯其他红细胞,引起病症发作。 资料2青蒿素是从黄花蒿的茎和叶中提取的一种药物,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于1971年提纯发现。它曾被WHO称作“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研究表明,青蒿素能破坏疟原虫细胞膜,使其活力下降,从而达到有效抑杀疟原虫的作用。 资料32015年美国科研人员将一种抗疟原虫基因转入到一种按蚊的基因序列中,结果发现这种基因能有效遗传给后代按蚊,后代蚊子体内完全没有疟原虫的存在。这一成果为消灭疟疾提供了另一种可能途径。从传染病防治的角度看,疟原虫是引起疟疾的_____,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看,按蚊传播属于_____。疟疾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后,可能引发_____(疾病),从而影响血液运输_____的能力。吞噬细胞吞噬子代疟原虫,对人体起到一定的免疫作用,这种免疫属于_____免疫。青蒿素能破坏疟原虫细胞膜,使细胞膜具有的控制_____的这个功能发生障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资料3中显示通过现代生物技术中的_____技术,已成功培育出了抗疟原虫的按蚊,为消灭疟疾提供了另一种可能途径。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详解】 血液循环如图所示: 所以输送静脉血的血管和心脏的房室是:上下腔静脉、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2、C 【解析】 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 由尿的形成过程可知:血浆、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一样,都是0.1%,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无机盐、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在血浆、原尿、尿液中会逐渐增多。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物质在血浆、肾小囊腔、输尿管中的含量逐渐增多,应该是无机盐或尿素。乙物质在血浆、肾小管中含有,在输尿管中没有,应该是葡萄糖。丙物质存在于血浆、肾小囊腔中微量,在输尿管中没有,应该是蛋白质。 故选:C。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血液、原尿和尿液的成分。 3、C 【解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细胞,例如:病毒。 【详解】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也就是说动物、植物、细菌、真菌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唯独病毒的结构简单,只有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上述选项中,海马属于鱼类是动物、香菇属于真菌,都有细胞结构;烟草花叶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只有病毒,要重点记住。 4、B 【解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 【详解】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淀粉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分析图示可知:7~10时随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增加,气孔开放,吸收二氧化碳增多,光合作用增强;10~12(BC段)随着光着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减弱,原因是气孔关闭;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强度也随着加强。曲线DE段表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下午2点以后,光照强度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5、C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蛋白质、糖类、脂肪能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 【详解】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的作用不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 6、D 【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 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详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 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做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仍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经过脊髓的白质能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因此,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7、D 【解析】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通过体循环,将富含养料和氧的血液送到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 8、C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体循环:左心室→体动脉→身体各部→体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一个病人进行葡萄糖静脉注射后,葡萄糖经体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动脉到舌上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葡萄糖渗入到舌上的味蕾,因此感觉到了甜味,故有一个病人进行葡萄糖静脉注射后,感觉到了甜味,这是因为经过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过程,经过心脏两次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渗入到舌上的味蕾的缘故。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点评:此题考查了血液循环的途径,有一定的难度,理清血液在心脏和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路线,进行解题。 9、C 【解析】 细菌和真菌具有细胞结构,病毒无细胞结构,A错误;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细菌、真菌、病毒体内无叶绿体,无法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必须依靠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即异养,C正确;细菌是分裂生殖,真菌进行孢子生殖,病毒以宿主细胞内物质为原料进行自身遗传物质的复制,D错误。 10、A 【解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牡丹品种繁多,有王冠、冠世玉、白玉、豆绿、赵粉等一千多个品种,这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故选A。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1、D 【解析】 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植物的输导组织中包括导管和筛管,导管自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水分的吸收主要是由于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在存浓度差,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是细胞吸水,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详解】 A.暴风雨过后,根都被水淹没,不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输导组织中包括导管和筛管,导管自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玉米倒伏茎内导管受损,不能运输水和无机盐,而不是有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 C.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无机盐,有机物,有机物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获得,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通过根尖成熟区吸收,水分的吸收主要是由于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在存浓度差,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是细胞吸水,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大量施肥时会导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不利于植物吸水,故C不符合题意。 D.暴风雨过后恢复直立生长有利于玉米获得充足阳光,从而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作用和运输作用和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12、C 【解析】 试题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因此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13、D 【解析】 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详解】 男性的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构成了男性的生殖系统;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及其相关组织。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其中,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可见D符合题意。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生殖器官的功能。 14、C 【解析】 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液泡、⑤叶绿体、⑥线粒体、⑦是细胞膜。解答即可。 【详解】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无⑤叶绿体,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A错误。 B.①是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B错误。 C.⑤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C正确。 D.⑥是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使细胞内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D错误。 故选C。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5、D 【解析】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通过研究药物,阻断病毒繁殖,研究其传播的途径,ABC正确;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在普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病毒的,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比细菌要小得多,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D错误。 16、B 【解析】 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A控制双眼皮,则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 【详解】 小红的父母遗传给单眼皮(aa)弟弟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小红双眼皮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Aa,遗传图解如图: , 从遗传图解看出,小红双眼皮基因AA的可能性是1/3。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遗传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7、C 【解析】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如将食物放在冰箱中就是利用冰箱内的低温环境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较长时间保存的目的。据此解答。 【详解】 A.采用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氧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A正确。 B.氮气是常用的充填气体,选用氮气的主要原因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对人体无害,原料易得,价格经济,能隔绝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氧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并防止食品变形,B正确。 C.腌制法是利用盐溶液除去食物中的水分,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因此不是细菌得不到营养而死亡,C错误。 D.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水分。食品可晒干以减少食物中的水分,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延长贮存时间,D正确。 掌握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意搜集相关的例子,并了解其制作原理。 18、A 【解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图中,1肺静脉、2肺动脉、3上下腔静脉、4主动脉,甲是肺部毛细血管,乙是组织细胞外毛细血管。 【详解】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因此若乙位于肾脏,血液流经乙后尿素含量下降,A正确; 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血液流经甲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氧含量增加而不是减少,B错误; 血管1是肺静脉,血管3是上下腔静脉而不是上腔静脉,C错误; 血管2(肺动脉)中的血液是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D错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和正确识图。 19、A 【解析】 哺乳动物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胎生。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兽直接产出胎儿。母兽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胎儿。①体温恒定、③体表被毛、⑥用肺呼吸等特征是鸟类也具有的,因此哺乳动物比鸟类高级的主要特征有 ②胎生、④哺乳、⑤牙齿有分化。 20、C 【解析】 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酶)来生产有用物质,或为人类提供某种服务的技术。 【详解】 A.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A不符合题意。 B.杂交技术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品种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B不符合题意。 C.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DNA重组、转化等技术将特定的外源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生物中,并使之产生可预期的、定向的遗传改变,C符合题意。 D. 发酵技术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的过程,从而进行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D不符合题意。 本题的重点是生物技术的实例。 21、C 【解析】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不能控制生物的全部性状,还受环境的影响。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详解】 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也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不一定相同,甲同学说法正确;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双眼皮为显性,基因组成为AA或Aa,乙同学说法正确;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丙同学说法错误;并不是生物的性状表现都能遗传给后代,遗传物质发育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丁同学说法错误。综上所述,丙、丁的说法都错误。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相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22、D 【解析】 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 (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要吸收二氧化碳使其浓度减少,表达式为: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 (3)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如果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会积累。 (4)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温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其中c点吸收二氧化碳为0但能释放出二氧化碳说明c点植物进行呼吸作用,b、c点为零界点,从a到c都有光,只是光越来越强,到b、c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分解的物质与合成的物质相等。而ab(不含b点)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制造的有机物逐渐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有机物开始积累。a点后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 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a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成正值比较高,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A错误; B。b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B错误; C。呼吸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增多,而光合作用强度却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降低,所以释放的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c点后,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始终大于光合作用,两种作用同时进行,C错误; D。ab段(不含b点)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表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但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照常进行,只不过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D正确。 故选D 23、D 【解析】 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详解】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人的缩手反射”、“酸橘入口,分泌唾液”、“人熟睡时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非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共有,故A、B、C错误;“听相声哈哈大笑”,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故D正确。故选D。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有语言中枢的参与的反射。 24、B 【解析】 试题分析: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①肺静脉、②主动脉、③上腔静脉、④房室瓣、⑤下腔静脉。房室瓣使得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图中A右心房内是经过体循环回来的血液。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会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图中①肺静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D左心室内流动的也是动脉血。图中②是主动脉,参与体循环,将血液运往全身去的血管。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 25、B 【解析】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分析作答。 【详解】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被虑过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原尿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等;而尿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尿素等,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因为葡萄糖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了,B正确。 知道尿的形成过程,也就理解了血液、原尿和尿液的不同及原因。 26、茎和叶 雄蕊和雌蕊 传粉和受精 胚珠 施肥的种类影响植物的收获量吗 【解析】 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借助外力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花粉管里的精子与胚珠里的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受精。解答即可。 【详解】 (1)种下植物的种子,种子的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2)植物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植物开花后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连续生理过程才能使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3)在果实的形成中,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因此,该植物果实中有多枚种子,说明它的每个子房内有多枚胚珠。 (4)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对比发现,学校实验田中该植物的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产量低,原因是施的肥料不同;设计种植实验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是:施肥的种类影响植物的收获量吗? 掌握花的结构和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7、晶状体 条件(复杂) 激素 器官 切断传播途径 【解析】 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详解】 (1)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同学们看到温情和牺牲的片段时感动得泪流满面,这是属于复杂反射,需要语言中枢参与,所以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 (3)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叫做激素调节;图示中肾上腺产生的肾上腺素进入肾上腺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调节心脏等的机能,使人体出现面红耳赤、心跳加快和血压升高等现象,这一调节过程属于激素调节;从图示可以看出,激素调节受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