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目的要求,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学习观察微生物的个体形态;,4学会生物图的绘制。,二、显微镜的基本构造,1.物镜转换器,2.接物镜,3.游标卡尺,4.载物台,5.聚光器,6.彩虹光阑,7.光源,8.镜座,9.电源开关,10.光源滑动变阻器,11.粗调螺旋,12.微调螺旋,13.镜臂,14.镜筒,15.目镜,16.标本移动螺旋,显微镜是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1机械装置,镜座,(base)和,镜臂,(arm),镜座位于显微镜底部,呈马蹄形,它支持全镜。镜臂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活动式的镜臂可改变角度。镜臂支持镜筒。,镜筒,(body tube),是由金属制成的圆筒,上接目镜,下接转换器。镜筒有单筒和双筒两种,单筒又可分为直立式和后倾式两种。而双筒则都是倾斜式的,倾斜式镜筒倾斜45。双筒中的一个目镜有屈光度调节装置,以备在两眼视力不同的情况下调节使用。,聚光器,(condenser):光源射出的光线通过聚光器汇聚成光锥照射标本,增强明度和造成适宜的光锥角度,提高物镜的分辨力。聚光器由聚光镜和虹彩光圈(iris diaphragm)组成,聚光镜由透镜组成。虹彩光圈由簿金属片组成,中心形成圆孔,推动把手可随意调整透进光的强弱。调节聚光镜的高度和虹彩光圈的大小,可得到适当的光照和清晰的图像。,光源,(light source):较新式的显微镜其光源通常是安装在显微镜的镜座内,通过按扭开关来控制;老式的显微镜大多是采用附着在镜臂上的反光镜,反光镜是一个两面镜子,一面是平面,另一面是凹面。在使用低倍和高倍镜观察时,用平面反光镜;使用油镜或光线弱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滤光片,(filter):可见光是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线波长不同。如只需某一波长的光线时,就要用滤光片。选用适当的滤光片,可以提高分辨力,增加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滤光片有紫、青、蓝、绿、黄、橙、红等各种颜色的,分别透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可根据标本本身的颜色,在聚光器下加相应的滤光片。,三、基本原理,1、,细菌的个体形态是指细菌细胞的大小,形状等特征,利用观察个体形态对细菌进行初步识别和鉴定。,2、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3、丝状真菌霉菌:可产生复合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根霉与毛霉,青霉与曲霉,青霉,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小梗,梗基,附枝,曲霉,分生孢子,次生小梗,初生小梗,顶囊,分生孢子梗,足细胞,四、器材,显微镜、细菌三型涂片、霉菌和放线菌的永久玻片等。,五、操作步骤,(,1),置显微镜于平稳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3-4,镜检者姿势要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右眼便于绘图或记录,两眼必须同时睁开,以减少疲劳,亦可练习左右眼均能观察。,(2),调节光源、光线较强的天然光源宜用平面镜;光线较弱的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宜用凹面镜。,2低倍镜观察,检查的标本需,先用低倍镜,观察,因为低倍镜视野较大,易发现目标和确定检查的位置。,将永久玻片标本置镜台上,用标本夹夹住,移动,推动器,,使观察对象处在物镜正下方,转动粗调节器,物镜降至距标本约 0.5cm处,由目镜观察,此时可适当地缩小光圈,否则视野中只见光亮一片,难见到目的物,同时用粗调节器慢慢升起镜筒,直至物像出现后再用细调节器调节到物像清楚时为止,然后移动标本,认真观察标本各部位,找到合适的目的物,并将其移至视野中心,准备用高倍镜观察。,3高倍镜观察,将高倍镜转至正下方,在转换物镜时,需用眼睛在侧面观察,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如果高倍镜触及载玻片应立即停止旋动,说明原来低倍镜就没有调准焦距,目的物并没找到,要用低倍镜重调,如果调对了,换高倍镜时基本可以看到目的物,若有点模糊,用细调节器调就清晰可见。找到最适宜观察的部位后,将此部位移至视野中心,准备用油镜观察。,4油镜观察,(1),用粗调节器将镜筒提起约2,将油镜转至正下方。,(2),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滴上一滴香柏油,切勿加多。,(3),从侧面注视,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小心地降下,使油镜浸在香柏油中,其镜头几乎与标本相接,应特别注意不能压在标本上,更不可用力过猛,否则不仅压碎玻片,也会损坏镜头。,(4),从接目镜内观察,进一步调节光线,使光线明亮,再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直至视野出现物像为止,然后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如油镜已离开油面而仍未见物像,必须再从侧面观察,将油镜降下,重复操作至物像看清为止。,切勿将粗调节器旋转方向搞反了,以免油镜头与载玻片相碰而损坏了镜头及玻片。,(5),观察完毕,关闭电源,上旋镜筒。将物镜镜头转开,取下玻片,用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油,然后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香柏油溶于二甲苯)擦去镜头上残留油迹,最后再用干净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切忌用手或其他纸擦镜头,以免损坏镜头。用绸布擦净显微镜的金属部件。,(6),将各部分还原,将接物镜转成八字形,再向下旋。同时把聚光镜降下,以免接物镜与聚光镜发生碰撞,反光镜垂直于镜座。,六、思考题和作业题,1、使用油镜观察时,为什么要在载玻片上滴加香柏油?,2、镜检玻片标本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物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物镜或油镜观察?,3、绘制细菌三型和青霉图。,细菌三型,放大倍数_ _,青霉,放大倍数_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