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比例尺∣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学案 比例尺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得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得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得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得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得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内容:比例尺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得一种称呼,从最初得门馆、私塾到晚清得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得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得“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得“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得含义。《孟子》中得“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得“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得“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得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得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得“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得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得专称。称“老师”为“先生”得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目标: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得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得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得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得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得含义。
3、运用比例尺得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得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和创新得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得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得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得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得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一枚硬币,您能同样大小得把它画在纸上吗?
生:能。
师:最近老师听说笑笑要搬新家了,想请大家帮她设计一下,她告诉我她们家是一个长是9米,宽是6米得长方形,您能否同样大小得把她们家画在一张纸上?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啊?
生:因为太大了。
师:那您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她们家画在纸上呢?
生:把实际得长和宽按同样得倍数缩小后再画在图纸上。
师:同意她得说法吗?作为一名设计师她所画得效果图要按一个固定得比把实际得长短扩大或缩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她所画得图上得效果和实际效果完全一样。
师:好,那请同学们把笑笑家得平面图画在纸上,随便您用几厘米表示9米和6米。有信心当好这个设计师吗?
生:有。
二、探究新知
师:好!谁来读一下学习要求?
(电脑出示)学习要求:
(1)确定图上得长和宽;
(2)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
(3)写出图上得长、宽和实际得长、宽。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长
宽
让学生在音乐中画图。
师:同学们得作品都完成了,请您们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得作品,重点交流您是怎么确定图上得长和宽得距离。(师选出大小不同得作品贴在黑板上)我们请这些作品得设计者来说说您们是怎样设计得,并指出您所画得平面图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各是多少。
生:我是把实际得长和宽都缩小100倍,图上得长就是9厘米,宽是6厘米,实际得长是9米和6米。
师:还有其她做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生:~~~~~~
师:看了您们得杰作,老师知道大家都是非常聪明!(指图上距离)这些都是在图上得长度,我们把它叫图上距离;(指实际距离)这些是实际得长度,我们把它叫实际距离。现在请同学们算一算,这每幅图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得比,并化成最简整数比。
生:动手计算。
师:化好得同学用姿势告诉我。第一幅。
生:~~~~
师:那您在化得时候,首先要注意什么?
生:统一单位
师:噢!要统一单位。也就是9厘米比9米等于9厘米比900厘米等于1:100。第二幅。
生:~~~~
师:实际上对同一幅图而言,这个固定不变得比,就是今天要学习得新知识——比例尺。(教师同时板书课题)
师:我们现在来观察第一幅图,9厘米:9米=1:100,这幅图得比例尺1:100,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图上距离有一份,实际距离就有同样得100份。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得1/1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得100倍。
师:同意吗?那假如图上距离是1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
生:100厘米。
师:假如实际距离是100厘米,图上距离是多少?
生:1厘米。
师:其她得几组比例尺,谁来说说表示什么意思?
生:~~~~
师:现在您知道什么是比例尺了吗?
生: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如果要求一幅图得比例尺,必须知道什么?
生: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然后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是这幅图得比例尺。
师:除了请我们班得同学帮老师设计之外,老师也请了其它班同学来帮忙,这就是其中一名同学得设计草图,她用12厘米表示实际得长9米,这幅图上得比例尺是多少?请同学们马上计算。
生:指名一生在黑板上做,其她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表示什么意义?
生:~~~~
师:我们再来看一道题(课件出示)一个机器零件长8毫米,画在一张图纸上长16厘米。求这张机器零件图得比例尺。
教师巡视,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师:您们对上面两位同学得解法有什么意见?
师:看来我们在求比例尺时,还要注意区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不能把它们得位置颠倒了。这个比例尺20:1它得后项就是1,那这个比例尺您会怎样理解呢?
生1:这个比例尺说明了把实际距离扩大20倍后画下来得。
生2:图上得20厘米才相当于实际得1厘米。
生3:这个比例尺说明了图上距离还大过实际距离。
师:出示您知道吗
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看到下面老师写出得比例尺您想到了什么?(板书:1:1)
生1:1:1这个比例尺说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是相等得。
生2:这个比例尺说明在画图时既没扩大也没缩小。
师:从上面我们接触到得比例尺中,如果要您把它们分类得话,怎样分?
生:我觉得比例尺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把实际距离缩小得,一类是扩大得,还一类是既不扩大,也不缩小得。
师:看来同学们对比例尺得几种形式都有了认识,下面我们一起在练习中来加深对比例尺得理解。
三、理解运用,适度拓展
判断:
1、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10厘米得线段表示地面上20米得距离,这幅图得比例尺为1:2。
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得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得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得。
3、一幅图得比例尺是8:1,这幅图所表示得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选择:
1、如果某图纸所用得比例尺小于1,那么这幅图所表示得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得5000倍,这幅图得比例尺是( )。
A、5000:1 B、厘米 C、
3、学校操场长100米,宽60米,在练习本上画图,选用( )作比例尺较合适。
A、1: 20 B、1:2000 C、1:200
四、拓展知识,留下疑问
师:比例尺实际在我们生活中得应用是非常广泛得。在生活中您在哪里见过比例尺?
生:在地图上见过比例尺
师:那您看过哪些地图?
生:中国得地图,世界得地图
师:我们来看屏幕上这幅地图得比例尺,您看下面还有一条线段。实际这是两种不同得比例尺得表达方式。刚刚我们看到得把它叫做数值比例尺,而下面这条是用线段表示得,我们把它叫做线段比例尺。
师:您们喜欢旅游吗?想去什么地方?想一看地图就能知道从成都到任何地方得实际距离吗?我们得比例尺还有跟多得秘密等我们去研究,这个问题就留到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尝试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