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医药工业环境监控,吴国平,1,环境监控,内容,环境污染的控制,环境监控和评估,警戒限度、纠偏限度的设置,环境监控的偏差处理,趋势分析,微生物鉴定,2,1.,环境污染的控制,环境污染,污染包括,宏观的污染(玻璃,金属,塑料碎片),微观的污染(,微生物、尘埃微粒,和过敏物质,),4,环境污染,污染导致产品不合格,可能会引起无法预料的后果,从顾客角度考虑,污染就意味着,降低产品的功效,加重病人的病情或致病人死亡,从公司角度考虑,污染就意味着,一种低质量的产品,顾客忠诚度下降,召回,5,过程,厂房,公用设施,设备,人员,文件规程,物料,产品,环境控制要素,6,污染源和污染因素,厂房:灰尘、细菌、非活性微粒,公用设施:细菌、非活性微粒、碳氢化合物、气溶胶,设备:细菌、非活性微粒、难以清洁的位置,过程:非无菌的接触面、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条件、气溶胶、金属碎片、纤维、玻璃和橡胶颗粒,人:活性的和非活性的微粒,(,皮肤细胞、细菌,),7,8,污染类型,举例,来源,(举例),处理方法,(举例),非活性,(粒子),金属斑点,衣物纤维,仪器,人员衣物,外部空气,供水,悬浮粒子由高效过滤器过滤,接触部分清洁和灭菌,纯化水系统,活性,(微生物),细菌,酵母,霉菌,人员,水,外部空气,仪器工具,辅料,活性物质,有限的无菌核心区干扰,悬浮粒子由高效过滤器过滤,溶液无菌过滤(,0.2um,),蒸汽灭菌或零件的辐射灭菌,内毒素,(通常与空气中的细菌无关),来源于某种有机体细胞壁(经常水生的),潮湿的设备或更换零件,或暴露一段时间后的容器,/,密封容器,加热的苛性钠溶液,高温(大于,200C,)时间视情况而定,无菌生产过程的污染来源,环境污染的控制,洁净状态的维持通常依靠以下几类屏障,高标准卫生,(,消毒清洁、个人卫生、洁净区行为规范,),洁净室消毒清洗程序,气闸和更衣程序,防护性着装,(,头罩、护目镜、操作服、脚套、手套,),HVAC,系统,9,环境污染的控制,要达到洁净区域有效环境控制,要求:,合理的洁净区域设计和设备选择,合理的操作流程和清洁,/,消毒,/,维护,/,监控流程,人员对,SOP,的严格执行,10,2.,环境监控和评估,环境监控的来由,医药行业的质量要求,医药行业的高要求:,质量,Quality,安全,Safety,疗效,Efficacy,建立合适的环境监控体系是达到医药行业质量高要求的有效保障,12,环境监控,一个良好的环境监控体系,可执行,生产,/IPC/QC,/QA,具有说服力,内部人员,/,外部审计,结果有价值,13,环境监控,目的,1,说明过程控制、清洁消毒程序是否有效,人员操作是否适当,通过趋势分析,在发生偏差前,及早做出调整,确认洁净区域的环境,是否达到了药品生产的要求。以确保最终产品的的生物、理化特性都不会受到生产环境的影响,14,环境监控,目的,2,合适的环境监控程序应能做到,区分,正常原因,造成的环境变化,与,非正常原因,造成环境变化。,e.g.,人员进出洁净区域,因开门关门造成压差变化,因为非正常原因造成的环境变化,往往源自于机械故障和人员活动造成的污染,环境监控结果的分析和偏差调查至关重要,15,环境监控,包括以下部分,:,洁净级别划分和评估,受控?何级别?何种活动?环境参数?监测项目?,采样计划的设定,采样,数据的评估,发生偏差后的修正,16,环境监控区域的概念,17,环境监控区域,无菌药品,非无菌药品,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原料药,中药制剂,品控检验,中国,GMP,附件,1,(,2010,年),的级别划分,洁净级别,静态,动态,最大允许空气悬浮粒子数(微粒数,/m,3,),0.5,m,5,m,0.5,m,5,m,A,3 5,20,20,3 5,20,20,B,3 5,20,29,35,2 000,2,900,C,35,2 000,2,900,3 5,20 000,2,9 000,D,3,5,20,000,2,9 000,不作规定,不作规定,18,实行全面监控,空气洁净度、表面微生物、人员卫生状况,分析和评价环境净化设施总体运行状况,实行动态监控,环境控制和评估,19,定期进行再验证,定期进行趋势分析,制定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及时处理异常或超,限度,结果,制定和实施系统的环境监测方案,环境控制和评估,20,-,21,-,风险分析原则,基于对患者安全性的考虑,工艺对产品的影响,设施的特点,环境控制和评估,21,环境监控计划的建立,建立环境监控计划,包括,:,采样点位置和数量的设定,(,根据位置和用途,),监测频率,(,每日、每周、月度、季度,),采样类型、方式,(,浮游菌、表面样,/RODAC,、棉签法,),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超警戒限度和超纠偏限度的应对流程,趋势分析,微生物鉴定,人员培训,22,环境监测项目,洁净区域所需要进行的环境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悬浮粒子测试,沉降菌,(,定性监测,),浮游菌,(,定量监测,),表面微生物,温度和湿度,(,房间,),房间或者区域间的压差,风速,(,层流台、生物安全柜,),23,-,24,-,监测标准,GB/T 16292/ISO 14644-1,监测,状态,静态,/,动态,/,空态,监测时间通常在操作开始前、进行中及结束后三个阶段,悬浮粒子监测,24,静态和动态取样,静态情况下的采样,:,非活性微粒,仅在厂房确认时,活性微粒,仅关键表面和人员样,空气流,仅在厂房或者设备确认时,动态情况下的采样,:,所有日常监控,非活性和活性微粒,25,悬浮粒子取样位置的选择,洁净区(室)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及沉降菌的最少取样点数,GB/T 16292-16294,ISO 14644-1,空态或静态测试:悬浮粒子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应力求均匀,并不得少于最少采样点数目,动态测试:悬浮粒子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应根据产品的生产及工艺关键操作区设置,26,悬浮粒子监测的频率,A,级区的监测频率和采样量应能,检出对环境的所有干扰,检出瞬时的事件和任何系统的损坏,并在超过警戒限度时启动报警。,在灌装时,,由于产品本身也能产生粒子和雾滴,证明,5.0um,的尘粒始终达标可能并不现实,这是可以接受,建议在,B,级区域采用相似的监测系统,采样频率可以降低。,应按照质量风险管理原则,对,C,级和,D,级区进行动态监控。应根据所从事操作的性质来确定监控要求以及警戒,/,纠偏措施限度,但应能达到建议的“自净时间”。,27,沉降菌测试,属于被动式取样法,对空气环境破坏小,空气浮游菌测试,属于,主,动式取样法,表面微生物监测,接触碟取样,拭子取样,微生物监测,28,微生物取样点数和位置的确定,微生物监测的采样点设置一般会考虑但不局限于以下影响因素:,验证的数据,生产工艺的风险程度,(,开放式,/,封闭式生产过程,),气流形式,区域中的活动级别,/,洁净级别,采样对生产过程的影响,人员干预的程度,人员和物料的流通形式,取样具有代表性,同时避免污染,29,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必须具有广谱性,广谱,培养基,TSA,或,NA,专用于酵母菌和霉菌分离生长的特定培养基,表面监测用培养基中的添加剂,30,35,,,48,72,小时,+20,25,,,5,7,天,在,20,25,和30,35下均需培养不少于72小时。不能确定微生物种类时,可将同一块平板放置在两个温度下培养,并且采用先高温后低温的做法,培养条件,30,微生物环境监测频率,(,无菌制剂,),31,监测区域,取样频率,洁净室,/RABS,关键区域,(ISO 5,或更高级别,),浮游菌,每生产班次均监测,表面样,生产结束时,与关键区域邻近的无菌区域,所有监测项目,每生产班次均监测,其他非相邻的无菌区域,所有监测项目,每天,1,次,隔离器,关键区域,(ISO 5,或更高级别,),浮游菌,每天,1,次,表面样,每个,campaign,生产结束时,隔离器外非无菌区域 所有监测项目,每月,1,次,微生物环境监测频率,非无菌制剂,32,剂型,取样频率,口服固体制剂,如压制片、充粉或充液胶囊剂,每,3,个月一次,口服液体制剂,每月,1,次,局部用药,如洗剂、软膏剂、乳膏剂、直肠栓剂,每月,1,次,阴道栓剂,每周,1,次,鼻用喷雾剂,每周,1,次,吸入性气雾剂或溶液,每天,1,次,-,33,-,根据其产品或工艺的特性来自行设置温湿度的限度,并制定监测的频率,温湿度,33,-,34,-,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低于,10 Pa,应在压差十分重要的相邻级别区之间安装压差表,压差数据应定期记录或者归入有关文档中,压差,34,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微生物监测,),用以帮助监控和趋势分析,起到警告和控制的作用,需要根据区域、级别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限度的设置应基于历史数据的回顾,并定期回顾,35,初始设置,当没有历史数据,或者历史数据不足以分析得到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的时候,可设置:,纠偏限度使用法规规定值,警戒限度设定为纠偏限度的一定百分比,,e.g.1/2,纠偏限度和警戒限度设定为法规规定值的一定百分比,(e.g.50%,和,30%),36,基于已有数据的设置,确定用于计算限度的数据,(,如有,),,可以使用下列方法:,对于新的或者有重大修改的系统,在计算限度前,应收集至少,6,个月的数据,对于已有的设施,应使用,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历史数据,剔除所有超过纠偏限度的数据,将数据根据区域、级别进行分组,(,环境、水系统,),剔除设施非正常状态下采集的数据,取样错误,/,不合适的技术,/,断电,/HVAC,失败,37,设置的常用方法,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的设置常用的方法有:,平均值与标准偏差,百分比,质量控制图,38,平均值与标准偏差,警戒限度:平均值,+2*,标准偏差,纠偏限度:平均值,+3*,标准偏差,39,正态分布,负指数分布,泊松分布,百分比,将样本数据,从大到小,降序排列,k=n (p*n),k,:样本序列号;,p,:百分比;,n,:样品数量,找到,k,样本序列号对应的结果,作为限度值,警戒限度,=n (0.95*n),纠偏限度,=n-(0.99*n),40,环境监控常用的控制图,单值控制图,(Individuals charts),不合格品数控制图,(c-charts),修正的控制图,(Modified),41,环境监控偏差处理的基本原则,超警戒限度和超纠偏限度后所采取的偏差处理流程,应在受控的文件中做出规定,任何超纠偏限度的偏差,应进行彻底和详细的调查,环境监控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并不是产品的规格值,环境监控数据,应作为无菌产品批次放行的评估依据,但不应该作为判断产品无菌性的直接检测标准,42,环境监控偏差的处理,静态条件,(rest/static condition),下进行额外取样,可能会有助于鉴别污染的来源,如有可能,超纠偏限度的情况下,发现的微生物都应该鉴定至种水平,若超警戒限度,可以使用革兰氏染色等形态学鉴别方法对发现的微生物进行分类,43,偏差原因的调查,导致环境偏差的原因,取样和分析错误,人员操作不规范,屏障措施,(Barrier),失效,清洁和消毒,限度设置不适当,厂房设计缺陷,44,趋势分析,环境监控的结果,需要由合格的人员,在规定的周期进行总结,以确认系统,/,过程是否处于合适的控制状态下,目的:,确认系统,/,过程是否处于合适的控制状态,当发生偏差时,有助于形成纠偏措施和,/,或预防措施,45,趋势分析,需要进行趋势分析的数据包括:,空气样,(,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表面样,人员样,产品直接接触的压缩空气,水系统,(,生物载荷,/TOC/,电导率,/,内毒素,),压差,/,温度,/,湿度,微生物鉴定,46,趋势分析,趋势分析至少需要,4,个数据点,为了确认区域,/,设备是运行于控制范围内,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下进行趋势分析。基于质量风险控制的原则,设置趋势分析的频率、需要进行评估的数据的范围,若出现持续偏差于普通数据水平的情况,则说明出现了不利趋势,adverse trend(AT),。应进行偏差调查,这些情况包括:,警戒限度下阳性结果数量的增加,某区域中超警戒限度或者超纠偏限度监控结果数量的增加,47,监测频率,趋势分析频率,连续监控系统,连续,(,定期复核,),每天、每半周或者每周,每月,每两周或者每月,每季度,每季度,每年,每六个月,每两年,48,监测频率和趋势分析频率,趋势分析示例,49,趋势分析示例,50,Compare Item,比较项目,Year 2011,2011,年,Year 2012,2012,年,3,rd,Quarter,第三季度,4,th,Quarter,第四季度,1,st,Quarter,第一季度,Settling,Plate Monitoring,沉降平板,监控,Qty,of Sites found with microorganism,发现有微生物生长的取样点数,1,1,1,Times/,percent,of microorganism detected,微生物检出次数,/,百分比,7/26.92%,6/25.00%,7/35.00%,OOS,超标,0,0,0,Airsampler Monitoring,空气取样器,监控,Qty,of Sites found with microorganism,发现有微生物生长的取样点数,1,1,1,Times/,percent,of microorganism detected,微生物检出次数,/,百分比,8/30.77%,8/33.33%,7/35.00%,OOS,超标,0,0,0,Rodac,Test,表面监控,Qty,of Sites found with microorganism,发现有微生物生长的取样点数,1,1,2,Times/,percent,of microorganism detected,微生物检出次数,/,百分比,1/2.56%,2/5.56%,3/9.1%,OOS,超标,0,0,0,受训范围应包括工作于环境控制区内的所有人员,包括生产操作人员、环境监测人员、现场维修人员,培训内容,GMP,培训,,SOP,培训,无菌工艺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培训,生产和操作程序与产品污染的相关性,无菌操作技术,洁净室行为,基本无菌操作技术,更衣验证,人员培训,51,3.,微生物鉴定,微生物鉴定,微生物鉴定是洁净区域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却往往在日常工作中容易被忽视,53,微生物鉴定,目的,1,洁净区域是一个人工制造的环境,它建立在:,对进入该区域的人员以及物料控制,对清洁消毒措施的严格执行,54,微生物鉴定,目的,2,通过微生物鉴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洁净区域中的微生物,也就能够使用合适的方法控制和限制这个区域中的微生物,在产品污染发生前就能采取合适的纠正措施,排除生产环境中的致病菌,用于偏差调查和趋势分析,55,微生物鉴定,应与具体使用情况相结合,例如:,无菌关键区域,鉴定至种水平,甚至株水平,在非无菌区域,鉴定至属水平,甚至只需革兰氏染色,大部分的微生物鉴定,都是基于革兰氏染色,56,微生物鉴定,示例,来源,鉴定水平,A/B/C,级区域沉降、浮游、表面样,所有分离微生物鉴定至种水平,人员样,WFI,成品和原料,(,微生物限度测试,),无菌测试,纯化水,超警戒限度,鉴定至种,/,属水平,清洁验证,排除控制菌和目标菌,D,级区域沉降、浮游、表面样,超纠偏限度时,革兰氏染色分类,饮用水,57,微生物鉴定,微生物鉴定的步骤,分离纯化,记录菌落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基本的生化反应,(,若需要,),使用微生物鉴定试剂盒或者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判读和记录鉴定结果,58,表型性状,类别,特性,菌落特性,菌落形态、颜色、大小、产色素,单个微生物,细胞形态、大小、革兰氏染色情况、有否芽孢,生理学特性,生长温度、,pH,范围、是否厌氧,生化特性,利用的碳源、是否发酵,抑制特性,耐受胆盐、抗生素敏感性,血清学特性,凝集反应,化学分类,微生物毒素,59,微生物鉴定,基于微生物表型性状的微生物鉴定系统:,API,、,Vitek,、,Crystal,、,Biolog,基于基因技术的微生物鉴定系统:,Qualicon Riboprinter/Diversilabs/,MicroSEQ,60,微生物鉴定,选择用于环境监控样品分析的微生物鉴定系统:,监控区域的级别与产品的类型,样品数量,费用,分析员,维护,61,微生物鉴定数据的应用,微生物鉴定数据应用的难点:,复杂,无法用统计学工具分析,对分析者的要求高,对其意义的认知缺乏系统性,定期回顾汇总,直观地了解洁净区域中微生物的组成,62,洁净区域中的微生物组成,分类,发现概率,革兰氏阳性球菌,75-90%,产芽孢、革兰氏阳性杆菌,10 25%,革兰氏阳性杆菌,氧化酶阳性、革兰氏阴性杆菌,(,非发酵,),氧化酶阴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发酵,),酵母菌,1-2%,霉菌,63,微生物鉴定数据回顾,A,级区域,B,级区域,人员样,Gram+,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81%,(5%),77%,(10%),87%,(6%),产芽孢、革兰氏阳性杆菌,6%,3%,4%,非产芽孢、革兰氏阳性杆菌,8%,12%,3%,氧化酶阳性、革兰氏阴性杆菌,5%,8%,6%,氧化酶阴性、革兰氏阴性杆菌,1%,1%,1%,酵母菌,0%,0%,0%,霉菌,0%,0%,0%,64,微生物鉴定数据的应用,当洁净区域中微生物的组成发生明显变化的时候,可能是某种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或者发生了偏差,作为各种消毒剂的选择、消毒程序的开发、清洁验证、偏差调查等的背景资料,65,4.,培养基模拟灌装,内容,培养基灌装目标,试验设计,频率和灌装批次,灌装时间/灌装量,灌装速度/环境条件/培养基,灌装样品的培养和检查,培养基灌装评价/可接受标准/总结报告,阳性结果的调查/培养基灌装实验的常见缺陷,剂型举例,最差条件讨论,培养基灌装目标,对无菌工艺进行验证,并确保有能力进行无菌产品生产。,To“detect flaws or weaknesses,which,may not be normally observable”,and to make corrections in order to eliminate routes of contamination,发现通常不能发现的缺陷或薄弱环节,并进行改进以消除污染途径,Noble,P.,PD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July/August 2001.,“Media fills should not be used to justify practices that pose unnecessary contamination risks.”,FDA cGMP Aseptic Processing,培养基模拟灌装不得用于证明那些可能带来不必要污染风险的操作的合理性。,FDA cGMP 无菌工艺指南,试验设计,尽可能的模拟实际生产过程,包含和正常生产中出现污染相同的风险因素,体现生产中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流程、生产环境与操作者,培养基灌装试验中所进行模拟的条件和活动的原则应明确定义,频率和批次数,在生产线首次确认中,应至少成功地进行3个连续的独立批次灌装,此后,每条灌装线应每半年进行一次确认,来评估无菌工艺的受控状态,当数据显示工艺过程可能不受控时:,如果培养基灌装失败的调查发现原因明确:进行纠正并重新进行(基于调查的结果重复1-3批),如果调查结果没有确定原因:对可能的原因进行纠正并进行3批模拟灌装,灌装量,通常,合理的初始灌装批量范围是5000-10000瓶。当实际生产批量小于5000时,每批培养基灌装数量应与实际批量相同,根据工艺设计的情况,当污染的可能性比较高时(例如:手工操作密集的灌装线),通常应灌装更大数量,一般采用全生产批量或接近生产批量。,灌装体积,每只容器的灌装体积不少于总容积的1/3,同样,灌装体积也不宜过大,既要考虑到瓶倒转或旋转时,培养基能充分接触到容器和密封件的内表面,又要保证容器内有足够的氧气支持微生物生长。,灌装量(续),灌装的数量应足够用来能准确模拟生产中有代表性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包括以下方面但不局限于这些:,设备安装和生产中的无菌操作,干预:类型和适宜的次数,典型/常规操作,非典型/非常规操作,人数,班次更换,额外更衣,多日灌装,灌装时间,所持续的时间应证明是合理的,应足够长,用于对过程,环境和操作人员进行挑战和考验,包含所有必需的操作和干预,考虑实际的生产工艺,手工操作密集的工艺:整个灌装周期,长生产周期:其它方法可以被接受,如,采用捆绑方法,培养基灌装在多个生产批结束后进行,间歇地进行培养基灌装,时间跨度覆盖生产全过程,灌装速度和环境条件,灌装速度,培养基灌装程序应该充分考虑到实际生产中灌装速度的范围,环境条件,培养基灌装试验的条件应能充分代表实际的生产情况,在某种程度上,SOP中允许更苛刻的条件(例如:最多人员数和增加活动车程度),这些应该包括在内。,培养基,通常,使用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基。特殊情况下,应考虑采用厌氧培养基(例如:硫乙醇酸盐培养基),选择使用的培养基应被证明能有利于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酵母菌、霉菌(例如:药典指示菌),以及环境中分离出来的微生物的生长,灌装样品的培养和检查,温度应适合环境菌的生长,任何时候不能超出20-35,o,C,培养温度可以维持在目标温度的,+,2.5,o,C 范围内,培养时间:14天(1个温度或2个温度),FDA-20-35,,目标值2.5,不少于14天;如选择两个温度,则每一温度下至少培养7天,从低温开始。,PIC-20-25下至少14天,或,先20-25下7天,然后30-35下7天。,目检人员应接受阳性瓶检查的培训,培养基灌装评价,去除培养基灌装样品的标准:,培养基灌装中的干预活动应模拟实际商业批生产的情况。在批生产记录中应记录,并详细说明关于去除培养基灌装样品的数量。,培养基灌装试验的每一次干预必须在书面SOP中有详细描述,包括干预类型和去除的培养基灌装样品数量,培养基灌装批记录应记录所有进行的干预以及去除的灌装样品数量,灌装样品数量的清点和物料平衡:完整(密闭)和非完整的样品,培养所有完整的样品(包括存在外观缺陷),可接受标准,目标是零污染,任何污染样品都显示了潜在的无菌保证问题。所有污染样品都要进行全面的、书面的调查。,培养基灌装实验应建立推荐的可接受标准,培养基灌装实验中,单条灌装线反复出现污染事件,不管可接受标准是多少,都是应采取行动的信号。,阳性结果的调查(一),调查的范围应包括,环境微生物监测数据,空气悬浮粒子监测数据,CIP设备,清洁、消毒程序的执行情况,培养基、设备和零件的灭菌工艺,灭菌釜的校正情况,高效过滤器检测(空气悬浮粒子水平,过滤器检漏,风速测量,密封系统检查,使用年限等),除菌过滤器完整性,房间气流型式与压差,人员操作技术培训情况,阳性结果的调查(二),调查的范围还应包括,以往产品无菌检查实验结果,人员卫生状况监测数据,培养基灌装实验中的干预方式分析,该区域近期是否有过维修活动,生产线的改造情况,该生产线培养基灌封实验历史数据,已灭菌物品的储存条件,培养基灌封过程中的异常事件,阳性污染菌与环境监测污染菌的鉴别,阳性结果的调查(三),调查结论与风险评估,培养基灌封实验结果有效,暂停生产,直至确定污染来源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再验证合格后,产品方可放行。,对培养基灌封实验后和此前所生产的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培养基灌封实验结果无效重新进行培养基灌封实验,条件,1,无菌灌装区的物理条件不满足要求,条件,2,人员未按照正常生产程序操作,总结报告,最终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模拟的最差条件,事件清单,环境监测结果,微生物鉴别结果,培养基的营养检查实验结果,培养条件、结果读取日、结果读取人、每位参与者的灌装瓶数等信息。,结论(结果是否可以接受),合格证书,工艺验证,/,再验证合格证书,人员资格确认证书,培养基灌装实验的常见缺陷,在最佳条件下进行试验,在培养过程中或结束后剔除灌装样品,灌装样品没有进行物料平衡,失败调查不恰当,冻干制剂对培养基灌封的要求,冻干制剂的典型生产流程,配制灌装冻干加塞轧盖,第一种方式,模拟装载,/,卸载过程,缩短放置时间(首选),容器内灌封好培养基,以半压塞状态装入冻干机,冻干机内部分抽真空(,500mbar,),在室温放置一定的时间,不得冷冻。,用无菌空气破真空(不使用惰性气体),全压塞,轧盖,缺点,:,真空度不能过高,不能造成培养基沸腾。,注意,若所使用的容器透明度不高,应将内容物倒出进行检查。,冻干制剂培养基灌封试验的特殊性,对产品在冻干机内放置步骤的模拟,冻干制剂对培养基灌封的要求,第二种方式,模拟冻干时间,半压塞产品在冻干机腔室内的放置时间同于正常工艺。,缺点:耗时长,第三种方式,以经稀释的培养基模拟冻干过程,容器内灌封好经稀释的培养基,以半压塞状态装入冻干机,模拟冻干过程,直到容器内的培养基大致达到正常浓度为止。,缺点:耗时长,需开发特殊的冻干程序,营养支持性不均一,影响微生物的存活力。,粉针剂对培养基灌封的要求,第一种方法,在灌装线上直接灌装液体培养基,灌装后压塞-轧盖或熔封。,第二种方法,先灌装干粉培养基,再加入注射用水,第三种方法,先灌装惰性剂,再加入液体培养基,要点,采用第二、三种方法时,所用惰性剂或干粉培养基需事先经过辐射灭菌。,常用惰性剂有聚乙二醇8000、羧甲基纤维素、乳糖。,混悬剂/半固体制剂对培养基灌封的要求,悬浮剂,需要模拟搅拌或循环流动的过程。,如果有无菌添加过程,也应进行模拟。,半固体制剂,需要将液体培养基增稠到适当粘度。,可选用琼脂或羧甲基纤维素作为增稠剂,也可选用其它试剂,但要证明其没有抑制细菌或真菌的作用。,在培养结束后,需将培养基从塑料或金属管中挤出检查其混浊度和真菌菌落,也可进行无菌检查实验。,如果选择显色培养基遇到污染物变色的方法,则需要对其进行验证。,最差条件的设计(1),储存时间,灌封设备、灌封部件、储罐、无菌物料、药液在实际灌封前能够放置的最长时间,1.灌封设备、灌封部件、储罐、无菌物料需要再灭菌(除菌)的时间间隔,最差条件:用超出保存时间的灌封设备、灌封部件、储罐、无菌物料参与培养基灌封,2.产品从无菌过滤到灌封加塞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最差条件:无菌过滤后存放在储罐内的培养基模拟实际生产时产品的最大储存时间后再灌封,产品在灌装后的储存时间应在培养基灌封中验证,最差条件的设计(2),灌封的持续时间,最保守的设计:在培养基灌封试验中,模拟用时最长的瓶子满批量生产所需要的时间,其中包括正常的干扰时间(换班、设备维修)。,其他的设计:,1.在生产完成后接着进行培养基灌封实验,2.为了减少灌封瓶数,在每批实验刚开始及结束前均灌装培养基,中间空运行灌封机以达到所需要的时间,在任何情况下模拟了与实际生产不相同的情况,都要有记录,并解释原因,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最长时间,包括可能发生的事件,人员的换班等,应予以模拟,最差条件的设计(3),灌封数量,灌封数量没必要总是满批量,惯例:小批量,至少要满批量,大批量,一般至少5000瓶,在模拟无菌生产时间时会超过5000瓶,最差条件的设计(4),灌封速度与瓶子规格,灌封速度和瓶子规格的关系,最慢的速度,最大的瓶子规格,最小的瓶子规格,最快的速度,最差条件的设计(5),人员,培养基灌封时模拟无菌区可能容纳最多的人数(至少30分钟),无菌区工作人员至少每年参与一次培养基灌封,不需要每个人员都要参与最差条件的模拟,最差条件的设计(6),设备装配,动作多,对灌封区环境产生直接影响,最差条件的设计(7),干预,正常的(灌封线装配,称量调节,加胶塞,处理倒瓶,取样,环境监测),非正常的(设备故障,灌封线堵塞,轨道调节,拆卸/替换破损的部件),额外的(非计划),如发生在计划外的干预,则应记录下来,在下次灌装试验中加入计划,SOP中应列出哪些干扰是容许的,非正常的干扰至少每年模拟一次,干扰的次数应该等于正常生产时发生的次数,建议,培养基灌封实验的条件应充分体现生产操作的实际情况,采取特别的生产控制和预防措施,或在环境条件特别好时进行工艺模拟,会造成良好工艺条件的假象。,选取SOP范围内的苛刻条件,能证明其有效性,挑战条件不是人为的创造特别环境,缺陷样品的处理,有密封性缺陷的样品应在培养前剔除,疑似有密封性缺陷的样品,可以做好标记,分开培养,培养基灌封试验中的报废率应和正常生产时相匹配,建议,增加培养基的灌装数量和环境监测数据已查明污染源;,加强无菌生产环境的洁净和消毒措施;,增加灌装前静态下的环境监测数据以检查无菌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用培养基中污染菌对消毒剂进行挑战性实验,以检查污染菌是否对消毒剂有耐受性;,分别于灌装前、灌装时及灌装后,增加对操作人员的卫生监控;,增加培养基的灌装批次,以检查所出现的偏差是否具有偶然性。,Thank You!,Question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