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Law and Economics,法 经 济 学,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徐兴祥,2013,年,书目,魏健,周林彬主编,,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格致出版社,,2010,年,7,月第五版,理查德,.,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6,月版,谢地,杜丽,吕岩峰主编,,,法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大卫,.,弗里德曼,,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一章 导 论,一、法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法和经济学,法律的经济分析,法经济学,法律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经济分析法学,Economic Approach to law,Jurisprudence of Economic Analysis,Economic Analysis of law,法律理论的基本构成,法,律,法的渊源,历史渊源,英美法,大陆法,效力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法的体系,宪法、民商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等,法的结构,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法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法律效力:对人效力、时间效力、空间效力,法的运行,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监督,一个委员会被授权考虑对刑法做一些修改。,该委员会已经判明,某些白领犯罪(如挪用其雇主的钱财)是在理性地计算了被捕和刑罚的风险与可能获得的收益之后才实施的。目前,对那些被宣判上述罪行的人要判处尤其徒刑。在进行了广泛取证之后(证词大多来自经济学家),委员会决定对这些违法者应处以罚金而不是监禁。委员会依照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将每个违法者逐个排队,并决定罚金应随着违法的严重程度而递增,但是,罚多少呢?,以例为引,1,2,作为,研究方法,的法经济学:,法律的经济分析,(法学范畴),作为,学科理论,的法经济学:,法和经济学,(交叉学科),Law+Economics=,3,作为,经济学范畴,的法经济学:,法经济学,4,Law+Economics=,作为,法学范畴,的法经济学:,经济分析法学,经济学意义上法经济学研究的特点:,5,法经济学研究关心的不是“书本上的法”,而是“行动中的法”。,2,3,4,6,法经济学研究关心的不是法律内部结构的逻辑一致性,而是法律,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法经济学从经济学视角对现行法律采取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法经济学提出的法律改革意见不是服从于法学理论,而是服从于,经济理论思考。研究路径是:经济,法律,经济。,法经济学思考的法律是“向前看”的法律,而不是“向后看”的法律。,1,不能用经济学意义的法律概念,取代法学意义上的法律概念。,二、主要学者的定义,理查德,A,波斯纳:,法经济学是一门“用经济学阐述法律问题”的学科,或者说是“将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主义方法全面运用于法律制度分析”的学科。具体地说,法律经济学采用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研究特定社会的法律制度、法律关系以及不同法律规则的效率;其研究的主要目的仅在于“使法律制度原则更清楚地显现出来,而不是改变法律制度”。,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Richard.A.Posner,大卫,弗里德曼:,“,法律的经济分析包含着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三项任务。第一是用经济学预测法规的效果。第二是用经济学找出在经济意义上有效率的法规,从而提出法规应该是什么。第三是用经济学确定法规将是什么。其中第一项任务基本上是运用价格理论,第二项任务主要运用福利经济学理论,而第三项任务主要是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纽曼等主编新帕尔格雷夫法经济学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PredictingExplainingDeciding,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律的经济分析的主要观点是基本的经济概念,(如最大化、均衡以及效率),对理解和解释法律也同样是基本的。用经济概念替换如正义、权利、义务、过失等传统的法律概念,可将法律转变成经济学。,查尔斯,.K.,罗利,法经济学是,“,运用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法律和立法制度的形成、结构、演化和影响。,三、法经济学的产生、演进和发展,20,世纪,30,年代至今,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2030,年代,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19,世纪,70,年代前,古典经济学产生前,经济学与法学密不可分,斯密与马克思的法经济学思想,幻灯片,13,边际革命兴起,制度淡出经济学,酝酿期。马克斯,.,韦伯、凡勃伦、康芒斯,幻灯片,14,早期的法经济学思想,希斯,.,皮尔森:“法律本来就是政治经济学一个很自然的关注对象。”,威廉,.,配第:专门对刑罚规则进行分析,认为普遍实施的刑罚都可以从增加社会福利的目的出发,考虑是否能够用罚款的方式取代。,亚当,.,斯密:从经济学角度对妨碍经济自由的法律如学徒法、谷物法,等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且对近代欧洲司法体系作了经济学分析。,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有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酝酿阶段的法经济学,马克斯,.,韦伯:法律关系有一定的经济根源,在不同的经济结构中,,不同的利益集团(阶级)对经济方面的立法有着不同的要求。,凡勃伦:批判了经济学的“边际主义”倾向,强调制度对行为决策的,影响。批判新古典经济学重市场轻制度的传统。,康芒斯:从公司法、反托拉斯法等制度研究入手,提出了“交易”的,概念,将交易关系作为法律上所有权的转移。,范式质疑期:批判反驳、深入,范式接受期:进入法学院,范式孕育期:进入法学主要领域,成熟期:持续深入,发轫期:关注经济法律,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法经济学运动,伊詹恩,.,麦卡伊,Ejan Mackaay,阿兰,.,迪雷克特,加里,.,贝,克尔,社会成本问题,等代表性论著,法律评论杂志,、,法律的经济分析,关于效率,40,60,70,70,末,80,四、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个人主义与最大化,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社会理论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个人意向和行为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对象的基本单元是有理性的个人,并由此假定集体行为是基于个人选择的结果。,最大化原则:来自于“经济人”假设。经济人是”有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人。,行为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追求行为实现最优,2,、成本,-,收益考量与激励分析,法律成本,:法律成本的内涵及外延均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计量性。从法的运行的角度,主要包括立法成本、法律适用成本和守法成本。,法律收益,:不限于经济收益,而是由财富、权利、地位、职位保障等构成的一组法律目标或综合效用。从法的运行的角度包括立法收益、法律适用收益、守法收益。,激励分析(,Incentive Analysis,),:是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经济主体行为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尤其适用于研究分析经济主体的预期行为。,“,对于法律经济学家而言,过去只是一种沉没了的成本,他们将法律堪称一种影响未来行为的激励系统。,”,理查德,.,波斯纳,3,、均衡(,Equilibrium,)分析,均衡作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是从经济学角度对人类社会和谐美好的理想状态的模拟。(最大化就是一种均衡状态),法律市场的均衡,也是由法律供给与法律需求的平衡实现的。,4,、效率分析(,Efficiency,),帕累托效率,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效率的局限性,效率的局限性,它假设只有结果才,是重要的,因而排,除了用一些非结果,性的标准(如正义,)来判断法律规则,的可能性。,它假设对法律规则作用于人的结果进行评价时,正确的价值是体现与这个人的行动之中。,它假设将不同人的估价组合在一起时,正确的衡量标准是支付意愿。即一项某人愿意支付¥,10,而获得的收益与另一个人愿意支付¥,10,而避免的事是等价的。,效率与公平,建坝成本,建坝收益,假设政府要决策是否建一个大坝,我和院长是仅有的两个受此影响的,人。没建大坝的时候,院长有,65,美元,我有,35,美元。,单位,:,美元,建坝之前,建坝之后,我,院长,我,院长,30,0,0,40,单位,:,美元,35,65,5,105,如果收入分配不可能是无成本的,效率和公平之间就有可能发生冲突,冲突是否发生取决于追求效率的特定分配结果以及关于什么才是公平收入分配的概念。如果收入可以无成本地进行分配,就无效率和公平的冲突可言。,第二章 法律的供给、需求,及法律制度的变迁,第一节 法律的供给,一、法律供给的概念,法律供给,是指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执法、司法部门,)提供法律产品和法律服务的活动的总称。,现实生活中,法律产品和法律服务是稀缺性的资源,它们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给人们带来经济利润,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法律供给也包括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两个要素。,二、法律供给的特点,1,、法律供给主体的特殊性,法律供给主体:国家。由国家机关代为行使法律供给职能。,国家机关具有法律实际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双重身份。,2,、法律供给内容的完整性,法律供给不仅指立法活动,执法和司法活动也是法律供给的重要内容,立法活动所需成本较低,因此对其配置的资源较为充足;而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实现由于需要大量成本,在现实中要素资源非常有限。,3,、法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效用函数,(,1,),一致性。,(,A,的一切行为都以增进,B,的效用为目的),U,s,U,d,0,45,s:,生产者,U,s,:,生产者效用,d:,消费者,U,d,:,消费者效用,U,s,=,f,(U,d,),dU,s,dU,d,=C,(,C=1,),法律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和供给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律供给与需求效用的一致性,即公益性。,(图,1,),(,2,)差异性,法律供给与需求效用的差异性即法律供给者效用的“自益性”,这充分反映了法律供给偏离法律需求的现实状况。(如不完全代表法律需求者的利益、背离法律需求者的利益),U,s,0,U,s,U,d,U,d,0,图,2,法律供给与需求效用不完全一致,图,3,法律供给与需求效用背离,4,、法律供给效果的不确定性与滞后性,法律供给,(中间产品),法律价值,(最终产品),转化具有不确定性,1,)法律供给效用一定,需求者效用无限大,0,U,s,U,d,(图,4,法律供给效用一定),法律供给不足,无法满足需求者的法律需要,2,)法律供给效用无限大,需求者效用一定。,0,U,s,U,d,(图,5,法律供给效用无限大),国家机关的法律供给不具备现实性,对人们的行为无法产生影响,法律供给造成了浪费。,3,)法律供给的效用与需求者的效用正相关,法律供给者密切关注着需求的变化,随着法律需求的增减及时作出调整,在最大限度上满足需求者的效用。,4,)法律供给的效用与需求者的效用负相关,法律供给者做出了不合理的法律供给活动,或是国家机关对法律需求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形成了错误的预期,使得法律需求者效用递减。,0,U,s,U,d,0,U,s,U,d,图,6,法律供给与需求效用正相关,图,7,法律供给与需求效用负相关,5,、法律供给的垄断性与竞争性,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国家机关从事法律供给活动具有规模经济的效果,使法律供给中的单位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国家机关完全具备法律供给主体的资格要求,从而获得了垄断法律供给活动的合理性。,需要引入竞争机制。,6,、法律供给的非营利性,7,、法律供给的强制性,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借用国家机关的强制力得以实现,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投票规则带来的一定强制性。,三、影响法律供给的因素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价格,法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本,法律供给者的意识和,预期,法律环境,法律生产的技术水平,法律价格是人民向国家出让的权利或利益的总和,物质财富、劳动、生产技术。,四、法律供给的现实问题,法律供给的盈利反应机制问题,1,对立法“后活动”的关注问题,(不应忽视执法和司法的作用),2,法律供给的市场化问题,3,对法律供给弹性问题的忽视,4,(,立法的供给弹性较小,执法和司法的供给弹性较大,),第二节 法律的需求,一、法律需求的概念,法律需求是指法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法律制度的数量和质量。,二、法律需求的特点,决定性与依赖性,相对稳定性与变,动性,市场背,离性,收益性,主体的,广泛性与,矛盾性,内容的,复杂性与,层次性,Demand of law,三、影响法律需求的因素分析,1,、法律供给,2,、效用因素,3,、偏好要素,法律供给,是法律需求由可能变为现实的客观条件;法律供给所形成的法律环境引导法律需求的主观愿望;法律供给引起法律需求的新一轮循环。,法律的效用,反映的是法律作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法律需求者不断创造消费者剩余,来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法律偏好,在一段时期内较为稳定,但同时又富有变动性;国家机关的偏好在整个法律消费者偏好系统中占据决定性的地位;影响法律偏好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与文化。,4,、法律需求成本,5,、价格因素,6,、消费者收入水平,法律需求成本,影响法律需求的数量和程度。从个体角度看,法律需求成本越高,法律需求增量越少,甚至出现需求减少;从社会法律需求总成本看,法律需求量与法律需求成本呈反方向方向变化。,影响法律需求的价格因素,包括法律自身的价格和互补品、替代品的价格。法律的需求量与其自身价格成反比。,收入,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法律的购买能力。在法律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法律需求与消费者收入成正比。,四、法律需求的现实分析,D,B,C,A,法律需求的引导问题,法律需求的显示问题,法律需求的市场化问题,法律需求的发展趋势问题,第三节 供求规律,一、法律供给与法律需求的关系,在法律市场中,法律供给以法律需求为前提,法律需求决定法律供给。,二、供求规律,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减少。即需求量与价格负相关。,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寻找法律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三、法律供求非均衡的现实分析,产生法律供求非均衡状态的经济原因,是现有的法律供给的净收益小于另一种可选法律方案的净收益,出现了潜在的利润。,法律供给过剩,是法律供给出现数量的多余或失去时效以及没有绩效的情形。,法律供给不足,从时间上来看,法律供给总是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我国的法律供给是供给主导型的模式,易出现意愿供给和实际供给不一致的情况。,第四节 法律制度的变迁,一、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和法律制度变迁的理论,道格拉斯,.,诺斯,1,、法律变迁的含义,制 度,法律变迁属于正式制度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2,、法律变迁的经济分析,1,)法律变迁的经济原因,制度需求理论:通过法律使显露在现存制度安排结构之外的利润内在化,即潜在利润(或外部利润)内在化,是法律需求产生的根本原因。,利润的来源,新技术应用及规模经济带来的利润,外部经济内部化带来的利润,克服风险带来的利润,交易费用转移与降低带来的利润,2,)法律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分析,游离于现有法律制度安排之外潜在利润决定法律制度变迁的收益。,法律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具有变动性。二者的数量对比关系使法律制度变迁发生或无法发生。,3,)法律制度变迁的滞后性分析,发现潜在利润的成本,法律变迁的成本,法律变迁实现,法律需求显示所需的时间成本,新的法律需求,新的法律供给,二、法律制度变迁与法律供给模式,制度变迁主体是国家机关,制度变迁程序自上而下,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法律供给,强制性法律供给,倡导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合,强制性法律供给和诱致性法律供给的结合,制度变迁主体是法律市场的消费者,制度变迁程序自下而上,以集体理性预期为经济基础,以强制推行作为实施机制,供给具有激进性和灵活性,是对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沿袭和发展,具有继承性和吸收性;,以个人理性预期作为经济基础;,自愿、自发、渐进的实施机制,第三章 宪法的经济分析,第一节 宪法与宪法原则,一、宪法的形成与理论基础,Constitution,“自然状态”下,的丛林规则,霍布斯,洛克,卢梭,罗尔斯,以社会正义为中心,提倡人生而俱来的故有权利,强调对国家权力的控制与约束,强调民主与平等,社会契约论,Veil of ignorance,二、宪法与宪政,宪法规范内容具有根本性,宪法是效力层级更高的法,宪法是具有更大稳定性的法,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1,2,3,宪法是授权性的,没有具体制裁规范,4,Constitution Constitutionalism,三、宪法的基本原则,法治,民主,权利,保障,分权,Text,宪法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宪法的经济分析原理,一、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詹姆斯,.M.,布坎南,公共选择,:,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把经济学运用于政治科学的分析。,理性人,假设,方法论,个人主义,契约主义,视角,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关于国家的理论,投票规则,政党与选民行为,政党与选民都是,理性的,国家起源于集体的选择,而集体选择的理由则在于配置效率,一致同意规则,多数通过规则,两党制与多党制,利益集团理论,寻租理论,其他,多数通过规则的孔多塞悖论,投票者,A&B,B&C,A&C,甲,乙,丙,A,B,A,B,B,C,A,C,C,备 选 方 案,A,B,B,C,C,A,阿罗不可能定理,不可能存在一种能够把个人对,N,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换成社会偏好次序,并且准确地表达社会全体成员的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机制。,二、宪政经济学,宪政,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对制度的,集体决策,制度下公,共物品的,集体决策,Constitutional Level,(规则的选择),Operational Level,(规则下的选择),宪政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认为,政府失灵的根源是宪法约束的失灵,因此有必要对规则进行重新选择。宪政经济学力图证明,尽管在民主的社会秩序中进行宪法改革会遇到一些障碍,这些障碍都是可以克服的。,“,我们必须重新设计我们的规则,调整我们对规则的思维方式,其最终目的是限制政府能够造成的伤害,同时为政府的有益活动留出空间。,”,詹姆斯,.M.,布坎南,第三节 宪法原则与经济目标,民主,法治,与分权,权利,保障,TEXT,民主与效率的冲突与融合,法治与效率,分权与垄断,权利保障的目的在于防止某些特别严厉而又成本很高的财富重新分配方式。,“,政府的精神应该是有限政府而不是民主政府,”,第四节 制宪与修宪的关切,一、制宪与修宪的一般问题,1,、显性(成文)宪法变更,(,Explicit Constitutional Change),宪法的显性变更是指宪法通过修订程序而改变。,“对于显性宪法变更的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宪法显性变更的动力在于改变有组织的团体的相对讨价还价的能力,而独裁者正是由于拥有暴力的比较优势才得以建立政府并收取租金。”,诺斯,(讨价还价能力被定义为向对方转嫁成本的能力。这种方法预测相对讨价还价能力的改变会导致宪法规则的改变。),利益集团,游说,/,讨价还价,立法者,“,那些有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有组织的实体。,可能出现寻租与避租,并造成对资源的浪费。,2,、隐性(成文)宪法变更,(Implicit Constitutional change),宪法的隐性变更是指通过司法解释对同样的宪法文字赋予新的意义。,宪法的隐性变更在一定意义上模糊了规则的选择和规则下的选择的界限。,普通法系内发生宪法的隐性变更要比大陆法系相对容易。,3,、合法与违法的宪法变更,二、美国宪法与比尔德的经济观,1,、稳定的美国宪法,美国宪法在,200,多年间只颁布了,27,个修正案,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三权分立;联邦体制;宪法至上;人人,平等。,2,、比尔德的经济观,美国宪法的经济观,查尔斯,.A.,比尔德,抛开经济动因而研究宪法是空洞的。,A,宪法的产生、运行都体现了经济利益的作用,B,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in order to form a more perfect union,establish justice,insure domestic tranquility,provide for the common defense,promote the general welfare,and secure the blessings of liberty to ourselves and our posterity,do ordain and establish this Constitu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美国宪法序言:,”,“,“,”,奥巴马医改法案的违宪裁决,2011,年,8,月,14,日,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第十一巡回上诉法院一个,3,人法官小组裁定,医改法案强制投保条款超越宪法赋予国会管理经济的权力范围,因而违反宪法。,法官小组中,乔尔,杜比纳和弗兰克,赫尔认定强制投保条款违宪,斯坦利,马库斯认为不违宪,最终以多数意见为准。,杜比纳和赫尔在一份,207,页意见书中说,国会不能强制要求民众,“,与私营保险商签订合同,购买一份覆盖他们从出生到死亡的昂贵保险产品,”,。,马库斯在一份,84,页文件中表达反对意见,认为杜比纳和赫尔忽视过去两百年间国会权力呈指数级增长,“,这一不可否认的事实,”,。在马库斯看来,国会有权通过管理跨州范围经济事务的法律。,奥巴马医改法案的合宪裁决,2012,年,6,月,28,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了一个将改变大选年动态政治平衡的重要判决。,原告:美国弗吉尼亚、佛罗里达等,27,个州,被告:联邦政府,诉因:奥巴马签署的医改法案违宪,判决结果:美国高法法官以,5,票对,4,票的,“,擦边球,”,投票结果裁定奥巴马医改大多数条款合乎宪法,三、我国宪法的变迁,时间,条目,修改内容,1988,年,第,10,条,在第四款中增加“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第,11,条,增加“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3,年,序言,强调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且“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并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第,7,条,将“国营经济”、“国营企业”改为“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第,8,条,第一款中对集体所有制的定义从“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及其它形式的合作经济,改为“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及其它形式的合作经济。,第,15,条,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第,16,、,17,条,取消两条中对国有企业和集体经济需完成或接受“国家计,划”。,第,98,条,将县级人大的任期从,3,年改为,5,年。,1999,年,序言,明确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为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第,5,条,增加“中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6,条,增加“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8,条,第一款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第,11,条,原规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8,条,将国家所打击的“反革命活动”,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2004,年,序言,增加“三个代表”思想,并将“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扩大,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第,11,条,第二款中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概念扩大到一般的“非公有,制经济”,明确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第,13,条,将对私有财产的具体规定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第,14,条,增加第四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第,33,条,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67,条,将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二十项权利(决定“戒严”)改,为“进入紧急状态”。(并将第,80,条和第,89,条分别赋予国家,主席和国务院的权利的相同地方作了相应修改。),第,81,条,增加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权力。,第,98,条,将乡镇人大代表的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我国宪法变迁中存在的问题,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变迁也成为宪法修正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浓郁的政治色彩。,经济政策的变迁直接体现在宪法条文中,缺乏对公民实质性保障的关注。,第四章 财产法的经济学,德姆塞茨(,Demsetz,),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产权是人们在稀缺资源条件下使用资源的适当规则。产权是授予个人某种权威的办法,利用这种权威,可以从不被禁止的使用方法中,选择任意一种对特定物品的使用方式。,产权就是使自己或他人受损或受益的权利。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它之所以有意义,就在于它使人们在与别人的交换中形成合理的预期。,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什么是,产权,阿尔钦(,Alchian),第一节 财产权与财产法,Questions,Property right,财产权就是产权吗?,Property right,Property right,法学,权利体系,人身权,财产权,继承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财产权的特征,避免公地悲剧,,实现财产权静态,收益,Characteristics of property right,激励投资,,实现财产权动态收益,促使资源转移至最优效率使用人,进一步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1.,排他性,2.,持久性,3.,可转让性,4.,可分割性,*,Property right:a bundle of right,*,Property right:telling what an owner owns,产权的功能,A,B,C,D,激励财富,创造,提高未来预期准确性,预防和抵御,风险,明晰行为,界限、减,少纠纷,STORY 1,“,怀俄明遥远草地的一个清晨,一头骡子降生了,这头骡子属于谁呢?,”,这头骡子是属于(,1,)骡子母亲的所有者;(,2,)她所出生的地方的所有者;(,3,)租赁这块土地的伐木工司;(,4,)联邦政府,因为该财产属于国家公园?,Q,:,How property rights are initially assigned,?,STORY 2,Q1:How property rights are initially assigned,?,Q2:What kind of things can be privately owned?,奥比特考姆公司耗资,12500,万美元设计、发射和维修一颗用于在欧洲和美国之间传递商业资料的卫星。这颗卫星定位于大西洋上空,25,英里处的同步轨道上。最近,属于温德桑公司的一颗自然资源监视卫星偏离了轨道,与奥比特考姆公司的卫星极其接近,以至于使奥比特考姆公司在欧洲和美国之间的资料传递中断。结果,奥比特考姆公司丧失了客户,因而起诉温德桑公司侵犯了奥比特考姆公司所具有的同步卫星轨道权。,STORY 3,福斯特在城市北部的一个新区考察一个正在建筑过程中的房屋,决定想买一间。可是在她搬进来之后的第二天,风转向了,开始从北面吹过来,她闻到了一股强烈的臭气。询问之后,她了解到一个大型养殖场就位于新区北部山脊的上面。而且更糟糕的是,这家老式工厂的所有者还要扩大其厂区。福斯特和其他房产权所有者一起准备起诉要求关闭这家饲养场。,Q,:,May one property owner create a stench on his own property that offends his neighbours?(Incompatible Uses),STORY 4,布劳格斯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其中大部分土地都因建房而出卖了,仅存的一块被他父亲称为“沼泽”的土地现正用于养鱼和放鸭。但布劳格斯决定放水排干,把它开垦成一块居住地。然而当地大学的科学家已经认定布劳格斯的财产属于滋养当地河流(包括城河里的鱼苗)的湿地的一部分。城市委员会得知布劳格斯的计划之后通过了一个严禁排干湿地的法令。布劳格斯为保护其开发财产的权利进行了起诉,如果起诉没有成功,他要求法院勒令市政府以地产的现行市价从他那里买下这块土地。,Q:what may owner legitimately do with their property?,(Private v.s.Government),STORY 5,一个县的法令规定房屋必须建在离财产线,5,英尺以内。乔,.,弗台托斯在一个尚未开垦的地区买下一块树木繁茂的土地,并建造了一幢房子。,10,年之后,拥有一块毗邻土地的弗雷德,.,帕斯雷丈量了其土地,发现弗台托斯的方子超出财产线,2,英尺,而伸到帕斯雷的财产地去了。弗台托斯因侵权向帕斯雷作出了赔偿,但帕斯雷拒绝接受赔偿而进行起诉,要求弗台托斯按法令将房屋后移。,Q,:,Should the owner be denied a remedy because the trespass has persisted for so long?Should the court award the compensatory damages to the owner?,财产权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什么可以被私有?,所有者可以如何处置其财产?,有关财产权侵犯的赔偿是什么?,4,1,2,3,财产法的基本问题,罗伯特,.D.,考特,托马斯,.S.,尤伦,财产法的经济目的:,稀缺资源的最优利用,确立排他,性产权,保护财产,自由转让,保障财产,可分割性,确定产权,界定依据,2008,无产权状态:,财产的过度利用或财产价,值的耗散,私人产权,共有产权,政府产权,产权形态与最优利用,消除防偷盗成本、防止过度,利用、建立投资激励,容易引起无产权状态的结果,良好治理的基础是达成相应契约。,政府产权具有暴力垄断优势,但需要借助多重委托。,第二节 财产的经济理论,一、科斯定理,The sunny Fontainebleau,4141 Collins Ave.,Miami,The shady Eden Roc Hotel,4525 Collins Ave,Miami,How would you handle this?,Did,Eden Roc,have a“light easement”?,Damages or transaction?,罗纳德,科斯,Ronald Harry Coase,-British Economist,-Born December 29,1910,-Won 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s in 1991,-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3 J.Law&Econ.1(1960),Can you provide a statement of the theorem?,Consider this example:,一个牲畜饲养者(,rancher),生活在一个农夫(,farmer),家附近。农夫在他的一些土地上种植玉米,而让其他一些土地休耕。饲养场与农庄之间的界线是清晰的,但是没有栅栏。因此,有时牲畜会跑到农夫的财产上,并践踏了庄稼。可以通过安装栅栏、保留较少的牲畜或种植较少的玉米来减少这种损失,每种方法都是有成本的。饲养者与农夫相互之间会进行讨价还价,来决定谁应当承担这种损失。或者,可以通过法律来干预并指定损坏的责任者。,1,、农夫负有让牲畜远离他的财产的责任,并且他必须承担当它们进入时所造成的损失,。,(,Ranchers Rights,),(,The farmer:grow less corns or fence his field.,),2,、饲养者有责任让牲畜呆在他的财产范围内,他必须为当这些牲畜溜出去时所造成的损失支付赔偿,。,(,Farmers Rights,),(,The rancher:must build a fence,),There are two specific rules the law could adopt:,Legal Rules,0,Rancher,Farmer,$50 Building,a fence,$75 Building,a fence,0,Surplus,$50,$25,Without cooperating,Ranchers Rights,Farmers,Rights,Suppose that,without any fence,the invasion by the cattle costs the,farmer,$100,per year.,What about bargaining?,饲养者,:,“,法律要求我对修筑栅栏负责。我将饲养场围起来需要每年花费,75,美元,而你将玉米田围起来只需每年,50,美元。让我们做个交易。我每年付你,50,美元将你的玉米田围起来。,”,农夫,:,“,如果我同意,你每年支付我,50,美元将我的玉米田围起来,与你什么都不做相比,我也好不了多少。但是,你却节省了,25,美元,你不应该得到所有的合作剩余,你应该将剩余的一部分给我,应该支付我多于建造栅栏的,50,美元费用。,”,饲养人,:,“,好吧,让我们分享合作剩余。我将支付你每年,62.5,美元,你来修筑栅栏。这样的话,我们每个人均获得合作剩余,25,美元的一半。,农夫,:,“,成交!。,”,A rule of legal irrelevancy,Coase Theorem,科,斯,定,理,当交易成本为零时,私人谈判将导致资源最优的配置,而无论产权在法律上的安排是怎样的情况。,当交易成本足够高,从而阻止谈判的进行时,资源的有效使用取决于产权是如何分配的。,(,倘若交易费用不为零,则不同的产权界定将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结果。),A rule of legal relevancy,科斯定理的不同表述:,广,义,的,科,斯,定,理,黄少安(,1995,):,第一定理,:如果市场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产生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安排;,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世界中,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结果;,第三定理,:产权制度的供给是人们进行交易、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不同的产权制度将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率。,Assumptions in Coase Theorem:,No Transaction Costs,Clear Property Rights,Free Exchange of Property Rights,Complete Information,Status Quo Biases and endowment effect are not important,What matters is that you understand these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