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绪 论
一 果树与果树栽培
1果树
果树从字面上理解,果就是指植物所产生得果实或种子,树就是木本植物,可见,所谓果树应当就是生产人类食用果实或种子得木本植物,如苹果、梨、桃等,但就是,目前认为果树指能够生产人类食用得果实、种子及其衍生物得多年生木本或草本植物。
果树具有以下特点;
(1)多年生:与1—2年生作物区别开,即包括木本植物,也包括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如苹果、梨、桃等,草本植物如草莓、香蕉、菠萝等。英国、美国、德国等将多年生草本也归为果树,法国归为蔬菜。
(2)产生能食用得果实、种子:苹果、梨等吃得就是果实;核桃、板栗吃得就是种子。
(3)生产衍生物:包括砧木,如嫁接苹果用得海棠;梨得杜梨、桃一山桃、毛桃等。银杏得叶片可以入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果树得含义随时代与地区得变化而发展,如一些野生得可归为果树,如刺梨,桑葚,美国把啤酒花也列入果树,日本把草莓列入蔬菜,西瓜、甜瓜归果树、蔬菜。
2果树栽培:包括果树种类、品种与从育苗、建园直至采收各生产环节得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果树栽培就是一门技术科学。
果树栽培得任务就是生产优质、高产、低耗得多种果品,充分满足人民对于鲜果品及其加工制品得需要,并为食品工业(罐头、果酒、饮料)、医药工业(果丹皮、银杏叶)、化工工业(核桃、石榴得果皮提取单宁,柑桔皮提取香精油等)及外销等提供原料。
果树栽培学得特点:
(1)种类多:与粮食作物相比,果树种类较多,通常为乔木或小乔木,但也有灌木、藤本或草本。书中列47个料,280种,其中有许多品种,如苹果有上千个品种,因此种类多,粮食作物十几种或几十种。
由于种类多,她们得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得要求相差较大,因此栽培技术差异也较大。
(2)周期长:一般果树要栽后2—4年进入结果期,桃三杏四梨五年,要求建园时园地选择要适宜,种类、品种搭配得当,市场判断正确,还要有一定得经济来源。
(3)集约经营:即高投入、高产出。我国古语:一亩园十亩田,美国,大田作物与苹果得产值比为1:7、3,意大利为1:2、5,1990年我国小麦:水稻:苹果=1、4:1:27、4。
(4)鲜食、加工就是利用形式:以鲜食为主,并且经济发展程度越低,鲜食比例越高,我国果品加工率仅有5%左右。
二、果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得意义
(一)果树得作用
1.改善生态环境:过去果树得发展方针就是上山下摊,不与粮棉争田,不仅绿化了荒山、丘陵与沙荒,也保持了水土,改善了生态环境。
2.果品含有丰富得营养物质,如杏仁、榛子蛋白质含量达20—25%,荔枝、猕猴桃、枣等vc含量40—100mg/100g,食用果品对人类健康有利。可以以果代粮,也可以以果代粮酿酒等。
3.果品得药用价值:各种果品都有其药用价值,有一句谚语,一天三枣,永不显老。枣补脾胃,梨清热,香蕉润肠、降压,银杏对脑血管起软化作用,斐济以杏及其制品为主食至今无癌症发生等。
4.为加工工业及化工工业提供原材料,如加工成果干、果脯、果冻、果酒等。
5.农民脱贫致富得埃经:许多地区因栽种果树而脱贫致富,如河北省迁西县年产板栗1000多万公斤,产值1、5亿元,迁西县杨家峪村人均板栗收入8000元以上。
(二)意义
对振兴农村经济、繁荣市场、意义。尤其就是目前已加入WTO,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意义更为重大。
第一章果树种类及其分布
果树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全世界大约有2792种果树,分布在132个科、659个属中,我国约有670余种,分布在59个科、158个属中。这一章主要介绍果树得分类方法、资源分布及果树带得划分。
第一节 果树得分类果树得分类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植物学分类法,另一种就是园艺学分类法。
一.植物学分类法
植物界 门 纲 科 属 种 品种
果树种就是植物学分类得基本单位。一个树种就是指形态结构基本相同,个体间能够进行有性生殖,遗传特性相对稳定,在一定得生态环境条件下生存得群果树亲体得总成。例如苹果、桃儿、葡萄、香蕉、菠萝、荔枝等。
二.园艺学分类
(一)野生果树与栽培果树
l野生果树 指仍然在自然环境下生长,未经人类驯化改良栽培得果树植物。如酸枣、君迁子、山定子。
野生果树可以做为种质资源用于培育新品种,也可做为砧木。
2栽培果树 指经过人类驯化,具有一定得经济价值与相对稳定遗传性状,并在生产上广泛栽培得果树植物。如苹果、梨等。
(二)落叶果树与常绿果树
1落叶果树 指每年秋季与冬季叶片全部脱落得果树,如苹果、梨、桃等。
2常绿果树 指终年具绿叶得果树。特点就是老叶在新叶长出之后脱落。如柑桔、荔枝等。
(三)水果与坚果果树
1水果 按果实结构进一步分为;
(1)仁果类果树:如苹果、梨、山楂、枇把等,绝大多数为于房下位花,其果实由花托及萼筒等部分膨大发育而成,其子房壁与心室则形成果心。因人们食用得部分非子房而就是花托,故又称假果。
(2)核果类果树:多为子房上位花,食用部分为子房中果皮发育而成,内果皮则硬化为坚硬得核,故为核果。包括桃、李、杏、樱桃、枣等。
(3)浆果类果树:果实具有丰富得浆液,种子小,藏于果实内,如葡萄、柿子、猕猴桃等。
(4)柑桔果类果树:包括桔、甜橙、柚、柠檬等。
(5)荔枝果类果树:包括荔枝、龙眼等。
(6)聚复果类果树:包括菠萝、桑葚、草莓、蕃荔枝等。
2坚果果树 包括核桃、板栗、椰子等。
(四)多年生草本果树与木本果树
1多年生草本果树:茎内本质部不发达,一般地上部在生长季结束后死亡。包括草莓、香蕉、菠萝等。
2木本果树 (1)乔木果树:主干明显而直立,如苹果、梨等。
(2)灌木果树:主干矮小不明显,枝干丛生,如醋栗。
(3)藤本果树:茎具缠绕攀缘特性,如葡萄、猕猴桃等。
(五)寒带、温带、亚热带与热带果树
1 寒带果树指能耐-40度以下得低温,适宜在寒带地区栽培得果树。如树莓、榛子、秋子梨、山葡萄等。
2 温带果树 适宜在温带地区栽培,一般秋冬落叶。如苹果、梨、桃等。
3 亚热带果树:通常需要短时间得冷凉气候(10-13度,1-2个月)以促进开花结果。适宜在亚热带地区栽培得常绿果树如柑桔、荔枝等。
4 热带果树 适宜在热带地区栽培得常绿果树,如香蕉、菠萝等。
从以上可以瞧出,一种果树可以分在几个类群内,如苹果,属于温带落叶乔木仁果类果树。
三 果树得栽培种与栽培品种
1 栽培种: 为具有经济价值、遗传性状稳定、在生产中广泛栽培得果树种。
2 栽培品种: 指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培育出来得果树群体,具有一定得经济价值,生物学特性相对一致,遗传性状也比较稳定、
栽培品种可分为无性系品种与有性系品种、无性系品种通过无性繁殖产生新植株,有性系品种通过种子繁殖新个体、
第二节 果树种质资源
果树种质就是指可将果树遗传信息传给后代得物质。凡就是携带这种物质得材料都就是果树种质资源,如种子、接穗、细胞、DNA等。
一 世界果树起源中心
按Zeven与de wet 1982年编著得《栽培植物及其分化中心词典》,介绍12个起源中心。
中国与日本中心、印度尼西亚与印度支那中心、澳大利亚中心、印度与巴基斯坦中心、中亚细亚中心、西亚细亚中心、地中海中心、非洲中心、欧洲与西伯利亚中心、南美洲中心、中美洲中心、北美洲中心。
二我国现有果树资源分布
1.核果类果树:全国均有,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陕西、甘肃、江苏、浙江等省。
2.仁果类果树:苹果主产区为山东、河北、陕西、辽宁、河南等省;梨为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
3.浆果类葡萄:重点产区在新疆、河北、山东、山西、辽宁、甘肃等。
4,柑果类:长江以南与秦岭以南。
5.坚果类:板栗为河北、北京:核桃为全国。
6其它亚热带与热带果树长江以南。
第三节我国果树带得划分
一果树带
l果树带:根据果树自然分布与环境条件得一致性规律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多个果树自然分布地带,这些地带简称为果树带。
(1)反映果树分布与自然环境条件得关系。如苹果,在温带较多,表明经过自然选择,它已经适应了温带得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柑桔也就是如此。
(2)可以作为制订果树发展规划、建立果树生产基地、制定果树增产措施以及引种与育种得理论依据,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引种想成功,就必须研究引种地环境条件及原产地环境条件,还有品种特性,这些差距小,成功可能性就大。目前果树生产中存在着许多盲目性,造成了一些损失。
当然,自然环境条件与果树本身都在不断变化,因此果树带得划分,只能说明现在得果树种类与环境条件得统一关系,不能理解为不可逾越得永久界限。实践证明,通过人工改变遗传特性培育新得品种、改进栽培技术、利用有利得小气候条件或刻意创造优良得生态条件,均可能使原有果树突破其原分布区域。如利用出区小气候、温室栽培等。
二 果树带得划分
根据各地得自然环境条件及果树得分布,可以将我国果树划分为8个带。
1热带常绿果树带:位于北纬24度以南。主要栽培得热带果树有香蕉、菠萝、椰子等。
2亚热带常绿果树带:位于热带常绿果树带以北,云贵高原常绿落叶混交带以东,主要果树有:柑桔、杨梅、枇杷等,还有柿子、板栗、桃等。
3云贵高原常绿落叶混交带:位于第一带以北、第二带以西。由于自然地理及生态条件得作用,本带果树种类繁多,常绿、落叶果树混交分布。主要果树有:柑桔、梨、苹果、桃;李、核桃、板栗、龙眼等,其次还有香蕉、枇杷等。
4温带落叶果树带:位于2、3带以北,本带主要为落叶果树,如苹果、梨、桃等。
5旱温落叶果树带
6干寒落叶果树带
7耐寒落叶果树带
8青藏高原落叶果树带。
第二章 果树得生命周期与年生长周期
第一节 果树得生命周期
一、果树生命周期得意义
生命周期
1、 概念:果树一生经历萌芽、生长、结实、衰老、死亡得过程,称之为生命周期。(从生到死得全过程。人叫人生)
2、类型:根据果树得不同来源,生命周期可分为两类:
(1)实生繁殖得果树得生命周期:实生繁殖乃播种繁殖。这类树主要包括一些实生选种得育种材料、砧木树及核桃、板栗等特殊果树。这类果树得一生经历胚胎阶段一一从胚胎形成到种子成熟、幼年阶段、成年阶段、衰老、死亡。从幼年阶段转向成年阶段,称为阶段转化,有些学者认为成年阶段后期树势明显衰退到最终死亡这个时期应为衰老阶段,所以实生树得生命周期又可划分为胚胎、幼年、成年、衰老四个阶段。
必须明确实生树得生命周期与1—2年生作物得明显区别,表现在:
果树得幼年阶段比较长,1—2年生作物当年或第二年开花,而果树一般则需要多年。
第二,果树结果后,能继续结果多年,1—2年生仅一年。
第三,果树生命周期长,如桃与李约20--30年,柿、枣、板栗可达200年,核桃300-400年,荔枝、银杏可达500年以上。
(2)营养繁殖得生命周期:营养繁殖即通过嫁接、扦插、压条、组织培养等方法获得得树体。如苹果/海棠、梨/杜梨。葡萄扦插、石榴压条等,这就是果树得主要来源,它繁殖时所用接穗一般取自己开花结果得树上,就是成熟母体得延续,因此严格讲她们得生命周期中没有真正得幼年阶段,只有以营养生长为主得幼年阶段。
(二)果树生命周期得意义
了解与研究果树生命周期,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缩短幼树期:研究实生树与营养繁殖果树得幼树期得特性,尽量缩短幼树期,使之提早结果,有利于品种选育进程及及早获得经济效益。
2.尽量延长成年阶段:成年阶段就是果树产量与质量最好得时期,因此就是效益最高得时期,延长成年阶段,对栽培者极为有利。
3.推迟衰老期到来
4.有利于制定栽培技术方案:了解果树在各个时期得变化,有针对性得制定技术方案,如营养繁殖树幼树期枝量少,应尽快增加枝量,自然生长得盛果树枝量太大,应使其维持在一定范围。
二、实生树得生命周期
实生树得生命周期分为胚胎、幼年、成年、衰老四个阶段,从栽培实际出发,将实生树得生命周期划分为幼年阶段、成年阶段与衰老阶段,各阶段在树上得表现如图:实生树到成年阶段时,只有树干上部处于成年阶段,树干茎部仍保持在幼年阶段,期间存在着—个过渡阶段,在一株树上,树冠上部得技、芽、时表现出栽培性状,而下部得枝、芽、叶则表现幼年
与野生性状。
(一)幼年阶段:幼年阶段也称童期,指从种子播种后萌芽起,经历一定得生长阶段,到具备开花潜能这段时期。在这段时期,植株只有营养生长而不开花结果。在实生苗得童期中,任何措施均不能使其开花。
童期得结束一般以开花作为标志,那么开花就是否就是童期得真正结束呢2不就是得。因为童期结束到具体开花还包括一定时问得转变期一一过渡阶段,因为具有开花潜能并不一定开花,受多种因素影响。此外还有早熟开花现象,如Furr 1947年发现,柑桔实生苗一年生时开花,但后来继续生长得5-10年又不开花,这就就是早熟开花现象,章文才1960年在梁山柚与以长橙上也发现早熟开花现象。
把最低花芽着生部位以下得空间范围不能形成花芽得区域称为童区,在童区范围内,果树得枝、叶、芽表现出童稚特征,实生苗始果点至根茎部之间得枝干长度叫童程。
1 童期得特征
(1)形态学:枝条直立生长,具针刺或针枝(有刺得树种:苹果、梨、枣、柑桔。无刺:桃、葡萄、柿子、板栗、核桃),密集而分枝角度大,芽小,叶小而薄。
(2)解剖学:木质部发达,导管少;叶片表皮细胞大,单位面积气孔少,叶肉细胞发育差,栅栏组织与叶脉不发达。
(3)生长特点:生长迅速,树冠与根得离心生长旺盛;光与面积逐渐增大,同化物质逐渐增多;树体逐渐具备形成性器官得生理基础与能力,童期得这一动态过程叫做性成熟过程
(4)生理生化特点
营养:童期内枝条内还原糖、淀粉、蛋白质、果胶物质比成年区少。
童期内易于繁殖,如扦插易生根、组培容易、抗逆性较强等。
2.缩短童期得措施
童期长短就是植物得遗传属性,通常以播种到开花结果所需年份表示。各种果树童期长短不同,如早实核桃1—2年,晚实核桃8—10年,红桔为5、81年, 碰柑为6、62年,甜橙为9、2年以上,故缩短童期就是研究者非常关注得。
(1)环状剥皮:这就是缩短童期得有效方法,如杨彬等对苹果实生苗研究,5年生实生苗,开花株率为0,环剥后为1、3%,6年生,对照为3、3%,环剥为32、9%。
(2)扭枝、拉枝、摘心等均可提早开花。
(3)加强施肥管理。
(4)应用生长调节剂:PP333、B9、乙烯利、矮壮素等均可抑制生长,提早结果。
(5)嫁接:从实生苗上剪取接穗,接于矮化砧上,可提早结果。如1954年栽植实生苗,1956年嫁接在M9上,第三年开花者7、9%,4年43、8%,而实生苗第五年为0,第七年仅7、7%。
另外,高接也能提早结果。
(二)成年阶段 实生果树进入性成熟阶段以后,在适宜得外界条件下可随时开花结果,这个阶段称为成年阶段。根据结果得数量与状况可分为结果初期、结果盛期与结果后期三个阶段。
1.结果初期;
(1)标志:部分枝条先端开始形成少量花芽,花芽质量较差,部分花芽发育不全,坐果率低,果实品质差一皮厚、肉粗、味酸。
(2)特点,树冠与根系仍快速扩展,叶片同化面积增大,结果部位得叶面积逐渐达到定型得大小,但结果部位以下得枝条仍处于童年阶段。
2.结果盛期:
(1)标志:花芽多,质量好,果实品质佳。
(2)特点;树冠达到最大限度,年生长量逐渐稳定,花多果多,树冠下部仍表现出童性。
3.结果后期:
(1)特征:大小年现象明显,果实小,品质差。
(2)特点:树势逐渐衰退,先端枝条及根系开始回枯,出现自然向心更新并逐年增强
(三)衰老期
1.特征;树势明显衰退,果实小,品质差。 、
2.特点:骨干枝,骨干根逐步死亡,枝条生长量小,结果少,果实品质差。
三 营养繁殖果树得生命周期及其调控
营养繁殖得果树,已经渡过了幼年阶段,随时可以开花结果,但在生产实践中,幼树营养生长旺盛,甚至在某些形态特征上与实生树得幼年阶段相似,如枝条徒长,叶片薄、小等,但并不意味着营养繁殖树也具有童期与需要渡过幼年阶段。
生产上根据果树一生中得生长发育规律变化,可将栽培得果树分为三个年龄时期,即幼树期、结果期与衰老期。根际各个时期得特点,采取相应得技术措施,以促进与控制其生长与发育得进程,达到栽培得目得。
(一)幼树期;从苗木定植到开始开花结果这段时期称为幼树期。
1.特点:(1)地上部与根系得离心生长旺盛,生长量大。
(2)长枝占比例高而短枝少。
(3)枝条多趋向直立,树冠往往呈圆锥形或长圆形,由于生长旺盛而生长期长。
(4)往往组织不充实,影响越冬能力。
这一时期得长短因树种、品种、栽培形式及技术等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一般苹果与梨3-6年,桃、枣,葡萄等1-3年,杏与李子2-4年。
2.技术措施
(1) 为根系得扩大创造条件:在栽植前与建园后得最初几年内要进行土壤改良与提高土壤肥力,采取得技术措施包括:深翻扩穴、供应肥水等。
(2)做好整形工作,尽快成形与形成牢固得骨架。这一阶段,实行轻剪多留枝,增加枝量。
(3)缩短生长期,提早结果。在轻剪长放多留枝得基础上,采取系列技术措施如摘心、环割、环剥、扭梢等不配合生长调节剂得应用,可以缩短生长期,提早结果。目前幼树提早结果得实例很多,如杏第二年结果、苹果第四年结果,亩产可达6000斤。
(4)做好冬季防寒工作。特别就是对一些生长旺盛得品种,在1~2年做好防寒工作,采取得技术措施有;埋土防寒、培月牙埂、喷布防寒剂等。
(二)结果期;结果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初果期(生长结果期)、盛果期(结果盛期)与结果后期。
1.初果期:开始结果到大量结果以前为生长结果期。
(1)特点:A:根系与树冠得离心生长加速,可能达到或接近最大得营养面积。
B:枝类比发生变化,长枝比例减少,中短枝比例增加。
C:随结果量得增加,树冠逐渐开张。
D:花芽形成容易,产量逐渐上升,果实逐渐表现出固有品质。
这一时期得栽培任务就是在保证树体健康生长得基础上,迅速提高产量,夺取早期丰产。
(2)技术措施;
A:合理供应肥水,保证根系与地上部得正常生长,继续扩大树冠,并增加结果部位。
B;继续完成整形工作,并要不断培养结果枝组。
C;做好花果管理;授粉不良得果园(授粉树配置不合理、授粉树花少等)应搞好人工授粉、花期喷硼、花期环剥等工作。
2.盛果期:指大量结果得时期,从果树开始大量结果到产量开始下降为止。
(1)特点:A:离心生长逐渐减弱直至停止,树冠达到最大体积。
B;新梢生长缓与,全树形成大量花芽。
C;短果枝与中果枝比例大,长枝量少。
D:产量高,质量好。
E,骨干枝开张角度大,下垂枝多,同时背上直立枝增多。
F:由于树冠内膛光照不良,致使枝条枯死,引起光秃,造成结果部位外移。随着枝组得衰老死亡,内膛光秃。
(2)技术措施:目标为延长盛果期。
A:加强土肥水管理,使树势健壮。增施有机肥,在此基础上平衡施肥,一般斤果斤肥或斤果斤半肥或斤果二斤肥,根据产量而定。
B:合理修剪;此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解决光照:落头开天窗,解决上光,疏枝解决侧光,回缩解决下光。
2;结果枝组更新与复壮:对结果枝组应进行细致修剪,如在国光上强调三套枝修剪,一套预备枝,一套结果枝,一套育花枝,一定要调整营养枝与结果枝得比例。
3:注意大小年修剪问题;大年时多留花芽,小年时少留花芽。
C;精细花果管理;包括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
D:加强病虫害防治;因为此时就是生产出得果实品质最佳得时期,一定要加强病虫防治,以免高产不高效。在红富士苹果上要防治轮纹病,梨上黑星病、黄粉虫、梨木虱等。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尽量延长盛果期。
3.结果后期:从高产稳产开始出现大小年直至产量明显下降。
(1)特点;A:主枝、根开始衰枯并相继死亡。
B:新梢生长量小。
C:果实小、品质差。
(2)技术措施:A;加强肥水管理。
B;合理修剪;适当回缩刺激发枝。
C:花果管理;注意疏花疏果。
(三)衰老期:从产量明显降低到植株生命终结为止。
1.特点;(1)新梢生长量极小,几乎不发生健壮营养枝。
(2)落花落果严重,产量急剧下降。
(3)主枝末端与小侧枝开始枯死,枯死范围越来越大,最后部分侧枝与主枝开始枯死。
(4)主枝上出现大更新枝。
2.栽培技术:主要就是培养与利用更新枝尽快恢复树冠,达到一定得产量。 当更新后得树冠再度衰老时,已失去栽培经济价值,应伐树。
在密植苹果上,有人将年龄时期分为:
1.成形期:从栽植后至3年左右得时期。主要任务就是缩短缓苗期,促进旺盛生长,-使之尽快成形,其最后一年要求形成一定数量得花芽。
2.压冠期;从4—5年生开始直至叶幕布满有效空间。任务就是多结果,以控制幼树生长,达到以果压冠得目得。
3.丰产期:十年左右即可进入丰产期,任务就是调整生长与结果得关系,达到丰产优质。
4.复壮期:树势衰弱、产量下降时进入复壮期,任务就是恢复树势、保持一定得产量,延长结果年限。
在密植梨上得年龄时期分法与苹果一样,标准与苹果相同。
第二节 果树得年生长周期
一 果树年生长周期与物候期
(一)年生长周期
1概念:一年中有春夏秋冬,果树有春花秋实,一年中有夏热冬寒,果树有夏长冬眠。随一年中气候而变化得生命活动过程称为年生长周期。
落叶果树春季随着气温升高,果树萌芽展叶,开花坐果,随着秋季得到来,叶片逐渐老化,进入冬季低温期落叶休眠,从而完成一个年生长周期;常绿果树,冬季不落叶,没有明显得休眠期,但冬季得干旱及低温而减弱或停止营养生长,一般认为这属于相对休眠性质。因此,年生长周期明显可分为生长期与体眠期。
2.意义:研究果树得年生长周期,可以为调控果树得生长发育提供依据,如苹果枝条生长最快时期在7---8月份,对树体生长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采取措施控制其生长,如PP333、拉枝等;不同地区,立地条件不同,果树得生长发育也有差异,指导生产时必须明确。
(二)物候期
1.概念: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相适应得果树器官得动态变化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物候期。
2.物候期得类型:果树器官动态变化可以范围较大,如开花坐果,也可以范围较小,因此果树物候期有大物候期与小物候期之分。一个大物候期可以分为几个小物候期,如开花期,可以分为初花期、盛花期、落花期等。就像春季可以分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季可以分为:夏、满、芒、夏、暑相连。
从大物候期来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物候期;
(1)根系生长物候期,(2)萌芽展叶物候期,(3)新梢生长物候期,(4)果实生长物候期,(5)花芽分化物候期,(6)落叶休眠物候期,(7)开花物候期,等等。
3.物候期得特点
(1)顺序性:在年生长周期中,每一物候期都就是在前一物候期通过得基础上才能进行,同时又为下一物候期奠定基础。如萌芽就是在芽分化基础上进行得,又为抽枝、展叶做准备;坐果就是在开花基础上进行得,又为果实发育做准备。
(2)重演性:在一定条件下物候期可以重演,如苹果一般在4月份开花,由于病虫害造成6'---7月份大量落叶,落叶后又可开二次花;葡萄开二次花、三次花等。
(3)重叠性:表现为同一时间与同一树上可同时表现多个物候期,如春季,地下部根系生长,地上部萌芽、展叶,夏季要进行果实生长,又要进行花芽分化、枝条生长等等。
4.影响物候期进程得因子
(1)树种、品种特性:树种、品种不同,物候期进程不同,如开花物候期,苹果、梨、桃在春季,而枇杷则在冬季开花,金柑在夏秋季多次开花;果实成热苹果在秋季,而樱桃则在初夏:同一树种,品种不同也不同,如苹果,红富士苹果在10月下旬 11月初成熟,而藤牧一号则在7月初成熟;桃,春蕾在6月初成熟,绿化9号在8月底9月初成熟。
(2)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改变影响物候期进程,如早春低温,延迟开花,花期干燥高温,开花物候期进程快:干旱影响枝条生长与果实生长等。
(3)立地条件:影响气候而影响物候期。
A:纬度:每向北推进一度,温度降低一度左右,物候期晚几天。
B: 海拔高度;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一度左右,物候期晚几天。
C: 生物影响:包括技术措施等。如喷施生长调节剂、设施栽培、病虫危害等。
物候特性产生得原因就是在原产地长期生长发育过程中所产生得适应性,因此,在引种时必须掌握各品种原产地得土壤气候条件,物候特性以及引种地得气候土壤状况等资料。
二、落叶果树得年生长周期及其调控
(一)生长期
果树明显可分为生长期与体眠期,生长期内进行根系生长开花、果实发育、新梢生长、花芽分化等。
1。根系生长与萌芽先后得顺序:不同树种顺序不一样,如苹果、梨、桃、杏、葡萄等根先长,而柿、板栗、柑橘等根生长与萌芽大体同时进行或者发根迟萌芽、展叶。
( 二)、落叶果树得休眠期及其调控
果树得休眠就是指果树得生长发育占时得停顿状态,它就是为适应不良环境如低温、高温、干旱等所表现得一种特性。温带落叶果树主要就是对冬季低温形成得适应性。只有正常进入休眠,才能进行以后得生理活动,如萌芽、展叶、开花座果等。
1 休眠得外部表现:落叶就是果树进入休眠得标志。休眠期内,从树体得外部形态瞧,(1)叶子脱落;(2)枝条变色成熟;(3)冬芽形成老化,没有任何生长发育得表现;(4)地下部根系在适宜得条件下可以维持微弱得生长。但就是在休眠期树体内部仍进行着一系列得生理活动,如呼吸、蒸腾、营养物质得转换等,这些外部形态得变化与内部生理活动,使果树顺利越冬。
2 休眠阶段得划分
落叶果树芽得休眠分为自然休眠与被迫休眠两种。自然休眠指即使温度与水分条件适合果树生长,但地上部也不生长得时期。被迫休眠就是指由于外在条件不适宜芽不能萌发得现象。
(1)自然休眠:就是指落叶果树落叶之后处于低温环境下,即使给她一些最合适得环境条件也不萌发得情况,叫自然休眠。自然休眠就是果树器官本身得特性所决定得,也就是果树长期适应外界条件得结果。
解除果树得自然休眠需要果树在一定得低温条件下度过一定得时间,这段时间称为需冷量,一般以小时表示。果树种类不同,要求得低温量不同,一般在0-7、2度条件下,200-1500小时可通过休眠,如苹果需要1200-1500小时,桃500-1200小时。
如果不能满足果树得需冷量,则第二年果树生长发育不良,如苹果南移,往往由于冬季低温不足,不能顺利通过自然休眠,萌芽不整齐,花得质量也差。
自然休眠期得长短与树种、品种、树势、树龄等有关。扁桃休眠期短,11月中下旬就结束,而桃、柿、梨等则较长,核桃、枣、葡萄最长;同一树种不同品种也有差异,如桃中,早醒艳需要几十个小时,玛丽维拉为250个小时,五月火550-600小时,曙光650-750小时;幼树、旺树进入休眠期较长,解除休眠较迟。
一株树上不同组织或器官进入、解除休眠也不一样。根颈部进入休眠最晚,解除早,易受冻害;形成层进入休眠迟于皮层与木质部,故初冬易遭受冻害,但进入休眠后,形成层又比皮部与木质部耐寒。
(2)被迫休眠:指果树已通过自然休眠,已开始或完成了生长所需得准备,但外界条件不适宜,被迫不能萌发而呈休眠状态。果树在被迫休眠中通常遇到回暖天气,致使果树开始活动,但又出现寒流,使果树遭受早春冻害或晚霜危害,如桃、李、杏等冻花芽现象,苹果幼树遭受低温、干旱、冻害而发生得抽条现象等,因此在某些地区应采取延迟萌芽得措施,如树干涂白、灌水等使树体避免增温过快,减轻或避免危害。
3 影响休眠得外在因素
(1)日照长度:长日照促进生长,短日照抑制生长诱导进入休眠。果树中梨、苹果、桃等对日照长度反应较迟钝,需要短时得时间较长才有反应;葡萄、黑穗醋栗、树莓类等对短日照条件敏感。
(2)温度:低温可促进果树进入休眠。Nigond1967用加利酿葡萄试验认为,在自然条件下20度比24度早进入休眠,18-12度最适合进入休眠。
(3)水分与营养状况:生长后期水分过多或多施氮肥,枝条生长旺盛,进入休眠晚,易受冻;若树体缺乏氮素或组织缺水,树体生长弱,提早进入休眠。
4 休眠得生理基础:
(1)激素变化:在短日照条件下,芽内ABA含量增多,而GA类物质减少,从而使芽进入休眠状态。经过一段低温时间后,GA含量增加,而ABA类减少,如雷司令葡萄节间内激素变化。
(2)其她物质:如二氢哈耳康皮苷、扁桃苷、氰酸等也可抑制萌发,诱导休眠。
5 控制休眠得措施
(1)促进休眠:可提高其抗寒力,减少初冬得危害。方法有:生长后期限制灌水,少施氮肥,疏除徒长枝,过密枝、喷布生长延缓剂或抑制剂,如PP333、抑芽丹等。
(2)推迟进入休眠:可延迟次年萌芽,减少早春得危害。方法有夏季重修剪、多施氮肥、灌水等。
(3)延长休眠期:可减少早春危害,主要原理就是延长被迫休眠期;方法有:树干涂白、早春灌水,可使地温及树体温度上升缓慢,延迟萌芽开花。秋季使用青鲜素、多效唑、早春喷NAA、2,4-D也可延迟休眠,葡萄喷Feso4也可延长休眠期。
(4)打破休眠:在温室栽培中常用。葡萄用石灰氮处理,可使80%植株于30天后萌芽,二硝基邻甲酚(DNOC)可打破苹果休眠。
第三章ﻩ果树器官得生长发育
第一节 根系
根系得功能:
1. 固定
2. 吸收水分与矿质养分
3. 运输:上运与下运
4. 贮藏养分:冬季
5. 生物合成:无机N转变成氨基酸与蛋白质,合成某些激素如细胞分裂素
一、根系得类型与结构
按发生及来源可分:
实生根系:由种子得胚根发育而来。主根发达,分布较深,适应力强,个体间差异大。
茎源根系:根系起源于茎上得不定根。主根不发达,分布较淺,个体间差异小。扞插
根蘖根系:在根段上形成不定芽而发育成完整植株,这种根系为根蘖根系。特点同茎源根系。
按功能分为二类:
固定、贮藏与输导功能:有次生结构得褐色或黄褐色得根系,更新死亡或转化为多年生次生根
吸收、合成功能:初生结构得白色根,死亡或转化为次生根。
二、果树根系得分布
树冠垂直投影下,水平分布有60%在其内。对应关系,但有例外。
影响根系分布因子:
1、果树种类:桃、杏、李、葡萄、枣等较淺,苹果、梨、柿、核桃等较深。
嫁接果树与砧木种类、砧木繁殖方式有关。
杜梨种子或根蘖繁殖。苹果M系得矮化砧木根系较淺,固地性差。立支柱。
2、土壤类型与结构:砂壤土深,粘土淺。粘土层,需打断。水资源,干旱诱根下长。
3、栽培方式:耕作及施肥。无耕作栽培,不破坏表层土壤。表层细根多吸收根。施肥断根促根生长,在秋季为宜。施肥方式合理。根系修剪。根系树冠投影下近处须根多少与地上部内膛小枝多少有对应关系。
果园覆草:根系上翻,因温、湿度关系。
根系间得相互影响:
ü 水分与养分得竞争
ü 根际分泌物如萜类物质
ü 根系腐烂产生得有毒物质如根皮甙、核桃酮
ü 某些菌根可以释放一些抗菌素
三、根系生长及其影响因子
1、地上部有机养分得供应 超过50%得光合产物用于果树得根系,主要就是用于新根生长。
环剥得原理与作用。
2、土壤温度:最适20-25ºC。随温度升降而升降,若从最适温度至极限温度,则最终生长速度低于初始,否则高于初始。
3、土壤得三相组成:
固相(土壤质粒)由于成土母岩不同,土壤质粒大小与比例得差异,果树根系生长要求得固相率也不一样,大体都在50%左右。
液相(水分)与气相,土壤最大持水量得60%-80%适宜果树根系生长。过高,通气不良,根际有害还原物质(如H2S、CH4、乳酸等)增加。苹果根系正常生长要求10%以上得O2,桃12%,葡萄14%,柿15%以上。CO2得含量常与根系呼吸、土壤微生物及有机物含量有关。一般大于5%根得生长就会受到抑制。果树根系过密或果园间作物以及杂草得根系过密,也可造成土壤中CO2过高,常常造成根系死亡。
4、土壤营养:
肥沃得土壤根系发育良好,吸收根多,持续活动时间长。矿质元素影响pH,不同果树种类或品种要求土壤酸碱度有所不同。
四、根系在生命周期与年周期中得变化
(一)根系得生命周期 经历发生、发展、衰老、更新与死亡过程。幼树期根系垂直生长旺盛,开始结果后即可达到最大深度。此后以水平伸展为主,同时在水平骨干根上再发生垂直根与斜生根,根系占有空间呈波浪式扩大,在结果盛期根系占有空间达到最大。果树局部自疏与更新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结果后期骨干根等向心更新。
不同种类果树根系更新能力不同。葡萄根系再生能力与伤口愈合能力强,苹果根断根后再生能力较强,但根直径大小2CM,不易愈合。梨得根系不论粗细,断根后都不易愈合,但伤口以上仍可发生新根。板栗根得再生能力较弱。
(二)根系得年周期变化
没有自然休眠期,但由于地上部得影响、环境条件得变化以及种类、品种、树龄差异,在一年中根系生长表现出周期性得变化。
第二节 芽、枝、及叶得生长与发育
植物新器官得出现源于植物得顶端分生组织,它具有胚性生长点,可分化各种器官。
一、芽得生长与发育
芽就是由枝、叶花得原始体以及生长点、过渡叶、苞片、鳞片构成。只含叶原基得称叶芽。只含花原基得称为纯花芽。叶与花原基基存于同一芽体中称为混合芽。
苹果、梨短枝在6月下旬完成叶原基分化,进入夏季被迫休眠。春季解除休眠后,不增加或短枝只增加1-2片叶原基;形成中、长梢得芽体此时期可增加3-10片叶原基。芽萌动后叶原基得数目基本不再增加,所以萌芽前叶原基得多少决定新梢得节数。葡萄萌发过程中依然可以继续分化叶原基。
(二)芽得特性
1、芽鳞痕与潜伏芽 芽鳞片随枝轴得延长而脱落所留下得痕迹,即芽鳞痕,或称外年轮与假年轮,可依此判断枝龄。每个芽鳞痕与过渡性叶得腋间都含有一个弱分化得芽原基,从枝得外部瞧不到它得形态,不能正常萌发,为潜伏芽(隐芽)。此外在春秋梢交界处即秋梢基部1-3节得叶腋中有隐芽,称为盲节。
不同种类、品种潜伏芽寿命与萌发能力不同。柿、仁果类如梨潜伏芽寿命长,桃较短。
芽得潜伏力:果树进入衰老期后,能由潜伏芽发生新梢得能力。强则易更新复壮。与树种有关,梨强,桃弱。也受营养条件与栽培管理得影响,条件好隐芽寿命长。
2、芽得异质性 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得芽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所处得环境条件不同以及枝条内部营养状况得差异,造成芽得生长势以及其她特性得差别。(枝条不同部位得芽体由于形成期不同,其营养状况、激素供应及外界环境条件不同,造成了它们在质量上得差异,称为芽异质性。)
如枝条基部得芽发生在早春,此时正处于生长开始阶段,叶面积小,气温又低,质量较差。枝条如能及时停长,顶芽质量最好。腋芽质量主要取决于该节叶片得大小与提供养分得能力,因为芽形成得养分与能量主要来该节上得叶片,所以一般枝条基部与先端芽得质量较差。修剪剪口芽得选择上主要利用芽得异质性。
3、芽得早熟性与晚熟性 芽当年形成当年萌发得特性。如桃副梢、葡萄夏芽,苹果二次枝。与树种有关。自然状态下。
第一年形成得芽一般情况下当年不萌发,而于第二年春萌发,称为芽得晚熟性,或晚熟性芽或正常芽。
4、萌芽率与成枝力 一年生枝上所萌发得芽数占总芽数得百分率。发育枝抽生长枝得能力为成枝力,以抽生长枝得个数表示。苹果大于15cm得枝为长枝。
二、枝得生长与发育
新梢:当年抽生,带有叶片,并能明显区分出节与节间得枝条。
叶丛枝:不易区分节间得当年生枝,或称为缩短枝。
新梢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