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5三角全等的条件(1).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2073434 上传时间:2025-09-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3.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1.5三角全等的条件(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5三角全等的条件(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的全等条件,掌握用“边边边”条件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3.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索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4.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条件“SSS”,并能用它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SSS”及应用。 [教学准备] 三角板,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回顾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生:将他们重叠看一看是否能完全重合 师:是的,但有时候叠合法实施起来比较困难,那么除了折叠合法之外,我们有没有别的更容易操作的方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做一做: 用刻度尺和圆规画△DEF,使其三边长分别为1.3cm,1.9cm和2.5cm. 在经历画图的过程后,请学生把所画的三角形剪下来与其他同学所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 问题: ①同学们所画的三角形能重合吗? ②它们重合满足几个条件? (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并归纳出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 2.说一说: 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3、用一用: 例1:如图,已知AB=CD,AD=CB,则∠A=∠C,请说明理由 4、练一练:课本课内练习 先学生讨论,请个别学生说出说理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评价,再演示分析过程。指出在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时候,先处理问题,把全等的条件准备好,再证全等。 5、生活连线 (1)学生做教科书第19页实验,由学生实践操作并感受三角形特殊的性质——稳定性。并要求学生说明三角形为什么会3具有稳定性。 (2)教师演示教具四边形框架,使学生体会到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并进一步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使四边形的框架不发生变化呢?(学生动手尝试) (3)请学生举例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新知 1、 2、已知∠BAC(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BAC分线AD,并说出该作法正确的理由. C A B 按以下步骤讲解: ①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作图过程。 ② 学生讨论并说明该做法的正确性。 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连结FD、ED,构造两个三角形。 注意:有时为了解题需要,在原图形上添一些线,这些线叫做辅助线。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 练一练:P20作业题T2 3、P19页,作业题T1:如图△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AD⊥BC 四、归纳小结,充实结构。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21-22页的作业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可以从下列的备选题中选做。 B C D E F 备选例题: 1.(1)如图,AC=DF,BC=EF, AD=BE,则△ABC与△DEF 全等吗?并说明理由。 (2)如图,AB=CD,BF=DE。 AF=CE。那么△ABF与△CDE 全等吗?并说明理由。 2.如图,AB=AC, A DB=DC,说说 ∠B=∠C的理由。 D B C 3.如图,已知AB=CD,AD=BC, A D 则 ≌ ≌ B C 4.如图,已知OA=OB,OC=OD, AD,BC相交于E,则图中全 等三角形等有(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A B O E D C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