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童寯园林史学思想和方法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2073418 上传时间:2025-09-06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58M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寯园林史学思想和方法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童寯园林史学思想和方法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 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园林史学研究,一个于全世界都相对年轻的学科,逐渐被研究者们所重视。我国有悠久的造园历史,是世界造园史中的三大动力之一。 然而,对我国园林史学的研究,相对于我国丰富的造园历史,却是少之又少。从近代起,才有学者开始对我国古典园林进行考察和研究。 童寯,伟大的建筑大师,建筑学家,同时作为我国近代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一人,其对我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以及我国对东西方园林的影响,为世界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料。 本文以童寯的园林史学思想和方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著作,以及相关文献的查阅考证为主,并结合他人对其思想等方面的评价为辅,全方位的对其史学思想和方法进行研究。其园林史学思想主要为2点: (1)史学就是史料学。童寯在进行史学工作时,都是先进行大量的史料收集与整理。不管是其早期的旅欧考查、游访江南名园,还是后期对世界造园艺术的研究,都是伴随着大量文献的查阅,以及亲自考察,对相关史料的尽量收集。 (2) 历史碎片可以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童寯对一个个历史片段收集、整理,通过足够多的史料拼合时,即可让人们了解历史。如中日园林的渊源,通过大量碎片,可以表明日本园林源于我国。又如汉书中提及采土筑山,则表明我国于西汉之时,以产生叠石之艺术。 童寯在进行史学研究之时,研究方法也是使用了很多:1)考证法;2)测绘法;3)比较法;4)摄影法;以及5)评论法。 通过多个角度对童寯的园林史学思想和方法的研究,从历史层面对造园艺术进行分析研究,吸收精华,去其糟粕,在对我国古典造园艺术深刻认识的同时,借助国外机构研究的经验,再现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童寯;史学思想;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uman material in the creation of unprecedented wealth,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for life gradually improved. Garden history research, a relatively young in the world subjects, gradually being valued by researchers. Our garden has a long history,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s garden one of the three major driving force. However, the study of garden history, relative to the garden of a rich history, but it is rare. From the modern, the only scholars to China to inspect and study classical gardens. Tong Jun, the great architect, architects,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modern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in China first, his study of classical gardens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China Fangyuan Lin of things for the world's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Provides a good platform for later researchers a great deal of valuable information. In this paper, Tong Jun ideas and methods of landscape history for the study, through their writings, and research-based access to relevant literature, combined with others to evaluate aspects of his thought, supplemented by a full range of ideas and methods of its history Research. The garden historian thought mainly to 2 points: (1) History is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Tong Jun historical work in progress, is the first extensive historical collection and sorting. Regardless of its early test in Europe, travel visit to Jiangnan Garden, or the post on the world of garden art are accompanied by extensive literature access, and personal visits, collection of relevant historical data as possible. (2) the historical fragments can reflect the true face of history. Tong Jun fragment of one of history to collect, organize, put together by a sufficient number of historical data, they can let people know about history. If the origin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Gardens, by a large number of fragments, can be shown from our Japanese garden. Another example mentioned in Han Shan mining earth building, then the time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n China to produce Stones of art. Tong Jun conducting historical research when the research method is to use a lot: 1) research methods; 2) mapping method; 3) comparison; 4) photographic method; and 5) Review Act. Tong Jun through multiple perspectives of landscape ideas and methods of historical research, historical aspects of gardening are analyzed, with the extract to its dregs, in the art of our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classical garden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help of foreign organizations Experience, the brilliant reproduction of garden art.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Tong Jun; Historical Thought; Methods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1.1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 1 1.1.2 理论研究的匮乏 2 1.1.3 近代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一人 2 1.2 相关概念 3 1.2.1 园林 3 1.2.2 园林史 3 1.2.3 园林史学 4 1.2.4 园林史学与园林史的区别 4 1.2.5 园林史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4 1.3 国内外园林史学研究现状 4 1.3.1 国外研究现状 4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1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1.4.1 童寯园林史学研究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有益补充 16 1.4.2 童寯园林史学研究对当代造园的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16 1.4.3 童寯园林史学研究是对我国园林艺术文化的保护 16 1.5 研究方法 17 2 童寯学术历程 18 2.1 园林著述及成果 18 2.1.1 研究中国园林艺术的开山之作—《江南园林志》 19 2.1.2 比较的眼光看世界—《造园史纲》 20 2.1.3 为中国园林艺术正名—《东南园墅》 21 2.1.4 其它园林著述 21 2.2 学术贡献 22 2.2.1 为古典园林的维修与保护呐喊 22 2.2.2 东方园林的代表 23 2.2.3 中国园林的研究 24 2.2.4 不逊于西方园林 25 3 童寯的园林史学思想 27 3.1 史学思想的来源 27 3.1.1 中国的传统史学 27 3.1.2 中国当时的建筑史学 28 3.1.3 国外教育 28 3.2 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29 3.2.1 史学就是史料学 29 3.2.2 历史碎片可以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 30 4 史学方法 32 4.1 考证法 32 4.1.1 对江南园林的考证 32 4.1.2 对中、日园林渊源的考证 33 4.1.3 中国对西方园林的影响 34 4.2 测绘法 36 4.3 比较法 37 4.4 摄影法 38 4.4.1 顶格 38 4.4.2 墙洞 38 4.4.3 园路铺石 40 4.5 评论法 40 5 结语 41 5.1 研究结论 41 5.2 研究展望 42 5.2.1 与国外经验相互借鉴 42 5.2.2 完善理论体系 42 5.2.3 博采众长,关注园林文化内涵 42 参考文献 43 附录一 大事年表 47 附录二 主要著述 4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童寯园林史学思想和方法研究 1 绪论 对于任何一个学科来说,都有着一部属于自己的发展史。对其学科的发展史,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们所需要了解的。通过对学科史的认识,学者们才可以清晰地理解自己的研究在历史语境中所处的位置,自觉地理解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来源、以及可能的走向。 园林,同样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发展史----园林史。对其发展史的研究(即“园林史学”)来说,尽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但这门学科,对每一位从事园林的研究者来说,都是值得关注的。 1.1 选题背景 1.1.1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 中国的古代造园活动最早始见于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囿、圃、苑、园这样一类延用至今的园林词汇。[[] 李锛.中国古典园林绘画的文化背景和在今天的运用[J].东方艺术,2005(19):127~128 ]但是,这些文字的甲骨文含义,却与现代所代表的又有所区别。商朝末年,帝王和奴隶主开始圈地蓄养禽兽,种植刍秣,纯粹成为供他们狩猎游乐享用的地方,这样的场所称作“囿”。《诗经》曰:“囿,所以域养禽兽也。”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多有“田猎”的记载,可以看出,殷代的帝王、贵族都喜欢狩猎。在田野中打猎,千军万马难免践踏庄稼因而引起民愤,于是帝王和贵族开始圈地建囿。一般都是利用自然的山峦谷地围筑而成,范围很大。天子的囿方圆百里,诸侯的囿方圆40里。 公元前的11世纪,周灭殷,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大的奴隶制王国。与此同时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营建城邑和皇家囿苑活动。周文王在今西安以西曾修建过规模甚大的“灵囿”,方圆70里。《诗经》有具体的描写:“王在灵囿,鹿攸伏。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可见囿中的鹿、白鸟、跃鱼等动物已成为观赏的对象。文王以后,囿的大小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地位的象征。学术界认为,囿是中国园林最初的形式,到了秦汉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囿的生产功能逐步消退,观赏游乐功能成为主要目的。秦汉时期,专为帝王游乐的场所又有了“苑”的名称。古代的苑、囿二字本意是相通的,均指蓄养禽兽、供打猎的场所而言。从秦开始,直到最后一个王朝——清代,仍将皇家园林称作“国朝苑囿”。历史上,一般都将苑囿归入皇家园林,而把“园”归入文人士大夫和官僚富商的私家园林。 1.1.2 理论研究的匮乏 园林在我国有数千年发展历史,从殷商时代开始,各个时代的有各自的特色,但仅有明清少量遗迹存在,比较系统而完整地论述造园原则、要素、经验等理论专著应推明代计成的《园冶》,其他如癸辛杂识、笠翁偶集、浮生六记、履园丛话等,皆非为园林专著。计成之后,对园林有所描述的书籍,多散见于诗文、绘画以及方志小说等。 而近现代,对我国传统园林进行研究的文字,相对于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的文化大国来说,却是少之又少,心里不免流露出一丝感叹。 1.1.3 近代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一人 图1.1童寯 Fig.1.1 Tong Jun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同时,上世纪20年代至今,在园林历史研究方面,开始涌现出童寯(《江南园林志》、《造园史纲》),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等中国古典园林史的研究者。其中,更是以童寯先生为代表,在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于国内外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著述,为国人以及东西方园林研究者,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童寯(1900—1983),满族人,字伯潜, 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他设计的作品不但凝重大方,而且富有特色和创新精神。数十年不间断地进行着东、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理论的研究,其研究对继承和发扬我国的建筑文化和借鉴西方的建筑理论和技术有着重大贡献。他是一位不但在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大师,而且早在30年代初期,就独自对江南古典园林进行了测绘和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文章,是我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97~99 ] 建筑学家刘致平曾提到:“我在北京图书馆看到了《天下》杂志有童老夫子一篇讲中国园林的美文大著……国内最先从事园林研究及著作的当推童老夫子了,童先生是我国最早的园林家,可谓当之无愧了。” [[] 杨永生.建筑百家书信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12~113 ] 建筑大师陈植也记叙道:“他研究园林早于对建筑理论的探讨,在1932~1937年间,遍访上海、苏州、无锡、常熟、扬州及杭、嘉、湖一带,考察庭园,不辞辛劳,独自一人徒步(他从不乘人力车)踏勘、摄影、测绘。这一工作十分繁重、艰苦而富有成效。” 郭湖生教授更是直接在给童寯《东南园墅》一书序中提出:“童寯先生是近代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第一人。”[[] 童寯.东南园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3 ] 1.2 相关概念 1.2.1 园林 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苑、园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美英各国则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 Garden。[[] 符爱妹.浅谈园林绿化建设与原有自然环境的关系[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47~48 ]它们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陈彤.农业土壤污染及其治理[J].福建农业科技,2004:103~104 ] 1.2.2 园林史 园林史是一门对园林的渊源、演变、发展的规律及其特征的阐释性的学科。它论述物化为园林外在的形态、体系、风格,蕴涵着人类对于自己的生存环境、社会的哲学思想,观念、审美的需求、政治的影响、造园思想的流派内在的认识,通过和运用历史的社会的结构、经济的组织、生产的方式、科学的技术积淀的造园实践的方法与经验的表现;论述人类生存的有形环境,无形环境的活动的现象分析的园林的理论与实践,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活动的足迹、追求与体现,折射着人类的创造理想生存环境的巨大努力,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为现代园林的景观,环境的建设提供历史上的借鉴、思想的理论、分析的方法、要素的运用、传承的警示与发展“走向真实的必由之路”的依据。 1.2.3 园林史学 园林史学是研究园林历史演变规律、园林历史知识和园林历史理解性质的一门学科。 1.2.4 园林史学与园林史的区别 园林史是园林史家对过去的园林实践事件的认知和对客观园林历史过程的阐释;而园林史学是研究怎样进行园林历史研究的一门学科 1.2.5 园林史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园林史学其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人文社会科学。它不仅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之间,而且也和某些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既互相交叉又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 庞卓恒.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24~30 ] 1.3 国内外园林史学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1.1 主要研究机构 ①.Dumbarton Oaks Research Library and Collection 哈佛大学敦巴顿橡树园园林与景观学会,是世界上著名的园林研究机构。其对世界各国园林史学的研究,排名各研究机构的前列。在以Michel Conan为核心的团队的研究下,成为世界园林史学研究的著名机构。其学会发表了多部合集,向人们阐述他们的研究成果。最为出名的一本研究论文集——《多视角下的园林史学》。一系列文章,对各个不同园林史领域研究的历程作出了深入探讨,并对当今园林史学界最前沿进展进行了展示,以及对将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②. The Bard Graduate Center 坐落于纽约市的巴德研究院,成立于1993年,归属于巴德学院。对装饰艺术、设计史、物质文化领域有所研究。是世界著名的园林史学研究的机构。 ③. Penn Studie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宾夕法尼亚园林建筑学会(PSLA),专门研究将景观设计的理念以各种方式推广,重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连接,而编辑的一本丛书系列。它包含有景观建筑专业人士的评论文章,建立和不断提升的项目的说明,设计师对历史和理论的核心主题的专着,主要外国语言文本翻译,理论和历史著作的选集。由著名的园林史学研究者约翰·迪克森·亨特为主编,出版了众多园林史学方面的书籍,享誉世界园林研究界。包括:米歇尔·柯南的《法国园林艺术的传统与创新》(2002年),梅森的《凡尔赛宫的园林史》(2008年)等。 1.3.1.2 主要研究学者 ①.Michel Conan(USA) 图1.2米歇尔·柯南 Fig.1.2 Michel Conan 米歇尔·柯南(美国),美国哈佛大学敦巴顿橡树园园林和景观研究部的主任(驻哈佛大学理事)。曾是巴黎住宅建筑国家研究中心社会科学部的学科带头人、哈佛大学敦巴顿橡树园景观建筑学研究高级委员会的会长、法国巴黎第十大学教授;曾获法国科学研究中心(CNRS)颁发的铜制奖章。最重要的专著有: 《Dictionnaire Historique de L‘Art des Jardins 》[[] Michel Conan.Dictionnaire Historique de L‘Art des Jardins[M].Paris:Hazan,1997 ](此曾获大普里克斯园林园艺文学奖),《L'invention des lieux》[[] Michel Conan.L'invention des lieux[M].Paris:Theetete,1997 ],《L'évaluation constructive des politiques publiques》[[] Michel Conan. L'évaluation constructive des politiques publiques [M].Paris:Theetete,1998 ],《The Quarries of Crazannes by Bernard Lassus--An Essay Analyzing the Creation of a Landscape》,《Essais de Poétique des Jardins》[[] Michel Conan.Essais de Poétique des Jardins[M].Paris:Olschki,2004 ](该书于2005年获得意大利Grinzani Hanbury最佳园林书籍奖)。 图1.3伊丽莎白·K·梅尔 Fig.1.3 Elizabeth K.Meyer ②.Elizabeth K.Meyer(USA) 伊丽莎白·K·梅尔(美国),美国佛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景观设计学系主任从1993年开始任美国佛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景观设计学系主任。曾在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任教,于1992年、2003年、2004年先后被美国景观设计教育家委员会(CELA)、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美国佛吉尼亚大学授予“杰出学者和教师”称号。作为注册景观设计师,曾在EDAW、Hanna/Olin等事务所工作,设计的Bryant公园获国家设计与规划奖。 ③.James Corner(USA) 图1.4詹姆斯·科纳 Fig.1.4 James Corner 詹姆斯·科纳(美国),于1998年在美国创立了Field Operations景观设计事务所。他的设计作品曾经被授予了纽约艺术委员会的优秀设计奖(2005);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建筑学奖(2004);纽约建筑协会设计奖(2000);戴姆勒-克莱斯勒设计创新奖(2000)。他不仅仅是著名的设计师,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学者。其关于景观设计和城市化的系列著作,为他的设计实践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补充。《美国景观纵览》是他与亚历克斯·迈克林恩(Alex MacLean)一起撰写的,该著作获得了1997年美国建筑师联合会的年度国际图书奖。他在期刊《当代景观设计》上发表过许多论文,着眼于景观设计学科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文化实践,是他的研究主要方向。其余的众多论文则发表在《景观城市》,《Mappings》,《生态设计和规划》等一些美国著名学术杂志上,如《Recovering landscape:essays in contempor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ames Corner.Recovering landscape: essays in contempor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M].New York: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1999:57~59 ] ④.Elizabeth Barlow Rogers(USA) 图1.5伊丽莎白·巴洛·罗杰斯 Fig.1.5 Elizabeth Barlow Rogers 伊丽莎白·巴洛·罗杰斯(美国),她在卫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获得艺术历史学士学位,在耶鲁大学获得城市规划硕士学位。她致力于景观设计和景观史的研究,她充满活力的公园和景观设计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得到了较高的国际评价。她所创建的中央公园保护与城市景观研究院为推动城市公共场地创新式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79~1995年她担任纽约中央公园的园长。她的《The Forest and Wetlands of New York City》[[] Elizabeth Barlow Rogers.The Forest and Wetlands of New York City[M].New York City:Thames & Hudson,1994 ]一书曾获得约翰金奖,也获得国家图书奖的提名。2001年秋天,她为纽约装饰艺术、设计和文化中心开设了“景观设计”研究生课程。 ⑤.John Dixon Hunt(USA) 约翰·迪克森·亨特,被广泛认为是现今对园林历史和理论,以及景观设计的研究,最为著名的学者之一。他于1994年至2000年6月,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敦巴顿橡树园园林和景观研究部的主任,并担任过研究所所长一职。他的许多文章和书籍都是研究园林历史和理论的,包括《Garden and Grove》,《Gardens and the Picturesque》,《The Picturesque Garden in Europe》[[] John Dixon Hunt.The Picturesque Garden in Europe[M].New York City:Thames & Hudson.2002 ](2002),《The Afterlife of Gardens》[[] John Dixon Hunt.The Afterlife of Gardens[M].Pennsylvan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2004 ](2004)。目前着眼于现代主义花园设计在威尼斯的城市发展的园林理论研究。 1.3.1.3 相关著作 ①.《Perspectives on Garden Histories》[[] E.B.MacDougall,D.R.Coffin,M.Benes,J.D.Hunt,M.Leslie,J.L.Wescoat Jr.,K.Helphand,J.Wolschke-Bulmahn,M.Conan,Stanislans Fung.Perspectives on Garden Histories[C].Washington,D.C.:Dumbarton Oaks Research Library&Collection,1999:21~22 ] 图1.6多视角下的园林史学 Fig.1.6 Perspectives on Garden Histories 在世界园林界中,《多视角下的园林史学》被认为是在园林史学研究方面,迄今为止的最为重要的一本书之一。它的主体是由十篇文章集合而组成的。其中,此书汇集了当代全世界最杰出的一批园林史学的学者,专门围绕园林史学的史学论题,所特意撰写而成的合集。 这本书中,首篇的作者是E.B.MacDougall,他为我们阐述了Dumbarton Daks的景观研究这一学科,其从无到有的产生、发展的历程,以及其刚刚起步时的艰辛;随后,D.R.Coffin介绍了自己从1972年起,对意大利园林史所进行的研究状况的历史变化。接着,M.Benes也是以意大利的园林史学的发展为例,其侧重点则是当代研究方法的一些转变;然后,J.D.Hunt以对18世纪以来,英国的园林史学作了一番回顾与批评;同样的,M.Leslie也是以英国的园林史为研究对象,其与社会史的结合探讨,又将研究推向了更为深入的地步;J.L.Wescoat Jr.则是以印度Mughal的园林为例,谈论了以往的研究的不足与可行的方向;而K.Helphand则是以美国的园林史的研究为对象,探讨了一番新的研究的变化;J.Wolschke-Bulmahn的文章则是从德国的园林史学的变迁,一直到当代美国的园林史学的讨论为例,对不同国家的园林史作出了政治上的批评;M.Conan他是以瑞典的一些乡土的园林等研究为例,呼吁开展一种园林的社会人类学;最后,也是全书压轴之作,则是冯仕达(Stanislans Fung)的《Longing and Belonging in Chinese Garden History》(《中国园林史学的期盼与归属》)[[] Stanislans Fung.Longing and Belonging in Chinese Garden History[J]Perspectives on Garden Histories,1999:21: 37~39 ],他通过对20世纪以来,中国园林史的发展历程的分析,恰当的指出了因为西方概念与方法的引入,所带来的造园发展历史上的缺陷,并为研究学者们展示了一种新的跨文化研究的方向。[[] 顾凯.范式的变革——读《多视角下的园林史学》[J].风景园林,2008,4: 117~118 ] 对于意大利园林史学的发展,Coffin他提到了自1960年代以来对意大利园林的研究,以新的目的和方法所掀起的新高潮;而Benes在文章中则更为明确地提出了当代研究范式的转变:园林以往常常是作为一种复杂的艺术作品而对待的,然而这种方法却逐渐受到了挑战---来自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从经济和农业的背景出发,将景观的欣赏和园林的设计,用以作为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来进行研究。 在对英国的园林史的研究中,Hunt批评了那种开始于18世纪的园林史学的传统;对因与果、社会的进程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文化社会的冲突都置之不顾,并且他的这一批评,也同时扩展到了其它18世纪以来的各国园林史学;Leslie则为研究者们展示了其新的研究取向:关注政治、园林、园林史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园林并非单单只是无关紧要的有钱人所享受的奢侈品,它同时还反映着经营集团之间的争斗。 在对于新方法的研究中,结合穆斯林园林所进行的研究,Wescoat的文章论述了那些不断增多的以比较作为视角,所作出的研究:利用以不同的学科的资源,以其对不同的时期和国家的园林,进行多种途径的比较,并从以往关注的不同园林传统之间的形式特征的传播,慢慢转向了一种以理论框架内异同而进行的比较。同时在合集中,Helphand谈了自己研究的另一种范式的变化,对于在美国日益增长的对于过去的园林和对公园的兴趣,其拥有着社科的社会背景,如对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不良的后果,因而使得园林史及保护、复原,应该被视为美国巨大的社会与文化的变迁的产物。 Wolschke-Bulmah在自己的文章中,呼应了Hunt和Leslie2人对园林史学中的政治因素的认同。比如,德国的园林史为了使职业发展的特定过程更加合理化,而被多次的重写和歪曲事实;美国的当代园林史学家们,视图将园林史从更为宽泛的政治史中脱离开去,都需要受到质疑。而Conan本人的史学研究,则不同于那些将园林视作消费的对象、或者是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所运用的象征文本的方法,而是将园林视作能将环境进行转变,成为能包含意愿和再现人与自然联系的一种场所艺术。 冯仕达最后的压轴文章,对范式的变革有着最为激进的呼吁。首先,他论述了西方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并被用来对中国造园的传统进行现代阐释,对于中国的景观建筑学带来了存在可能的发展,但是却导致那些只有在园林中亲身进行体验后才能获得的文化内涵,无法被人们所理解。这种缺陷的产生,是因为与西方思想中的时间与空间的本体地位或欧洲的视觉文化有关,因而造成了园林研究方法的亟需变革。 ②.《Bourgeois and Aristocratic Cultural Encounters in Garden Art,1550~1850》[[] Michel Conan.Bourgeois and Aristocratic Cultural Encounters in Garden Art,1550-1850[M].Washington,D.C.:Dumbarton Oaks Research Library&Collection,2002:23 ] 此合集各篇不是以某个国家的园林史,即“类型园林”为自然而然的对象起点,而是从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出发,深入到园林史的理解之中。 M.Conan在自己的文章中指出,以国家风格作为园林研究对象的方法正在衰落,将园林风格与国家相联系的政治议程正是现在园林研究批判的对象;而园林研究中对概念和概念化问题的探讨,是通过与社会科学中已建立起来的学科相联系而进行的。这里Conan所提出的是当代园林史研究最深层次的变化:“问题”的发现,是方法转变的根源所在。 ③.《Landscape Design and the Experience of Motion》[[] Michel Conan.Landscape Design and the Experience of Motion[M].Washington,D.C.:Dumbarton Oaks Research Library&Collection,2003:24 ] 冯仕达在此书中的《Movement and Stillness in Ming Writings on Gardens》[[] Stanislans Fung. Movement and Stillness in Ming Writings on Gardens [J].Landscape Design and the Experience of Motion,2003:24 ]一文,清晰的呈现了中国园林文化中独特的体验方式,绝非西方的“普遍”方式可以获得。 ④.《Landscape Design:A Cultural and Architectural History》[[] Elizabeth Barlow Rogers. Landscape Design: A Cultural and Architectural History[M].New York City: Harry N. Abrams,2001:1~5 ] 世界景观设计的历史必定是一部人类文化的历史。它基于与时空观相关的最广泛的观念来考察景观历史。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艺术的史学探究,试图论证艺术的哲学理念以及美学思想。通过艺术表达自然和塑造自然。一部景观设计的历史是书写人类思想历史的另一种方法。因此本书在寻求展示一些特殊场景设计图时,还兼顾大量的文字描述。书中把景观作为对宇宙、自然、人性的态度来阐释,展示景观如何与其他密不可分的艺术门类来共享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建筑以及其他装饰艺术,同样还包括文学及其他思想意识的表达手法。它叙述了人类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自然赋予人类的秩序和意义,以及表现了人类为提高不同场所显著程度而设计建造的各自景观的表现形式。 从史前石篱到凡尔赛皇家园林,从秘鲁纳斯卡图案到北京故宫,从古埃及金字塔到纽约中央公园,人类从文明之初就开始建设景观。[[] 吴义曲.现代景园对传统景园的继承与拓展[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33~34 ]这本赏心悦目的巨著对世界景观设计历史进行了全面的评点,揭示了人类与自然进化过程中是什么带社会的发展,体现和创造了城市、公园、景观效果的文化价值,以及从文化和历史的视点探究了世界各地创建宏伟景观和大地艺术品的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