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您,年第二学期政治(2)知识练习,第一课,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要求(识记)P5,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国家性质首要标志)、以工农联盟(阶级基础)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国家”,2、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与特点(识记)P5,答: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最大特点广大人民实施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施专政。,第1页,3、人民民主特点(了解),答:(1)人民民主含有广泛性P5,1)民主权利广泛性(内容);,2)民主主体广泛性(群体)。,(2)人民民主含有真实性P5-6,1)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三保障);,2)人民能选出自己人民代表来管理国家,人民利益得到实现。,4、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了解)P7,答:(1)为何要坚持?,第2页,1)是四项基本标准之一,是立国 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政治基石。,2)是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政治确保。,从民主方面看:确保当家作主地位,确保享受广泛权利和自由,保障人权并得到尊重。,从专政方面看: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保障人民民主,维护长治久安。,3)在新历史时期有了新要求。,扩大民主;依法治国;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文化;改进民生,构建友好社会。,第3页,5、民主是属于哪个阶级?(了解)P6,答:民主是属于统治阶级,民主表达了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所以,民主含有鲜明阶级性。世界上不存在抽象、超阶级民主。在我国,人民享受广泛权利和自由。,6、民主与专政关系(了解)P6,答,1)辩证统一,(2)相互区分、相互对立;相辅相成,互为前提。,(3)民主是专政基础,专政是民主保障。,第4页,7、政治性义务能否放弃?(了解),答:不能够。因为这是公民对国家、社会负担责任,是法定、庄重、不容推卸。,8、政治权利能否放弃?(了解),能够放弃部分权利。如对你奖励。但有些是不能放弃,如受教育、参加劳动等。,9、法律要求公民权利可否随意扩大?(了解),答:不能够。法律要求公民权利必须经过人大,公民基本权利必须是全国人大经过,任何伎俩改进、环境改变以及各级领导重视只能是促进,不能说扩大。,第5页,10、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观点(识记)P6,答,:(1),我国宪法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尊重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受广泛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在要求。,(3)人权最主要是生存权、发展权,但得到保障。公民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得到保障。少数民族权利得到保障。,第6页,11、我国公民享受政治权利和必须推行政治性义务(了解)P9,答:,政治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民主权利,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主要方式,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基础和标志(六大自由);,(3)监督权包含批评权、提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第7页,政治性义务(义务一部分,不过主要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恪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第8页,12、我国公民参加政治生活基本标准(了解)P10,答:(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标准,。,表明:1)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推行义务、平等地适使用方法律;,2)任何公民平等地享受宪法、法律要求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推行宪法、法律要求义务;,3)任何公民正当权利都受到保护。,(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标准,。,1)权利和义务是统一,二者不可分离。,第9页,2)二者都是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伎俩和路径。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4)权利实现需要义务推行,义务推行确保权利实现。5)要树立权利和义务意识。,(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标准,。,1)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有矛盾,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爱国表现。,第10页,13、我国公民参加政治生活主要内容(识记)P12,答:(1)行使政治权利,推行政治性义务。,(2)参加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第11页,14、有序和无序政治参加(利用)P31,(1)有序与无序政治参加区分:,答:1)是否遵照法律、规则和程序;,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推行政治性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2)怎样确保有序政治参加P31,答: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恪遵法律规则,遵照程序和要求。,不然无序。,第12页,第二课 我国公民政治参加,15、我国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了解)P16,(1)我国选举活动主要种类,1)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最主要国家选举),2)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选举,3)地方领导人选举,4)国家领导人选举,5)补缺选举、预选等,第13页,(2)选举方式是由什么来决定(也是选举方式选择依据)?P16,答:采取什么样选举方式,在不一样时期和地域,要依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来决定。,(3)制约选举方式选择主要原因:P17,答:1)国家性质;2)社会经济制度;3)物质生活条件;4)选民文化水平;5)选民参加民主选举素养;6)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情况(选举必须表达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应),第14页,(4)我国选举方式:,答:1)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2)间接选举-由选民选出自己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3)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4)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5)为何我国在一段比较长时间内要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选举方式?P17,答:这是由我国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我国人口众多、版图辽阔、发展不平衡),第15页,选举方式,含义,优点,不足,从选民角度看,直接选举,间接选举,从被选人数看,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人方式,由选民选出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代表或政府官员选举方式,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选举方式,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人名额,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示自己意愿机会,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适用,能够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合理性,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对应竞争,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不适用,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值得信赖当家人,限制选民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主动性受影响,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之间竞争易造成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第16页,(6)我国选举制度发展历程表明什么?,答:选举方式选择必须表达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应。,16、珍惜自己选举权利,(1)公民珍惜选举权利意义P1718,答:选民选举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主要原因。公民只有不停提升参加民主选举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权利,才能更加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第17页,(2)公民怎样珍惜选举权利(怎样行使选举权?什么是有责任感选民?)?,答:1)提升参加民主选举素养(能力),2)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人(态度),3)了解候选人,理性思索,周全考虑,审慎投票(行动),(3)人民是国家主人是怎样表达出来?答:,人民是国家主人主要是经过民主选举自己代表来管理国家表达出来。,第18页,17、公民参加民主决议各种方式(了解)P19,(1)经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人进入决议机关确保决议能反应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2)经过社情民意反应制度参加民主决议。,(3)经过教授咨询制度参加民主决议。,(4)经过重大事项社会公告制度参加民主决议。,(5)经过社会听证制度参加决议。,18、公民参加民主决议意义(利用),P21-22,第19页,总方面:,是推进决议科学化、民主化主要步骤。,答1)有利于反应民意,表达决议民主性;,(2)有利于决议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议科学性;,(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议了解,推进决议实施;(4)有利于提升公民参加公共事务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第20页,19、我国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意义(了解)P23-24,(1)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路径,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加政治生活主要形式。,(2)村民委员会,答:1)机构:村民委员会。,2)性质: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含义)。,3)选举:村民直接投票选举,第21页,4)决议:村民会议。,5)标准:少数服从多数。,6)管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7)监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委会定时汇报工作情况等。,村民委员会不属于政府机构,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基础,也是村民参加民主管理主要路径。,(3)居民委员会P25,1)机构:居民委员会。,2)性质: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第22页,3)作用:维护居民正当权益,管理选举:村民直接投票选举,4)选举:居民民主选举。,5)决议:居民会议。,6)标准:少数服从多数。,7)管理:实施办事公开制度、定时向居民汇报工作、接收居民监督和质询。,8)意义:极大调动广大居民参加小区建设主动性,有效提升居民参加政治生活能力。,第23页,20、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渠道和方式,了解)P27-28,答:(1)监督对象:,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2)监督方式:,1)批评、提议、申诉、控告、检举。,2)给人大代表反应意见。,3)能够经过媒体和网络,第24页,(3)监督渠道:,1)经过信访举报制度;,2)经过人大代表联络群众制度;,3)经过舆论监督制度;,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21、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利用)P29,(1),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意义:,答: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工作;,第25页,2)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出谋划策主人翁精神。,(2)公民怎样行使监督权:,1)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要勇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监督权。,2)负责任地实施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权利。,第26页,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政府,22、我国政府地位和性质(识记)P37,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执行者,和人民利益,捍卫者,。,23、政府基本职能(利用)P37,(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注意在实践中,政府推行是什么样职能。,第27页,24、政府能否包办一切?(了解)P37,答:政府不能包办一切。我国建设是服务型政府。,25、政府作用。P38,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6、,正确认识群众和政府关系P38,是我们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表达,(1)了解政府性质和职能;,(2)相信政府;,(3)支持政府工作;,(4)寻求政府帮助;,(5)监督政府行为。,第28页,27、政府责任是什么?P39,答:政府责任是对人民负责。这也是政府工作基本标准。,(1)坚持为人民服务工作态度;,(2)树立求真务实工作作风;,(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28、我国政府宗旨是什么?P39,答:为人民服务。,第29页,29、向政府求援和投诉路径和方式(了解)P41-42,方式:(1)开设热线电话;(2)建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3)推行电子政务;(4)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路径: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30、向政府求援和投诉意义P41,答:有利于处理自己困难,维护本身正当权益;有利于政府不停改进工作。,第30页,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31、政府依法行政含义(识记)P43,答: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要求。,32、政府依法行政必要性(了解)P43,答:是落实依法治国策略、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基本要求,表达了对人民负责标准。表达了宪法和法律是党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第31页,33、政府依法行政意义(了解)P44,答,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权力和自由;,(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确保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权威;,(3),有利于,预防行政权力缺失和滥用,提升行政管理水平;,(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恪遵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第32页,34、政府依法行政详细要求(了解)P44,答:(1)正当行政;(2)合理行政;,(3)程序正当;(4)高效便民;(5)老实守信;(6)权责统一。,35、提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基本要求)?P44,答:加强立法工作,提升立法质量,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改革,形成权责统一、分工合理、决议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行政管理体制。,第33页,36、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意义(利用)P46-47,答:(1)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利用得好,造福人民;权力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预防权力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确保把人民赋予权利用来为人民谋利益。,(2)政府只有接收监督,才能提升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预防和降低工作失误;才能预防滥用权力,预防以权谋私。,第34页,37、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关键(利用)P46,答: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保障人民知情权、参加权、表示权、监督权。,二靠法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二者缺一不可。,38、我国建立行政监督体系(了解)P46-47,第35页,答,:(,1)国家权力机关监督;(2)中国共产党监督(中央纪委);(3)人民政协监督;(4)社会与公民监督;(5)司法机关监督;(6)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监察部门、法制部门、上级政府、审计部门等);(7)群众经过法定渠道监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39、什么是政府权威?一个政府权威由什么来决定?政府有没有权威标志是什么?(了解)P49,答,:(,1)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得到人民认可威望和公信力。,第36页,(2),政府权威由国家性质决定。,(3)政府有没有权威标志是政府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收。,40、怎样树立政府权威(怎样表达)?P50-51,答,:(1),科学决议、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收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友好关系。,(2)要有良好业绩。,(3)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第37页,41、政府开放“红头文件”查阅说明了什么?作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P48,说明,政府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增强(目标)。,作用,是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执行行为;协调各方面利益,实现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意义,是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便于群众对政府工作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正当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第38页,第五课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4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了解)P55,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构是常务委员会,负责闭会期间人大日常工作。,43、全国人大职权(了解),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44、全国人大与其它国家机关关系(了解),第39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45、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了解),答:,地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产生,:由民主选举产生,经过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方式。,任期,:五年。,义务,:帮助宪法和法律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亲密练习,听取和反应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收人民监督。,第40页,权利,:审议各项决议、表决各项决定、享受提案权、质询权。,4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民主集中制标准(了解),4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和基本内容(了解),第41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