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诗经豳风七月,1/21,篇旨:毛传小序:“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毛传:周公遭变故,管蔡流言避居东都。孔疏:“作七月诗者,陈先公之风化,是王家之公元业也。毛认为周公遭管蔡流言之变,举兵而东伐,忧此王业之将坏,故陈后稷及居豳地说公其风化之所由缘,致此王业之艰难之事,先公遭难,乃能勤行风化,已今遭难,亦歌勤修德教,所以陈此先公之事将以比。,2/21,朱熹诗集传,周礼乐钥章,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即谓此诗也。王氏曰:“仰观星日霜露之变,俯察昆虫草木之化,以知天时,以授民事。女服事乎内,男服事乎外,上以诚爱下,下以忠利上。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养老而慈幼,食力而助弱。其祭奠也时,其燕飨也节。此七月之义也。”,3/21,今义,该诗是叙述农民整年劳动诗。从“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中,可见劳动之不安全。从“田畯至喜”,“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言私其豵,献豣于公”,“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采茶新樗,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等记载可见,大部分劳动是为公家,小部分为自己,说明周代对农民剥削程度是很惊人。,4/21,词义,1、“七月流火”句:七月,用夏历。“授衣”:教材用马瑞辰、闻一多之说。郭锡良注:指分发寒衣,因为到了九月蚕绩之功已成,天开始冷了。,2、“一之日”句:周历建子,商历建丑,夏历建寅。故:周历1月即殷历12月,即夏历11月(冬月)。,“觱发”:“栗烈”,双声联绵词。冬月寒风正紧,腊月天气极冷。,5/21,3、褐:说文:“一曰粗衣。”(即用粗麻编织袜子。亦指兽毛或粗麻编织衣服。卒:说文:“隶人给事者衣为卒。”即隶役穿有标识衣服。此文指终了。犹言“到年底”。,4、“三之日”句:于,马瑞辰说:为。动词。教材用此说。考诗经词例:当为动词词头,如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自注:“动词词头”。本篇下文:“一之曰于貉”,注:动词词头。此当与此同。准此,则耜是名词用为动词。“修理农具”。,6/21,词义,1、“七月流火”句:七月,用夏历。“授衣”:教材用马瑞辰、闻一多之说。郭锡良注:指分发寒衣,因为到了九月蚕绩之功已成,天开始冷了。,2、“一之日”句:周历建子,,商历建丑,夏历建寅。故:周,历1月即殷历12月,即夏历11,月(冬月)。,3,、“觱发”:“栗烈”,双声联绵,词。冬月寒风正紧,腊月天气极,冷。,7/21,4,、“食盍”,说文饷田也。即:给耕作者送饭。引诗正是此句。这一句意思是:老人、女人和小孩都到田里去送饭给中壮年农民吃。“田畯至喜”句:是因为这些监督百姓耕作农官见大家都在劳动,当然很高兴。在古代,田、畋同源。且同用“田”字。如易师卦:“田有禽”,虞注:“田,猎也。”诗郑风大叔于田”。传:“田,取禽也。”。说文:“田,陈也。树谷于田,平田也。”,8/21,5,、“春日”句:北大:夏历二月。按下文“春日迟迟”当为三月。“载”与“载歌载舞”同。属动词词头。尔雅:“载,始也”。载与哉通。,诗集传:“治蚕之女感时而伤悲。盖是时公子犹娶于国中,而贵家大族连姻公室者,亦无不力于蚕桑之务。故其许嫁之女,预以将及公子同归。而远其父母为悲也。其风俗之厚,而上下之情,交相忠爰如此。此皆曲为之说。,”,9/21,6、萑苇、条、皆用为动词。毛传:“预蓄萑苇,可认为曲也。”(曲即蚕箔)。又:“斨,方銎也。”远,枝远也。扬,条扬也。角而束之曰猗。女柔,荑桑也。朱熹云:小桑也(即柔桑)。,7、“七月”句:鸣贝鸟,即伯劳鸣叫(主谓倒置)。载绩:毛传:丝事毕而麻事起矣。按此“载”与下文均为动词词头。孔,副词,极其,甚。阳,本义日光也。引申为鲜明、明亮。,10/21,8,、秀:说文:“上讳”。(光武帝之名讳。)徐锴曰:“禾实也。有实之象,下垂也。”实则花而不实为秀,亦即“秃”。,9,、“一之日”:即夏历十一月,本诗用到了“一、二、三、四之日”。又用到了“四、五、六、七、八、九、十月”。是夏历与周历并用。不用“十一月、十二月”。,11/21,1,0,、于貉:于,动词词头。貉,作动词。言,动词词头。,诗经中这类用例甚多。如:“于”字:“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求之,于林之下。”“雄雉于飞”。“君子于役”。,“叔于田”、,“昼尔于茅”。,“仓庚于飞”。,“王于出征”。,“鸿雁于飞”。,12/21,11,、“言”字:“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言采之。”“薄言有之”。“薄言掇之”。“言刈其楚”。“言采其艹微”。“驾言出游”。“愿言思子”。“言至于漕”。“言笑晏晏”。“言就尔居”。“酌言献之”。,12,、“言私”句:毛传:豕一岁曰豵,三岁曰豜。大兽公之,小兽私之。,13/21,13、“七月”句:郑笺:自七月在野至十月入我床下,皆谓蟋蟀也。(明省略)言此三物之如此,着将寒有渐,非卒来也。宇:说文屋檐也。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皆以人之所居推衍而得。,14、“穹窒”句:毛传:穹,穷。窒,塞也。向,北出牗也。(说文解释同。正引此诗。从宀,从口。甲骨文乃山墙朝北窗户,象形。)墐,涂也。庶人筚户。,14/21,15、“曰为”句:曰:一作“聿”,尔雅粤,于,爰,曰也。皆语气词。,诗中这类甚多。如:“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曰杀羔羊”。,“我东曰归”。,“君曰卜尔”。,“曰归曰归”。,“岂曰不极”。,“曰求厥章”。,15/21,16、亨:王力注:以后写作“烹”。为古今字。郭锡良注:通“烹”、煮。王力注确。剥:郭注通“攴”。王安石诗本义认为:“剥枣皮所以敬老人。”以后实地考查,方知自己误解。毛传亦云:“剥,击也”。,17、介:王力注“求”,郑玄笺:介,助也。林义光解诗为通“丐”,请求义。眉寿:毛传:豪眉也。,18、壶:毛传:瓠也(古通用)。(用本义)。食:使动使用方法。从上下文可见:鬰、薁、葵、菽以及用枣和稻酿酒皆为贵族之用。而农人则“采茶、薪樗,”还有“苴”,都是不好吃东西。,16/21,19、场、圃:古代一地二用。毛传:春夏为圃,秋冬为场。郑笺:场圃同地。自物生之时耕治之以种菜茹,自物尽成熟,筑坚认为地。,重穋:毛传:后熟曰重,先熟曰穋。,考说文:“重,厚也。从壬,东声。”而“种,先種后熟也”,“,稑,疾熟也。诗曰:黍稷种稑。,”“種,艺也”,是今简化之“种”,古作“種”。重,今字作“種”(亦可视为通假字)。稑、穋,异体字(王力注“通”,不妥)。,17/21,20、“上入”句:毛传:入为上,出为下。说文:宫,室也。古今异义。尔:郭锡良教材注,语气词。郑笺:“尔,女也。女当昼日往取茅归,夜作绞索以待时用。”王力注准此。据上下文义,郭注正确。索:王引之说:即“搓”。,21、毛传:乘,升也。郑笺:乘,治也。十月定星将中,急当治野庐之屋(即百姓自己房屋)。此三句意为:我们赶快修理自己住屋,不然,一到春初,又要下田播种谷物了。,18/21,22、冲:说文:“涌摇也。读若动。”即水动摇样子。冲:通道也。今简化字同音省并为一。文中用为凿冰之声。按:古代冬藏冰之用,主要用于夏天丧祭之用。古人下葬要选好日子,停尸时间长,夏天易腐烂,置冰则可久放。若今之冰柜功效也。,23、蚤:陆德明释文:“音早。”说文:“叉虫虫,蚤,啮人跳虫。”从虫虫,叉声。蚤或从虫,是异体字,早,蚤字古通用。韭,说文:一个而文生。今字作韮。,19/21,24、肃霜:毛传:肃,缩也。霜降而收缩万物。分而释之,当依王国维之说为联绵词。朋:毛传:两樽曰朋。易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孔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诗用本义。易用引申义。,25、公堂:本指统治者朝堂,此可能指公告场所。古代有,鄉,人之礼。到冬季,集全体乡人聚餐。左传有子产不毁乡校。乡校即这类。兕觥:用兕角做饮酒器,亦称兕爵。,20/21,谢谢!,21/2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