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2026学年河南省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数学高三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为非零向量,“”为“”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充分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已知为定义在上的偶函数,当时,,则( )
A. B. C. D.
3.若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4.已知,,,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5.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为的导函数,已知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两个正数满足,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6.甲乙丙丁四人中,甲说:我年纪最大,乙说:我年纪最大,丙说:乙年纪最大,丁说:我不是年纪最大的,若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已知正方体的体积为,点,分别在棱,上,满足最小,则四面体的体积为
A. B. C. D.
8.的展开式中,满足的的系数之和为( )
A. B. C. D.
9.已知全集,函数的定义域为,集合,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10.若P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p是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1.已知函数,,的零点分别为,,,则( )
A. B.
C. D.
12.设实数、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为( )
A.2 B.24 C.16 D.14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如图,、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过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两点,若,,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______.
14.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俯视图中圆的两条半径长为2且互相垂直,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
15.已知二项式的展开式中各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512,其展开式中第四项的系数__________.
16.已知(为虚数单位),则复数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如图,在三棱锥中,,,,平面平面,、分别为、中点.
(1)求证:;
(2)求二面角的大小.
18.(12分)已知等比数列,其公比,且满足,和的等差中项是1.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若,是数列的前项和,求使成立的正整数的值.
19.(12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这次疫情中,全国人民展现出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某校高三学生也展开了对这次疫情的研究,一名同学在数据统计中发现,从2020年2月1日至2月7日期间,日期和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数量(单位:万人)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日期
1
2
3
4
5
6
7
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数量(万人)
1.4
1.7
2.0
2.4
2.8
3.1
3.5
(1)根据表中的数据,运用相关系数进行分析说明,是否可以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与的关系?
(2)求出关于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精确到0.01).并预测2月10日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数.
参考数据:,,,.
参考公式:相关系数
回归方程中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公式分别为:
,.
20.(12分)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菱形,为正三角形,平面平面分别是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1.(12分)已知椭圆的右焦点为,直线被称作为椭圆的一条准线,点在椭圆上(异于椭圆左、右顶点),过点作直线与椭圆相切,且与直线相交于点.
(1)求证:.
(2)若点在轴的上方,当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的斜率.
附:多项式因式分解公式:
22.(10分)设函数.
(1)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证明:,恒成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解析】
由数量积的定义可得,为实数,则由可得,根据共线的性质,可判断;再根据判断,由等价法即可判断两命题的关系.
【详解】
若成立,则,则向量与的方向相同,且,从而,所以;
若,则向量与的方向相同,且,从而,所以.
所以“”为“”的充分必要条件.
故选:B
本题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定,考查相等向量的判定,考查向量的模、数量积的应用.
2.D
【解析】
判断,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代入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
故选:
本题考查了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求值,意在考查学生对于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
3.B
【解析】
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可得关于a的不等式组,解得a的范围.
【详解】
,
由其在复平面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
得,则.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复数的运算法则、几何意义、不等式的解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4.D
【解析】
与中间值1比较,可用换底公式化为同底数对数,再比较大小.
【详解】
,,又,∴,即,
∴.
故选:D.
本题考查幂和对数的大小比较,解题时能化为同底的化为同底数幂比较,或化为同底数对数比较,若是不同类型的数,可借助中间值如0,1等比较.
5.C
【解析】
先从函数单调性判断的取值范围,再通过题中所给的是正数这一条件和常用不等式方法来确定的取值范围.
【详解】
由的图象知函数在区间单调递增,而,故由可知.故,
又有,综上得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函数单调性和不等式的基础知识,属于中档题.
6.C
【解析】
分别假设甲乙丙丁说的是真话,结合其他人的说法,看是否只有一个说的是真话,即可求得年纪最大者,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①假设甲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是甲,那么乙说谎,丙也说谎,而丁说的是真话,而已知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故甲说的不是真话,年纪最大的不是甲;
②假设乙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是乙,那么甲说谎,丙说真话,丁也说真话,而已知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故乙说谎,年纪最大的也不是乙;
③假设丙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是乙,所以乙说真话,甲说谎,丁说的是真话,而已知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故丙在说谎,年纪最大的也不是乙;
④假设丁说的是真话,则年纪最大的不是丁,而已知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那么甲也说谎,说明甲也不是年纪最大的,同时乙也说谎,说明乙也不是年纪最大的,年纪最大的只有一人,所以只有丙才是年纪最大的,故假设成立,年纪最大的是丙.
综上所述,年纪最大的是丙
故选:C.
本题考查合情推理,解题时可从一种情形出发,推理出矛盾的结论,说明这种情形不会发生,考查了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
7.D
【解析】
由题意画出图形,将所在的面延它们的交线展开到与所在的面共面,可得当时最小,设正方体的棱长为,得,进一步求出四面体的体积即可.
【详解】
解:如图,
∵点M,N分别在棱上,要最小,将所在的面延它们的交线展开到与所在的面共面,三线共线时,最小,
∴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则,
∴.
取,连接,则共面,
在中,设到的距离为,
设到平面的距离为,
.
故选D.
本题考查多面体体积的求法,考查了多面体表面上的最短距离问题,考查计算能力,是中档题.
8.B
【解析】
,有,,三种情形,用中的系数乘以中的系数,然后相加可得.
【详解】
当时,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
.当,时,系数为;当,时,系数为;当,时,系数为;故满足的的系数之和为.
故选:B.
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掌握二项式定理和多项式乘法是解题关键.
9.A
【解析】
求函数定义域得集合M,N后,再判断.
【详解】
由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集合的运算,解题关键是确定集合中的元素.确定集合的元素时要注意代表元形式,集合是函数的定义域,还是函数的值域,是不等式的解集还是曲线上的点集,都由代表元决定.
10.B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逆否命题的同真同假,结合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判定即可.
由p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知“若p则”为真,“若则p”为假,根据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知,“若q则”为真,“若则q”为假,故选B.
考点:逻辑命题
11.C
【解析】
转化函数,,的零点为与,,的交点,数形结合,即得解.
【详解】
函数,,的零点,即为与,,的交点,
作出与,,的图象,
如图所示,可知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数形结合法研究函数的零点,考查了学生转化划归,数形结合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2.D
【解析】
做出满足条件的可行域,根据图形即可求解.
【详解】
做出满足的可行域,如下图阴影部分,
根据图象,当目标函数过点时,取得最小值,
由,解得,即,
所以的最小值为.
故选:D.
本题考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利用数形结合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属于基础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解析】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证得,结合判断出垂直平分,由此求得的值,结合求得的值.
【详解】
∵,∴为中点,,∵,∴垂直平分,∴,即,∴,,即.
故答案为:
本小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离心率的求法,考查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属于基础题.
14.20
【解析】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圆柱与一个半球的四分之三的组合,利用球体体积公式、圆柱体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半径为2的半球的四分之三和一个底面半径2、高为4的圆
柱组合而成,其体积为.
故答案为:20.
本题考查三视图以及几何体体积,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数学运算能力,是一道容易题.
15.
【解析】
先令可得其展开式各项系数的和,又由题意得,解得,进而可得其展开式的通项,即可得答案.
【详解】
令,则有,解得,
则二项式的展开式的通项为,
令,则其展开式中的第4项的系数为,
故答案为:
此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解题时需要区分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与各二项式系数和,属于基础题.
16.
【解析】
解: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属于基础题.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1)证明见解析;(2)60°.
【解析】
试题分析:
(1)连结PD,由题意可得,则AB⊥平面PDE,;
(2)法一:结合几何关系做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计算可得其正切值为,故二面角的大小为;
法二: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计算可得平面PBE的法向量.平面PAB的法向量为.据此计算可得二面角的大小为.
试题解析:
(1)连结PD,PA=PB,PDAB.,BCAB,DEAB.
又,AB平面PDE,PEÌ平面PDE,
∴ABPE.
(2)法一:
平面PAB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PDAB,PD平面ABC.
则DEPD,又EDAB,PD平面AB=D,DE平面PAB,
过D做DF垂直PB与F,连接EF,则EFPB,∠DFE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则:DE=,DF=,则,故二面角的大小为
法二:
平面PAB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PDAB,PD平面ABC.
如图,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B(1,0,0),P(0,0,),E(0,,0),
=(1,0,),=(0,,).
设平面PBE的法向量,
令,得.
DE平面PAB,平面PAB的法向量为.
设二面角的大小为,由图知,,
所以即二面角的大小为.
18. (Ⅰ) .(Ⅱ) .
【解析】
(Ⅰ)由等差数列中项性质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解方程可得首项和公比,可得所求通项公式;(Ⅱ),由数列的错位相减法求和可得,解方程可得所求值.
【详解】
(Ⅰ)等比数列,其公比,且满足,和的等差中项是
即有,
解得:
(Ⅱ)由(Ⅰ)知:
则
相减可得:
化简可得:
,即为
解得:
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运用,考查数列的错位相减法求和,以及方程思想和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9.(1)可以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与的关系;(2),预测2月10日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数约有4.5万人.
【解析】
(1)根据已知数据,利用公式求得,再根据的值越大说明它们的线性相关性越高来判断.
(2)由(1)的相关数据,求得,,写出回归方程,然后将代入回归方程求解.
【详解】
(1)由已知数据得,,,
所以,
,
所以.
因为与的相关近似为0.99,说明它们的线性相关性相当高,从而可以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与的关系.
(2)由(1)得,,
,
所以,关于的回归方程为:,
2月10日,即代入回归方程得:.
所以预测2月10日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数约有4.5万人.
本题主要考查线性回归分析和回归方程的求解及应用,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20.(1)详见解析;(2).
【解析】
(1)连接,由菱形的性质以及中位线,得,由平面平面,且交线,得平面,故而,最后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得结论.
(2)以为原点建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平与平面的法向量
,,最后求得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详解】
解:(1)连结
∵ ,且是的中点,
∴
∵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平面.
∵平面,
∴
又为菱形,且为棱的中点,
∴
∴.
又∵,平面
∴平面.
(2)由题意有,
∵四边形为菱形,且
∴
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轴,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由,得,
令,得
取平面的法向量为
∴
二面角为锐二面角,
∴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处理线面垂直问题时,需要学生对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特别熟悉,运用几何语言表示出来方才过关,一定要在已知平面中找两条相交直线与平面外的直线垂直,才可以证得线面垂直,其次考查了学生运用空间向量处理空间中的二面角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1.(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1)由得令可得,进而得到,同理,利用数量积坐标计算即可;
(2),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
【详解】
(1)证明:点的坐标为.
联立方程,消去后整理为
有,可得,,.
可得点的坐标为.
当时,可求得点的坐标为,
,.
有,
故有.
(2)若点在轴上方,因为,所以有,
由(1)知
①因为时.由(1)知,
由函数单调递增,可得此时.
②当时,由(1)知
令
由
,故当时,
,此时函数单调递增:当时,,此时函数单
调递减,又由,故函数的最小值,函数取最小值时
,可求得.
由①②知,若点在轴上方,当的面积最小时,直线的斜率为.
本题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涉及到分类讨论求函数的最值,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是一道难题.
22.(1)(2)证明见解析
【解析】
(1)将不等式化为,利用零点分段法,求得不等式的解集.
(2)将要证明的不等式转化为证,恒成立,由的最小值为,得到只要证,即证,利用绝对值不等式和基本不等式,证得上式成立.
【详解】
(1)∵,∴,即
当时,不等式化为,∴
当时,不等式化为,此时无解
当时,不等式化为,∴
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2)要证,恒成立
即证,恒成立
∵的最小值为-2,∴只需证,即证
又
∴成立,∴原题得证
本题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基本不等式等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化归与转化,分类与整合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