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1页,第2页,思索:,1.图中反应了一个什么现象?,2.产生这种现象动力机制是什么?,3.这种现象有何主要意义?,第3页,第4页,第5页,第6页,第7页,第8页,第9页,第10页,第11页,第12页,第13页,第14页,一、对城市化了解,第15页,1.城市化是个动态发展过程,对其了解可从其表现、过程、动力和结果等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以下:,第16页,2.城市化、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成因、表现及联络,第17页,第18页,再城市化,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主动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了年轻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出现了所谓再城市化。,第19页,【典例1】(广东文综)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1)、(2)题。,第20页,(1)可知该市(),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2)可推测该市(),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城市“空心化”现象显著,D.城市人口规模逐步减小,第21页,【思绪点拨】,该题以我国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和人口移动特点。经过图文资料可得出以下有效信息:,(1)该市由中心区、城区边缘区、近郊区、远郊区组成。箭头及数字表示人口流动方向和规模。,(2)城市人口主要迁移方向表现为由市中心区向城区边缘区和近郊区迁移。第(1)题,逐项分析以下:,第22页,第23页,第()题,该市处于人口由中心区和边缘区向郊区迁移阶段,该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为郊区城市化阶段。人口即使由中心区迁出一部分,但还不会产生“空心化”问题。,答案:,(1)D (2)B,第24页,【借题发挥】,地理概念了解与应用,地理概念了解是认识、分析和处理地理问题基础,如本题中对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概念了解。,只有正确了解了概念,才能利用地理学科语言简明扼要地准确答题。解题中应注意三点:()准确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含义,了解重于死记硬背。(2)学会利用地理学科语言阐述地理事物特征。(3)文字与图表相结合,变抽象地理概念和原理为形象联络。,第25页,二、常见城市化问题,第26页,1.,环境问题,第27页,第28页,第29页,2.社会问题,第30页,(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人口过分膨胀和工业大量集中。,(2)许多城市问题并不是城市和工业发展必定结果,而是技术落后、观念陈旧、管理不力、环境意识淡薄等主观原因造成,这些问题能够经过人为努力处理。,第31页,【典例2】(江苏地理)下列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自然状态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第32页,(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洪水过程线是(双选)(),A.B.C.D.,(2)防治城市内涝办法有(双选)(),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第33页,【思绪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造成影响。解答该题关键是了解自然状态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洪水过程线,搞清各自影响原因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络。第(1)题,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洪水过程线是城市化后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洪水过程线。城市化影响地表水下渗,使洪水位提前,是城市化后洪水过程线;修建水库后经过蓄水能调整洪水位,是修建水库后洪水过程线。第(2)题,可逐项分析,以下所表示:,第34页,答案:,(1)AC (2)BD,第35页,表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不一样,产生原因也不一样,详细以下表所表示:,第36页,第37页,第38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