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深圳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深圳市智能网联新能源 汽车汽车产业研究报告产业研究报告(2023 年)年)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 2023 年年 6 月月 3 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综述.1(一)定义.1 1.新能源汽车.1 2.智能网联汽车.2 3.智慧交通.3(二)关系.3 1.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3 2.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4 3.智能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4 4.单车智能与协同智能.4 5.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5(三)产业链结构.5(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8 二、国内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12(一)全球主要国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
2、发展概况.12 1.政策环境.13 1.1美国.13 1.2欧洲.14 1.3日韩.15 1.4中国.16 2.产业现状.17 2.1美国.17 2.2欧洲.19 2.3日韩.21 2.4中国.23 4 (二)国内主要城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25 1.政策环境.27 1.1北京.27 1.2广州.28 1.3上海.29 2.产业现状.30 2.1北京.30 2.2广州.31 2.3上海.33 三、深圳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35(一)深圳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35 1.政策环境.35 2.产业动态.38(二)深圳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梳理.41 1.重点领域产
3、业链图谱.42 1.1整车.42 1.2动力电池.44 1.3车载电源.48 1.4电驱系统.51 1.5感知传感器.54 1.6高精地图.58 1.7计算平台.60 1.8操作系统.63 1.9线控底盘.66 1.10通信系统.69 1.11 智能座舱.72 1.12自动驾驶.75 5 1.13智慧交通与车路协同.78 1.14出行与服务.81 1.15测试设备与服务.84 1.16研发机构与公共服务平台.87 2.产业链分析.89 四、深圳市各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92(一)各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览表.92(二)各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94 1.坪山区.94 2.
4、南山区.96 3.深汕特别合作区.98 4.福田区.99 5.龙岗区.100 6.宝安区.102 7.龙华区.104 8.罗湖区.105 9.光明区.107 10.盐田区.108 11.大鹏新区.109 五、深圳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图景.111(一)深圳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综合分析.111(二)深圳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望.113 2 0 1 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综述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综述(一)定义(一)定义 1.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1。
5、(a)纯电动汽车 1 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2020 纯电动汽车是指完全由可充电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噪音小、结构简单、舒适性高、综合碳排放低,核心技术包括动力电池、电驱系统、电控系统等,其结构如图 1-1(a)所示。混合动力汽车是指由两个或多个能单独或同时工作的动力系统组成的汽车,分为串联式混合动力、并联式混合动力、混联式混合动力,其结构如图 1-1(b)所示。增程式电动汽车本质上是一种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基于纯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基础,增加一个增程器,拓展续航里程。燃料电池汽车是以燃料电池系统作为动力源或主动力源,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汽车,具有高效、清
6、洁、零污染等优点,主要有氢燃料电池汽车(其结构如图 1-1(c)所示)、甲醇燃料电池汽车等。2 (b)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c)氢燃料电池汽车 图 1-1 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结构2 2.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代指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3。2 https:/afdc.energy.gov/vehicles/how-do-hyb
7、rid-electric-cars-work 3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3 3.智慧交通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是指在交通领域中综合运用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云计算、新一代信息与通信等技术,通过交通信息的汇集、传输、处理、应用,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领域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管控,使交通系统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绿色、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二)关系(二)关系 1.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 在新能
8、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网联化和智能化的特征逐渐凸显,2016 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1.0首次提出网联化和智能化分级,随后演化出智能网联汽车的概念,形成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交叉融合、螺旋支撑的协同发展新局面。新能源汽车具 智能汽车是汽车电子信息化、智能化、网联化的现代高科技产物,是集环境感知、决策规划、控制执行于一体的移动信息处理平台和现代运载工具。自动驾驶是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和定位等系统协同合作,以自动的方式持续、安全、有效地执行部分或全部驾驶任务的前沿技术,分为 L0 级至 L5 级。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云网为基础,依据特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传输标
9、准,通过车与“X”的互联互通,实现车辆和交通管理的智能,并为驾驶者提供动态信息服务的一种网络。4 有电力驱动、电子控制、底盘灵活等特点,是智能汽车的最佳载体。智能网联汽车在智能驾驶、电子电气架构等领域技术的进步,促进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突破、续航里程提升、整车架构设计更加合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2.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 汽车网联化是实现智能化功能拓展的联接手段,是单车智能向多体协同智能演进的必要途径。汽车智能化指综合运用现代通信与网络、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汽车动力智能、底盘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生产智能、检测智能等,动力智能又
10、包括动力系统运维与监管智能、能源补给智能等。汽车网联化指综合运用 LTE、5G、以太网等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实现汽车与智能路侧设施、其他智能汽车、云端等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最终实现车辆智能控制与动态信息服务,服务智慧交通体系。3.智能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区别于其他智能汽车的最大不同在于其网联协作性。以车联网为技术基础,智能网联汽车借助与路侧环境感知设施及交通参与者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交通状况动态感知,助力智慧交通系统全局监管与车辆调控,提升交通运行效率,保障出行安全。4.单车智能与协同智能单车智能与协同智能 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现阶段分为单车智能与协
11、同智能两 5 种。虽然两者技术布局有所差异,全球主要地区发展重点各有不同,但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汽车的高等级自动驾驶。其中,单车智能是以车载智能化传感、计算与控制等装置为主实现车辆智能,而协同智能更加侧重在车车协同、车路协同、车云协同的网联化环境中实现智能。协同智能主要以实现车辆及交通环境的协同感知、协同决策、协同规划和控制为目标。5.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与智能网联汽车在现阶段关系最为紧密之处体现如下:一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是智慧交通的主体要素、服务对象、信息枢纽。智能网联汽车通过车联网或移动通信网络实时上传及下载交通事故信息、交通拥挤路段、便捷畅通路径等信息,提升
12、交通运输服务效率。同时,智能网联汽车让智慧交通具备移动感知和信息交互与协作的能力,它既是信息枢纽,还是实现智慧决策的管控核心。另一方面,智慧交通是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平台、监管系统、基础设施。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是智能网联汽车与环境信息交互的平台,更是管理方式优化、运营效率提升的宏观体现。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中,智能网联汽车利用自身传感器,连同路侧设备一同采集实时数据辅助汽车驾驶,实现车辆高效和安全行驶;同时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提升服务体验。(三)产业链结构(三)产业链结构 随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市场规模快 6 速增长,产业链形态逐渐清晰。如图 1-2 所示,上游提供关键原材料生产与零部
13、件加工,中游实现整车集成,下游提供应用与服务,基础设施是产业链完整运作的重要支撑。其中,动力电池系统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即整车能量来源,直接影响着整车续航里程、车辆安全等核心指标;感知系统及车联网系统是“眼”和“耳”,精准获取车辆及周围环境信息,支撑汽车决策规划;车载通信系统是“神经网”,为各系统实时可靠地传输数据信号;车载计算平台是“大脑”,综合运用环境感知信息做出正确判断、完成路径规划、行为决策和发出控制指令;软件算法是智能汽车的灵魂,是实现汽车智能控制、提升驾驶与乘坐体验的关键;底盘系统是“手”和“脚”,根据控制指令,通过驱动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实现汽车姿态控制,确保车辆
14、按照目标轨迹准确稳定行驶;车身是“骨架”,形成了对驾乘人员的重要防护;智能座舱集成了智能化和网联化软硬件技术,是智能汽车为驾乘人员提供的第三生活空间;基础设施是“环境支撑”,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包括充/换电系统、加氢站、路侧设备、通信系统、云端服务设备等,支撑汽车能量补给、信息交互和智慧运行。7 图 1-2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结构图 8(四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发展趋势 1.低碳化历史使命与高度市场化接受度造就了新能源汽低碳化历史使命与高度市场化接受度造就了新能源汽车不可逆转趋势车不可逆转趋势 汽车产业低碳转型是全球共识,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快
15、速。2022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达 1082 万辆,同比增长 60.3%,如图 1-3 所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认可度也大幅增长,引领全球市场,销量连续 8 年全球第一4。2022年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524.7万台,同比增速79.6%,如图 1-4 所示。经过十余年的产业培育,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逐步提升,市场渗透率由0跃升到2022年 25.9%。图 1-3 2013-2022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来源:EV-Volumes,Global EV Sales for 2022)4 中国政府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 8 年全球第一,2023 2132547912
16、6208228324675108268.0%52.4%68.8%46.3%59.5%65.1%9.6%42.1%108.3%60.3%0.0%20.0%40.0%60.0%80.0%100.0%120.0%0200400600800100012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销量(万辆)销量(万辆)增长率增长率 9 图 1-4 2011-2022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数据来源: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白皮书)汽车产业低碳化趋势不可逆转。各国通过法规引导、补贴和投资等方式不断加大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力度。欧洲议会批准 2035 年开始,
17、在欧盟境内停售新的燃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并加大对清洁能源汽车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度;日本宣布到 2035年实现 10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标。奔驰集团宣布实施“电动为先”向“全面电动”全球电动化战略,并在 2022-2026 年投资 600 亿欧元用于电气化、数字化和自动驾驶的发展;奥迪计划 2026 年起面向全球发布的全新车型将全面实现纯电动。2.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的的交叉演进与多元探索实现智能交叉演进与多元探索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中国领跑网联汽车中国领跑 新一轮技术创新引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重构,生态重构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汽车电子电气架构
18、、关键零部件、线控底盘、智0.20.614.618.131.755.293.291.9114292.1524.70.0%0.0%0.1%0.3%0.9%1.3%2.4%4.3%4.4%5.8%14.0%25.9%-100.0%-50.0%0.0%-1001003005007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销量(万辆)销量(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 10 能驾驶、车载以太网等技术快速迭代,推动汽车由机械化驱动向数字化驱动演变。大批互联网、信息通信等科技公司涌入汽车产业,推动产品由传统软硬件集成式开发模式向软
19、硬件单独开发模式转变、链式产业链结构横向拓展、技术跨学科交叉创新应用、科技人才跨行业横向流动、法规政策及制度体系创新实施等,逐渐演变为网状立体式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在先导区、示范区、商业试点等多元化探索中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模式。我国先后在上海、京冀、广深等 20 多个地区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相关领域示范区,探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方案、建设测试场景、开展测试服务;在江苏无锡、天津西青、湖南长沙、重庆两江新区、湖北襄阳、浙江德清、广西柳州建立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从C-V2X网络部署、应用场景探索、交通设施车联网功能改造和核心系统能力提升、“地理信息+车联网”跨界融合发展、车联网规模化深度应用等方面全方
20、位探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路径,探索中国式发展模式。3.“数字化“数字化+AI”新时代将深刻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新时代将深刻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产力层级变革车生产力层级变革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实现汽车产业智能数字化升级的核心载体。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将数字化基因全方位融入汽车产业,通过研发过程、研发知识、研发工具等数字化,实现软件、硬件深度耦合开发,通过网联、AI 等 11 技术,实现生产排期优化、物流管理、能耗管理、安全管理、质量检测等制造环节数字化以及销售与服务环节的数字化,赋能汽车从设计、研发、测试、生产、产品、服务等全产业
21、链数字化,实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与服务。以 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浪潮也将加速汽车多样化智能的演变进程。汽车已成为继家庭和办公地点后的第三生活空间,未来车内的沉浸式体验需求将远超驾驶体验,人机交互的性能将成为用户购车、用车的关键考量。目前中国市场座舱智能配置的新车渗透率约为48.8%,到2025年预计可超过 75%5。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其强大的人类语言理解与生成能力,可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高效沟通,有力支撑实现汽车的智能服务功能。5 IHS Markit,智能座舱市场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2021 1 12 二、国内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二、国内外智能
22、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一)全球主要国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一)全球主要国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况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各国争相发力的战略制高点。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从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技术创新、示范应用及市场推广等方面深入推进产业发展。全球全球多国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谋划,强化多国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政策支持。美国、欧洲、日韩、中国等多个国家围绕补贴激励政策、自动驾驶法律法规、开放道路测试规范等出台了百余项国家及地方级政策。加拿大、德国、法国、挪威、瑞典、英国等纷
23、纷调整新能源汽车相关补贴及减税标准。德国、日本已出台允许 L3 级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的法规。全球全球多国多国加快推进自动驾驶加快推进自动驾驶及车路协同及车路协同的商业化步伐。的商业化步伐。2022 年是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元年,L2 辅助驾驶已实现规模化量产,2022 年上半年,美国 L2 辅助驾驶渗透率为 46.5%6,中国同期数据为 32.4%7。奔驰 S 级和 EQS、蔚来 ET7、极狐阿尔法 S HI 版等多款车搭载了高算力计算平台、激光雷达、多个环视和感知摄像头等面向 L3 级以上自动驾驶硬件。GM Cruise、Waymo、小马智行等已开展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运营。2022 年,全球联网
24、汽车渗透率超过 50%,其中,德国 84.35%、美国 76.6%、法国 71.8%,英国 69.3%,韩国 6 Counterpoint,美国自动驾驶车辆追踪器研究,2022 7 工信部,2022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2022 13 59.2%,中国 45.4%8。得益于信息通信、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车路协同技术快速发展,C-V2X 已得到中、美、欧等全球主要汽车大国认可,逐渐成为全球车联网通信标准。同时,多个国家针对车路协同感知规划了大量的应用场景,不断提升智慧道路覆盖率、智能终端渗透率。各国整车及零部件品牌加速全球化布局各国整车及零部件品牌加速全球化布局,智能网联赛,智
25、能网联赛道竞争加速。道竞争加速。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无论是海内外科技巨头还是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整车厂商都在通过加快国际产能布局、海外投资建厂、品牌收购、合资合作的方式抢占全球市场。如特斯拉、宝马、奔驰、比亚迪等纷纷调整全球工厂布局,同时加强与动力电池、智能驾驶零部件企业等的紧密合作。软件定义、数据驱动、智慧出行的时代已到来,无人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成为竞争焦点。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掌握核心前沿技术,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将是在新的竞争赛道中制胜的关键。下文以美国、欧洲、日韩及中国为典型代表,分析其政策及产业发展情况。1.政策环境政策环境 1.1 美国美国 美国将发展美国将发展自动驾驶自动驾
26、驶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作内容。美国已初步建立领先全球的战略规划及法律法规,该体系具有三大特点:保障安全、鼓励创新及减少管制,8 Counterpoint,Connected Car Sales Grew 12%YoY in 2022 With Volkswagen Group in Lead,2023 14 如图 2-1 所示。战略规划方面,美国形成了持续性的产业发展顶层布局:2010-2025 年,每五年发布一次智能交通系统战略计划,依托于 ITS(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智能交通系统),大力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及应用;20
27、16-2020 年,连续发布自动驾驶汽车(1.0-4.0),为自动驾驶安全部署提供了政策监管框架。法律法规方面,美国已有 30 余个州颁布自动驾驶相关法律和行政命令。2023 年,美国自动驾驶行业协会发布自动驾驶政策框架,旨在从政策法规层面破除自动驾驶行业发展障碍,以实现美国自动驾驶技术全面部署。图 2-1 近年美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主要政策 1.2 欧洲欧洲 欧盟持续完善网联式自动驾驶及电动汽车的欧盟持续完善网联式自动驾驶及电动汽车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体系及体系及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图。欧盟高度重视自动驾驶的发展,加速电气化改造,发展多式联运综合交通网络,如图 2-2 所示。15 战略规划方面
28、,自 2015 年以来,欧盟道路交通研究咨询委员会(ERTRAC)持续对自动驾驶路线图进行更新。2021 年,发 布 Connected,Cooperative and Automated Mobility Roadmap(征求意见稿),推动欧洲互联、协作和自动驾驶交通的长期发展。欧盟明确到 2035 年境内禁止销售非零碳排放的新燃油车。法律法规方面,英国、德国、法国陆续制定自动驾驶相关法律,为自动驾驶汽车部署建立监管框架,明确责任分担及伦理准则。图 2-2近年欧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主要政策 1.3 日日韩韩 日日韩加速新能源汽车转型,重点韩加速新能源汽车转型,重点推动推动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与智
29、能与智能交通、智能社会的融合交通、智能社会的融合。由于地理位置和人口密度等原因,日韩的交通问题突出,为此,日韩在加速电动化转型的同时,侧重发展汽车与交通的融合,如图 2-3 所示。16 战略规划方面,2020 年,日本发布实现自动驾驶的相关报告和方案 4.0,提出到 2025 年将只需远程监控的无人自动驾驶服务扩大到全国 40 个区域范围。2021 年,韩国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12025),包括扩大新能源汽车普及、完善充电设施、确保价格竞争力、扩大出口、推进技术创新,实现到 2030年汽车碳减排 24%。法律法规方面,日本出台了对 L3、L4 级自动驾驶上路的规定,韩国出台了 L3
30、级自动驾驶的安全标准及商用化标准。图 2-3 近年日韩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主要政策 1.4 中国中国 我国从顶层设计、行业规划、基础支撑等方面我国从顶层设计、行业规划、基础支撑等方面构建了构建了完善的完善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政策体系,如图 2-4 所示。战略规划方面,2020 年,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指出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 17 渗透率达20%,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发改委等 11 个部门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 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生产。法律法规方面,2022 年,深圳
31、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我国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诞生,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登记、上路行驶、事故责任认定等事项作出具体规定。图 2-4 近年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主要政策 2.产业现状产业现状 2.1 美国美国 美国凭借信息技术优势,以智能芯片、操作系统和车美国凭借信息技术优势,以智能芯片、操作系统和车联网为突破口,联网为突破口,成为自动驾驶成为自动驾驶技术技术的领跑者。的领跑者。美国全面布局自动驾驶各关键领域,其在智能控制、芯片、整车制造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产业上、中、下游实力均衡。产业规模方面,2022 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18 99.2 万辆,同比增长 5
32、2%,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 6.9%9。同时,美国加快了 C-V2X 车联网落地应用进程,在佐治亚州、密歇根州科罗拉多州等多个地区开展了大规模 C-V2X测试。产业链集聚方面,美国主机厂和科技公司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上积极投入,已逐渐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如图2-5 所示。图 2-5 美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供应商 整车方面,特斯拉(Tesla)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自主研发的高集成、高安全的三电系统具有突出技术优势。Tesla 是全球唯一实现了自动驾驶领域全方位自研自产的车企,在数据、算法、算力等层面打造了一 9 华尔街见闻,2022 年中美欧电动车格局演变:销量、增速、渗透
33、率全面角逐下的新能源时代|见智研究,2023 19 套包含感知、管控、执行在内的自动驾驶软硬件架构,Tesla 的 ADAS 系统是已量产的自动驾驶车型中功能最全、使用场景最广的。自动驾驶方面,Waymo、Tesla、Uber、Cruise等公司在积极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其中,Waymo 完全无人自动驾驶车辆公路安全行驶里程达 100万英里,其中 33%是在限速 36-45 英里/小时的公路上10。芯片方面,美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占据约50%的市场份额11,拥有英特尔、高通、英伟达等世界知名芯片企业。操作系统内核的Linux、Android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40%。2.2 欧洲欧洲 欧洲凭
34、借世界领先的汽车工业基础,传统汽车和零部欧洲凭借世界领先的汽车工业基础,传统汽车和零部件巨头加速转型,件巨头加速转型,加大电气化及智能化转型力度。加大电气化及智能化转型力度。在软件开发、计算平台、技术测试、自动代客泊车示范应用方面取得突出进展。产业规模方面,2022 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60.24 万辆,同比增长 14.5%,渗透率达到 28%12,其中挪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达 79.3%13。产业链集聚方面,欧洲在融资规模和体量上总体稍落后于中美,但创新活力及发展潜力不容忽视,涌现了AIMotive、FiveAI、NavyaAmber 等初创科技公司,如图 2-6所示。10 The R
35、egister,Waymo robo taxis rack up a million miles without killing anyone,2023 11 Statista,Semiconductor companies market revenue share worldwide 2008-2022,2023 12 Clean Techinica,2023 13 挪威公路联合会,2023 20 图 2-6 欧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供应商 整车方面,欧洲作为传统汽车的发源地,具有宝马、奔驰、奥迪、大众、沃尔沃等全球知名品牌,随着欧盟碳排升级,车企纷纷向“全面电动”加速转型。自动驾驶
36、方面,欧洲稍落后于中美。欧洲车企相继布局 L3 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奔驰搭载自动驾驶系统 Drive Pilot 的新车,可在高速公路(交通拥堵的情况下),以最高60公里/小时的速度实现 L3有条件自动驾驶,无法自主变道。芯片方面,欧洲拥有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包括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等。操作系统方面,BlackBerry QNX 全球装载量超过 2.15 亿辆汽车14。德国博世作为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自动驾驶技术也 14 EE World,BlackBerry QNX 推出超可扩展、高性能计算操作系统,2023 21 在世界上处于顶尖水平,其以 2552 件的申请量位列全球自动驾驶领域
37、发明专利企业第三15。博世也是最早提出域控制器概念的企业之一。车联网方面,欧盟采用协作式智能交通系统 C-ITS,该标准体系将 LTE-V2X 纳入通信接入层技术之一。奥迪、大众、宝马、戴姆勒等车企陆续推出具备 C-V2X 功能的车型。2.3 日日韩韩 日日韩加速布局纯电动和智能网联汽车,加快追赶步伐。韩加速布局纯电动和智能网联汽车,加快追赶步伐。日本在混合动力及氢燃料电池汽车上具有明显优势,日韩在动力电池、电气化等方面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发展相对缓慢。日韩基于良好的汽车电子产业基础稳步推进自动驾驶,加快了测试验证及车型规划的发展布局。产业规模方面,日韩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在扩张
38、,但速度较慢。2022 年日本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 5.9 万辆,同比增长近 300%,渗透率为 1.7%16;韩国新能源汽车本土销量44 万辆,同比增长 26.8%,渗透率为 22.8%17。到 2030 年,日本 62%汽车将配备 L2 智能驾驶功能18。产业链集聚方面,日本布局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企业多为老牌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初创企业较少,如图 2-7 所示。15 证券时报,全球自动驾驶专利排名出炉:百度位列第一,专利申请量 3477 件,2022 16 盖世汽车网,2022 年全球车市:中国稳居第一,印度反超日本,2023 17 韩联社,韩国 2022 年汽车出口额突破 500 亿美元创新
39、高,2023 18 电车汇,日本车企明年发布的车型将配备 L2 级智能驾驶技术,2021 22 图 2-7日韩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供应商 自动驾驶方面,本田 Legend 是全球首款 L3级自动驾驶商用车型,Legend 能够实现脱手车道保持、车道变更、超车等功能,L3系统仅在 30公里/小时以下的高速公路拥堵场景激活,超过 50 公里/小时自动驾驶模式解除。日本持续探索试验小型无人公交的运行落地,解决老龄化、中心城区道路拥堵问题。动力电池方面,日韩拥有LG、松下、SK On、三星SDI等全球知名品牌,2022 年,韩国 LG、SK On、三星 SDI 全球市场占有率 23.7%;日本
40、松下市场占有率 7.3%19,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日本电装积极布局自动驾 19 SNE Research,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2023 23 驶领域,其高性能激光雷达、空间信息服务电子控制单元(SIS ECU)、自动驾驶系统电子控制单元(ADS ECU)和扩展电子控制单元(ADX ECU)等产品在丰田 Mirai上应用。芯片方面,日本瑞萨是全球最大的微控制器(MCU)供应商,市场份额达到 19%20。2.4 中国中国 车路云一体化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了新的应用阶车路云一体化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了新的应用阶段。段。得益于技术进步、需求增加、政策支持及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
41、模优势,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整体处于全球并跑阶段,但尚未形成绝对优势。产业规模方面,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688.7 万辆21,L2 级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超过 33.9%22,智能座舱渗透率超过50%23。我国 C-V2X车联网逐步产业化落地,已有十几家车企发布 C-V2X 量产车型。预计至 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将突破 5000 亿,如图 2-8 所示。产业链集聚方面,我国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信息通信等企业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积极开展产业布局,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整体来看,我国在基础设施、5G 通信、北斗导航、ICT 等领域形成技术优
42、势,但在电子电气架构、大算力芯片、操作系统、ADAS 系统及高端装备等领域的落后仍会影响产业安全可控,如图 2-9 所示。我国整车品牌发展势头强劲,2022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 20 惠誉,评级报告,2021 21 人民日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 8 年全球第一,2023 22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2022 23 亿欧智库,2021 24 销量 TOP 10 中,我国整车品牌占 6 席,其中比亚迪成为全球销冠。比亚迪、蔚来、小鹏、广汽、理想等具备 L2 级辅助驾驶功能的整车已步入量产。我国自动驾驶企业在 Robotaxi、Robobus、物流、矿山、环卫、通勤等场景下展开了测试与示范
43、应用,探索商业化路径,如百度、小马智行先后在北京特定场所提供 Robotaxi服务。目前,搭载 5G和 LTE-V2X等联网终端的车辆已超过500 万辆。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逐步形成与国际并跑的趋势,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连续六年全球销量第一,北斗导航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导航系统;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企业的激光雷达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图 2-8 2021-2025 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预测(亿元)(数据来源:汽车之家研究院,前瞻产业研究院)28853551416646635303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2120222023E2024
44、E2025E 25 图 2-9 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供应商(二)国内主要城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二)国内主要城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况 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实现我国“双碳”、交通强国、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交叉点和支撑点。我国已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目前已有 50 多个省市发布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政策规划,包括完善顶层规划、鼓励测试示范、建设智能设施、加强安全监管,为商业化运营提供依据。然而,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对自动驾驶系统运行中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产品准入标准、数据网络安全等问题并未完善。2022 年,我国已提前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
45、划(20212035 年)中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20%目标。新 26 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 1310 万辆,同比增长 67.13%24,广东、浙江、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排名前三,如图 2-10 所示。图 2-10 各省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TOP20(万辆)(数据来源:乘联会)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中 L2 级辅助驾驶技术搭载率达到 46%25。全国累计发放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牌照超过 2000张,开放测试道路超过 10000 公里,测试总里程超过 4000万公里26,并布局了载人载物、无人清扫、末端配送等多种场景,向无人化测试、商业化运行加速推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对主要城
46、市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进行评价,分为三个梯队,如图 2-11 所示。24 人民网,公安部发布 2022 年全国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人数据,2023 25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2023 26 中国(亦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周暨第十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2023 21.323.526.527.630.436.236.337.439.54143.643.754.571.283.690.697.999.8133.9199.8云南云南江西江西山西山西重庆重庆陕西陕西福建福建湖南湖南天津天津湖北湖北安徽安徽广西广西河北河北四川四川北京北京河南河南山东山东江苏江苏上海上海浙江浙江广东广东 27 图 2-
47、11 2022 年城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评价指数(数据来源:城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与 最佳实践(2022 年)1.政策环境政策环境 1.1 北京北京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成为北京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成为北京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之一一。北京市构建了适度超前的政策体系,如图 2-12 所示,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领先城市。2021年4月,北京市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基础上设立了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构建了“2+5+N”政策体系。依托两大顶层设计文件,从环境、速度、车型三维立体模型衍生形成五大类管理体系,匹配N项基础支撑01020
48、30405060708090100厦门厦门大连大连常州常州保定保定沧州沧州芜湖芜湖长春长春西安西安青岛青岛济南济南成都成都海南自贸区海南自贸区淄博淄博南京南京合肥合肥郑州郑州天津天津无锡无锡武汉武汉杭州杭州苏州苏州重庆重庆长沙长沙深圳深圳广州广州上海上海北京北京第一梯队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第二梯队 第三梯队第三梯队 28 措施,覆盖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商业运营服务等诸多阶段,营造了“政策友好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为智能网联汽车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推广提供有力支撑。图 2-12 近年北京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主要政策 1.2 广州广州 广州市广州市积极探索智能网联汽车
49、政策创新,营造全国领积极探索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创新,营造全国领先的宽松政策环境。先的宽松政策环境。广州市采取全国最开放的政策许可方式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如图 2-13 所示,政策创新优势凸显,力争将广州市打造为全球知名“智车之城”。为支持广州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广州开拓了十个“全国首个”的领先探索,如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批准 5G 远程驾驶测试、第一个认可其他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许可、第一个发放载客测试牌照、第一个批量开展Robotaxi技术验证等。2021年7月,广州率先启动混行试点政策,构建“1+1+N”混行试点下自动驾驶示范运营政策体系建设。29 图 2-13 近年广州
50、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主要政策 1.3 上海上海 上海将发展智能网联上海将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汽车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领航工程战略领航工程。近年来,上海采取一系列举措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测试、示范应用乃至商业运营营造良好生态,如图 2-14 所示,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和产业集聚高地。2022 年 11 月,上海发布我国首部针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允许无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开展创新应用、智能网联汽车进行市场化收费、无人驾驶装备上路。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突破收费限制,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