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冲刺模拟试卷
九年级()班 姓名: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蔼—霭,猝—cù,悬—玄)
A、雾蔼猝cú然悬虚入不敷fū出
B、浩瀚焦灼zhuó荒谬 汗流浃jiā背
C、浮躁沮jǔ丧窒息 望眼欲穿chuān
D、耷拉辗zhǎn转羸弱 吹毛求疵cī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C
如果我是____,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____,我将吹起世间的尘埃。如果我是____,我将滋润人们的心田。
A、清风 春雨 阳光 B、阳光 春雨 清风
C、阳光 清风 春雨 D、清风 阳光 春雨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B(去掉“仿佛”)
A、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在作者的回忆中,仿佛母亲的爱依旧弥漫在那儿时的家中。
C、奥运会徽“舞动的北京”凝重而浪漫,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与情怀。
D、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最大限度地来享用这些成果。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D(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句未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B、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道德必须选择好方向,确定好重点领域,然后实施科技改坚。
C、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D、他不得不认真思考企业的生长为什么会滑坡?怎样才能扩大产品的销路等问题?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城市绿墙
①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迈出国门,浏览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像中国一样的围墙。在国外,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更多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②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利亚是1960 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这除了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
③澳大利亚1927年建都堪培拉时,明确规定公私建筑都不许构筑非植物墙。今日堪培拉除了总理府保留一道围墙外,整座城市不见第二道围墙。机关团体为了掩蔽办公场所,便以参天的合欢树、桉树等筑起一道道绿色围墙。各国使馆都引进本国特有花木,精心编织绿色篱墙,让路人感觉如在游览各国植物园。
④走进新加坡,只见树木葱茏、芳草如茵,根本找不到围墙样的建筑。这个64l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300万国民就生活在大大小小的花园中。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允许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为此,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从1971年开始大种其树,大铺草坪,连天桥、候车棚、电线杆都攀上藤蔓,使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
⑤非洲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因人口爆满,1979年决定迁都到内陆的阿布贾,迁都伊始,政府就颁布取缔围墙令。今日的阿布贾砖石围墙绝迹,绿树成阴,视野开阔,到处是万紫千红的花草、树墙、藤萝墙。
⑥中国筑围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围墙更在于它安全、分界的功能。今天,面对开放的世界,我们只有冲破围墙重地,以绿墙代替砖墙,才能与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流趋势相符合。(节选自《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有删改)
5、下列对“绿色围墙”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C
A、在国外,一些城市的“围墙”更多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
B、在巴西,绿色围墙使用空心砖砌成,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种上草籽,长出小草绿满墙面。
C、巴西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
D、“绿色围墙”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6、下列对”新加坡成为花园城市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新加坡641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300万国民生活在花园中。
B、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允许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
C、新加坡法律规定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
D、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使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
7、下列对文本中“我国城市绿化建设的意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中国围墙历史悠久。
B、中国围墙更在于它安全、分界的功能 。
C、让城市更具审美价值,减少噪音和污染,人与环境和谐共存。
D、冲破围墙重地,以绿墙代替砖墙,融入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流。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②。卖酒者问日:“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日:“吾侪③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④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⑤。
客有橐⑥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⑦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日: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日:“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释】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咨嗟:叹息。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④子母:利息和本金。⑤责券:求取借据。⑥橐(tuó):口袋,名词作动词,“用口袋装”的意思。⑦酬:这里是“花费”的意思。
8、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博”是“赌博”的意思。)
A、或遣童婢沽或:有人B、甲逾期不肯偿逾:超过
C、卖酒者日呼客同博博:打架D、何忧为为:语气词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A、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B、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C、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D、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10、下列表述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原文“不责券”的意思是并没有求取借据。)
A、卖酒者是一个诚信经营、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角色。
B、卖酒者在遇到儿童或是婢女去买酒时都会询问:“你能饮酒吗?”
C、卖酒者帮乡人偿还了贷款,但却让乡人立下了借据。
D、卖酒者为了儿子不败坏自己的家产,就经常自己跟儿子一起赌博,体现出了卖酒者的睿智和良好的持家能力。
四、(14分)
11、将文言材料中画线的甸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唉!卖酒的人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还是有智慧的人啊!
(“匪”“长者”“抑”各1分,句子通顺完整、标点正确1分。在翻译此句时,需注意通假字“匪”和古今异义词“长者”。本句中的“匪”通“非”,意思为“不”,通假字。“长者”为古今异义词,在这里应翻译为“有德行的人”。整句翻译时,注意句首“嗟乎”为语气词,可译为“唉”。)
12、填空。(10分,每空2分)
①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陆游《书愤》)
③________,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④李白《行路难》一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长风破浪”比喻________,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________的生活态度。
(老骥伏枥。镜中衰鬓已先斑。海上生明月。施展政治抱负;坚定豁达。)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读书的癖好(周国平)
①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②比起嗜书如命的人来,我只能勉强算作一个有一点读书癖的人。根据我的经验,人有无读书的癖好,在少年甚至童年时便已见端倪。那是一个求知欲汹涌勃发的年龄,不必名著佳篇,随便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对书籍的强烈好奇。回想起来,使我发现书籍之可爱的不过是上小学时读到的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那里面讲述了一个淘气孩子的种种恶作剧,逗得我不停地捧腹大笑。
③从此以后,我对书不再是视若不见,而是刮目相看了,我眼中有了一个书的世界,看得懂看不懂的书都会使我眼馋心痒,我相信其中一定藏着一些有趣的事情, 等待我去见识。随着年龄增长,所感兴趣的书的种类当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书的兴趣则始终不衰。现在我觉得,一个人读什么书诚然不是一件次要的事情,但前提还是要有读书的爱好,而只要真正爱读书,就迟早会找到自己的书中知己的。
④读书的癖好与所谓刻苦学习是两回事,它讲究的是趣味。所以,一个认真做功课和背教科书的学生,一个埋头从事专业研究的学者,都称不上是有读书癖的人。有读书癖的人所读之书必不限于功课和专业,毋宁说更爱读课外和专业之外的书籍,也就是所谓闲书。当然,这并不妨碍他对自己的专业发生浓厚的兴趣,做出伟大的成就。英国哲学家罗素便是一个在自己的专业上做出了伟大的成就的人,然而,正是他最热烈地提倡青年人多读“无用的书”。
⑤其实,读“有用的书”即教科书和专业书固然有其用途,可以获得立足于社会的职业技能,但是读“无用的书”也并非真的无用,那恰恰是一个人精神生长的领域。从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我从来不是一个很用功的学生,上课偷读课外书乃至逃课是常事。我相信许多人在回首往事时会和我有同感:一个人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读的书。
⑥相比之下,课堂上的收获显得微不足道。我不想号召现在的学生也逃课,但我国的教育现状确实令人担忧。中小学本是培养对读书的爱好的关键时期,而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却以升学率为惟一追求目标,为此不惜将超负荷的功课加于学生,剥夺其课外阅读的时间,不知扼杀了多少孩子现在和将来对读书的爱好。
⑦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呢?我觉得倒不在于读书破万卷,一头扎进书堆,成为一个书呆子。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林语堂解释为:你三日不读书,别人就会觉得你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当然也说得通,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往往是乏味的因而不让人喜欢的。不过,我认为这句话主要还是说自己的感觉:你三日不读书,你就会自惭形秽,羞于对人说话,觉得没脸见人。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你就必定是个有读书癖的人了。
⑧有一些爱读书的人,读到后来,有一天自己会拿起笔来写书,我也是其中之一。所以,我现在成了一个作家,也就是以写作为生的人。我承认我从写作中也获得了许多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能代替读书的快乐。有时候我还觉得,写作侵占了我的读书的时间,使我蒙受了损失。写作毕竟是一种劳动和支出,而读书纯粹是享受和收入。我向自己发愿,今后要少写多读,人生几何,我不该亏待了自己。
13、第③段作者说“从此以后,我对书不再是视若不见,而是刮目相看了”,请问,能让作者对书的看法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4分)
随便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对书籍的强烈好奇。
(4分是绝对分。答“小学时读到的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那里面讲述了一个淘气孩子的种种恶作剧,逗得我不停地捧腹大笑”,或者“我眼中有了一个书的世界,看得懂看不懂的书都会使我眼馋心痒,我相信其中一定藏着一些有趣的事情, 等待我去见识”,不得分,这是具体事情,没有答出书对心理的影响。)
14、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表达的含义。(4分)
我向自己发愿,今后要少写多读,人生几何,我不该亏待了自己。
是指在精神领域得不到享受和收获(或收入。)
(“精神领域”“得不到享受和收获”各2分。)
15、在作者看来,罗素最热烈地提倡青年人多读“无用的书”是有理由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4分)
多读“无用的书”,能让自己的精神得到生长;能培养读书的兴趣。
(2+2分。⑤⑥段通过读“无用的书”和读“有用的书”两个层面说理由,只是后者是反说。)
16、读完此文,你对如何成为一个有读书癖好的人有了哪些体会?(6分)
成为一个有读书癖好的人,要读闲书(或自己感兴趣的书);要将读书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可以拿起笔来写书。
(2+2+2分,要从如何去做的角度答题,答其他问题不计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2016年4月10日,江城大学的300名志愿者同一时间在武汉境内长江、汉江河段的5 0个水质监测点上打水收集样品,经过分析检测,发现长江、汉江一些河段的水质污染情况比较严重,需要综合治理。志愿者们呼吁全社会都参与“保护江汉、保护水资源”的活动。江城中学师生积极响应,准备在双休日走上街头积极宣传。
17、请为上街宣传的同学准备四个问卷调查的问题,调查市民对我市水资源现状的了解情况。(4分)
(市民所了解的水资源的分布、洁净程度、发展状况、检查监督等,市民了解水资源现状的意愿、心态、动机等。一条1分)
18、你正用微信约同学小尧出门去公园做宣传,小尧回信告知他的父母拒绝他参加活动,理由是小尧年纪还小不便出门,双休补习难以脱身,小尧希望你用短信说服一下他的父母,支持他参加活动。你就这样写道:(4分。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称呼及自报家门,1分;说服的理由2分;表达请求1分。)
七、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好奇猎奇是人性使然。巴黎发生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后,巴塔克剧场内的血腥照片引起了社交网站上一些好奇猎奇者的流传。但是,这样的“围观”却引起众多网络用户的抗议。法国国家警察与司法部长在网上发文,呼吁尊重罹难者和家属,不要协助散发犯罪现场的画面。后来,法国没有一家媒体使用剧场内血腥照片。何为文明?这个问题很大,答案又很小。一张小小的照片,仿佛还有遇难者鲜血的温度,足以赚取人们关注和好奇,甚至一鞠同情之泪,却遭到了一系列的抵制,这就是文明。
生活中,我们常常扮演着围观者的角色,我们应该从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中好好反思。面对别人的不幸或尴尬,作为围观者难道不应该保持尊重,保持克制吗?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作文评卷分析
1、中心论点(中心思想):对于别人的不幸或尴尬,“围观”者应该保持尊重,保持克制。
2、题意说明:
喜欢围观,喜欢好奇猎奇,这是人性使然。一般情况,当个围观者,凑凑热闹无可厚非,但是,当别人遭遇不幸或尴尬,我们在一旁围观,这的确不是一种礼貌的行为;如果再将别人的不幸或尴尬拍照留影上网传播,这更不会是一个文明人的做派了。
别人遭遇不幸或尴尬,多少痛苦多少隐私都会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生理心理精神心灵本已受到伤害,旁人的围观岂不是伤口上撒盐再增添打击吗?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夫子话里的意思是,作为旁观者,面对与“礼”相悖的事情,内心要始终保持对别人的一份尊重,对自己的一份克制,收紧自己的眼睛、耳朵、嘴巴、手脚,不看,不听,不传,不做。也许我们当一个这样的“四不猴”,保持尊重,保持克制,就不会给遭遇不幸的别人添堵,就不会让自己的颜面“掉得大”;这既是对不幸者的爱护,又是对自己修养的提升。
不仅如此,对于别人的不幸或尴尬,“围观”者保持尊重,保持克制,这更是弘扬仁爱,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3、评卷量表
一类文(45——50分)
题意表述准确:能针对“围观”现象,表达“保持尊重,保持克制”这一中心题意,体现了“尊重”“克制”与“别人的不幸或尴尬”的关联(如尊重隐私,不增添不幸者及亲属的痛苦等),并揭示出了“保持尊重,保持克制”关于“文明”的意义(如弘扬仁爱,保持自重,提升个人修养等)。
材料支撑恰当:选取的材料典型,能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二类文(40——44分)
题意表述准确:能针对“围观”现象,表达“保持尊重,保持克制”这一中心题意,体现了“尊重”“克制”与“别人的不幸或尴尬”的关联,但没有揭示出了“保持尊重,保持克制”关于“文明”的意义,或意义肤浅。
材料支撑恰当:选取的材料能支撑题意,能对材料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论述。
三类文(35——39分)
题意表述缺陷:明确提出了“围观要保持尊重,保持克制”这一中心题意,但没有表现“尊重”“克制”与“别人的不幸或尴尬”的关联,或者有但相关内涵含糊其辞是似而非(“尊重”“克制”“别人的不幸或尴尬”等没有具体内容)。
材料支撑缺陷:选取的材料体现了上述有缺陷的题意。
四类文(30——34分)
题意表述错误:只谈“围观”,忽略“保持尊重,保持克制”,或只谈“保持尊重,保持克制”,忽略“围观”。
材料支撑错误:选取的材料体现了上述题意。
五类文(25——29分)
题意表述错误:将“好奇猎奇”“文明”当作话题,或从材料中挖出别的什么看法当作题意。
六类文(24分以下)
题意表述错误:与材料无关的其他话题。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