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学习: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2.成就动机:个人对于他认为是有价值的工作愿意去做,并力求有所成就的动机。
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个人对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学习等认识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一类内部组织起来的认知技能。
4.程序性知识: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的方式表征的。
5.命题网络:享用同一些主题的若干命题发生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
6.替代强化:观察者由于看到别人的行为得到强化而增加这种行为时,就产生了替代性强化。
二、判断说明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什么是正迁移、负迁移?请举出一个正迁移实例、一个负迁移的实例,一个既有正迁移又有负迁移的实例。
答案:正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2分)
负迁移 也称干扰。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2分)。
每个实例1分(共3分)
2.研究者向被试呈现下述英文句子:
Children who are slow eat bread that is cold.
然后用自由联想法检测被试的命题成分的联想速度。当呈现slow时,被试最先联想到的是children,而不是与slow临近的bread;当呈现bread时,被试最先联想到的是cold,而不是与bread临近的slow。请解释这一现象,并将这个句子用命题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来。
答案:解释:被试保持的不是句子原文,而是意义的命题。(4分)
画出命题网络(3分)。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观点对于学校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答案:为了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应考虑:
(1)整理好教材,提高教材的逻辑意义水平;(2分)
(2)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看其是否具有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2分)
(3)培养学生有意义学习心向;(1分)
(4)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2分)
4.什么是习得性失助感?如何防止学生的习得性失助感?
答案:习得性失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LH)指一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状态。
为了摆脱习得性失助感:
一是要增加学生成功的体验;(2分)
二是要改变失败结局不可控制、不可改变的认识(归因方式);(3分)
三是要使当事人相信他的努力是有效的。(2分)
5.简评形式训练说。
答案:形式训练说把学习的迁移看作是通过训练而得到加强的心理官能在其它的领域自动地发挥作用。(2分)
形式训练说的积极方面是重视迁移的作用。(1分)
不足之处是:
(1)认为各种心理官能是非物质的实体,生来就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是“心理的肌肉”,可以通过练习得到加强,这是对能力的唯心主义的理解。(1分)
(2)只重视教材的训练价值,不重视教材的内容价值、实用价值,导致了重视形式忽视内容的倾向。(1分)
(3)认为学科、作业越是困难,就越有训练价值,教学可以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动机,这是违背学习规律的。(1分)
(4)认为迁移是自动实现的,只要某个官能在一个学科上得到训练,就能在任何领域自动地发挥作用,这是缺乏根据的。(1分)
四、论述与问答题(共23分)
1.结合教学实际说明,如何运用迁移的条件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12分)
答案要点:
迁移的定义。(2分)
陈述迁移的条件,4点以上。(5分)
恰当举例。(5分)
2.西方学者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于学校德育工作有何启示?(11分)
答案要点:
(1)正确陈述皮亚杰、科尔伯格、艾森伯格、价值观辨析学派的观点(一种或几种)(5分)
(2)恰当地提出这些理论对德育工作的3点以上的启示。(6分)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安徽人事考试网 安徽公务员考试 安徽选调生考试 安徽政法干警考试 六安事业单位招聘
国考 招警 教师 村官 3支1扶 农信社 公选 军转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历年真题 备考资料 辅导课程 QQ群:76482382
(点击查看六安中公教育地址和电话)
六安中公教育 皖西地区最大的公职考试辅导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