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2026学年安徽省六安中学历史高三上期末检测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载,北宋时期“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为俗,重禁莫能止焉”,到了南宋时期,“豪强兼并之患,至今而极……权势之家日盛,兼并之习日滋,百姓日贫,经制日坏,上下煎迫,若不可为势。”这反映了两宋时期
A.政府已经有效控制士地兼并 B.土地高度集中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C.土地兼并的情形并非是普遍现象 D.疯狂的土地兼并导致所有农民破产
2.1933年上海《申报月刊》发起中国现代化问题的专题征文讨论。收到的26篇论文或随笔中,主张走西方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1篇,倾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法和统制经济的占绝大多数。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B.知识界要求增强国力的迫切愿望
C.国民党的统治失去民众支持
D.中共根据地的发展影响日益扩大
3.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王夫之提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者,理之依也”。上述思想
A.受到了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B.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C.体现了宋明理学的不断深化 D.反映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兴起
4.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美国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托马斯·杰斐逊也附和说,它是“君主制的新版本”。他们的评论主要指的是1787年宪法
A.没有明确规定总统的任期
B.规定的中央政府权力过大
C.赋予总统过大的行政军事权
D.没有规定总统由选民直选
5.下表是当今对汉代丝织业了解的部分情况。据此可以说明
织物情况
出现具有复杂花纹的高级织物,普通织机无法制造
织机实物史料情况
无完整的高级织机出土,普通织机也只能据画像石复原
汉赋记载情况
汉王逸《机妇赋》对高级织机有所描述,如“高楼双峙”“纤缴俱垂”
A.汉赋记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B.高级织机在汉代还没有出现
C.汉代高级织品是从欧洲传过来 D.对外交流促进了丝织业发展
6.1945年,有人对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若要给它加一横批,下列选项中较为合适的是
A.中美合作 B.抗战胜利
C.美苏争锋 D.兄弟阋墙
7.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B.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提高
C.英国工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D.两次工业革命是英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8.明末清初史学家张承泽的《春明梦余录·都察院》记载,“凡监察御史有缺,令都察院堂上及各道官保举。务要开具实行闻奏,吏部审察不谬,然后奏除。其后有犯赃滥及不称职,举者同罪”。这一规定
A.有利于维护监察制度的严肃性 B.旨在遏制吏治败坏的局面
C.防止了监察制度成为党争工具 D.说明了监察制度趋于完善
9.商周时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铸造法”来铸造青铜器,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这一方法
A.表明青铜铸造工艺已经领先世界
B.是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产物
C.反映了农业生产工具的精湛工艺
D.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
10.根据历史记载,发现西汉的“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有184人,其中出生于官宦、贵族家庭的有128人,出生于豪强大地主家庭的有11人。这说明当时( )
A.官位基本上被上层社会控制 B.察举制不能有效地选拔人才
C.贵族政治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趋尖锐
11.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在边区境内只准使用边区银行币,边币图案多为边区名胜,如中共中央办公楼、边区参议会会场、边区银行大楼等。自此,边币逐渐成为独立于法币之外的货币体系。边区政府这一做法
A.打破了日军的残酷“扫荡”
B.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C.扭转了根据地面临的困境
D.有利于抗日民主政权的巩固
12.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 材料 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是明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也是明末具有强烈“异端”色彩的思想派别……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从思想渊源和理论形式看,虽然与古代儒家的传豌思想和王守仁的“良知”说有关,但是在实际内容上却有着重大的区别……王艮认为,“日用”就是“本体”。他所说的“百姓”,不仅是指受压迫的下层群众,而且包括广大士、农、工、商;“道”,亦非传统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之道”,而是指百姓日用常行之道,即人的自然本能和生命价值,人们的吃饭、穿衣等日常物质生活需要。“圣人之道”,就是“百姓日用”。如果不能保障百娃的物质生活需要,使他们丧失生存权利,挨饥受冻,那就不是“圣人之学”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思想主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思想的意义。
14.(20分) 材料 伍连德(1879---1960),祖籍广东台山,1896年起留学学欧洲,1903年学成回马来西亚槟城。1908年,伍连德满怀报国之情毅然放弃已有的事业,应邀回国,任职于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在此,他改变教学方式,引进欧洲最新教材和世界医学最新成就,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仅两年时间就培育了一批学术精湛且视野广阔的学生。1910年,东北地区突然爆发鼠疫。伍连德奉命前往防治。通过解剖尸体,否定之前外国专家结论,并根据疫情传播蔓延的方式、路线提出了9条建议。经清政府批准,伍连德在山海关设立检疫所,并联络各海港同时实行检疫。在地方士绅的支持和朝廷允准下,集体火化尸体。经过数月奋战,东北鼠疫在1911年4月底得到了全面控制。在当年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上,伍连德介绍了中国防治鼠疫的做法。在伍连德的推动下,清政府在哈尔滨设立东三省防疫事务处,并在哈尔滨、安东等八处设立防疫医院及检疫所。1914年1月,他向国民政府提交《拟改组全国医学教育意见书》,系统提出了改革医学教育的计划。后来内务部颁发了解剖条例。20世纪20年代初,伍连德提出中国人“自己办检疫”,并派遣医务人员分赴丹东和满洲里等地主持陆地检疫工作。
--摘编自张砺《“国无双士”伍连德》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伍连德的活动事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伍连德的事迹体现出的品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解析】
根据题干“势官富姓,占田无限……豪强兼并之患,至今而极……上下煎迫,若不可为势”可知宋代土地兼并加剧百姓贫困,阶级矛盾尖锐,故B项正确;题干反映土地兼并盛行,排除A项;题干反映两宋时期土地兼并较为频繁,排除C项;“所有”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
2、B
【解析】
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材料未涉及国民政府的统治失去了民心支持,故C错误;材料只是统计发表的论文,看不出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故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表明中共根据地的发展影响日益扩大,D项错误;从表中统计的论文来看,只有一篇支持走资本主义道路,其他均支持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而此时的苏联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即斯大林模式,知识分子对苏联经济模式的认可,表明知识界要求增强国力的迫切愿望,故B正确。故选B。
3、B
【解析】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王夫之的主张体现了唯物主义,这些思想启发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式,B正确;黄宗羲和王夫之的思想与启蒙思想之间不存在关联,排除A;宋明理学是唯心主义,提倡三纲五常,与黄宗羲、王夫之的主张不符,排除C;黄宗羲、王夫之不属于近代人物,排除D。
4、C
【解析】
试题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每届任期四年,故A项错误;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相较于之前而言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材料中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的评论主要侧重于美国总统的权力过大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选出来的君主制”“君主制的新版本”等可以看出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的评论主要强调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过大,故C项正确;没有规定总统由选民直选表述无误,但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
【名师点睛】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认识。重点注意把握到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第一,在联邦中央官制上,是欧洲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理论的具体实践,涉及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个领域。把握到“制衡”(即制约与平衡,实现了“把权力关在笼子里”)的内涵及深远影响。第二,在平衡和协调利益方面,涉及到解决三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南方与北方;大州与小州。
5、A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文学作品汉赋对汉代纺织工具、实物有所记载,而且能够得到印证,表明汉赋记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A正确;从织物上看,出现了普通织机无法制造的纺织物,结合汉赋记载表明当时出现了高级纺织机,B排除;材料不能看出高级织品来自国外,C排除;材料未体现对外交流,D排除。故选A。
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时间1945年”和“中国捷”“克日本”等信息可得出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根据关键信息“1500-1900年”、“1800年以后,增长指数的剧增”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巨大发展。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不符合统计图总体信息特征;BC两项,统计图中,无从直接体现,具有片面性。D项表述客观,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巨大发展
8、A
【解析】
监察御史在履职过程中出现违法乱纪现象,不仅要追求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举荐者责任的规定,有利于维护监察制度的严肃性,A项正确;材料针对的是监察御史,不是整个国家的吏治,B项错误;监察制度是皇权的工具,无法“防止”其成为党争的工具,C项错误;对监察官员的举荐实行追责的规定,无法说明监察制度趋于完善,D项错误。
9、D
【解析】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成熟,来源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凝聚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故选D;材料只能反映当时青铜铸造工艺的成熟,但并未体现中外对比,故A错误;商周时期的手工业技术来源于工匠的生产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指导的产物,故B错误;青铜器在当时主要作为礼器,很少用于农业生产工具,C排除。
10、A
【解析】
西汉的“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有184人,其中出生于官宦、贵族家庭的有128人,出生于豪强大地主家庭的有11人,说明官位基本上被上层社会控制,故选A;B表述太绝对,错误;西汉实行察举制,依据品德选拔官吏,并非贵族政治,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能确定出身的一共有184人,其中出生于官宦、贵族家庭的有128人,出生于豪强大地主家庭的有11人”,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11、D
【解析】
1941年由于日军残酷的扫荡和国民党右派掀起的反共浪潮,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陕甘宁边区政府以边币取代法币,有利于避免法币贬值带来的经济冲击,边币图案设计有利于加强民众的政权认同,故D正确;根据所学可知,1941年还没有打破日军的残酷扫荡,故A项错误;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的是中共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排除B。扭转根据地面临严重的困难局面,需要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军队建设等多方面努力,仅有货币政策这一项不足以扭转根据地面临的困境,排除C;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边币的发行。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能够理解根据地推行边币政策的主要作用:缓解经济困难,加强政治认同。
12、C
【解析】
材料“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反映了英国在君主制的“旧瓶”里装进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新酒”,促进英国社会稳定发展,故C正确;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并没有君主制的“旧瓶”的历史,故A错误;法国共和制度已经取代了君主制,并不存在“旧瓶里装新酒”的问题,故B错误;近代德国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不符合“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故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特点:体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将儒学伦理民生化;蕴含人文色彩。
(2)意义:泰州学派的思想批判了宋明理学“灭人欲”的主张;推动了儒学与百姓生活的结合;有利于当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人性的解放;体现了儒学在新时代的发展。
【解析】
(1)依据材料““道”,亦非传统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之道”,而是指百姓日用常行之道,即人的自然本能和生命价值,人们的吃饭、穿衣等日常物质生活需要”来看,他的思想体现了儒学的世俗化;依据材料“不能保障百娃的物质生活需要,使他们丧失生存权利,挨饥受冻,那就不是“圣人之学”了”,来看,他将儒学伦理民生化,蕴含了人文主义色彩。
(2)依据王艮思想的内容和特点来看,其思想批判了宋明理学“灭人欲”的主张,推动了儒学与百姓生活的结合,这有利于当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人性的解放,同时也体现了儒学在新时代的发展。
14、(1)活动:防治东北鼠疫;创建了众多近代医院和医学院;培养大批医学人才;建立近代防疫体系;推动中国收回检疫主权;促进了中外医学交流。
(2)品质:热爱祖国,敢于担当;重视实践,不畏权威;科学施策,突破旧俗;发挥所长,维护主权。
【解析】
(1)事迹:依据材料中“东北地区突然爆发鼠疫。伍连德奉命前往防治”、“仅两年时间就培育了一批学术精湛且视野广阔的学生”、“在当年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上,伍连德介绍了中国防治鼠疫的做法”、“在伍连德的推动下……并在哈尔滨、安东等八处设立防疫医院及检疫所……系统提出了改革医学教育的计划。后来内务部颁发了解剖条例……伍连德提出中国人‘自己办检疫’,并派遣医务人员分赴丹东和满洲里等地主持陆地检疫工作”等信息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伍连德的活动事迹。
(2)品质:依据材料中“伍连德满怀报国之情毅然放弃已有的事业,应邀回国”、“通过解剖尸体,否定之前外国专家结论”、“在地方士绅的支持和朝廷允准下,集体火化尸体”、“伍连德提出中国人‘自己办检疫’,并派遣医务人员分赴丹东和满洲里等地主持陆地检疫工作”等信息可从热爱祖国,敢于担当、重视实践,不畏权威、科学施策,突破旧俗、发挥所长,维护主权等方面说明其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