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6届广东省佛山市重点中学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胡适称严复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晚年严复(辛亥革命前后至临终)的思想由“力主西学”、“非西洋莫与师”转归先王教化之责,从传统观文化中找寻丢失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变化说明了他
A.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学 B.发现西方思想源于中国
C.思想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D.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
2.美国首都华盛顿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至上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州权平等观念
D.政府中心与邦联意识
3.春秋战国属社会转型时期,当时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社会的方案。儒家方案的主要特点是
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
B.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
C.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
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
4.著名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这样描述:“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A.内阁于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决策 B.相权的发挥依赖于皇权的支持
C.内阁可以灵活机动地处理国政 D.内阁地位提升但仍需服从君权
5.以下与“文景之治”时期统治思想相一致的是
A.不学礼,以无立 B.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C.存天理,灭人欲 D.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
6.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人们迫于各种压力通过购买国债来表现自己的忠诚,人们用于个人消费的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低得令人难以置信。”材料可以用来印证
A.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的景象 B.苏联模式形成中的某些特征
C.英国福利国家带来的弊端 D.德国统一后的社会经济状况
7.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据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材料表明
A.美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 B.美国垄断组织发展程度较高
C.美国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美国企业生产和资本集中程度高
8.为应对“山东、河北二十余州大旱,饥馑死者二千余人”的灾情,唐中宗命人起草诏令并交
A.户部依诏赈灾 B.唐中宗定夺 C.门下省审议 D.内阁裁定处理
9.从公元前400年起,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对法律进行一次审核,对提案人提出的有异议的法律条款进行讨论,并由选举产生的陪审员组成的专业立法委员会裁决。若裁决通过,公民大会也不能任意更改;如若提议失败,则提案人有可能受到严厉制裁。这一措施旨在
A.分割公民大会的立法权 B.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
C.维护法律执行的稳定性 D.防止公民权利的滥用
10.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说明了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手工工场主和雇工
商人
占总人口比重
24%
36%
30%
10%
A.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B.官营手工业退居次要地位
C.手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 D.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11.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过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
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12.《毛诗序》(《诗经》的一个版本)中言“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这表明
A.中国古代民主思想浓厚 B.诗歌有助于政治教化
C.《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 D.诗歌是最佳劝谏方式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妇女地位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缩影,英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对世界妇女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8年英国女性就业增长
——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
材料二 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有人呼吁给予妇女选举权,让她们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19世纪70年代后,妇女选举权问题在英国导致了一场持久的全国性的社会运动,各种妇女选举权运动组织不断涌现,运动也从温和走向激进,并在一战前达到高潮。……《1918年人民代表法》最终出台。根据这部法案,英国的选民人数增长3倍,从战前的770多万增加到2140多万,其中女性选民840万。
——摘编自薛永生《论一战与英国妇女选举权的实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期间女性就业情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背景。
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训是指家庭或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传统家训有口头家训和书面家训等形式,有专著、散文、诗歌等体裁。家训的内容主要涉及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之说,包括孝道、勤俭、谦恭、诚信、慎修、勉学、自省、向善、安分、积德、睦亲等诸方面的问题。我国传统家训发轫于先秦时期,发展于汉魏六朝时期,成熟于隋唐时期,鼎盛于宋元明清时期。先秦时期,大多数家训还夹杂于各种文献之中。汉魏六朝时期,一些贵族官宦 及饱学之士把家训当作独立的著述进行编写。宋元明清时期的家训中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随着传统家族组织的日益完善,包含家法、族规等具有极大约束性内容的家训产生。家族制定家训以及训俗、乡约具有超个体家庭的、多点成西的社会普及性,促使传统家训向社会家训转变。
-----据朱明勋 《中国传统家训研究》整理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时代的急剧裂变,传统家训在近代发生了转型。一方面, 由于“家庭革命”(大家庭牧世同堂、同灶共食的局面退渐被小家庭取代)风暴的影响,家训专著及家诚、家范等专门性的家训单篇在家庭中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已然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交通工具逐渐发达,人们的分别较以前更为经常,而当时电话、传真等并不普遍,这为家书的发展留下了极大的空间。这样,家书取代家训专著和家训单篇成为这一时期家训的主要形式。另外,这一时期的家训思想比较混杂,既有封建思想,又有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思想,还有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其中以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思想为主。
-----摘编自朱明勋 《中国家训史论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家训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明清时期传统家训鼎盛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出现的新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对传统家训传承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解析】
根据材料“由‘力主西学’、‘非西洋莫与师’转归先王教化之责”可知,严复作为维新变法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由主要学习西方转为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民族凝聚力以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说明严复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D项正确;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学是康有为主张,并且不符合材料主旨内容,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西方思想根源,B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严复探索救亡图存过程中其思想主张的变化,“思想深受西方思想影响”不能完全反映材料内容,C项错误。
2、C
【解析】
建筑的规划没有体现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故A项错误。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在美国宪法中是平等的,美国并非议会中心。故B项错误。“国会大厦”、“总统府”、“联邦最高法院”三者并立,体现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原则和相互制衡的原则,故C项正确。D项“政府中心与邦联意识”与材料“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各州名称命名道路由内向外”的布局特点不符合,排除。
3、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伦理道德,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故B项正确;AC项是法家思想,排除;D项是道家思想,排除。
4、D
【解析】
根据“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服从于君权,故选D;内阁无决策权,排除A;内阁首辅不是宰相,排除B;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权力受到制约,排除C。
5、D
【解析】
“文景之治”时期的统治思想是“道家”无为思想,故D符合题意;A提倡儒家思想,“礼”是儒家思想范畴;B是法家思想;C是南宋朱熹思想;故A、B、C排除。
6、B
【解析】
据材料“……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人们迫于各种压力通过购买国债来表现自己的忠诚,人们用于个人消费的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模式形成过程中,人们迫于各种压力通过购买国债来表现自己的忠诚,为了给重工业发展积累资金,“……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但人们生活水平低得令人难以置信,B正确;据所学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工业品积压如山卖不出去,不是因为“……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而是因为购买力不足,A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福利政策,C与材料无关;据所学可知,统一后的德国为资本主义扫清了障碍,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上升,D与材料不符。
7、D
【解析】
据材料“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据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虽然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0.9%,但它们据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和产值占总产值中的比重很高,这说明美国生产领域出现了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垄断组织,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A错误;据材料“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可知,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0.9%,这说明美国垄断组织发展程度不高,B错误;材料时间是1904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已是进行中,故美国“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说法不准确,C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
8、C
【解析】
唐代三省六部制下,起草的政令要经门下省审议,故C项符合题意;户部赈灾和唐中宗定夺不符合三省六部制的程序流程,排除AB项;唐代无内阁,内阁是在明朝出现的,排除D。故选C。
9、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雅典对法律的审核较为严格,一旦通过,则公民大会也不能更改。对提案人的惩处使得提出异议的提案人在提议时有一定的顾虑,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法律的稳定性,C正确;对法律的审核是题干主旨,而审核法律并不代表分权,排除A;题干未涉及司法程序问题,排除B;措施针对的是法律的严谨性,而非公民权利的滥用,排除D。
10、C
【解析】
从表格中的“手工工场主和雇工”占总人口的比重30%可以看出,当时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故答案为C项;我国历史上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的类型,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
11、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20世纪50年代末、炼钢”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个场景发生在“大跃进”运动中。“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全国形成了大炼钢铁的局面,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号召全民炼钢,造成了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故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
【详解】
12、B
【解析】
从材料中“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风”的双重作用,天子用“风”教育感化臣民,臣民用“风”讽谏规劝统治者,这说明诗歌有助于政治教化,B正确;A中的“民主思想浓厚"说法错误,排除;仅从材料不能得出《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属于孤证,C排除;D说法绝对化,排除。故选B。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就业人数增长;就业领域扩大;专业技术人员增多;参政机会增多;传统服务行业就业增长相对较少。
(2)工业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一战的影响;启蒙思想的传播;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解析】
(1)根据材料数据可知,一战期间女性就业增长百分比达到68.4%、10150%等,说明这时期女性就业人数增长;就业领域方面有工业、政府机构、地方公用事业等,说明女性就业领域扩大;这时期女性在专业人员、交通运输业等方面的就业率迅速增长,说明专业技术人员增多;这时期政府机构的就业率最高,说明参政机会增多;结合材料数据可得出这时期女性在传统服务行业就业增长相对较少。
(2)根据材料“从19世纪初开始……19世纪70年代后”等时间信息可知,这时期英国经济方面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根据材料“英国有人呼吁给予妇女选举权,让她们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各种妇女选举权运动组织不断涌现”等信息可得出材料内容是这时期英国政治方面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发展完善的体现;根据材料“从战前的770多万增加到2140多万,其中女性选民840万”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推动女性争取选举权运动;结合所学可得出这时期女性争取选举权也是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及女性地位提高的体现等。
14、(1)特点:形式、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起源早,阶段性明显;逐步发展为独立的专著;日益社会化并具有一定约束性。背景:农耕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儒家思想(理学)的影响;宗法观念和传统家族制度的发展。
(2)新变化:家训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家训思想多元化,新旧并存。
认识:要传承和发扬传统家训中的优秀思想和道德精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现传统家训的创造性转化,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
【解析】
(1)特点:由材料“有口头家训和书面家训等形式,有专著、散文、诗歌等体裁……包括孝道、勤俭……睦亲等诸方面的问题”可归纳为形式、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由材料“发轫于先秦时期,发展于汉魏六朝时期,成熟于隋唐时期,鼎盛于宋元明清时期”可归纳为起源早,阶段性明显;由材料“把家训当作独立的著述进行编写”可归纳为逐步发展为独立的专著;由材料“具有极大约束性内容的家训产生……促使传统家训向社会家训转变”可归纳为日益社会化并具有一定约束性。
背景:结合所学可从农耕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观念的变化、儒家思想的影响、宗法观念和传统家族制度的发展等角度进行作答。
(2)新变化:由材料“家书取代家训专著和家训单篇成为这一时期家训的主要形式”可归纳为家训以家书为主要形式;由材料“这一时期的家训思想比较混杂,既有封建思想,又有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思想,还有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可归纳为家训思想多元化,新旧并存。
认识:结合所学可从批判与继承的角度展开作答,既要发扬和传承传统家训中优秀的思想和道德精髓,又要以现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