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2025年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zj****8 文档编号:11978791 上传时间:2025-08-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3M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2025年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2025年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2025年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我国某时期的货币小钞铜版拓片,上面的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是研究商帮的史料②可以研究当时货币小钞与钱的兑换数 ③可以用来研究活字印刷术发展④此为宋朝时期的货币小钞铜版拓片 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 2.对下面时间轴呈现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 ③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 ④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推动 ⑤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③⑤ 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该是 ①全球化拉大了世界贫富差距 ②全球化导致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 ③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 ④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在清朝前期,外国进呈朝廷字帖一律用汉字书写。而1840年8月9日.道光谕令直隶总督琦善:“倘有投递禀帖情事,无论夷字汉字,即将原禀进呈”,稍后,清廷又将子帖扩大,谕令江、浙、鲁等地的督抚也有收转英人“字帖”的权力。据此可知,这些做法( ) A.体现出清廷对两方态度有所转变 B.说明清廷基本放弃天朝上国理念 C.说明地方督抚的政治权力被加强 D.扭转了趋于恶化的中英双方关系 5.当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狂涨之时,美国减少了向欧洲的投资,欧洲的经济立即就陷入了危机之中,国际经济所赖以进行的资金循环也就中断了。该现象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 B.欧洲受经济危机的打击更严重 C.美国缺乏对经济危机的防范意识 D.经济大危机弱化了经济全球化 6.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发生了瘟疫,情况艰难,雅典人开始谴责伯利克里,把所有的愤怒都转移到他身上。伯利克里在民众会议上说:“你们正在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同时也攻击你们自己,因为你们自己也表决赞成战争。”最终伯利克里被废黜和罚款。这反映了伯利克里时期的古代雅典 A.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B.泛滥的民主使得公民道德沦丧 C.首席将军权力式微 D.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7.唐以前之医家,所重者述而已,虽亦言理,理实非其所重也,宋以后之医家,乃以术不可恃,而必推求其理。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医家水平提高 B.经济发展水平 C.古代科技发展 D.宋明理学影响 8.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 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 B.世俗文化蓬勃发展 C.皇室权威更趋强化 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 9.下表是20世纪世界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次数统计,是根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了 20世纪80年代 29场 国与国之间:19场,占66% 国内冲突:10场,占34% 1990—1994年 18场 国与国之间:3场,占17% 国内冲突:15场,占83% A.世界整体发展形势日趋缓和 B.军事大国不再是武装冲突的主角 C.两极格局有效维护了世界和平 D.国际格局变动导致国内矛盾激化 10.《唐律》《宋刑律》均规定“亲亲可以相隐”,指可以袒护、隐瞒亲人的罪行。但谋反叛逆等重大涉及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司法 A.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B.体现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 C.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意义 D.德治法治互补的治理模式 11.刘少奇在1954年的报告中说:“这个宪法草案是我国人民利益和人民意志的产物,是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产物。”此“巨大变化”是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三大改造的大规模开展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12.当个体小农在缴纳粮食税以后,苏维埃政府一开始打算不用货币、不经私商,由国家以工业品换取农民多余的粮食和农产品。但实践证明这种直接的“商品交换”是行不通的,为此,苏维埃政府 A.废除余粮收集制 B.实施“一五”计划 C.推行农业集体化 D.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 工业化中的近代铁路交通问题近代世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铁路交通一直是绕不开的问题。为了探讨这一主题,请根据提示完成一下学习活动。 (1)第一步:在收集到的下面两件历史资料(图1和图2)中,分别结合资料信息说明能否印证活动主题的理由。 (2)第二步:为进一步佐证,检索到下列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做评估与说明。 ①位于英国约克郡的大英铁路博物馆收藏的大量文字记录原件。 ②美国实业家、“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1835—1919)所著《瓦特传(工业革命的旗手)》 ③卡罗尔·里德执导的电影《开往慕尼黑的夜车》(1940年) (3)第三步:根据下列两则材料解释近代铁路交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1850年《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世界铁路建设大事记 1804年 理查·特里维西克制成了世界第一台蒸汽火车 1825年 世界上的第一条铁路在英国成功通车 1837年 古巴第一条铁路通车,英国提供资本,用于运输蔗糖 1851年 智利第一条铁路通车,用于运输铜矿 1853年 英国在印度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 1869年 美国两家公司合力建成第一条横贯美洲大陆的太平洋铁路 1872年 日本政府修建了第一条铁路通车 1876年 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通车,由英商怡和洋行擅自修建 1893年 德国政府制定了从欧洲经小亚细亚、直抵波斯湾的铁路修建计划 1894年 德国工程师威廉·普利斯曼制造出一台柴油机车 1904年 俄国政府修建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完工,增强了对远东的扩张 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冯如,广东人,自小聪颖,入私塾读书时已表现出很高的机械天赋。1895年他12岁时,随表亲来到美国。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试飞成功第一架机,1904年日俄两国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而在中国领土上打仗这两件事对冯如影响触动很大,他立志研究制造飞机,用以加强中国国力,振兴中华。1907年秋,冯如得到当地华侨的资助,在旧金山奥克兰设厂研制飞机。经过两次失败,于1909年9月21日试飞成功。这是中国人第一次驾驶自己的飞机成功飞行。在美国的孙中山闻讯后,对冯如大加称赞。1910年,冯如又制成一架飞机,试飞了10多次,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就。美国各地争相请他任教,但被他谢绝。他的愿望是以航空报效祖国。1911年2月,冯如偕同助手带两架飞机回国,并准备把在美国的广东飞行器公司迁回广东,以发展中国航空事业,但不幸在广州燕塘表演飞行时罹难。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如投身航空事业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冯如对中国航空事业的主要贡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 根据图片文字信息“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因此该拓片可用来研究货币小钞与钱的兑换数,故②正确;根据图片地点信息“四川”,说明四川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结合所学可得知此货币是宋朝出现的纸币——交子,故④正确,C正确;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故①错误,交子是雕版印刷制品,故不可以用来研究活字印刷术发展,故③错误,排除A、B、D。 2、B 【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思想都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思考,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即相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具有普遍意义的通则,②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培根认为必须打破偶像,直接观察、研究自然界,并通过实验和科学归纳,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这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启蒙思想家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这说明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推动,④项符合题意,因此B选项正确。这些历史信息都没有体现上帝的地位和作用,①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科学给人类幸福的内容,《独立宣言》也不是科学成果,③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知识的作用;⑤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文字说明了全球化对当今世界产生的消极影响,①②③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而④是其积极影响的表现,所以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最为主要的趋势,而世界贸易组织则是体现世界经济发紧密联系的载体,它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正当的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但其中必然会遭遇极大的风险和挑战。 4、A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840年后,清政府对洋人进呈朝廷的禀帖字体书写的要求有所改变,不再强制要求用汉字书写,说明受鸦片战争影响,清政府对洋人的态度有所改变,A正确;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仍然存在天朝上国的观念,B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地方部分督抚可以拥有收转英人“字帖”的权力,政治权力加强的说法错误,C排除;当时中英双方处于战争状态,扭转关系的说法错误,D排除。故选A。 5、A 【解析】 材料“美国减少了向欧洲的投资,欧洲的经济立即就陷入了危机之中”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已由欧洲转移到美国,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比较欧洲和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的程度,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对经济危机的防范意识,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国减少了向欧洲的投资,欧洲的经济立即就陷入了危机之中,国际经济所赖以进行的资金循环也就中断了”反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密切联系,佐证了经济全球化的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D 【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伯里克利鼓励公民积极参政,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公民的道德状况,排除B;首席将军仍然拥有法律赋予的权力,材料没有反映发生变化,排除C;从材料信息来看,伯里克利发动战争是根据公民大会的决定,仅仅只是伯里克利主张战争并不必然会发动战争,只有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最终权力,故选D。 7、D 【解析】 材料表明,唐以前医家重“术”,宋以后则重视对理论的研究,这与宋及宋以后的医学家深受宋明理学家格物穷理方法影响密切相关,D正确;医学家水平是个别现象,不能作为主要原因,排除A;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医疗技术,但是不能左右医学研究重心转移,排除B;科技发展与医家研究重心转移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 8、C 【解析】 所谓“现代性”在古代政治方面应指皇权专制的趋势逐渐减弱,或者是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制度或现象,社会有向公平发展的趋势。宋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权力,并设立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从而制约宰相,加强皇权,属于宋代“逆现代性”,故选C;社会流动更趋频繁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且属于“现代性”社会上的表现,排除A;世俗文化蓬勃发展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且属于“现代性”文化上的表现,排除B;货币经济地位提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且属于“现代性”经济上的表现,排除D。 9、D 【解析】 依据材料“1990—1994年”“国内冲突:15场,占83%”并结合美苏两极格局演变的相关知识可知,国际格局变动导致国内矛盾激化。故答案为D项,C项排除。A项,“缓和”说法片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军事大国不再是武装冲突的主角的表述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10、A 【解析】 涉及社会安全和杀人、重伤的重大刑事案件不适用“亲亲可以相隐”的原则,说明古代司法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A;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主要是外儒内法,排除B;强调家庭伦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项题意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 11、B 【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逐步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1954年宪法的颁布奠定了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在宪法中确立,排除C项;1954年我国工业化并未完成,排除D项。故选B。 12、D 【解析】 根据材料,“实践证明这种直接的‘商品交换’是行不通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这一问题,苏俄政府恢复了商品货币关系,D选项符合题意;粮食税是废除余粮收集制以后所采取的措施,A选项错误;实施一五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B选项不符合题意;农业集体化政策是为了配合工业化进程,不是为了解决“商品交换行不通”的问题,C选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图1从邮票发行的时间、图像内容、发行者的立场态度能印证主题;图2从图片的内容看与主题有关,但缺乏确切的时间,科学性/严谨性不够。 (2)①博物馆收集的属于原始文献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②作者和传记内容都属于同时代,属于原始文献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③电影是文艺作品,但其反映的时代与主题时间不符,史料价值较低。 (3)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 水平1:回答与问题无关或未使用材料得出结论;水平2:使用一则材料或线索得出结论 水平3:使用二则材料或线索得出结论 参考:以欧洲为代表的工业革命产生和扩展,是近代铁路交通发展的根本因素,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但科技进步、殖民统治、商业公司、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展等也是近代铁路交通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析】 (1)图一的邮票能够论证,因为画面是火车头,上面还有确切的时间。图二的画面虽然是修筑铁路,但没有确切时间,论证不够严谨。 (2)对这三份资料的判断,结合所学内容可知,①博物馆收集的属于原始文献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②作者和传记内容都属于同时代,属于原始文献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③电影是文艺作品,但其反映的时代与主题时间不符,史料价值较低。 (3)材料一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扩展,材料二反映的是火车的发明和完善。所以近代铁路交通发展的原因可从工业革命的扩展和科技进步的角度进行总结概括,同时结合所学可知殖民统治、商业公司、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展等也是近代铁路交通发展的重要因素。 14、(1)背景:清政府腐败无能,当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第二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救国思潮不断涌现。 (2)冯如研制成功的飞机,是第一架没有外国人指导下完成的载人动力飞机,作为一名从科技相对落后、甚至封建迷信思想还很浓厚的国度走出的冯如,自信地涉足高科技领域,不空谈,大胆探索、敢于创新、敢于抢立世界科技前沿的精神尤为值得后人学习和思考;20世纪初的中国积贫积弱,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丧权辱国,侨居海外的冯如决意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克服种种困难,为祖国开拓了航空事业,并在成名后拒绝了美国人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报效祖国,这体现了冯如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和科技报国的宏愿;冯如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无愧“中国航空之父”的称号。 【解析】 (1)背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内外两个角度入手分析背景。首先从内部分析,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及“1907年秋,冯如得到当地华侨的资助,在旧金山奥克兰设厂研制飞机”的描述可知,当时的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激发了冯如研制飞机的宏愿,而另一方面救国思潮不断涌现也为冯如试制飞机提供了条件;其次从外部分析,当时世界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莱特兄弟飞机的成功发明和内燃机的出现为冯如研制飞机提供了技术上条件和成功可能性的分析。 (2)此题属于半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均可。结合所材料重点可从冯如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两方面进行分析,在论述的过程中要先概括材料中的事件,然后予以简要评述,最后总结升华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