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陕西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历史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代中国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签订后
A.多口通商,闭关政策被打破 B.邓世昌等人进行了英勇抵抗
C.列强开始在华掀起瓜分狂潮 D.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2. “当时,尤其是15世纪,绝大多数人口是自由的自耕农,尽管他们的所有权还隐藏在封建招牌的后面。……在17世纪最后十几年,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在英国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圈地运动 D.城市化进程
3.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状,推断商代已出现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近年又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中出土了铜犁。由此可以推知
A.文物史料真实可信
B.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
C.铁犁牛耕始于商代
D.文献史料可与考古发现相佐证
4.日军针对某次战役写道:共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主要为矿山)进行奇袭。特别是在山西,其势更猛……”“石太路(石家庄到太原)破坏极为严重,规模之大无法形容,敌人采用爆炸、焚烧、破坏等方法,企图对桥梁、轨道、通信网、火车站设施等重要技术性设备,予以彻底摧毁。在进行破坏时,隐蔽伪装得极为巧妙。”下列对此次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1940年下半年由彭德怀亲自指挥作战 ②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日的典范
③日军在华东的交通网络遭到严重破坏 ④敌后抗战给日军造成了巨大军事压力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既是同时并存的三个部族集团,又是前后逐次更替的三个王朝。下列符合这一条件的是
A.夏、商、周 B.魏、蜀、吴 C.辽、宋、金 D.辽、金、元
6.下图是一位欧洲名人的航行路线。这次航行
A.首次完成了世界环球航行
B.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
C.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D.为进化论产生创造了条件
7.研究18世纪中国物价、人口膨胀这些重大经济问题,难以避免会碰到一个十分荒谬的现象:一方面长期温和的通货膨胀的积累效应严重地削弱了国家的财力,使国计民生和吏治遭遇空前困扰;另一方面朝廷明知症结所在,却以权宜之计苟且敷衍。这种现象反映了
A.通货膨胀导致了王朝衰落 B.人口膨胀导致社会物价飞涨
C.统治阶级拒绝经济改革 D.统治者重视统治稳定
8.据《上海电信史》记载:“1879年9月,大北公司向……申请德律风(电话)专营权,条件是向租界提供一整套电话通讯网。”文中省略的是
A.英国政府
B.总理衙门
C.上海知县
D.工部局
9.1920年4月,陈望道完成《共产党宣言》翻译工作,出版后受到进步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印有马克思头像的红色封面本子,初版千余册很快销售一空。应读者要求,同年9月又再版了印有马克思头像的蓝色封面本子1000册。除《共产党宣言》外,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重要著作也相继出版。这一现象的出现
A.得益于五四运动的爆发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D.说明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
10.近年来,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希望不断减少美国在该国的驻军数量;2019年1月2日,美国石油勘探船冲进委内瑞拉海域作业后,委总统马杜罗强硬要求24小时内驱逐所有美国船舰,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与盟友的矛盾加剧
B.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欧、日崛起对美国冲击
D.美国对世界控制力减弱
11.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班禄制”,规定朝廷所有大小官员按级别高低和业绩大小,领取厚薄不同的俸禄,每三个月发放一次。这一规定
A.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B.影响了北魏社会的稳定
C.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基础 D.促进了拓跋政权的封建化
12.据所学知识推断,下表“口口”中应填入的国名是
1925—1938年制造业生产指数(单位:1913年=100)
A.美国 B.苏联 C.中国 D.英国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故中国之教,得孔子后而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1)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2)作者对秦始皇、汉武帝持何种态度?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3)你认为作者评价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标准是什么?
14.(2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之前,官方对关羽的评价同三国时期基本一致:主要强调骁勇、忠义:勇在前,忠次之,义在后。对其性格缺陷,一般用“刚而自矜”评价。唐政府对关羽的评价还不高,不过唐朝以后很少再有关于其缺陷的评价。宋朝抑武扬文,关羽排名颇低。元朝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开始由皇帝祭祀,民间则认为关羽可以灭妖除怪。清代关羽排名仅次于孔子,称为“关帝”,允许关帝庙使用黄色的房瓦,加封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等称号。对关羽的评价演变为忠在前,义在中,勇在后。百姓将其与观音菩萨并列,认为可以斩妖除魔、劝善惩恶、指点迷津、护国战神、救人济世、为民伸冤、治病,科举考生也要祭拜关羽。江湖绿林帮会认为关羽披肝沥胆、超越血缘,加以崇拜。
——荆学义《经典的传播:关羽形象传播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对关羽的评价的特征。
(2)根据材料,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候应注意什么原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
据材料“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可知,体现了《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投资设厂的内容,《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选项正确;多口通商,闭关政策被打破是鸦片战争的结果,故A选项错误;邓世昌等人进行了英勇抵抗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故B选项错误;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故D选项错误。
2、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从15-18世纪,英国农村自耕农逐渐减少,最终消失。最直接原因在于圈地运动使自耕农失去了土地,故C项正确。A项,光荣革命是英国代议制建立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项,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排除。城市化进程是英国工业革命、圈地运动的结果,故D项排除。
3、D
【解析】
据材料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状,据考古“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中出土了铜犁”信息,推断商代已出现牛耕;这体现了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相佐证,D正确;据材料中不仅有文物史料,而且有文献史料,A观点不全面;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祭祀的礼器,而非农具,B错误;据材料可知商代已有牛耕和铜犁,但材料没有反映铁犁出现,因此不能说明铁犁牛耕始于商代,C错误。
4、A
【解析】
中共领导下,以石太路为中心,对交通运输线进行破袭战的战役是百团大战,这一战役是1940年下半年由彭德怀亲自指挥,在敌后战场给日军造成了巨大军事压力,①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日的典范,是太原会战而非百团大战,百团大战使日军在华北而非华东的交通网络遭到严重破坏,②③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BCD三项错误。
5、A
【解析】
夏朝时期已经存在商和周的部族集团,后来商周又依次代替,故答案为A项;魏、蜀、吴是并存的三个政权,排除B项;辽被金代替,但都曾与宋并存,排除C项;辽、金、元不是并存的王朝,只是逐次更替的王朝,排除D项。
6、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航行路线从英国西南部的城市普利茅斯出发,没有经过东南亚,从澳大利亚进入印度洋,由此可知是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为时五年的环球科学考察,故 D 项正确;首次完成了世界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但是麦哲伦船队是从西班牙出发的,与达尔文的环球航行路线并不一样,故排除A项;引发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是哥自尼的日心说,故B 项错误;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的是哥伦布,故排除C项。
7、D
【解析】
由“一方面长期温和的通货膨胀的积累效应严重地削弱了国家的财力,使国计民生和吏治遭遇空前困扰;另一方面朝廷明知症结所在……以权宜之计苟且敷衍。”可知,统治者为了稳定统治,以权宜之计苟且敷衍,故D正确;A、B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表述过于绝对,错误。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另一方面朝廷明知症结所在……以权宜之计苟且敷衍”,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8、D
【解析】
材料“1879年”“德律风(电话)”“租界”并结合所学可知,1845年英美法从《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当时是三国共一个租界,委任外国领事成立上海“工部局“取代上海县政府管理租界,故D项正确,BC项错误;英国政府不可能具体管理每一个租界,故A项排除。
点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879年”“德律风(电话)”“租界”,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
9、A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920年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结合所学可知这得益于五四运动的爆发,A正确;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的序幕是五四运动,B错误;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的是新三民主义思想,C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作用,并不能说明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D错误。
10、B
【解析】
美国与委内瑞拉不是盟友关系,所以美国与盟友矛盾加剧的说法有误,故排除A项;菲律宾、日本、韩国和委内瑞拉的行为都对美国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故选B项;题意中没有反映欧洲对美国的冲击,故排除C项;题意主要反映了对美国的挑战,没有涉及美国控制力的减弱,故排除D项。
11、D
【解析】
孝文帝的“班禄制”是学习汉族政权的措施,有利于拓跋政权的封建化,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班禄制”,而不是税收,排除A项;“班禄制”的推行主要是针对官员,并不会影响社会稳定,排除B项;材料与隋唐盛世无关,排除C项。
12、B
【解析】
1925年—1938年苏联进入斯大林模式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结果苏联的制造业发展迅速,因此应该填入苏联,故选B;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英国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排除AD;1930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工业生产不可能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排除C。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为历代统治者尊奉;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秦始皇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为后来王朝所沿用。
(2)高度肯定的态度。 作者认为秦始皇开创了中国传统政治的典范,而汉武帝则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
(3)历史人物的行为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对后世是否具有深远影响。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以及秦始皇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得孔子后而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可知是高度肯定的态度。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可知答案。
(3)依据所学评价历史人物标准从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对后世是否具有深远影响可知答案。
14、(1)特征:随着时问发展,评价越来越高;往历史人物身上附加的功能越来越多;道德因素越来越重;有意识同避缺陷(或者为尊者讳:只评价优点,忽略缺点);有神话倾向;多个群体对关羽都有评价;不同群体评价标注(角度)不同;
受到当时环境、政策影响。(任答三点,得9分。)
(2)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尽量依据距离历史人物时问最近的资料;避免神化历史人物;辩证看待、利用后人的评价;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评价)。(任答两点,得6分。)
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唐前、唐、宋、元、清官方历代对关羽的评价可以发现:“唐朝之前,……主要强调骁勇、忠义”“元朝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开始由皇帝祭祀,民间则认为关羽可以灭妖除怪”“清代关羽排名仅次于孔子,称为‘关帝’,允许关帝庙使用黄色的房瓦,加封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等称号”,“认为可以斩妖除魔、劝善惩恶、指点迷津、护国战神、救人济世、为民伸冤、治病,科举考生也要祭拜关羽”对关羽的评价越来越高;关羽被神化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赋予关羽道德称号也越来越多;对关羽缺点避而不谈。
(2)根据史学理论,结合材料可知,以史料古迹为依据、多角度评价、一分为二辩证看待等。
展开阅读全文